李誠是個小卒子不假,但是當他出現在李道宗身邊的時候,他的名字就注定要出現在不良人的密報中,再經整理上報皇帝這裏。所以說,這場戰爭的一些重要細節,李世民肯定是知道的,雖然知道的晚了一點。烏海、牛心堆之戰結束後,李靖等人有聯名上奏,也有單獨上奏,就是想把情況跟朝廷說清楚,一個不好讓全體朝臣知道的事情,就在單獨上奏裏說。
大家先看李靖的奏折,內容大概意思如下。陛下啊,伏允不成氣候了,李道宗和侯君集還追這他屁股後麵打,最多一兩個月,就能把他的人頭帶回來。伏允之後呢,吐穀渾這片地方,老臣建議扶持一個傀儡,再派個人給這個傀儡看場子,今後這片地方就是大唐的養馬場和牲口基地。對了,這次臣在戰場上遇見一個軍事奇才,此人極有見底,對戰局的把握一針見血。這個人叫李誠,於作詩一道有奇才,值得培養,有這個人呢,三十年內,大唐不用擔心帥才的人選。另附:李誠作詩二首。
完全是有事說事,說完了公事為國舉薦人才。前麵的事情是建議,有點泛泛而談的意思。後麵的舉薦才是重點,評價太高了,三十年內不擔心帥才。這是李靖的評價啊!
李靖誇大了麽?在他看來一點都誇大,整個戰局完全按照李誠的推斷在進行,甚至連伏允跑掉的後果都考慮進去了。所以呢,李靖覺得一點都不誇張。
接著看李道宗的奏折,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了。大致意思如下。陛下啊,吐穀渾畏懼陛下之天威,不戰而逃。臣弟力主追擊,庫山一戰,得奇人李誠獻計,千騎繞行敵後,大勝。這個李誠呢,寫的一筆好字,臣弟要了一副字,獻給陛下。
看看時間,這奏折是庫山戰鬥後,李道宗派人送回來的。比李靖的來的早。
最後是李玄運的奏折,大致意思如下。陛下好,為了國家您千萬要保重身體啊,臣在萬裏之外的西陲,為您祈福了。征伐吐穀渾戰鬥進行的很順利,臣在後方恨不能親自上陣殺敵。鄯州斥候營熟悉草原,被征用並為大軍前驅,屢立奇功。這也算是臣的一點點欣慰了。近日得一奇人獻策若幹,整頓鄯州頗見成效,臣建議在局部實行,總結經驗,可行則推廣。附文:李誠二三事及所獻策詳情。
這份奏折的時間最晚,估計就是這兩天到的。看完之後,一幫大臣都是人精啊。心裏很快有一本帳。李靖為人一貫如此,有事說事,忠心為國,沒什麽好說的。李道宗是馬屁精啊,逮著皇帝的癢處一陣撓。
同樣是馬屁精,李玄運就差的多了,著眼點就不對。
綜合三人的奏折看,都提到一個人,李靖口中的軍事天才,未來三十年的帥才。李道宗、李玄運口中的奇人。一個看重的是李誠的書法,一個看重的是李誠的政務能力。那麽結論有了,這個人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
最後,再回到聯名上奏的內容看,首功的位置上有一個名字——李誠。
侯君集的奏折大家沒看,也不會去要來看。聯名上奏裏頭,沒反對這個功勞的安排,那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了。這個人確實是首功,原因在奏折裏是這麽說的,千裏追蹤,庫山一戰,尋路,繞行敵後,保住了決定性的草料。每戰必先,身中十餘箭,猶自衝殺在前。看這個奏折,李誠明明是個將才啊。
總而言之,評價很高。
奏折看完了,大家都看著皇帝,也沒人搶先表態。李世民拿出一份李玄運的附文,遞給眾人道:“這個,拿去給外臣都看看,是否可行。如可,先擇一地試行。”
這份關於如何加強城市環境管理報告,這就算是得到皇帝認可了。這都是小事,回頭大家在慢慢看,慢慢的商議。接下裏才是正經的大事,什麽大事呢?就是李靖的建議,皇帝讓大家都商議一下,李誠這個人呢,大家就假裝忘記了。等到將來戰爭結束,敘功封賞的時候呢,李誠這個名字被提起來,封賞的時候呢,百官有意見的話,幾個大臣要負責說服教育的。
看奏折的核心思想就是,李世民對幾位親信大臣說:這個李誠不錯,朕要用他,你們別給我添堵啊。
這幾位其實都不太給皇帝添堵,最喜歡給李世民添堵的魏征不在呢。
為了改善生活條件,李誠最近很忙,忙著逛市場。鄯州城不大,主要的交易物品是牲畜。李誠轉悠了好幾天,不免有點失望,見了幾個胡商,沒一個知道棉花的。
崔成跟著他一起閑逛兼養傷,見李誠悶悶不樂,問了一句。李誠解釋了一下棉花長什麽樣子後,崔成露出一副鄙夷的樣子:“沒見識!白疊子也要四處找?尋常的大戶人家,都有種的。花開的不好看,不喜歡。”
李誠的腦子裏如同夜幕中閃過一道閃電,頓時狠狠的臥槽。居然把這個名字給忘記了,真是該死。《梁書、高昌傳》記載:“其地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紡,名為白疊子。”
這說的不就是棉花麽?那還找個屁啊!李誠眼冒精光,看著崔成:“大兄若為一縣之主,小弟有一政績相贈。”崔成歪歪嘴:“政績?嗬嗬,白疊子能有啥政績?別鬧!”
李誠微微一笑:“大兄隻管去找來種子,到時候就知道了。這隻是一樁,還有呢。”
“還有?莫要誆騙為兄。”崔成當真了,李誠點點頭,兩人緩緩而行,離開集市。
李誠想到的自然是番薯,他弄了四個大缸子,三月裏就種下了番薯,放在杜海家的後院裏。回來之後,李誠挖個坑,也不心疼大缸,砸爛之後連著土一起種後院裏。算算時間,現在過去小三個月了。番薯的生長周期是120天(春薯周期較長,160—200天,這裏取夏薯的時間)左右,李誠一直小心的伺候著。等到這一仗打完了,伏允也幹掉了,正好番薯成熟。到時候挖出來,帶著一起回關中。
李誠最遺憾的,還是沒帶土豆,土豆才是比較合適種植的作物。番薯也不差了。
李誠的重心又回到鐵匠鋪,每天監督鐵匠打製鐵鍋。鐵鍋這個東西,真是多多益善。現在最頭疼的就是,如何解決鑄造的問題。不然鐵鍋做不大,都是小口徑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隻能等回到關中了,那裏的資源更為豐富一些。
對於李誠奢侈的打製鐵鍋的行為,崔成舉雙手讚成。這幫人都是吃貨,抗拒不了炒菜。
鄯州地方太偏了,對於李誠來說。一天都不想多呆。隻有回到關中,很多計劃才能實施。做事情是要花錢的,所以李誠最近開始忙著掙錢。大概是穿越光環的作用,傷兵營裏的傷員,就死了三個,還是重傷員。其他的傷員,在精心的照料下,陸續的恢複了。
這幫人中的關中人就成了李誠掙錢的工具,幹啥呢?蒸包子,做豆芽,賣錢。
你可別小看這兩樣生意,起初看著不起眼,短短半個月,包子風潮席卷鄯州。吃到了鬆軟的包子,誰還願意去啃硬疙瘩的實麵饃饃?軍中的火頭軍,全都跟著李誠一起幹。李玄運就算知道了,也就是睜一眼閉一眼。
每天早晨到中午,滿大街都是推著小車(獨輪車李誠發明),四處叫賣的傷兵。包子兩文錢一個,不講價。豆芽一文錢一斤,不講價。
兩樣買賣,一天下來淨收入就是六七千文,看著生意不大,架不住積少成多啊。不過這也是極限了,畢竟是小城市,人口滿打滿算才一萬多。要掙大錢,還得在牲口上做文章。
錢穀子很有做生意的潛質,繳獲的牲口他分期分批的賣出去,現在成為鄯州最大的供應商。每天都是空手出去,回來的時候抬著一箱錢。杜海最近忙的飛起,忙啥,打箱子。
時間在忙碌之中過的很快,眼看著五月到底了,天氣開始熱了。吐穀渾的戰事,也漸漸的走到了尾聲,確定伏允被部下所殺,並獻上首級投降後,李靖率部返回。
錢穀子的牲口生意,也算是做到頭了,好在除了必須的腳力,其他牲口都賣完了。
大軍回轉的消息傳來這一天,李誠叫上崔成,來到後杜海家的後院。看著爬滿圍牆的藤蔓,李誠笑的很開心。這玩意,那去當祥瑞獻給皇帝,一點問題都沒有。隻是現在呢,還不是時候,現在獻上去,效果還不是最佳。
崔成通過李玄運的關係,最終確定要回長安了,等候吏部的任命下來,就可以做文官了。至於李誠,則沒想那麽多,回老家做農民就是了。誰說種地就一定沒出息的?唐朝可是農耕文明,種地種出祥瑞來,照樣能封爵位。
想到這裏,李誠豪氣萬丈,指著番薯:“挖吧,見證奇跡的時候到了。”
大家先看李靖的奏折,內容大概意思如下。陛下啊,伏允不成氣候了,李道宗和侯君集還追這他屁股後麵打,最多一兩個月,就能把他的人頭帶回來。伏允之後呢,吐穀渾這片地方,老臣建議扶持一個傀儡,再派個人給這個傀儡看場子,今後這片地方就是大唐的養馬場和牲口基地。對了,這次臣在戰場上遇見一個軍事奇才,此人極有見底,對戰局的把握一針見血。這個人叫李誠,於作詩一道有奇才,值得培養,有這個人呢,三十年內,大唐不用擔心帥才的人選。另附:李誠作詩二首。
完全是有事說事,說完了公事為國舉薦人才。前麵的事情是建議,有點泛泛而談的意思。後麵的舉薦才是重點,評價太高了,三十年內不擔心帥才。這是李靖的評價啊!
李靖誇大了麽?在他看來一點都誇大,整個戰局完全按照李誠的推斷在進行,甚至連伏允跑掉的後果都考慮進去了。所以呢,李靖覺得一點都不誇張。
接著看李道宗的奏折,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格了。大致意思如下。陛下啊,吐穀渾畏懼陛下之天威,不戰而逃。臣弟力主追擊,庫山一戰,得奇人李誠獻計,千騎繞行敵後,大勝。這個李誠呢,寫的一筆好字,臣弟要了一副字,獻給陛下。
看看時間,這奏折是庫山戰鬥後,李道宗派人送回來的。比李靖的來的早。
最後是李玄運的奏折,大致意思如下。陛下好,為了國家您千萬要保重身體啊,臣在萬裏之外的西陲,為您祈福了。征伐吐穀渾戰鬥進行的很順利,臣在後方恨不能親自上陣殺敵。鄯州斥候營熟悉草原,被征用並為大軍前驅,屢立奇功。這也算是臣的一點點欣慰了。近日得一奇人獻策若幹,整頓鄯州頗見成效,臣建議在局部實行,總結經驗,可行則推廣。附文:李誠二三事及所獻策詳情。
這份奏折的時間最晚,估計就是這兩天到的。看完之後,一幫大臣都是人精啊。心裏很快有一本帳。李靖為人一貫如此,有事說事,忠心為國,沒什麽好說的。李道宗是馬屁精啊,逮著皇帝的癢處一陣撓。
同樣是馬屁精,李玄運就差的多了,著眼點就不對。
綜合三人的奏折看,都提到一個人,李靖口中的軍事天才,未來三十年的帥才。李道宗、李玄運口中的奇人。一個看重的是李誠的書法,一個看重的是李誠的政務能力。那麽結論有了,這個人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
最後,再回到聯名上奏的內容看,首功的位置上有一個名字——李誠。
侯君集的奏折大家沒看,也不會去要來看。聯名上奏裏頭,沒反對這個功勞的安排,那就沒有太大的問題了。這個人確實是首功,原因在奏折裏是這麽說的,千裏追蹤,庫山一戰,尋路,繞行敵後,保住了決定性的草料。每戰必先,身中十餘箭,猶自衝殺在前。看這個奏折,李誠明明是個將才啊。
總而言之,評價很高。
奏折看完了,大家都看著皇帝,也沒人搶先表態。李世民拿出一份李玄運的附文,遞給眾人道:“這個,拿去給外臣都看看,是否可行。如可,先擇一地試行。”
這份關於如何加強城市環境管理報告,這就算是得到皇帝認可了。這都是小事,回頭大家在慢慢看,慢慢的商議。接下裏才是正經的大事,什麽大事呢?就是李靖的建議,皇帝讓大家都商議一下,李誠這個人呢,大家就假裝忘記了。等到將來戰爭結束,敘功封賞的時候呢,李誠這個名字被提起來,封賞的時候呢,百官有意見的話,幾個大臣要負責說服教育的。
看奏折的核心思想就是,李世民對幾位親信大臣說:這個李誠不錯,朕要用他,你們別給我添堵啊。
這幾位其實都不太給皇帝添堵,最喜歡給李世民添堵的魏征不在呢。
為了改善生活條件,李誠最近很忙,忙著逛市場。鄯州城不大,主要的交易物品是牲畜。李誠轉悠了好幾天,不免有點失望,見了幾個胡商,沒一個知道棉花的。
崔成跟著他一起閑逛兼養傷,見李誠悶悶不樂,問了一句。李誠解釋了一下棉花長什麽樣子後,崔成露出一副鄙夷的樣子:“沒見識!白疊子也要四處找?尋常的大戶人家,都有種的。花開的不好看,不喜歡。”
李誠的腦子裏如同夜幕中閃過一道閃電,頓時狠狠的臥槽。居然把這個名字給忘記了,真是該死。《梁書、高昌傳》記載:“其地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紡,名為白疊子。”
這說的不就是棉花麽?那還找個屁啊!李誠眼冒精光,看著崔成:“大兄若為一縣之主,小弟有一政績相贈。”崔成歪歪嘴:“政績?嗬嗬,白疊子能有啥政績?別鬧!”
李誠微微一笑:“大兄隻管去找來種子,到時候就知道了。這隻是一樁,還有呢。”
“還有?莫要誆騙為兄。”崔成當真了,李誠點點頭,兩人緩緩而行,離開集市。
李誠想到的自然是番薯,他弄了四個大缸子,三月裏就種下了番薯,放在杜海家的後院裏。回來之後,李誠挖個坑,也不心疼大缸,砸爛之後連著土一起種後院裏。算算時間,現在過去小三個月了。番薯的生長周期是120天(春薯周期較長,160—200天,這裏取夏薯的時間)左右,李誠一直小心的伺候著。等到這一仗打完了,伏允也幹掉了,正好番薯成熟。到時候挖出來,帶著一起回關中。
李誠最遺憾的,還是沒帶土豆,土豆才是比較合適種植的作物。番薯也不差了。
李誠的重心又回到鐵匠鋪,每天監督鐵匠打製鐵鍋。鐵鍋這個東西,真是多多益善。現在最頭疼的就是,如何解決鑄造的問題。不然鐵鍋做不大,都是小口徑的。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隻能等回到關中了,那裏的資源更為豐富一些。
對於李誠奢侈的打製鐵鍋的行為,崔成舉雙手讚成。這幫人都是吃貨,抗拒不了炒菜。
鄯州地方太偏了,對於李誠來說。一天都不想多呆。隻有回到關中,很多計劃才能實施。做事情是要花錢的,所以李誠最近開始忙著掙錢。大概是穿越光環的作用,傷兵營裏的傷員,就死了三個,還是重傷員。其他的傷員,在精心的照料下,陸續的恢複了。
這幫人中的關中人就成了李誠掙錢的工具,幹啥呢?蒸包子,做豆芽,賣錢。
你可別小看這兩樣生意,起初看著不起眼,短短半個月,包子風潮席卷鄯州。吃到了鬆軟的包子,誰還願意去啃硬疙瘩的實麵饃饃?軍中的火頭軍,全都跟著李誠一起幹。李玄運就算知道了,也就是睜一眼閉一眼。
每天早晨到中午,滿大街都是推著小車(獨輪車李誠發明),四處叫賣的傷兵。包子兩文錢一個,不講價。豆芽一文錢一斤,不講價。
兩樣買賣,一天下來淨收入就是六七千文,看著生意不大,架不住積少成多啊。不過這也是極限了,畢竟是小城市,人口滿打滿算才一萬多。要掙大錢,還得在牲口上做文章。
錢穀子很有做生意的潛質,繳獲的牲口他分期分批的賣出去,現在成為鄯州最大的供應商。每天都是空手出去,回來的時候抬著一箱錢。杜海最近忙的飛起,忙啥,打箱子。
時間在忙碌之中過的很快,眼看著五月到底了,天氣開始熱了。吐穀渾的戰事,也漸漸的走到了尾聲,確定伏允被部下所殺,並獻上首級投降後,李靖率部返回。
錢穀子的牲口生意,也算是做到頭了,好在除了必須的腳力,其他牲口都賣完了。
大軍回轉的消息傳來這一天,李誠叫上崔成,來到後杜海家的後院。看著爬滿圍牆的藤蔓,李誠笑的很開心。這玩意,那去當祥瑞獻給皇帝,一點問題都沒有。隻是現在呢,還不是時候,現在獻上去,效果還不是最佳。
崔成通過李玄運的關係,最終確定要回長安了,等候吏部的任命下來,就可以做文官了。至於李誠,則沒想那麽多,回老家做農民就是了。誰說種地就一定沒出息的?唐朝可是農耕文明,種地種出祥瑞來,照樣能封爵位。
想到這裏,李誠豪氣萬丈,指著番薯:“挖吧,見證奇跡的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