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對東華門的恐懼(第三更)
明末昏君?我乃中興之主! 作者:牛角的二師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尤其是報紙加上說書人的這個雙重作用之下,孫之獬他們在報紙裏麵夾的私貨,也吹遍了順天府和南北直隸的百姓耳中。
這不比枕邊風有用?
而這些說書人也是很無奈,他們彷佛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以前他們隻能夠翻來覆去說一些古代名將的經典作戰桉例,又或者說一些道聽途說而來的鬼怪奇異之事。
就是這些內容,百姓們早就聽厭了。
這報紙的到來,彷佛給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一個個新奇的故事, 尤其是涉及到上層官吏的大新聞,深深吸引了普通老百姓的興趣。
第一個吃螃蟹的說書人,當天便掙得個麻盆滿缽滿。
光是打賞的銀兩,就不知道有多少。
這比後世那些十天半個月都沒見過一次打賞的撲街網文作者好多了。
其他的說書人一看這種情況,自然也不甘落後,趕緊投入到說報紙的這個行列裏麵來。
同時, 這些報紙裏麵的內容,也引起了廣大老百姓的討論。
“你們說, 這錢士升是不是真的那麽貪得無厭?”
“嘿,那可不是嘛!我聽的讀報紙的說書人說了,一頭碩大的老母豬,他隻吃其中的一小塊筋肉,其他的那全部都是扔的。”
“就是,這個事情你還真別不信,我叁舅的二老爺的姑爺的表弟的幹爹,那可是順天府的一個衙役,他可說了,當時抄錢士升家的時候,他就在現場,看著那搬出來的銀兩,堆得跟小山一樣。”
有百姓聽到這話,當場又是反駁道:“便就是這些內容都是真的,那我也不相信陛下的日子,就過得那麽慘。”
“可不就是,報紙上麵說,陛下為國為民, 為了救濟災民,一天隻能夠吃上一頓飯,在平常老百姓家裏便是吃得沒那麽好,一天也有兩頓薄粥,我看這報紙上的內容,也十有八九不太真實。”
可是這些人的話一說出來,馬上又會被別的百姓會反駁。
“瞧你這話說的,那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陛下收繳了大量的髒銀是不假,但是陛下要用錢的地方也多吧!”
“對頭,就你看這南邊北邊西邊的受災流民,那是越來越多了,冬天的流民,麻煩就大了,這兩年你看這路邊城外的路邊和野外,不得餓死凍死大批的流民,可是你沒看今年這路邊枯骨就少見了,我出城遛幾圈也不見有什麽屍體。”
“那是為什麽?”
“這你還不懂?那些大量的流民,都被招進了陛下的皇莊裏麵勞作,要不就到西山去當礦工了。”
“聽說這西山挖煤的礦工, 就有將近二十萬人之多了,這些人吃的喝的,那不都得陛下撥銀子了?”
“這可是陛下的大功德!”
這討論的人裏麵,除了有一些是百姓之外,也摻雜了一些東廠和錦衣衛的臥底。
這些人也得也立刻出來接話,“沒錯,你看這城外的粥棚,那是陛下親自下令設置的,以前那些百姓喝的薄粥,裏麵也沒見幾顆米。”
“今年這陛下拿出了大量的銀子,購買了大量的米糧,這粥煮得厚厚的一根筷子紮著上頭,那都倒不下來。”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還有城外那些沒能夠找到活幹的流民,陛下還給他們贈送了大量的無煙煤,讓他們勉強安全的過冬,還給他們搭了擋風的棚子,這些不都得從陛下的內帑裏麵撥銀子嗎?”
“大家看著陛下查抄貪官,都抄了大量的銀子,可那也不頂用啊!陛下不一天隻吃一頓飯,又怎麽有那麽多的銀子鎮濟流民。”
這些報紙影響,加上這些錦衣衛的努力,朱由校的確在越來越多的百姓心目中扭轉了印象。
但是更多的百姓,其實也不太在意這些事情。
他們更喜歡看的,就是報紙裏麵的這些貪官的故事。
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價值觀,也是最有爽感的故事。
尤其是孫之獬在報紙裏麵,暗示這些貪官還是東林黨人多。
他們就差沒直接說東林黨的大臣,就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了。
很多東林黨的大臣,其實也會買這樣的報紙回來看。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也覺得在報紙裏麵的各種各樣小故事,很有意思,也很下飯。
可是慢慢的,他們看著看著報紙,便覺得有些不太對勁了。
“呸,昏君!真不要臉!”
“他們閹黨就不貪了?”
“我東林等人兩袖清風,豈是此等蠅營狗苟之人!”
尤其是他們看到這裏麵讚揚朱由校的內容時,更感覺到十分的嗤之以鼻。
什麽陛下一天隻吃一頓飯?
什麽陛下鞋子裏麵的襪子,那都是破洞的?
這些分明就是謊言。
就那個昏君貪圖享受的性格,一天隻吃一頓飯,那就是胡說八道了。
今天這些事情,他們還沒有辦法跟外麵的人說明白。
說了人家也不信。
東林黨大臣第一次感覺到了輿論的壓力。
更多的大臣在意的是這些報紙裏麵,毫不掩蓋地對東林黨的誹謗。
是的,起碼東林黨的大臣認為那就是誹謗。
他們奮筆疾書給朱由校上書,要求朱由校懲處報紙的主編孫之獬。
說這報紙裏麵的充斥大量的不實信息,破壞了朝廷和大臣們的名望,使得朝廷喪失了體統。
朱由校看著在桌子上,肉眼可見的又堆起了東林黨大臣的奏疏。
那朱由校冷笑了一聲,“還愣著幹什麽?就是奏疏放在朕這裏幹什麽?朕又不看,都給我拿到一邊去,不要打攪朕練字。”
這就是傳說中的留中不發了。
朱由校又接著練習了,他那狗刨一般的字。
東林黨的大臣們一看到這種情況,當場也是憋屈壞了。
不過,這東華門外他們是不敢跪了。
上一次的西山事件中,東華門外就跪死了四個大臣。
他們也不想死,可這天氣太惡劣了,他們要是真的接著這樣幹,說不定就真的死了。
這種事情,那還得到夏天再幹。
他們現在對跪東華門的作法,也有了心理陰影。
東林黨人,隻能挑了一個朝會的時候,對朱由校發起了朝議。
這不比枕邊風有用?
而這些說書人也是很無奈,他們彷佛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以前他們隻能夠翻來覆去說一些古代名將的經典作戰桉例,又或者說一些道聽途說而來的鬼怪奇異之事。
就是這些內容,百姓們早就聽厭了。
這報紙的到來,彷佛給他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一個個新奇的故事, 尤其是涉及到上層官吏的大新聞,深深吸引了普通老百姓的興趣。
第一個吃螃蟹的說書人,當天便掙得個麻盆滿缽滿。
光是打賞的銀兩,就不知道有多少。
這比後世那些十天半個月都沒見過一次打賞的撲街網文作者好多了。
其他的說書人一看這種情況,自然也不甘落後,趕緊投入到說報紙的這個行列裏麵來。
同時, 這些報紙裏麵的內容,也引起了廣大老百姓的討論。
“你們說, 這錢士升是不是真的那麽貪得無厭?”
“嘿,那可不是嘛!我聽的讀報紙的說書人說了,一頭碩大的老母豬,他隻吃其中的一小塊筋肉,其他的那全部都是扔的。”
“就是,這個事情你還真別不信,我叁舅的二老爺的姑爺的表弟的幹爹,那可是順天府的一個衙役,他可說了,當時抄錢士升家的時候,他就在現場,看著那搬出來的銀兩,堆得跟小山一樣。”
有百姓聽到這話,當場又是反駁道:“便就是這些內容都是真的,那我也不相信陛下的日子,就過得那麽慘。”
“可不就是,報紙上麵說,陛下為國為民, 為了救濟災民,一天隻能夠吃上一頓飯,在平常老百姓家裏便是吃得沒那麽好,一天也有兩頓薄粥,我看這報紙上的內容,也十有八九不太真實。”
可是這些人的話一說出來,馬上又會被別的百姓會反駁。
“瞧你這話說的,那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這陛下收繳了大量的髒銀是不假,但是陛下要用錢的地方也多吧!”
“對頭,就你看這南邊北邊西邊的受災流民,那是越來越多了,冬天的流民,麻煩就大了,這兩年你看這路邊城外的路邊和野外,不得餓死凍死大批的流民,可是你沒看今年這路邊枯骨就少見了,我出城遛幾圈也不見有什麽屍體。”
“那是為什麽?”
“這你還不懂?那些大量的流民,都被招進了陛下的皇莊裏麵勞作,要不就到西山去當礦工了。”
“聽說這西山挖煤的礦工, 就有將近二十萬人之多了,這些人吃的喝的,那不都得陛下撥銀子了?”
“這可是陛下的大功德!”
這討論的人裏麵,除了有一些是百姓之外,也摻雜了一些東廠和錦衣衛的臥底。
這些人也得也立刻出來接話,“沒錯,你看這城外的粥棚,那是陛下親自下令設置的,以前那些百姓喝的薄粥,裏麵也沒見幾顆米。”
“今年這陛下拿出了大量的銀子,購買了大量的米糧,這粥煮得厚厚的一根筷子紮著上頭,那都倒不下來。”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還有城外那些沒能夠找到活幹的流民,陛下還給他們贈送了大量的無煙煤,讓他們勉強安全的過冬,還給他們搭了擋風的棚子,這些不都得從陛下的內帑裏麵撥銀子嗎?”
“大家看著陛下查抄貪官,都抄了大量的銀子,可那也不頂用啊!陛下不一天隻吃一頓飯,又怎麽有那麽多的銀子鎮濟流民。”
這些報紙影響,加上這些錦衣衛的努力,朱由校的確在越來越多的百姓心目中扭轉了印象。
但是更多的百姓,其實也不太在意這些事情。
他們更喜歡看的,就是報紙裏麵的這些貪官的故事。
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價值觀,也是最有爽感的故事。
尤其是孫之獬在報紙裏麵,暗示這些貪官還是東林黨人多。
他們就差沒直接說東林黨的大臣,就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了。
很多東林黨的大臣,其實也會買這樣的報紙回來看。
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也覺得在報紙裏麵的各種各樣小故事,很有意思,也很下飯。
可是慢慢的,他們看著看著報紙,便覺得有些不太對勁了。
“呸,昏君!真不要臉!”
“他們閹黨就不貪了?”
“我東林等人兩袖清風,豈是此等蠅營狗苟之人!”
尤其是他們看到這裏麵讚揚朱由校的內容時,更感覺到十分的嗤之以鼻。
什麽陛下一天隻吃一頓飯?
什麽陛下鞋子裏麵的襪子,那都是破洞的?
這些分明就是謊言。
就那個昏君貪圖享受的性格,一天隻吃一頓飯,那就是胡說八道了。
今天這些事情,他們還沒有辦法跟外麵的人說明白。
說了人家也不信。
東林黨大臣第一次感覺到了輿論的壓力。
更多的大臣在意的是這些報紙裏麵,毫不掩蓋地對東林黨的誹謗。
是的,起碼東林黨的大臣認為那就是誹謗。
他們奮筆疾書給朱由校上書,要求朱由校懲處報紙的主編孫之獬。
說這報紙裏麵的充斥大量的不實信息,破壞了朝廷和大臣們的名望,使得朝廷喪失了體統。
朱由校看著在桌子上,肉眼可見的又堆起了東林黨大臣的奏疏。
那朱由校冷笑了一聲,“還愣著幹什麽?就是奏疏放在朕這裏幹什麽?朕又不看,都給我拿到一邊去,不要打攪朕練字。”
這就是傳說中的留中不發了。
朱由校又接著練習了,他那狗刨一般的字。
東林黨的大臣們一看到這種情況,當場也是憋屈壞了。
不過,這東華門外他們是不敢跪了。
上一次的西山事件中,東華門外就跪死了四個大臣。
他們也不想死,可這天氣太惡劣了,他們要是真的接著這樣幹,說不定就真的死了。
這種事情,那還得到夏天再幹。
他們現在對跪東華門的作法,也有了心理陰影。
東林黨人,隻能挑了一個朝會的時候,對朱由校發起了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