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轉身就往北極宮而來,三人趕緊將車子寄存,由後山根躡雲橋登153級石磴,進入龍門道院無量祖師殿。殿中有北極玄穹真武無量祖師金身坐像,兩邊陪祀四大天王(元帥)站像,威武莊嚴。桌上供有清代鐵鑄昊天玉皇大帝坐像,高1米,重約25公斤,頭戴王冠,身著蟒袍玉帶,麵形豐滿,另有檀木雕刻的無量祖師坐像,高約1米,雕刻精細。此殿為道場主殿,殿內幢、幡、寶蓋、經籍、鍾鼓、道家法器俱全,齋醮誦經均於此處舉行。


    木架上懸有雲板形片石一塊,重約15公斤,用物撞擊,聲如鍾磬,遠處可聞。殿台下深處,有作為龍門洞山名的黝深石洞,傳說丘處機初到時曾在此居住過,今留有清康熙時刻有龍紋圖案並秀水二字的石板標誌。


    此人焚香跪拜,然後穿堂而過。


    三位道人焉有不拜而走之理,亦是正襟莊嚴,俯身而拜。


    又見那人來到北極宮大殿西上側的清和宮(丘祖樓)。樓內塑有長春真人丘處機像。


    過去有關丘遺留文物皆藏於此,今已佚失。樓3間,結構精巧,經過裝修,飛閣流丹,典雅肅穆。


    在清和宮樓後石岩上,有丘祖洞(長春洞)、丹陽洞、春花洞。前二洞是丘處機與丹陽真人馬鈺修道處,洞均狹窄,僅能一人容身,援木梯鐵鏈登高約4米即達。


    洞高約1.5米,深約3米,麵積約6平方米,是丘處機修道之處。


    洞內有丘處機遺物磨性石一塊,直徑約50厘米,光澤滑圓,傳說丘祖在此洞修道時,磨煉心誌,每天將此石掀滾下去,再抱上來,年深月久,竟將不規則的石塊磨成圓形。凡進長春洞的人,都願抱或摸一摸這塊神石,天長日久,石圓如蛋,在灰白色洞壁襯映下,加上洞口斜射光線的掩映,使此石閃閃發亮。


    並祀有丘處機座像。洞壁刻有長春洞三字。


    在底層樓閣後的洞中,泥塑的身後有一個小洞,鑽進小洞前行約30多米,裏邊又是一個很大的岩洞,洞呈葫蘆形,四周渾圓,葫蘆頂一束光線斜射進來,洞壁光滑潔白,這就是玉皇洞,洞內可容納幾千人,從洞中木梯可登上葫蘆頂,頂部有一小窗口。


    可見睡佛山似大佛仰臥,蟒蛇山如巨蟒鎖江,龍虎瀑布似虎嘯龍吟,龍門洞洞幽天下,黑虎潭潭奇四海,太上全真崖玄險雄偉,龍門峽穀清幽秀麗。


    那人以極快的速度鑽出洞外,向混元峰攀登。


    混元峰的最高處是混元頂,海拔1800米,距道院地麵約130米。全用鬥拱臨空架設,在峭壁鑿孔,打入木樁,用木板架橋,垂懸淩空,過棧道,攀鐵索,蹬雲梯,入此閣,憑欄遠眺,茫茫林海,盡收眼簾,四顧曠杳,宛如置身雲天,頓生一覽眾山小之感。閣內供奉著混元老祖。


    混元頂左下側是太玄洞,又名日月洞,洞左側麵向西北的絕壁上豎刻有定日月婁景先生洞8字,每字大約1米見方。傳為婁景棲居處,後又有唐孫思邈於此洞隱棲。


    邱祖洞右下方道院雲廚後是煙霞洞,深約6米。金元時,丘處機弟子趙九古等曾棲修於此洞,至元(1264-1294)後,來龍門洞的遊方道人多棲於此。現用為道院雲廚庫房。


    在道院西側門,子孫萬宮後麵有會貞洞,洞深約3米,寬敞潔淨,冬暖夏涼。


    傳為金元時丘處機的女弟子李春花的棲居處,故又名春花洞。又因在子孫宮後,亦名百子洞。


    這時,看到有導演扛著攝像機正擺弄,三位道人不由得笑了。


    導演也看到了他們,他狡黠地眨著眼,用陝西話說:


    “你娃刨笑(你們別笑),得是這老道拉扯個女徒弟?(老道長帶女弟子)男人莫女人得成?(男人沒有女人不行)”


    “瞎說!”燕玄虎笑道。


    孤杆導演依然故我地說:“男人累,所以才會去敲背;男人愁,所以才會去洗頭;男人苦,所以才會經常賭;男人忙,所以經常上錯……”


    “閉嘴!”燕玄飛喝斥道。


    據《錄異記》記載,唐宋以來,各朝對太白山各有崇褒,或借物或借人封以“神”號。


    首任太白山神——太白金星。


    源於古代的星辰崇拜,是對太陽係中接近太陽的第二顆行星“金星”的神化,《史記》之“天官占”雲:“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子之子,上公、大將軍之象”。


    第二任太白山神——三位太白神,uu看書 .uuanshu.om 乃伯夷、叔齊、周賁。伯夷、伯夷、叔齊是殷周時孤竹國王之兩位王子,國王立叔齊為太子,王死後叔齊讓伯夷繼承王位,伯齊曰:“父命難違”。伯夷為讓弟繼承王位而自己逃走。叔齊因立幼而不立長也逃走。二人上太白山修道,和後來的周賁元帥餓死首陽山(今太白山)。薑子牙以其至仁至義而封三人為太白山地方神。


    第三任太白山神——穀春。漢朝櫟陽人,“成帝時為郎,病死而屍不冷,三年更著冠中憤坐縣門上,家人發棺視,有衣無屍,留門上三宿,去之長安,止橫門上,複去之太白山,立祠於山上。”


    第四任太白山神——崔浩。崔浩經通占星、陰陽術、道仙之術,被後人尊稱為“神人”。


    第五任太白山神——靈應公。唐天寶年間,封太白山為靈應公;宋皇佑五年,封太白山神為濟民侯;清乾隆三十九年加封太白山為靈普潤福應王,禦書“金精靈澤”匾額。


    第六任太白山神——三阿福。元朝封三池,即頭池大太白池稱大阿福,封為普濟王,次池二太白池稱二阿福,封普惠王,三太白池稱三阿福,封為普順王。


    第七任太白山神——韓愈。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自幼刻苦自學,二十五歲時登進士第。韓愈所作《原道》、《原性》,強調自堯舜至孔孟一脈相傳的道統,為儒道一代宗師;一生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散文,形成一種獨具風格的富於邏輯性與規範性的文體,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詩力求新奇,對宋詩影響頗大,著有《昌黎先生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一仙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安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安君並收藏太一仙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