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絲男竟然神奇般地站在了車頭之上,與先前的猥瑣形象全麵相反,此刻變成另一個人似的,動作敏捷,眼露精光。


    燕玄龍豈是肯服輸之人,不要說目前道門內的同修,就是隱居深山的高人出手,他也敢於挑戰,如今怎能輕易敗在如此卑俗猥瑣之人的手下。


    他雙手撒把,對著屌絲男的雙腿就是一通橫掃,對方跳竹竿舞一般,你來我走,你走我來,靈活機動,就是讓他打不著。


    乞丐仍在前麵步履如飛,三位年青的道人在後麵猛追,他們從西安一路向西,過渭河二號橋端直朝北,路麵層層抬高,行到塬上,迎麵一對威武的獅子,眾人猛地抬頭一瞧,一座巍峨壯觀的道觀出現在麵前,仔細一瞧,竟是中五台。


    鹹陽中五台道觀南臨渭水,北枕莽原,東依漢陽陵,西牽漢茂陵,地勢北高南低,呈黃土溝坡狀,海拔最高430餘米,最低380米,相對高差50米,為關中五台之首,著名的道教聖地。


    《鹹陽縣誌》記載:中五台廟高數丈,峻峭如削,遊人如織,香火鼎盛。


    鹹陽中五台道觀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原名“九天太一元君廟”,金大定三年(1163),朝廷賜名“太清觀”,距今已有八百年曆史。明清時期又稱“真武台”,後更名為“中五台”,與南五台齊名。


    1400餘年來幾經盛衰,數度重修。


    1949年5月,彭德懷曾以此為指揮所,率領人民解放軍阻擊馬匪,殲敵千人,至今在此留有遺跡。


    1950年土改時道觀仍然存在,1953年部分殿舍被改為中五台小學,1959年道觀趙道長被以搞封建迷信為由送耀縣勞動教養。


    1964年渭濱公園將觀內大殿部分建築材料拆走建公園內的亭台。


    1967年塔爾坡小學又拆除觀內部分建築材料用於修善校舍。


    80年代初恢複宗教活動,中五台道觀僅有破殿兩間,土窯三孔,居士幾個,山門冷落,香火幾滅。


    1993年當地政府政府成立了“中五台旅遊景點開發籌備處”,提出為進行旅遊開發,恢複重建中五台道觀的方案,中五台原台基土地複歸中五台道觀所有。


    2000年中五台道觀重居士幾番邀請和舉薦賀信萍道長出山,主持中五台教務。當時正值賀信萍道長的師傅閔智亭大師身體有恙,他日夜服侍於左右,不得離身,故而不敢冒昧應若。


    2003年,原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閔智亭大師來中五台視察,在此號召台灣、新加坡、香港和內地的道觀為其捐資重修道觀,並力讚賀信萍道長擔當此任,賀信萍正式回鹹住持鹹陽中五台。


    話說屌絲男早已從燕玄龍的車頭跳下,似乎戲弄夠了,不跟你玩了,他和乞丐一頭紮進了中五台裏麵,消失得無影無蹤。


    一行道人將自行車停放在道觀門口,邁步進觀。


    燕玄龍胸有成竹地說:“我對中五台還是比較熟悉的,他倆跑不了!”


    “給我們講講吧。”燕玄虎那口氣似乎是半信半疑。


    “鹹陽中五台道觀最北邊原有80年代修複的兩座大殿,右側呂祖殿和正中的老姥殿。老姥殿崇祀女媧娘娘、驪山老母和九天玄女(九天太一元君)。


    2003年,新任主持賀信萍道長不顧艱辛,四處行醫募集資金百萬,八方招標選材求匠,在道觀院內中央增建了規模宏大的祖師大殿。


    殿內正中崇祀真武祖師,左側是三茅真君,右側是漢鍾離、呂洞賓、王重陽,後側有關聖帝君,個個金身莊重,威武生動,光照千秋。


    你們看,大殿為中國傳統的土木古建築,共七大間(五轉七),重簷歇山式結構,金黃琉璃瓦屋頂,捏花脊獨特造型,翼角優美靈動,山牆、檻牆和須彌座正麵均做有磚雕,形象逼真,雕琢精美,寓意深邃。門窗隔扇采用鐵索套梅花圖案,欞花、工藝精湛,高浮雕栩栩如生。另有方磚鋪地,桐油鑽生,金龍和璽,彩畫映襯,金碧輝煌使得大殿愈顯古樸典雅,雄偉壯觀。


    其後,又修建了五間二層的藏經樓,坐北朝南,硬山應洞瓦屋頂,正房門左右各設廂房三間,硬山單坡灰筒瓦屋頂,和正樓相襯,沉穩大方,為道觀藏經讀經、修真煉性之所,極大的豐富了道觀的文化內涵。


    中五台現占地約8畝,uu看書 .uuanshu房屋共40間,神塑像15尊,山門一座。觀內有賀信萍道長及道士8人。”


    燕玄龍率眾道人依次在各殿裏焚香跪拜諸位聖祖。


    燕玄虎聽後笑個不停,眼淚就要掉下來了,他說:“原來鍾離師父也是掉書袋出身啊。”


    “什麽叫掉書袋,難道事實可以杜撰嗎?”鍾離不昧瞪了他一眼。


    轉了一圈下來,並沒有看到那兩人,正在納悶,忽聽不遠處傳來細小的說話聲。


    四人尋聲而去,見門上懸掛閔智亭大師題寫的“葆和堂”三個鑲金的華山隸榜書門額,端正肅靜,氣勢磅礴。上有一幅對聯:但願杏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


    貼近窗欞,聽見有人道:“葆和堂,葆乃保育萬物、長養生靈之謂,和乃中正協調,衝虛醇正之意。草木為藥,食之堅化而弱補,頤養正氣,蠲散邪戾。葆和堂的徽標雲紋葫蘆體現著一陰一陽之謂道,代表了葆和堂的宗旨。右上角的陽葫蘆昭示祥雲送瑞,醫度有緣;左下角的陰葫蘆意喻參訪雲遊,暗中助人。”


    隔著窗戶,朝裏麵一瞧,原是一位仙風道骨的師父在教授年青的弟子,他接著說:


    “1996年,新年伊始,賀信萍道長在經曆了內蒙古醫學院幾度春秋的寒窗苦讀,參訪雲遊歸來,滿懷一腔濟世活人的熱情,在恩師原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閔智亭大師的鼓勵下,廣施方藥,普度眾生。葆和堂成立後,消息不脛而走,方圓數百裏的患者紛至遝來,應診者無不藉妙手回春,葆和堂一時間聲名遠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一仙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安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安君並收藏太一仙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