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玄飛又問:“請教師父,何謂六道?如何超脫?”
元玄子答:“若言六道,唯有忠義者留其正氣,孝慈者留其善氣,智才者留其靈氣,不平者留其怨氣,含辱者留其冤氣,凶悍者留其戾氣,不正者留其邪氣,癡昧者留其愚氣,以上種種方入循環,自然報業遷纏,一但了結仍歸太虛,方是大道生滅之理。”
燕玄飛再問:“對修道者有何說法?”
元玄子答:“無甚說法,人者,圖一時之樂,呈一技之長,耽得百日之不快;為道者,息一時之欲,隱一心之巧,免卻一世之無妄。”
燕玄虎抱拳相問:“請教煉精化氣?”
元玄子答:“陰蹺脈上氣濛濛,多少真元在此中。采入虛元煉成氣,蓬萊萬裏路相通。”
燕玄虎又問:“請教煉氣化神?”
元玄子答:“神氣交加入杳冥,忽聞空處誦真經。五方五氣來環繞,報道生神出始青。”
燕玄虎再問:“請教煉神了性?”
元玄子答:“仙氣須從靜裏尋,紅塵路上少知音。中庭坐得香三月,長得黃芽一寸深。”
燕玄虎還問:“煉精化氣之後如何?”
元玄子答:“朝朝運氣上泥丸,浸浸甘津長舌端。灌溉三田生百脈,自然精長穀神安。”
燕玄虎續問:“甘津滿口之後如何?”
元玄子答:“碧島幽棲賦小山,純陽高坐畫樓間。焚香掃地渾無事,隻有花齋一味閑。此乃仙心。”
燕玄虎續問:“生了仙心之後如何?”
元玄子答:“煙山深處好盤桓,從此文心想煉丹。袖卷白雲歸洞府,垂頭閉目坐蒲團。此乃靜心。”
燕玄虎續問:“生了靜心之後如何?”
元玄子答:“有識有知皆是假,無知無識始生真。一翻筋鬥鴻濛破,要往東方做道人。此乃真心。”
燕玄虎續問:“真心發現,然後怎樣?”
元玄子答:“金投木汞共徘徊,嬰姹相逢真快哉。昨夜麻姑傳好夢,紅丸一粒遂懷胎。此時真種乃生。”
大弟子燕玄龍抱拳相問:“如何以有生無?”
元玄子答:“結成玉液作丹財,放入坤家真靜哉。忽見一陽來地下,丹資還我不須猜。”
燕玄龍又問:“如何無中生有?”
元玄子答:“真鉛出在太無中,種在離宮出坎宮。我見黃芽開勃鬱,人言白雪滿虛空。”
燕玄龍再問:“如何相接長生?”
元玄子答:“汞性輕浮日好飛,鉛情沉重食無違。修丹但得情歸性,定跨青鸞入太微。”
燕玄龍抱拳問:“何謂殺中有生?”
元玄子答:“鉛投汞窘害中恩,汞受鉛拘死裏生。妙寶若還無管束,神仙事業不圓成。”
燕玄龍又問:“如何與青娥相見,生下聖胎?”
元玄子答:“青娥年少好修行,不是孤陰體不生。自與洞房相見後,同床十月產胎嬰。”
燕玄龍再問:“如何換鼎移胎,子又生孫?”
元玄子答:“大道原來步步高,還丹成就見仙曹。年年火候添門戶,放眼蓬山意氣豪。”
燕玄龍還問:“請談不死之術?”
這時,老布袋接過話來,答道:“古有不死神,並無不死身。其神得不死,即是得仙人。人死神則亡,仙死神則存。存亡隔天壤,仙凡非等倫。
世上期頤叟,亦能曆多春。究其老將至,模糊失性真。茫茫貪欲擾,奄奄誌氣昏。
未死身先亂,未生昧前因。
並不待來世,眼前早沉淪。
誰能抱奇術?閑居煉元神。縱難逃一死,靈性獨超塵,逍遙天地間,吹蕭隨洞賓。”
燕玄虎續問:“古人有言:若還紙上尋真義,遍地都是大羅仙。但為何又說丹經不可翻譯?”
老布袋答:“仙真法言,一字一意不敢妄發,一言半語盡藏妙義。不知費盡多少老婆心,為後人作階梯,與教門留眼目。即後之高人賢士所作所為,總在古人範圍之中,究其實落,未必高過於古人,因之不可翻譯。”
燕玄虎續問:“請教丹道之難?”
老布袋答:“行之容易得之難,除了虛空不造丹。舉世若求安鼎處,個中境界比天寬。
好之容易樂之難,除了虛空不造丹。舉世若尋生藥處,壺中原是列仙壇。
得之容易守之難,除了虛空不結丹。舉世若尋立命處,起頭煞尾一團團。”
燕玄虎說:“他們即將去尋無界洞天,二位有何賜教?”
老布袋答:“大江初祖是純陽,九轉丹成道氣昌。今日傳心無別語,願君個個駕慈航。”
老布袋說:“欲成仙佛之道,先參凡人之道,u看書.ukanshu.om 處世不可太銳,銳則棱角俱損;行事不可太鈍,鈍則自陷其危。銳鈍相濟,明明白白,堂堂正正,不失為人根本。
不失此根本,方近於道,要知仙佛機要,全憑凡軀一身。”
燕玄龍聽此發問,便拿出最後一張彩印pvc,隻見上麵寫著:
道教五大道派
一、全真道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重陽至山東寧海立全真庵,創立全真教。其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其門徒諷誦《道德經》、《孝經》、《心經》。教規要求不娶妻室,不茹葷腥,出家道士,住宮觀內,清修煉養為主。
在王重陽創立全真道之前九十多年,即北宋熙寧八年(西元1075年),浙江天台山道教大煉師張伯端(紫陽)依據《參同契》原理作《悟真篇》,興起了以修命為主的煉養一派。
明都印《三餘贅筆》載:其南宗者,謂自東華少陽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鍾離權,權授唐進士呂岩、遼進士劉操,操授宋張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陳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其北宗者,謂呂岩授金王重陽、重陽授七弟子(即北七真)。
二、正一道
《元史?釋老誌》記載: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其後四代曰盛,來居信之龍虎山。相傳至三十六代宗演,當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則命庭臣效勞,待以客禮。特賜玉芙蓉冠,組金無縫服,命主領江南道教,仍賜銀印,子孫世襲領江南道教,主領三山符籙。
元玄子答:“若言六道,唯有忠義者留其正氣,孝慈者留其善氣,智才者留其靈氣,不平者留其怨氣,含辱者留其冤氣,凶悍者留其戾氣,不正者留其邪氣,癡昧者留其愚氣,以上種種方入循環,自然報業遷纏,一但了結仍歸太虛,方是大道生滅之理。”
燕玄飛再問:“對修道者有何說法?”
元玄子答:“無甚說法,人者,圖一時之樂,呈一技之長,耽得百日之不快;為道者,息一時之欲,隱一心之巧,免卻一世之無妄。”
燕玄虎抱拳相問:“請教煉精化氣?”
元玄子答:“陰蹺脈上氣濛濛,多少真元在此中。采入虛元煉成氣,蓬萊萬裏路相通。”
燕玄虎又問:“請教煉氣化神?”
元玄子答:“神氣交加入杳冥,忽聞空處誦真經。五方五氣來環繞,報道生神出始青。”
燕玄虎再問:“請教煉神了性?”
元玄子答:“仙氣須從靜裏尋,紅塵路上少知音。中庭坐得香三月,長得黃芽一寸深。”
燕玄虎還問:“煉精化氣之後如何?”
元玄子答:“朝朝運氣上泥丸,浸浸甘津長舌端。灌溉三田生百脈,自然精長穀神安。”
燕玄虎續問:“甘津滿口之後如何?”
元玄子答:“碧島幽棲賦小山,純陽高坐畫樓間。焚香掃地渾無事,隻有花齋一味閑。此乃仙心。”
燕玄虎續問:“生了仙心之後如何?”
元玄子答:“煙山深處好盤桓,從此文心想煉丹。袖卷白雲歸洞府,垂頭閉目坐蒲團。此乃靜心。”
燕玄虎續問:“生了靜心之後如何?”
元玄子答:“有識有知皆是假,無知無識始生真。一翻筋鬥鴻濛破,要往東方做道人。此乃真心。”
燕玄虎續問:“真心發現,然後怎樣?”
元玄子答:“金投木汞共徘徊,嬰姹相逢真快哉。昨夜麻姑傳好夢,紅丸一粒遂懷胎。此時真種乃生。”
大弟子燕玄龍抱拳相問:“如何以有生無?”
元玄子答:“結成玉液作丹財,放入坤家真靜哉。忽見一陽來地下,丹資還我不須猜。”
燕玄龍又問:“如何無中生有?”
元玄子答:“真鉛出在太無中,種在離宮出坎宮。我見黃芽開勃鬱,人言白雪滿虛空。”
燕玄龍再問:“如何相接長生?”
元玄子答:“汞性輕浮日好飛,鉛情沉重食無違。修丹但得情歸性,定跨青鸞入太微。”
燕玄龍抱拳問:“何謂殺中有生?”
元玄子答:“鉛投汞窘害中恩,汞受鉛拘死裏生。妙寶若還無管束,神仙事業不圓成。”
燕玄龍又問:“如何與青娥相見,生下聖胎?”
元玄子答:“青娥年少好修行,不是孤陰體不生。自與洞房相見後,同床十月產胎嬰。”
燕玄龍再問:“如何換鼎移胎,子又生孫?”
元玄子答:“大道原來步步高,還丹成就見仙曹。年年火候添門戶,放眼蓬山意氣豪。”
燕玄龍還問:“請談不死之術?”
這時,老布袋接過話來,答道:“古有不死神,並無不死身。其神得不死,即是得仙人。人死神則亡,仙死神則存。存亡隔天壤,仙凡非等倫。
世上期頤叟,亦能曆多春。究其老將至,模糊失性真。茫茫貪欲擾,奄奄誌氣昏。
未死身先亂,未生昧前因。
並不待來世,眼前早沉淪。
誰能抱奇術?閑居煉元神。縱難逃一死,靈性獨超塵,逍遙天地間,吹蕭隨洞賓。”
燕玄虎續問:“古人有言:若還紙上尋真義,遍地都是大羅仙。但為何又說丹經不可翻譯?”
老布袋答:“仙真法言,一字一意不敢妄發,一言半語盡藏妙義。不知費盡多少老婆心,為後人作階梯,與教門留眼目。即後之高人賢士所作所為,總在古人範圍之中,究其實落,未必高過於古人,因之不可翻譯。”
燕玄虎續問:“請教丹道之難?”
老布袋答:“行之容易得之難,除了虛空不造丹。舉世若求安鼎處,個中境界比天寬。
好之容易樂之難,除了虛空不造丹。舉世若尋生藥處,壺中原是列仙壇。
得之容易守之難,除了虛空不結丹。舉世若尋立命處,起頭煞尾一團團。”
燕玄虎說:“他們即將去尋無界洞天,二位有何賜教?”
老布袋答:“大江初祖是純陽,九轉丹成道氣昌。今日傳心無別語,願君個個駕慈航。”
老布袋說:“欲成仙佛之道,先參凡人之道,u看書.ukanshu.om 處世不可太銳,銳則棱角俱損;行事不可太鈍,鈍則自陷其危。銳鈍相濟,明明白白,堂堂正正,不失為人根本。
不失此根本,方近於道,要知仙佛機要,全憑凡軀一身。”
燕玄龍聽此發問,便拿出最後一張彩印pvc,隻見上麵寫著:
道教五大道派
一、全真道
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重陽至山東寧海立全真庵,創立全真教。其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其門徒諷誦《道德經》、《孝經》、《心經》。教規要求不娶妻室,不茹葷腥,出家道士,住宮觀內,清修煉養為主。
在王重陽創立全真道之前九十多年,即北宋熙寧八年(西元1075年),浙江天台山道教大煉師張伯端(紫陽)依據《參同契》原理作《悟真篇》,興起了以修命為主的煉養一派。
明都印《三餘贅筆》載:其南宗者,謂自東華少陽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鍾離權,權授唐進士呂岩、遼進士劉操,操授宋張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陳楠,楠授白玉蟾,玉蟾授彭耜。其北宗者,謂呂岩授金王重陽、重陽授七弟子(即北七真)。
二、正一道
《元史?釋老誌》記載:正一天師者,始自漢張道陵,其後四代曰盛,來居信之龍虎山。相傳至三十六代宗演,當至元十三年(西元1276年),世祖已平江南,遣使召之。至則命庭臣效勞,待以客禮。特賜玉芙蓉冠,組金無縫服,命主領江南道教,仍賜銀印,子孫世襲領江南道教,主領三山符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