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定襄郡真得不是一個好主意,先人們浴血奮戰才從匈奴人手裏搶來的地盤就這樣放棄掉實在有些可惜。這定襄郡的長城保存得還算比較好,稍微修繕一下再派上士兵駐防,應該便能夠抵擋住不少異族!”漫步在善無縣一段殘破的長城下麵,黃忠也是帶著點兒遺憾得說道。
最初的萬裏長城,其實和後世經常在電視上麵看到的完全是兩個樣子,因為後世的長城其實是明朝翻修過的長城,已經成了磚結構的建築。
而在公元二世紀的時候,不隻是長城,就連很多縣城,其實都是夯土築成的,看上去就像個土牆一樣,一點兒也不氣派。
不過這定襄的長城,卻有很大一段是磚石結構的,因為這部分是是在東漢初年修過的。
當時天下大亂,安定三水人盧芳,與西羌、匈奴結交和親,被匈奴單於立為漢帝,掠取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五郡,並置郡守縣令。
為了對付這個不太知名的偽帝,建武九年(公元33年)位麵之子劉秀詔令驃騎大將軍杜茂率軍北上攻打盧芳。不過不知道是這個盧芳有兩下子,還是雲台二十八廢太廢,結果杜茂兵敗而退守樓煩城。
後又在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位麵之子下詔命王霸“將弛刑徒六千餘人,與杜茂治飛狐道,堆石布土,築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餘裏。”這次的長城堆石布土,即因地製宜,或用石頭壘砌,或用土夯,沿線設有城堡,和最早的夯土造型已經有了差別。
“那幾年真是被鮮卑給打得太慘了,定襄、雲中、西河這幾個郡都打得沒有人煙了,朝廷也沒錢向這裏投入。為了防止零散的百姓被鮮卑擄走,也隻好廢棄掉這幾個郡了!如果朝廷能夠支持,這裏未必守不住!”作為本地人的秦剛,也是回答道黃忠的疑惑。
因為遊牧民族的高機動性,漢地百姓隻能處於守勢,然後便成了持續不斷得流血,而東漢的國力本身便比不上西漢,雖然也有著勒石燕然這樣的大勝,但隨著後期朝政的腐敗,這些邊郡其實成了財政上的包袱,而朝廷中樞因為各種天災人禍焦頭爛額,隻想著甩包袱卻不想著解決問題,就把這些邊郡給放棄掉了。
聽了秦剛的話之後,黃忠也是久久不語,他在熹平六年(177年)參加的那次出雁門的軍事行動,其實也是東漢朝廷為解決邊患的一次努力。如果這一戰能夠大勝,檀石槐的鮮卑沒十年恢複不了元氣,定襄那些邊郡都能夠穩住。
隻可惜那次漢軍輸得實在太慘,主帥將所有的輜重,還有象征漢天子威儀的節杖都給丟了,三萬大軍死者十不存一,黃忠也是拚了命才殺出一條血路。
這一戰輸了後,漢室朝廷短時間內是沒法再集中這麽一支大軍來對付鮮卑人,畢竟涼州叛亂和各地的民變也都需要鎮壓,並州這邊的局勢徹底沒了好轉起來的機會。
“這邊地勢非常險要,兩側高山對峙,如果能夠在這裏築一座城的話,絕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樞紐!我剛才看了一下,這附近有兩座高山延綿,如果鮮卑人想要從善無入寇的話,他們必須要從這邊走。這邊等開工之後絕對是重中之重,很有可能會爆發激烈的戰爭!”沉默了一會兒後,黃忠也是繼續指點到這邊的地形。
秦誼順著黃忠的指示,卻是看到兩山之間的一片開闊穀地,這裏原先也是有長城的,隻是不知道因為年久失修,還是異族的人為破壞,隻剩下一下殘垣斷壁,完全起不到阻擋的作用。
這地方不就是後世的殺虎口嘛!秦誼後世曾經看過一部以走西口為題材的紀錄片,也是看過一些殺虎口的實景,盡管此時這裏和兩千年後的地貌有著很大的差別,但秦誼還是一眼便認出這裏來。
黃忠這眼光不錯啊,一下子便認定了這個後世被明朝用來抵禦蒙古入侵的關卡,秦誼也是不敢大意,馬上對著陳玉問道:“記住了嗎?接下來等民夫到了這裏,首先便把這個地方給我修好!連夜加班加點也要修好!”
“明白!”陳玉也是趕緊點了一下頭,之前跟著秦誼他們在善無縣的長城附件轉了好一會兒,大部分建在山上的都還可以,稍微修繕一下就行,但是唯獨位於交通同道上的長城基本上全都毀了,這種地方自然是重中之重。
“另外陳玉你這裏最好再把沿途看到的幾個堡壘再修一下,我昨天看了王府君的軍情通報,這次鮮卑大人魁頭可是糾集了上萬人的隊伍準備來雁門搞事情。王府君手下隻有兩千多邊軍,弄不好打不過鮮卑人,到時候一旦要是被鮮卑人給破了長城,咱們的民夫很多沒有馬,也得有固守的地方!”
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左右,鮮卑一代雄主檀石槐病逝,其子和連繼立。和連既無才力,性又貪淫,斷法不平,人眾叛者居半,讓鮮卑帝國人心浮動。靈帝末年,和連在鈔略北地郡時被人射死。和連兒子騫曼年小,於是兄子魁頭代立。
終究是檀石槐的兒子,魁頭也是很快便在草原上聚集起大批部眾,不過也沒有達到檀石槐一統鮮卑的程度,鮮卑依舊是四分五裂狀態,魁頭所能控製的鮮卑部眾也就在在代郡以西,代郡以東的中東部鮮卑都不聽魁頭的調遣,uu看書 .uuknshu.co故此魁頭一直不敢貿然翻邊。
這幾年天災不斷,塞外鮮卑的日子也不好過,再加上大漢突然間內亂,也是讓魁頭壯著膽子在草原上拉起了一支聯軍,除了本部的鮮卑以外,魁頭還拉攏來了上郡和代郡的兩支烏桓人做仆從軍,全軍上下加起來能有一萬多。
魁頭這次所圖不小,希望趁火打劫能在並州搶上一把,借助著這次的收獲,或許魁頭便能夠樹立起足夠的威望,像是他的父親檀石槐一樣,再次統一鮮卑各部。
而現在的並州也是比以往更加空虛,上一任並州刺史丁原在調離時帶了一部分並州邊軍到雒陽,結果被董卓兼並。而在丁原之後被任命的並州牧董卓壓根沒到並州上任,直接升格為董相國,正在和關東群雄鬥得不亦樂乎。
現在王澤手下的並州邊軍滿打滿算隻有兩千人,現在已經不是一漢當五胡的年代了,也就能當個三胡,這麽算下來並州軍還是吃虧不少。
秦誼也是做了最壞的打算,就是定襄長城守不住而被鮮卑攻破,他手下的民夫可不都是有馬的,到時候肯定撤不掉,為了盡可能讓這些民夫活命,秦誼想著在這長城上修幾個堡壘,一旦長城失手,要和讓這些原平民夫能夠撤進去保命。
以鮮卑人那糟糕的攻城技術,不是很堅固的夯土堡壘他們都沒有辦法,躲進堡壘的原平人隻要固守撐過鮮卑的這次寇邊,活下去便是最大的勝利。
——我是未言勝先言敗的分界線——
“初平元年秋,鮮卑大人魁頭遂將萬人寇定襄。”——《季漢書·秦誼傳》
最初的萬裏長城,其實和後世經常在電視上麵看到的完全是兩個樣子,因為後世的長城其實是明朝翻修過的長城,已經成了磚結構的建築。
而在公元二世紀的時候,不隻是長城,就連很多縣城,其實都是夯土築成的,看上去就像個土牆一樣,一點兒也不氣派。
不過這定襄的長城,卻有很大一段是磚石結構的,因為這部分是是在東漢初年修過的。
當時天下大亂,安定三水人盧芳,與西羌、匈奴結交和親,被匈奴單於立為漢帝,掠取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五郡,並置郡守縣令。
為了對付這個不太知名的偽帝,建武九年(公元33年)位麵之子劉秀詔令驃騎大將軍杜茂率軍北上攻打盧芳。不過不知道是這個盧芳有兩下子,還是雲台二十八廢太廢,結果杜茂兵敗而退守樓煩城。
後又在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位麵之子下詔命王霸“將弛刑徒六千餘人,與杜茂治飛狐道,堆石布土,築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餘裏。”這次的長城堆石布土,即因地製宜,或用石頭壘砌,或用土夯,沿線設有城堡,和最早的夯土造型已經有了差別。
“那幾年真是被鮮卑給打得太慘了,定襄、雲中、西河這幾個郡都打得沒有人煙了,朝廷也沒錢向這裏投入。為了防止零散的百姓被鮮卑擄走,也隻好廢棄掉這幾個郡了!如果朝廷能夠支持,這裏未必守不住!”作為本地人的秦剛,也是回答道黃忠的疑惑。
因為遊牧民族的高機動性,漢地百姓隻能處於守勢,然後便成了持續不斷得流血,而東漢的國力本身便比不上西漢,雖然也有著勒石燕然這樣的大勝,但隨著後期朝政的腐敗,這些邊郡其實成了財政上的包袱,而朝廷中樞因為各種天災人禍焦頭爛額,隻想著甩包袱卻不想著解決問題,就把這些邊郡給放棄掉了。
聽了秦剛的話之後,黃忠也是久久不語,他在熹平六年(177年)參加的那次出雁門的軍事行動,其實也是東漢朝廷為解決邊患的一次努力。如果這一戰能夠大勝,檀石槐的鮮卑沒十年恢複不了元氣,定襄那些邊郡都能夠穩住。
隻可惜那次漢軍輸得實在太慘,主帥將所有的輜重,還有象征漢天子威儀的節杖都給丟了,三萬大軍死者十不存一,黃忠也是拚了命才殺出一條血路。
這一戰輸了後,漢室朝廷短時間內是沒法再集中這麽一支大軍來對付鮮卑人,畢竟涼州叛亂和各地的民變也都需要鎮壓,並州這邊的局勢徹底沒了好轉起來的機會。
“這邊地勢非常險要,兩側高山對峙,如果能夠在這裏築一座城的話,絕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樞紐!我剛才看了一下,這附近有兩座高山延綿,如果鮮卑人想要從善無入寇的話,他們必須要從這邊走。這邊等開工之後絕對是重中之重,很有可能會爆發激烈的戰爭!”沉默了一會兒後,黃忠也是繼續指點到這邊的地形。
秦誼順著黃忠的指示,卻是看到兩山之間的一片開闊穀地,這裏原先也是有長城的,隻是不知道因為年久失修,還是異族的人為破壞,隻剩下一下殘垣斷壁,完全起不到阻擋的作用。
這地方不就是後世的殺虎口嘛!秦誼後世曾經看過一部以走西口為題材的紀錄片,也是看過一些殺虎口的實景,盡管此時這裏和兩千年後的地貌有著很大的差別,但秦誼還是一眼便認出這裏來。
黃忠這眼光不錯啊,一下子便認定了這個後世被明朝用來抵禦蒙古入侵的關卡,秦誼也是不敢大意,馬上對著陳玉問道:“記住了嗎?接下來等民夫到了這裏,首先便把這個地方給我修好!連夜加班加點也要修好!”
“明白!”陳玉也是趕緊點了一下頭,之前跟著秦誼他們在善無縣的長城附件轉了好一會兒,大部分建在山上的都還可以,稍微修繕一下就行,但是唯獨位於交通同道上的長城基本上全都毀了,這種地方自然是重中之重。
“另外陳玉你這裏最好再把沿途看到的幾個堡壘再修一下,我昨天看了王府君的軍情通報,這次鮮卑大人魁頭可是糾集了上萬人的隊伍準備來雁門搞事情。王府君手下隻有兩千多邊軍,弄不好打不過鮮卑人,到時候一旦要是被鮮卑人給破了長城,咱們的民夫很多沒有馬,也得有固守的地方!”
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左右,鮮卑一代雄主檀石槐病逝,其子和連繼立。和連既無才力,性又貪淫,斷法不平,人眾叛者居半,讓鮮卑帝國人心浮動。靈帝末年,和連在鈔略北地郡時被人射死。和連兒子騫曼年小,於是兄子魁頭代立。
終究是檀石槐的兒子,魁頭也是很快便在草原上聚集起大批部眾,不過也沒有達到檀石槐一統鮮卑的程度,鮮卑依舊是四分五裂狀態,魁頭所能控製的鮮卑部眾也就在在代郡以西,代郡以東的中東部鮮卑都不聽魁頭的調遣,uu看書 .uuknshu.co故此魁頭一直不敢貿然翻邊。
這幾年天災不斷,塞外鮮卑的日子也不好過,再加上大漢突然間內亂,也是讓魁頭壯著膽子在草原上拉起了一支聯軍,除了本部的鮮卑以外,魁頭還拉攏來了上郡和代郡的兩支烏桓人做仆從軍,全軍上下加起來能有一萬多。
魁頭這次所圖不小,希望趁火打劫能在並州搶上一把,借助著這次的收獲,或許魁頭便能夠樹立起足夠的威望,像是他的父親檀石槐一樣,再次統一鮮卑各部。
而現在的並州也是比以往更加空虛,上一任並州刺史丁原在調離時帶了一部分並州邊軍到雒陽,結果被董卓兼並。而在丁原之後被任命的並州牧董卓壓根沒到並州上任,直接升格為董相國,正在和關東群雄鬥得不亦樂乎。
現在王澤手下的並州邊軍滿打滿算隻有兩千人,現在已經不是一漢當五胡的年代了,也就能當個三胡,這麽算下來並州軍還是吃虧不少。
秦誼也是做了最壞的打算,就是定襄長城守不住而被鮮卑攻破,他手下的民夫可不都是有馬的,到時候肯定撤不掉,為了盡可能讓這些民夫活命,秦誼想著在這長城上修幾個堡壘,一旦長城失手,要和讓這些原平民夫能夠撤進去保命。
以鮮卑人那糟糕的攻城技術,不是很堅固的夯土堡壘他們都沒有辦法,躲進堡壘的原平人隻要固守撐過鮮卑的這次寇邊,活下去便是最大的勝利。
——我是未言勝先言敗的分界線——
“初平元年秋,鮮卑大人魁頭遂將萬人寇定襄。”——《季漢書·秦誼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