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八月最後五天,對大雒陽的居民來說可是一段非常刺激的時間,先是二十五日那天,權傾朝野的大將軍何進和十常侍同歸於盡,
緊接著在八月三十日的朝會上,董卓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事為例,自比田延年(這哥們在霍光廢立劉賀時曾經表示,誰不支持霍光他就砍死誰),滿朝文武隻有尚書盧植站出來抗辯,董卓被頂撞得無言以對,氣得罷會。
隻是這一切並沒有改變董卓的計劃,今天,也就是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書丁宮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皇座,解除玉璽印綬轉交給劉協,然後扶劉協正式登基。
當劉協這個大漢末代皇帝登上寶座的那一瞬,雒陽外城郭區的秦誼也是從自家房門走了出去,繼續為追回車騎將軍何苗的遺產而努力。
前兩日秦誼去考察過幾家何苗的產業,絲毫沒有因為何苗的死亡而有什麽變化,估計這些產業的主事人,已經歡喜異常的將何苗的產業放進自己腰包之中,選擇當朝權貴進行投效,然後就把何苗將軍的產業給貪汙了。
譬如說,秦誼在何苗的一處綢緞莊那裏,看到了當朝司空劉弘的手下,估計這家店的老板準備讓劉弘罩他。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當時劉司空的任期馬上就要以小時計算了。而到了今天,新鮮出爐的司空大人已經成了董卓,這家老板恐怕還得找人投效。
這種情況也是把秦誼看得火大,你們這群官商勾結吃絕戶的行為,就不怕遭報應嗎?隻恨自己人輕言微,不能加入到這場瓜分絕戶家產的饕餮盛宴之中。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
正當有點兒無精打采的秦誼想要出門碰機會的同時,卻是一出門便冷不丁聽到這樣一句童謠來。
這句童謠乍一聽可能一頭霧水,但是處在當前曆史條件下,就是說的董卓廢立之事,“侯”就是指董侯新鮮出爐的大漢天子劉協,“王”則是指的前任大漢天子弘農王劉辯,而“北芒”則是他們兄弟倆因為何進之死而引發的叛亂,被宦官挾持到的北芒山。
這帝都人民果然是政治意識高啊,昨天董卓才把廢立之事提了一下,這第二天就開始把這件事給唱成童謠了,而董卓今天才剛剛開始正式冊立新帝。
對某些人來說,譬如說現在的秦誼,將會是先聽到這個童謠,過了一會兒才能聽到漢天子換人的準確消息。
在何進手下給他撅起屁股幹了大半年,秦誼的政治敏感性也是大增,這首童謠的作者絕對是個人才啊,簡直可以媲美後世那些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在得知董先生將要行廢立之事後,馬上便在董先生正式操作之前把這個消息傳得滿雒陽都是。在這個落後的公元二世紀裏,這位創作型人才已經超過了那些聽風就是雨的西方記者。
“不行,我得見識一下這個人物!”當聽到這個童謠之後秦誼越發的感興趣起來,在通訊異常困難的現在,童謠、民謠可以說是傳遞信息最好的手段。
一些人為了利用讖言,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便將這些讖言編成朗朗上口的童謠或者是歌謠,以方便在社會傳播,這就是謠讖。
在中國曆史上,謠讖幾乎伴隨了整個封建社會的存在。從西周時的“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檿弧箕服是指賣桑木箭、箕木袋的人,而根據歌謠所指這個人將會滅亡周國,周宣王就在全國捉拿檿弧箕服,結果一對賣桑木箭、箕木袋的夫妻因為無故受此牽連,跑到褒國避難時收養了一個孤女,就是烽火戲諸侯的褒姒)到最後大清朝的“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二年半”,中間也夾雜著隋唐之際“楊花落,李花開;桃李子,有天下”這樣實現了的謠讖,也有“十八子,主神器”這種傳了許久卻總不靈驗的謠讖。
其實類似預測王朝興亡的童謠應該有很多,隻不過沒有被應驗,也就沒有載入史冊了。
但擁有一個好的民謠創作者,無異於擁有一個好的宣傳部長,讓在這個話語權被世家大族把握的時代,能夠將自己的聲音給最大限度的傳出去,所以秦誼也是馬上來了興趣。
現在這個童謠應該才剛剛傳出來,畢竟昨天董司空才宣布廢立,還沒有交叉傳播的機會,如果秦誼現在追查起來,應該能夠追查到這個童謠的最終來源。
想到這裏,秦誼和顏悅色得走到正在那裏吟唱著這段童謠在那裏玩耍的三個小孩子麵前,從口袋裏麵掏出三枚五銖錢,和顏悅色得對著他們笑道:“小朋友,你們剛才唱的那段童謠是從那裏聽來的?”
秦誼在這裏已經住了好些年,和這幾個小朋友都是街坊鄰居,有時候秦誼也會掏出幾枚五銖錢給這幾個小家夥,所以他們也不怕秦誼,馬上便把秦誼的銅錢收了起來,其中一個領頭的人向秦誼回答道:“是我家大人交給我的!”
這家小孩的父親是雒陽本地人,沒什麽本事的普通人,家裏也沒什麽田地,在雒陽這麽一個還算發達的城市裏給人幫閑為生,秦誼也見過他,應該不是創作出這麽一句民謠的人物,估計也是從那裏聽來的。
事不宜遲,秦誼主動找向這家主人,也是天助秦誼,這家男主人正要出門做工,被秦誼堵在了家門口。
“那句歌謠啊,是我昨日到三雍那邊的紙廠運貨時聽紙坊的一個下人唱得,覺得有點兒意思便回來唱給了自家兒子。”而麵對鄰居秦令史的追問,這家主人也沒拿捏,馬上便告訴了秦誼。
“那人叫什麽名字?”時間回溯到昨天,也就是董卓提議廢立的當天,估計找到這個紙坊工人,離歌謠原創者就不遠了,秦誼也是趕緊繼續追問道。
“這個我哪知道啊,就是遠遠聽了一句。不過秦令史要是想找這個人也容易,我昨天去的是文家紙坊,你去那裏找就行了,而且這個人瞎了一隻眼睛,很好找的!”
“多謝大哥,改日再來一謝!”當聽到文家紙坊這個名字之後,秦誼也是立即想起來這家紙坊的位置,甚至連文家紙坊掌櫃文德嗣那張胖臉都記得,秦誼可是在三雍那地角混了一年的。
所謂三雍,是指辟雍、明堂、靈台,是帝王舉行祭祀、典禮的場所。東漢王朝的三雍,在雒陽內城南麵,在其中辟雍的北麵,就是東漢王朝的太學所在地。
作為前太學生,秦誼在那裏混了一年,學問沒啥長進,倒是把那一塊地方給混熟了。不過作為一個還算老實的鄉下小土豪子弟,秦誼最多也就逛逛街,女閭那種地方他可沒去過。
因為太學的存在,三雍附近的確有一些紙坊,主要是向太學提供紙張。紙作為西漢時發明的產物,在經過蔡倫改造之後,已經逐漸流行於世。漢靈帝時期,出現一位書法家兼造紙家左伯,曾經製造出當時認為最好的“左伯紙”,非常便於寫字。
三國時期簡牘使用的回升,並非因為紙不如簡牘優越,而是因為戰亂造成紙的供應量下降,當時少量的紙還是受到人們的珍惜。
當時鄉下來的土包子秦宜祿在太學上學時,就喜歡到那些紙坊附件轉悠,在他看來,這紙是世界上很奇妙的一件東西,而且這廝盡管是個學渣,竟然也預見到了紙張用來製作書籍和擦屁股的兩大用處。
又是一陣疾馳,秦誼帶著秦壽便來到了三雍附近的文家紙坊,秦誼也沒有客氣,徑直拿出朝廷命官的其實闖了進去,哪怕他的後台老板何進已經game over了。
而攝於秦誼的氣勢,這文家紙坊的下人也沒有敢攔的,便由著秦誼進入了後麵的加工間。u看書 .uukanshu說實話,這裏的環境真得非常糟糕,盡管現在已經進入秋末,但工坊裏到處都是熱氣騰騰的沸水,在這裏幹活的工人一個個也是打著赤膊,於是很快穿著秋衣的秦誼和秦壽,置身蒸籠的他們,很快身上便濕透了。
“我聽聞你們這邊有一個人喜歡編唱歌謠,今日特意過來一見,不知道諸位能否引薦一下?”秦誼轉了一小會,想要看到一個瞎了一隻眼的工人,可是文家紙坊比秦誼想得似乎還要大,也讓秦誼放棄了這個打算,其實想要找到這個人。
瞎了一隻眼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標示,比擅長編唱歌謠要好找不少,隻是說出來似乎有些沒有禮貌,所以秦誼也是沒有提這一點兒,畢竟他可是真心實意過來尋找人才的。
看著這些紙坊的工人似乎沒有啥行動,秦誼隻好有從口袋裏麵掏出來一把五銖錢,放到了工坊的桌子上麵。
之前這群工人摸不清秦誼的來曆,所以也沒有人吱聲,但是秦誼比較和善,還掏出來一把五銖錢,終於有人跑了過來,抓起秦誼的這把五銖錢後大聲喊道:“林宏,有人找你!”
不一會兒便有一個三十來歲七尺身高的漢子,光著肩膀跑了過來,因為紙坊工作的原因,整個人身上全是汗水和水汽,如果不是其人有些瘦削,換成一個彪形大漢的話,可能還會有一種勞動的美感在裏麵。
“鄙人秦誼秦文合,可請先生一敘?”
——我是民謠創作者的分界線——
“擢林宏於微末,拔陳明於行伍。”——《季漢書·秦誼傳》
緊接著在八月三十日的朝會上,董卓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事為例,自比田延年(這哥們在霍光廢立劉賀時曾經表示,誰不支持霍光他就砍死誰),滿朝文武隻有尚書盧植站出來抗辯,董卓被頂撞得無言以對,氣得罷會。
隻是這一切並沒有改變董卓的計劃,今天,也就是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書丁宮主持廢立儀式,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皇座,解除玉璽印綬轉交給劉協,然後扶劉協正式登基。
當劉協這個大漢末代皇帝登上寶座的那一瞬,雒陽外城郭區的秦誼也是從自家房門走了出去,繼續為追回車騎將軍何苗的遺產而努力。
前兩日秦誼去考察過幾家何苗的產業,絲毫沒有因為何苗的死亡而有什麽變化,估計這些產業的主事人,已經歡喜異常的將何苗的產業放進自己腰包之中,選擇當朝權貴進行投效,然後就把何苗將軍的產業給貪汙了。
譬如說,秦誼在何苗的一處綢緞莊那裏,看到了當朝司空劉弘的手下,估計這家店的老板準備讓劉弘罩他。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當時劉司空的任期馬上就要以小時計算了。而到了今天,新鮮出爐的司空大人已經成了董卓,這家老板恐怕還得找人投效。
這種情況也是把秦誼看得火大,你們這群官商勾結吃絕戶的行為,就不怕遭報應嗎?隻恨自己人輕言微,不能加入到這場瓜分絕戶家產的饕餮盛宴之中。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
正當有點兒無精打采的秦誼想要出門碰機會的同時,卻是一出門便冷不丁聽到這樣一句童謠來。
這句童謠乍一聽可能一頭霧水,但是處在當前曆史條件下,就是說的董卓廢立之事,“侯”就是指董侯新鮮出爐的大漢天子劉協,“王”則是指的前任大漢天子弘農王劉辯,而“北芒”則是他們兄弟倆因為何進之死而引發的叛亂,被宦官挾持到的北芒山。
這帝都人民果然是政治意識高啊,昨天董卓才把廢立之事提了一下,這第二天就開始把這件事給唱成童謠了,而董卓今天才剛剛開始正式冊立新帝。
對某些人來說,譬如說現在的秦誼,將會是先聽到這個童謠,過了一會兒才能聽到漢天子換人的準確消息。
在何進手下給他撅起屁股幹了大半年,秦誼的政治敏感性也是大增,這首童謠的作者絕對是個人才啊,簡直可以媲美後世那些跑得飛快的西方記者,在得知董先生將要行廢立之事後,馬上便在董先生正式操作之前把這個消息傳得滿雒陽都是。在這個落後的公元二世紀裏,這位創作型人才已經超過了那些聽風就是雨的西方記者。
“不行,我得見識一下這個人物!”當聽到這個童謠之後秦誼越發的感興趣起來,在通訊異常困難的現在,童謠、民謠可以說是傳遞信息最好的手段。
一些人為了利用讖言,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便將這些讖言編成朗朗上口的童謠或者是歌謠,以方便在社會傳播,這就是謠讖。
在中國曆史上,謠讖幾乎伴隨了整個封建社會的存在。從西周時的“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檿弧箕服是指賣桑木箭、箕木袋的人,而根據歌謠所指這個人將會滅亡周國,周宣王就在全國捉拿檿弧箕服,結果一對賣桑木箭、箕木袋的夫妻因為無故受此牽連,跑到褒國避難時收養了一個孤女,就是烽火戲諸侯的褒姒)到最後大清朝的“不用掐,不用算,宣統不過二年半”,中間也夾雜著隋唐之際“楊花落,李花開;桃李子,有天下”這樣實現了的謠讖,也有“十八子,主神器”這種傳了許久卻總不靈驗的謠讖。
其實類似預測王朝興亡的童謠應該有很多,隻不過沒有被應驗,也就沒有載入史冊了。
但擁有一個好的民謠創作者,無異於擁有一個好的宣傳部長,讓在這個話語權被世家大族把握的時代,能夠將自己的聲音給最大限度的傳出去,所以秦誼也是馬上來了興趣。
現在這個童謠應該才剛剛傳出來,畢竟昨天董司空才宣布廢立,還沒有交叉傳播的機會,如果秦誼現在追查起來,應該能夠追查到這個童謠的最終來源。
想到這裏,秦誼和顏悅色得走到正在那裏吟唱著這段童謠在那裏玩耍的三個小孩子麵前,從口袋裏麵掏出三枚五銖錢,和顏悅色得對著他們笑道:“小朋友,你們剛才唱的那段童謠是從那裏聽來的?”
秦誼在這裏已經住了好些年,和這幾個小朋友都是街坊鄰居,有時候秦誼也會掏出幾枚五銖錢給這幾個小家夥,所以他們也不怕秦誼,馬上便把秦誼的銅錢收了起來,其中一個領頭的人向秦誼回答道:“是我家大人交給我的!”
這家小孩的父親是雒陽本地人,沒什麽本事的普通人,家裏也沒什麽田地,在雒陽這麽一個還算發達的城市裏給人幫閑為生,秦誼也見過他,應該不是創作出這麽一句民謠的人物,估計也是從那裏聽來的。
事不宜遲,秦誼主動找向這家主人,也是天助秦誼,這家男主人正要出門做工,被秦誼堵在了家門口。
“那句歌謠啊,是我昨日到三雍那邊的紙廠運貨時聽紙坊的一個下人唱得,覺得有點兒意思便回來唱給了自家兒子。”而麵對鄰居秦令史的追問,這家主人也沒拿捏,馬上便告訴了秦誼。
“那人叫什麽名字?”時間回溯到昨天,也就是董卓提議廢立的當天,估計找到這個紙坊工人,離歌謠原創者就不遠了,秦誼也是趕緊繼續追問道。
“這個我哪知道啊,就是遠遠聽了一句。不過秦令史要是想找這個人也容易,我昨天去的是文家紙坊,你去那裏找就行了,而且這個人瞎了一隻眼睛,很好找的!”
“多謝大哥,改日再來一謝!”當聽到文家紙坊這個名字之後,秦誼也是立即想起來這家紙坊的位置,甚至連文家紙坊掌櫃文德嗣那張胖臉都記得,秦誼可是在三雍那地角混了一年的。
所謂三雍,是指辟雍、明堂、靈台,是帝王舉行祭祀、典禮的場所。東漢王朝的三雍,在雒陽內城南麵,在其中辟雍的北麵,就是東漢王朝的太學所在地。
作為前太學生,秦誼在那裏混了一年,學問沒啥長進,倒是把那一塊地方給混熟了。不過作為一個還算老實的鄉下小土豪子弟,秦誼最多也就逛逛街,女閭那種地方他可沒去過。
因為太學的存在,三雍附近的確有一些紙坊,主要是向太學提供紙張。紙作為西漢時發明的產物,在經過蔡倫改造之後,已經逐漸流行於世。漢靈帝時期,出現一位書法家兼造紙家左伯,曾經製造出當時認為最好的“左伯紙”,非常便於寫字。
三國時期簡牘使用的回升,並非因為紙不如簡牘優越,而是因為戰亂造成紙的供應量下降,當時少量的紙還是受到人們的珍惜。
當時鄉下來的土包子秦宜祿在太學上學時,就喜歡到那些紙坊附件轉悠,在他看來,這紙是世界上很奇妙的一件東西,而且這廝盡管是個學渣,竟然也預見到了紙張用來製作書籍和擦屁股的兩大用處。
又是一陣疾馳,秦誼帶著秦壽便來到了三雍附近的文家紙坊,秦誼也沒有客氣,徑直拿出朝廷命官的其實闖了進去,哪怕他的後台老板何進已經game over了。
而攝於秦誼的氣勢,這文家紙坊的下人也沒有敢攔的,便由著秦誼進入了後麵的加工間。u看書 .uukanshu說實話,這裏的環境真得非常糟糕,盡管現在已經進入秋末,但工坊裏到處都是熱氣騰騰的沸水,在這裏幹活的工人一個個也是打著赤膊,於是很快穿著秋衣的秦誼和秦壽,置身蒸籠的他們,很快身上便濕透了。
“我聽聞你們這邊有一個人喜歡編唱歌謠,今日特意過來一見,不知道諸位能否引薦一下?”秦誼轉了一小會,想要看到一個瞎了一隻眼的工人,可是文家紙坊比秦誼想得似乎還要大,也讓秦誼放棄了這個打算,其實想要找到這個人。
瞎了一隻眼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標示,比擅長編唱歌謠要好找不少,隻是說出來似乎有些沒有禮貌,所以秦誼也是沒有提這一點兒,畢竟他可是真心實意過來尋找人才的。
看著這些紙坊的工人似乎沒有啥行動,秦誼隻好有從口袋裏麵掏出來一把五銖錢,放到了工坊的桌子上麵。
之前這群工人摸不清秦誼的來曆,所以也沒有人吱聲,但是秦誼比較和善,還掏出來一把五銖錢,終於有人跑了過來,抓起秦誼的這把五銖錢後大聲喊道:“林宏,有人找你!”
不一會兒便有一個三十來歲七尺身高的漢子,光著肩膀跑了過來,因為紙坊工作的原因,整個人身上全是汗水和水汽,如果不是其人有些瘦削,換成一個彪形大漢的話,可能還會有一種勞動的美感在裏麵。
“鄙人秦誼秦文合,可請先生一敘?”
——我是民謠創作者的分界線——
“擢林宏於微末,拔陳明於行伍。”——《季漢書·秦誼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