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終於答應金忠等大臣的請求,決定十一月份立朱瞻基為皇太孫。行冠禮於華蓋殿。這天退朝後請楊士奇、楊榮、楊博、金幼孜和金忠,呂震,黃儼幾個到乾清宮商議,皇上道:“冊立皇太子並行冠禮,寡人應該給他個什麽禮?”
楊士奇道:”按祖訓給皇太孫敕字。”
楊博道:“這個好,不僅遵循先皇之祖訓又揚我大明之文化。”
皇上道:“你等都是才子,每人給我草擬一條,讓寡人甄選。”
這可像考狀元一樣,而且是即刻的,幾個大臣沒料到,在殿裏徘徊不定挖空心思構思。
結果沒有一條令皇上滿意,朱棣道:“去年在漠南沙漠,寡人見那石碑上的碑文寫得特別好,隻是記不清了。”
金幼孜道:“皇上是叫我們去看過,但風沙吹得凶猛,字跡也潦草,個把字沒能看太清楚。”
朱棣道:“金幼孜你記得那地方,朕派你再去漠南走一趟,錄回那碑文。”
呂震道:“皇上,不用派人,微臣記得。”呂震學問不高,記性十分的好,他當著皇上和眾多的大臣麵前寫出了:“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十個字。
永樂皇撫著長須,一遍又一遍的看著字條道:“像...像......”
金幼孜在小舍麵前學著皇上的樣子,敘述今年早朝後的一幕。
小舍道:“大人,皇上令大人去北方走一走?”
金侍讀道:“皇上做事,一貫認真細致,他不確認的事是決不會去幹的,呂震一走,皇上便下了聖旨,要微臣立馬去漠南找到那塊石碑。”
右諭德兼侍講金幼孜與金純關係十分要好,他倆在北伐時曾與胡廣等一起在山穀中迷路,陷在山穀中。第二天才摸索著回大本營,那個晚上,皇上派出十幾名使者去找他們,但都沒有找到。他們回來後,皇上非常高興。
這次皇上派金幼孜回漠北核對碑文的字句,金純向他推薦了張小舍。
這差使看是輕鬆,其實是很累人,四千多裏,皇上的北伐大軍走了近三個月。
金純對小舍道:“大學士金幼孜是個文人,書呆子,性格比較內向,騎術又不好,上次在漠北深穀裏迷路,就是他老從馬上掉下來,脫離了隊伍造成的。所以你要多出主意。”
因此小舍特地從驛站挑選了兩輛馬車,以備不測。
橫渡了大江,便到了江北,時值初秋,天高氣爽,隆隆馬蹄聲又起,塵土中馬隊向鳳陽進發。葉兒開始黃了,田間麥色一片,全是暖暖的豐收景色。天又那麽藍,涼爽的風從窗戶飄進來,沒了夏天的悶熱。金幼孜詩性勃發,他念道:“萬乘統元戎,鳴鑾出九重。暖塵生輦路,晴雪照行宮。旗影西山外,笳聲落照中。書生懷脫略,須敵萬夫雄。”
小舍道:”大人新作的嗎?真不錯,文筆秀麗,結構嚴密,頗有杜李之風,聞之如行雲流水,如飲甘露,如沐春風,久久不能忘懷。”
金幼孜得意洋洋的道:”哈哈哈,張郎中真會誇人,上次隨皇上北伐,寫了首《春日隨駕北征次清河》,揚榮說愚兄寫得太軟了,今天改了一下,味道就不同了。”
小舍道:”下官聽金純尚書說過,北伐時鑾駕駐紮在清水源,有泉水湧出,金幼孜獻上詩,楊榮獻上銘,明成祖都以最高等級給予獎勵。”
“金純沒楊兄義氣,上回在山穀迷路。愚兄的馬鞍壞了人從馬上摔了下來,胡廣、金純兩人不聞不問,獨有楊榮為愚兄把馬鞍重新固定,走了一會兒又掉下來,楊榮便將自己的馬讓給愚兄騎,這時候山穀裏,陰風四起,鬼哭狼嚎,嚇得愚兄心驚膽戰,魂飛魄散,在黑暗中摸索到第二天才到達大本營。”
“也許那時金純大人的處境也十分為難,荒蕪曠野,月黑風高,吉凶難卜。”
金幼孜點點頭,道一聲:”也許......”便把烏紗帽取下來準備打瞌睡。
小舍道:“學士大人,轎上風大容易著涼,前麵就是鳳陽了,要不下去休息會?”
金幼孜一聽先皇故鄉,有了精神,他道:“上次皇上北伐也是從這裏開始,一會兒我們下去,這裏的瑪瑙白玉太好吃了。”
小舍道:”就是釀豆腐吧?”
“這裏的不一樣,先帝朱元璋十七歲在皇覺寺落發為僧,因為清規嚴律,加上寺廟太窮,他被方丈送出寺,靠化緣過日子。有天,他來到一位姓黃的廚師門口化緣,uu看書 ww.uukanshu.om黃廚師見他衣衫襤褸,骨瘦如柴,起了惻隱之心,將剛出鍋一塊豆腐施舍了他。先帝正饑寒交迫之中。得此物果腹,如獲山珍海味一般。”
“饑不擇食,吃什麽都香。”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常常想到“釀豆腐”,於是就降旨特詔黃廚師進京,並封為“禦膳師”專門做“釀豆腐”。鳳陽城裏現在做瑪瑙白玉的都是黃家人。”
探子來報:”皇陵到了,大人們是否要拜竭。”
金幼孜道:”所有人都下馬進去。“
皇陵安葬著明祖父母及其祖先,雄大肅穆,壯麗森嚴,進了內城牆三個城門。裏麵享殿、齋宮、官廳數百間,布局宏偉。走完陵前神道的三十二對石象,盡頭就是朱元璋親撰陵碑、無字碑及墳丘。
金幼孜率大家虔誠的獻香行跪禮。
小舍一麵行禮,一麵讀朱元璋親撰碑文:”當年我父親寓居在這裏,從事艱辛的農業勞動,朝不保夕。不久天災流行,眷屬遭殃。父親終年64歲,母親終年59歲。長兄已早逝,這時合家守喪......我們得不到葬地,鄰裏都為我們傷心。忽有慷慨鄭兄,以此片土相贈。然而出殯卻無棺槨,隻能以破舊的衣裳包裹著,掩以三尺黃土,哪裏還有菜肴做祭奠......”全文1105字,朱元璋傾述了艱辛的身世,戎馬生涯和奪取大明江山的全過程,文字通俗易懂,感情豐富,小舍讀得淚流滿麵,金幼孜更是號啕大哭,如喪考批。
楊士奇道:”按祖訓給皇太孫敕字。”
楊博道:“這個好,不僅遵循先皇之祖訓又揚我大明之文化。”
皇上道:“你等都是才子,每人給我草擬一條,讓寡人甄選。”
這可像考狀元一樣,而且是即刻的,幾個大臣沒料到,在殿裏徘徊不定挖空心思構思。
結果沒有一條令皇上滿意,朱棣道:“去年在漠南沙漠,寡人見那石碑上的碑文寫得特別好,隻是記不清了。”
金幼孜道:“皇上是叫我們去看過,但風沙吹得凶猛,字跡也潦草,個把字沒能看太清楚。”
朱棣道:“金幼孜你記得那地方,朕派你再去漠南走一趟,錄回那碑文。”
呂震道:“皇上,不用派人,微臣記得。”呂震學問不高,記性十分的好,他當著皇上和眾多的大臣麵前寫出了:“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十個字。
永樂皇撫著長須,一遍又一遍的看著字條道:“像...像......”
金幼孜在小舍麵前學著皇上的樣子,敘述今年早朝後的一幕。
小舍道:“大人,皇上令大人去北方走一走?”
金侍讀道:“皇上做事,一貫認真細致,他不確認的事是決不會去幹的,呂震一走,皇上便下了聖旨,要微臣立馬去漠南找到那塊石碑。”
右諭德兼侍講金幼孜與金純關係十分要好,他倆在北伐時曾與胡廣等一起在山穀中迷路,陷在山穀中。第二天才摸索著回大本營,那個晚上,皇上派出十幾名使者去找他們,但都沒有找到。他們回來後,皇上非常高興。
這次皇上派金幼孜回漠北核對碑文的字句,金純向他推薦了張小舍。
這差使看是輕鬆,其實是很累人,四千多裏,皇上的北伐大軍走了近三個月。
金純對小舍道:“大學士金幼孜是個文人,書呆子,性格比較內向,騎術又不好,上次在漠北深穀裏迷路,就是他老從馬上掉下來,脫離了隊伍造成的。所以你要多出主意。”
因此小舍特地從驛站挑選了兩輛馬車,以備不測。
橫渡了大江,便到了江北,時值初秋,天高氣爽,隆隆馬蹄聲又起,塵土中馬隊向鳳陽進發。葉兒開始黃了,田間麥色一片,全是暖暖的豐收景色。天又那麽藍,涼爽的風從窗戶飄進來,沒了夏天的悶熱。金幼孜詩性勃發,他念道:“萬乘統元戎,鳴鑾出九重。暖塵生輦路,晴雪照行宮。旗影西山外,笳聲落照中。書生懷脫略,須敵萬夫雄。”
小舍道:”大人新作的嗎?真不錯,文筆秀麗,結構嚴密,頗有杜李之風,聞之如行雲流水,如飲甘露,如沐春風,久久不能忘懷。”
金幼孜得意洋洋的道:”哈哈哈,張郎中真會誇人,上次隨皇上北伐,寫了首《春日隨駕北征次清河》,揚榮說愚兄寫得太軟了,今天改了一下,味道就不同了。”
小舍道:”下官聽金純尚書說過,北伐時鑾駕駐紮在清水源,有泉水湧出,金幼孜獻上詩,楊榮獻上銘,明成祖都以最高等級給予獎勵。”
“金純沒楊兄義氣,上回在山穀迷路。愚兄的馬鞍壞了人從馬上摔了下來,胡廣、金純兩人不聞不問,獨有楊榮為愚兄把馬鞍重新固定,走了一會兒又掉下來,楊榮便將自己的馬讓給愚兄騎,這時候山穀裏,陰風四起,鬼哭狼嚎,嚇得愚兄心驚膽戰,魂飛魄散,在黑暗中摸索到第二天才到達大本營。”
“也許那時金純大人的處境也十分為難,荒蕪曠野,月黑風高,吉凶難卜。”
金幼孜點點頭,道一聲:”也許......”便把烏紗帽取下來準備打瞌睡。
小舍道:“學士大人,轎上風大容易著涼,前麵就是鳳陽了,要不下去休息會?”
金幼孜一聽先皇故鄉,有了精神,他道:“上次皇上北伐也是從這裏開始,一會兒我們下去,這裏的瑪瑙白玉太好吃了。”
小舍道:”就是釀豆腐吧?”
“這裏的不一樣,先帝朱元璋十七歲在皇覺寺落發為僧,因為清規嚴律,加上寺廟太窮,他被方丈送出寺,靠化緣過日子。有天,他來到一位姓黃的廚師門口化緣,uu看書 ww.uukanshu.om黃廚師見他衣衫襤褸,骨瘦如柴,起了惻隱之心,將剛出鍋一塊豆腐施舍了他。先帝正饑寒交迫之中。得此物果腹,如獲山珍海味一般。”
“饑不擇食,吃什麽都香。”
“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常常想到“釀豆腐”,於是就降旨特詔黃廚師進京,並封為“禦膳師”專門做“釀豆腐”。鳳陽城裏現在做瑪瑙白玉的都是黃家人。”
探子來報:”皇陵到了,大人們是否要拜竭。”
金幼孜道:”所有人都下馬進去。“
皇陵安葬著明祖父母及其祖先,雄大肅穆,壯麗森嚴,進了內城牆三個城門。裏麵享殿、齋宮、官廳數百間,布局宏偉。走完陵前神道的三十二對石象,盡頭就是朱元璋親撰陵碑、無字碑及墳丘。
金幼孜率大家虔誠的獻香行跪禮。
小舍一麵行禮,一麵讀朱元璋親撰碑文:”當年我父親寓居在這裏,從事艱辛的農業勞動,朝不保夕。不久天災流行,眷屬遭殃。父親終年64歲,母親終年59歲。長兄已早逝,這時合家守喪......我們得不到葬地,鄰裏都為我們傷心。忽有慷慨鄭兄,以此片土相贈。然而出殯卻無棺槨,隻能以破舊的衣裳包裹著,掩以三尺黃土,哪裏還有菜肴做祭奠......”全文1105字,朱元璋傾述了艱辛的身世,戎馬生涯和奪取大明江山的全過程,文字通俗易懂,感情豐富,小舍讀得淚流滿麵,金幼孜更是號啕大哭,如喪考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