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八月十五,朝廷對這節日特別看重,因為朱元璋當年準備起事。元兵搜查的緊,傳遞消息困難。宰相劉基便想出一計,命令手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內,分頭傳送到各地義軍手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下口諭,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


    一早,蘇州同知把屬下都叫了去:“今天是中秋節是個好日子,按照蘇州人習俗,八月半除了吃月餅以外,還有走月亮,燒鬥香,齋月宮,虎丘曲會,寶帶賞月,石湖串月。所以今晚街頭景點,必然熱鬧擁擠,人滿為患,因此,本官命令,府衙所有官吏從酉時起,全部上街值守巡邏。虎丘由金通判負責,寶帶橋由蔣通判負責,石湖由張通判負責,其餘六房的吏官由我帶著去閶門和山塘街一帶。”


    小舍暗暗叫苦,今晚陪家人賞月的承諾落空了。全家團聚計劃沒了,心裏多少有些失落,可是公務在身又不得不從。


    突然他想到了什麽,站起身道:“同知大人,蘇州人“八月十八遊石湖”,八月半石湖是沒人去的,反而是胥門百花洲熱鬧。”


    蔣通判也道:“張通判說得對,上方山上有個五通神廟。農曆八月十八是“五通神”生日,所以蘇州人素有八月十八遊石湖的習俗,來自蘇州城鄉、鬆江、無錫、常熟,甚至浙江嘉興、湖州等地的善男信女,便蜂擁而至,一邊燒香,一邊看石湖串月”。


    鍾同知臉有些紅了:“本官來蘇州不久,對蘇州習俗還不甚了解,即然如此,那就按張通判的意思辦。”


    酉時未到,小舍便與負責這裏的捕頭騰飛去了胥門內。百花洲南端,百花庵剛修好,又是中秋廟會,城牆邊小路上香客連綿不斷的擁來。


    小舍家離這不遠,張王氏穿著團領的暗花直袍,帶著如意,紅瑤和丫髻綠珠,興高采烈的趕來了,綠珠手裏還牽著毛發洗得白白的小老虎,那小畜生老遠便撒開了蹄子朝小主撲來,搖頭晃尾的討人愛。


    原本這百花庵,先帝攻打守城的張士誠部隊時毀了,前些日子,彭小姐的父親掏錢又重修了,殿後側邊有一棵優雅的廣玉蘭,前麵又植了銀杏樹,鬆柏和菊花,茂盛一片,今天又掛起了成串的紅燈籠,紅紅綠綠,看上去十萬喜慶。


    張王氏領著小輩在花神娘娘麵前上了香便去了胥門城頭。


    胥門的門洞由三道磚砌拱券組成,門額磚麵上刻有靈芝、如意、八卦組成的花邊。門洞兩翼便是那二丈高的城牆,城牆上插滿了五顏六色的旗幟,執著家夥的弓兵校尉,盔甲在身,分列兩邊。


    如意今天著一身蘭色織錦的長裙,裙裾上自已繡著潔白梅花,用一條白色織錦腰帶將細腰束住.烏黑的秀發綰了個如意髻,插了小舍從京城帶回的白玉簪.雖然簡潔,卻顯得清新優雅,她踮著腳,手搭涼棚在城樓上看,氤氳之中的胥江,遠處霞光映襯的姑胥山,看得興起,便尖聲道:“婆婆,紅瑤快來看,這裏的景致實在太美了。”


    張王氏道:“你小心些,這城樓那麽高,我看下去心也慌。”


    紅瑤比如意高些,不用踮腳,她指著天邊道:“太太,你看遠處就不打緊,那山後還有片大湖呢。”紅瑤今天未施一絲兒粉黛,翡翠色縐裙,肩上披著白色輕紗,正好掩蓋她隆起的腹部,微風吹過,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一頭青絲鬆散在肩上,舒靜柔美。


    小舍道:”天色尚早,你們在城樓上玩會,一會兒城河裏還有賽花船,我先去萬年橋看下,那裏看樣子有些堵.”


    胥門古城牆,亂石混砌,枯藤相間,牆磚時而裸露,時而隱藏,就像有時條理清晰、有時混沌不清的曆史,小舍與騰捕頭及手執長矛的巡捕過了門洞,便是大運河碼頭.


    此刻的大運河裏,泊滿了無數隻花船,眼前那隻,二匹百花紮的馬站在船頭,吳王的皇車緊隨其後。中央是桃紅柳綠中的拱橋,橋的上端是一輪泛著金色光芒的月亮。船上還有美女執簫在演奏。


    騰捕頭問小舍:”俺從河南來,見蘇州有不少帶”胥”字頭的地方,什麽胥江,胥門,胥口的,是什麽道理啊?”


    一個老巡捕道:“春秋戰國時伍子胥先後輔助吳王闔閭、夫差治理國事,尤其是孫武死後,吳國的軍隊主要由伍子胥指揮,蘇州城也是他建的,uu看書 .uukasu.co他率領人馬,不辭辛勞,“相土嚐水,象天法地”,築成了這個大城。”


    “喔,了不得,了不得,後來他又幹啥咧。”騰捕頭邊走邊問那本地巡捕。


    “後來伍子胥就被吳王吊死在剛才我們走過的門洞上。”


    騰捕頭被他一說,嚇了一跳,趕緊脫下頭盔,拍了拍,好像伍子胥頭顱上的血滴在他頭上的,”我滴乖乖,這麽有功勞的忠臣殺他幹嗎?”


    “夫差打敗越國之後,伍子胥看到夫差與越王求和,多次進言勸諫,夫差非但不聽,反而疏遠他。伍子胥知自己殺頭的日子快到,便將兒子送到齊國,夫差以此為借口,賜劍命他自刎。伍子胥臨終前對夫差說:“死後將我的頭顱掛在城門上,我要看著越軍入城。”


    小舍道:“忠臣世人自由評說,蘇州城裏百姓每年端午在胥江拋粽子便是證明。”


    天漸漸暗了,萬年橋開始熱鬧起來,這座三十多丈長的石橋,掛滿了花燈,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小舍道:“橋兩端趕緊派人把住,按序放人,別把人擠壞了。”


    這捕頭立刻帶一隊人站中間,隔出左右兩條一進一出的通道。


    這老橋,全由紫石砌就,橋身光滑平整,橋麵兩側的石欄杆上雕鑿著100隻形神各異、栩栩如生的石獅子,路人手過都忍不住用手摸一把,說會帶來好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鄉村小吏在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智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智靜並收藏鄉村小吏在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