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夏元吉尚書一應人馬,隨著隆隆馬啼聲,往東方的吳淞口去.
雨淅淅瀝瀝下著,遠處的山巒、湖泊,近處的官道兩邊的樹草、茅屋,籠罩在層層薄霧中,夏尚書隔著馬車轎簾問小舍:“張主薄,你估計晌午能到嗎?“
小舍沉思了一下道:“按這個速度,一百八十裏路,一個半時辰差不多了.“
晌午未到,鬆江府的雲間第一樓,高聳的門樓,青水城牆,飛簷翹角已落在眼前。樓下大門過道,足有兩丈寬,早已鋪上紅地毯,鬆江知府率一幫官吏擁了上來.
中午吃罷飯,稍事休息後,鬆江知府便領著尚書等坐船去江灘.鬆江口還沒全堵,河床上尚可過小舟,但田野已是荒蕪淒涼,蘆葦搖曳,水草雜長,水鳥唧啾著飛翔其中.
“知府大人!“戶部尚書的聲音帶著忿惱,脖子上青筋凸起.
鬆江黃知府道:“下官在,尚書大人請息怒,先視察了水情,再聽下官一一道來。“
戶部尚書見吳淞口淤泥堵塞嚴重,怒火中燒。知府當然知道,尚書原本是個老好人,家裏老仆人弄髒了朱文帝賜給他的金縷衣,嚇得準備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對他說:“衣服弄髒了,可以清洗,怕什麼?”
還又有一次,侍婢不小心打破了夏原吉心愛的硯台,躲著不敢見他,他便派人安慰侍婢說:“任何東西都有損壞的時候,我並不在意這件事呀!”
所以黃知府也不辯白,拉著他去南蹌口的範家浜.
隻見這裏號聲嘹亮,人頭攢動,千號當地民眾在那疏挖淤泥,挖得挖,挑得挑,黑泥汙水散發出薰人的臭氣,夏原吉那顧得了,就“撲騰撲騰“的下了去,見著人便作揖道謝:”謝謝眾鄉親,你們辛苦了!”他對隨後下來的黃知府道:“你這個猴精,你是怎麽想的?“
黃知府道:“吳淞江下遊南岸有大浦18條,由西向東,最後5條依次為上海浦、下海浦、南及浦、江寧浦、爛泥浦~~“
夏元吉掏出紙一一記下:“這條叫什麽?“
“這條叫南蹌浦,原是一條河流,而且是吳淞江下遊的一條大浦,短則數裏,長則幾十裏,我隻要這裏打通,吳淞口的水自然下來了。“
尚書拍了拍侍郎李文鬱:“看來皇上派我們下來是對的,紙上談兵隻會導致勞民傷財的錯誤.“
侍郎道:“這裏也應該修築駁岸,建上閘門!“
夏元吉:“我本來擔心吳淞口一百三十餘裏已基本成陸地。重新通暢,工費浩大,現在鬆江府的方案太好了。“
黃知府道:“吳淞口以後我可以改作良田,也可做碼頭使用.“
夏元吉心急的道:“不多說了,現在當務之急,是解決人手,搶在六,七月份種中糧之前.“
“人員我正請兵部金忠大人幫忙呢。“黃知府笑道。
“欽差大臣金忠,聽說最近在你這裏,你把這老寧波藏那去了?“
“我那敢啊,他的船還在澱山湖泊著,估計坐著守禦千戶所的兵船去了對岸.“
尚書道:“你可以學學蘇州的方法。“他指著小舍道:“具體的可以問我們這年輕有為的張主薄!“
鬆江府的李同知雖然年齡與官職都比小舍大,但心裏卻欽佩著他:“賢弟,今晚我去你下榻的地方,你要不悋賜教啊?“
小舍臉一下通紅,拱手道:“同知大人客氣了.“
天又下雨了,挖河的民工都穿上了簑衣,下人馬上用華蓋替夏元吉遮雨,他手一推:“不用,你怕雨,自己用就是了。“
黃知府道:“夏大人,我們現在去城裏去拜拜那唐經幢如何?那裏香客特別多。“
鬆江府李同知道:“經幢之地有個海眼,宋朝年間有水溢出地麵,用泥石也無法堵住,禍水漫及周圍民居及衙門,眼看要把這全淹了。知縣請來縣內各界名士商議,如何堵海眼。超果寺住持提出,造陀羅尼經幢鎮之海眼上,誦讀其經文方能消災得福。“
夏元吉道:“好好,快備上香燭,我們這些手不能拎,肩不能扛的,隻有用虔誠地心,祈求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的觀世音菩薩普施大悲不舍救度.“
趁尚書大人去府上香湯沐浴,小舍與李同知去把興聖教寺主持請來主法.
連日的水澇,這裏香火旺盛,祈求觀世音菩薩保佑的香客,絡繹不絕,聽說朝廷派夏元吉來冶水,全鎮的人都蜂擁而來了,把陀羅尼經幢圍個水泄不通。
梵音四起,香燭明亮,夏元吉一臉虔誠,u看書 ww.ukanshu.cm跟著和尚念完陀羅尼經.
經念完了,夏元吉上了香後站在高處大聲道:“南無觀世音菩薩,恭請觀音菩薩三十三應身,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真誠幫助任何有情眾生,那我們都是大慈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萬手萬眼、億手億眼中的一個了.“
下麵念佛聲響亮.
夏尚書嘶啞著嗓子又道:“如今禍水又來了,恐將淹沒我們袓輩留下來的土地,家產,我們該如何辦?“
黃知府道:“菩薩要我等用手挖開南蹌浦,把禍水送走!“
一個大漢道:“隻要給點吃的,我願意一起幹!“
“我也願意去!“下麵應聲一片.
“要活命的一起去!“
......
有一個離尚書很近的男人道:“隻要尚書大人能減免些糧稅,我全家五口人全去!“
夏元吉握了一下他的手道:“這兄弟提出的,我會啟稟皇上除了減免糧稅,參與治水的,都會發放糧食,並供給饑民耕牛和種子!“
下麵響起驚天動地的掌聲,災民爭先恐後著要先報名.
李同知喚手下登記造冊,擁擠的人立馬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小舍對著侍郞讚歎道:“我們尚書大人真厲害!“
侍郞道:“尚書平時喜歡和農人,樵夫,兵吏,商人那些底層人談天說笑,待人接物,寬厚仁慈,不知道的人,誰也看不出他是個尚書,所以他知道老百姓的心思。“
一會兒鬆江府李同知來報:“將近三千人報名並按了印,估計後麵還會有大量的人來.“
雨淅淅瀝瀝下著,遠處的山巒、湖泊,近處的官道兩邊的樹草、茅屋,籠罩在層層薄霧中,夏尚書隔著馬車轎簾問小舍:“張主薄,你估計晌午能到嗎?“
小舍沉思了一下道:“按這個速度,一百八十裏路,一個半時辰差不多了.“
晌午未到,鬆江府的雲間第一樓,高聳的門樓,青水城牆,飛簷翹角已落在眼前。樓下大門過道,足有兩丈寬,早已鋪上紅地毯,鬆江知府率一幫官吏擁了上來.
中午吃罷飯,稍事休息後,鬆江知府便領著尚書等坐船去江灘.鬆江口還沒全堵,河床上尚可過小舟,但田野已是荒蕪淒涼,蘆葦搖曳,水草雜長,水鳥唧啾著飛翔其中.
“知府大人!“戶部尚書的聲音帶著忿惱,脖子上青筋凸起.
鬆江黃知府道:“下官在,尚書大人請息怒,先視察了水情,再聽下官一一道來。“
戶部尚書見吳淞口淤泥堵塞嚴重,怒火中燒。知府當然知道,尚書原本是個老好人,家裏老仆人弄髒了朱文帝賜給他的金縷衣,嚇得準備逃跑。夏原吉知道了,便對他說:“衣服弄髒了,可以清洗,怕什麼?”
還又有一次,侍婢不小心打破了夏原吉心愛的硯台,躲著不敢見他,他便派人安慰侍婢說:“任何東西都有損壞的時候,我並不在意這件事呀!”
所以黃知府也不辯白,拉著他去南蹌口的範家浜.
隻見這裏號聲嘹亮,人頭攢動,千號當地民眾在那疏挖淤泥,挖得挖,挑得挑,黑泥汙水散發出薰人的臭氣,夏原吉那顧得了,就“撲騰撲騰“的下了去,見著人便作揖道謝:”謝謝眾鄉親,你們辛苦了!”他對隨後下來的黃知府道:“你這個猴精,你是怎麽想的?“
黃知府道:“吳淞江下遊南岸有大浦18條,由西向東,最後5條依次為上海浦、下海浦、南及浦、江寧浦、爛泥浦~~“
夏元吉掏出紙一一記下:“這條叫什麽?“
“這條叫南蹌浦,原是一條河流,而且是吳淞江下遊的一條大浦,短則數裏,長則幾十裏,我隻要這裏打通,吳淞口的水自然下來了。“
尚書拍了拍侍郎李文鬱:“看來皇上派我們下來是對的,紙上談兵隻會導致勞民傷財的錯誤.“
侍郎道:“這裏也應該修築駁岸,建上閘門!“
夏元吉:“我本來擔心吳淞口一百三十餘裏已基本成陸地。重新通暢,工費浩大,現在鬆江府的方案太好了。“
黃知府道:“吳淞口以後我可以改作良田,也可做碼頭使用.“
夏元吉心急的道:“不多說了,現在當務之急,是解決人手,搶在六,七月份種中糧之前.“
“人員我正請兵部金忠大人幫忙呢。“黃知府笑道。
“欽差大臣金忠,聽說最近在你這裏,你把這老寧波藏那去了?“
“我那敢啊,他的船還在澱山湖泊著,估計坐著守禦千戶所的兵船去了對岸.“
尚書道:“你可以學學蘇州的方法。“他指著小舍道:“具體的可以問我們這年輕有為的張主薄!“
鬆江府的李同知雖然年齡與官職都比小舍大,但心裏卻欽佩著他:“賢弟,今晚我去你下榻的地方,你要不悋賜教啊?“
小舍臉一下通紅,拱手道:“同知大人客氣了.“
天又下雨了,挖河的民工都穿上了簑衣,下人馬上用華蓋替夏元吉遮雨,他手一推:“不用,你怕雨,自己用就是了。“
黃知府道:“夏大人,我們現在去城裏去拜拜那唐經幢如何?那裏香客特別多。“
鬆江府李同知道:“經幢之地有個海眼,宋朝年間有水溢出地麵,用泥石也無法堵住,禍水漫及周圍民居及衙門,眼看要把這全淹了。知縣請來縣內各界名士商議,如何堵海眼。超果寺住持提出,造陀羅尼經幢鎮之海眼上,誦讀其經文方能消災得福。“
夏元吉道:“好好,快備上香燭,我們這些手不能拎,肩不能扛的,隻有用虔誠地心,祈求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的觀世音菩薩普施大悲不舍救度.“
趁尚書大人去府上香湯沐浴,小舍與李同知去把興聖教寺主持請來主法.
連日的水澇,這裏香火旺盛,祈求觀世音菩薩保佑的香客,絡繹不絕,聽說朝廷派夏元吉來冶水,全鎮的人都蜂擁而來了,把陀羅尼經幢圍個水泄不通。
梵音四起,香燭明亮,夏元吉一臉虔誠,u看書 ww.ukanshu.cm跟著和尚念完陀羅尼經.
經念完了,夏元吉上了香後站在高處大聲道:“南無觀世音菩薩,恭請觀音菩薩三十三應身,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真誠幫助任何有情眾生,那我們都是大慈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萬手萬眼、億手億眼中的一個了.“
下麵念佛聲響亮.
夏尚書嘶啞著嗓子又道:“如今禍水又來了,恐將淹沒我們袓輩留下來的土地,家產,我們該如何辦?“
黃知府道:“菩薩要我等用手挖開南蹌浦,把禍水送走!“
一個大漢道:“隻要給點吃的,我願意一起幹!“
“我也願意去!“下麵應聲一片.
“要活命的一起去!“
......
有一個離尚書很近的男人道:“隻要尚書大人能減免些糧稅,我全家五口人全去!“
夏元吉握了一下他的手道:“這兄弟提出的,我會啟稟皇上除了減免糧稅,參與治水的,都會發放糧食,並供給饑民耕牛和種子!“
下麵響起驚天動地的掌聲,災民爭先恐後著要先報名.
李同知喚手下登記造冊,擁擠的人立馬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小舍對著侍郞讚歎道:“我們尚書大人真厲害!“
侍郞道:“尚書平時喜歡和農人,樵夫,兵吏,商人那些底層人談天說笑,待人接物,寬厚仁慈,不知道的人,誰也看不出他是個尚書,所以他知道老百姓的心思。“
一會兒鬆江府李同知來報:“將近三千人報名並按了印,估計後麵還會有大量的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