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難怪,付老爺子可是小學課本上的人物,關於他的更多事跡連外國人都知道,這裏的人絕大部分,也都是在他和他的那一輩人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
像他這個層麵的人,下到地方上的正常流程首先是巡視,或者說考察。
於是大院裏的一些部門設置,就是首要的參觀對象。這裏雖然不是電影製片廠的廠區,但相關機構的牌子一應俱全,像是製片室、總調度室、生產辦公室、生產處、生產調度室、外協辦、宣傳發行科、物資供應科及資料室之類,名目齊全,一個也沒落下。
將這些主要部門一一瀏覽過之後,就來到了另一道門前。這裏的部門設置就變成了演員隊、導演室、攝影室、美術室、製片室、化服道車間、置景車間的類似設置,都是一些跟實際拍攝工作相關的下屬部門。
劉清山對所有的這些都不感興趣,唯獨對那座足有商場那麽大的倉庫產生了好奇心。
旁邊有介紹的,據說這裏是近兩萬平方米的服裝、道具倉庫,存有各個時期的軍服和華國曆代各式服裝約幾十萬套。
並有三、四十年代,美軍、小島國軍和華國軍隊各類效果、道具槍炮等裝備,以及明清時期各類家具及軍用、日用各類陳設道具數萬件。
不過,劉清山之前拍攝的《集結號》,所提供的服裝並不來自這裏。按照韓四爺的話說,他是從民間類似如中介的經營者那裏借到的。
原因很簡單,一是這裏並不收存那種有明顯破損、汙垢的衣物,二是這裏的出借價格很高。
反而像是其他民營影視城那樣的存在,常常有破爛一樣的各類服裝堆積如山,都是曾經的劇組演員脫下來就堆到一起拉過去的。
這個時候,院外又匆匆跑進來兩個人。他們劉清山倒是認識,正是《亮劍》劇組的兩名老導演。
這二人在外麵雖然名聲不顯,在業內卻是鼎鼎大名,均為紅星電影製片廠培養起來的國內第四代導演。
到達後其中一人趕緊解釋:“片場今天去了很多人,迎來送往的很忙碌,接到領導電話的時候,我們倆就趕緊往這邊趕!”他們當然還沒資格靠近付老身邊,那位聽他們認識的中年人,也不敢高聲回應。
好在劉清山及時出麵了,他跟付老介紹了他們二人。付老的情緒看上去很好:“這裏就不坐了吧,咱們還是直接趕去劇組!”這個影視基地建築麵積比橫店還大,各種年代的建築設計也更多,不過大都是跟戰爭片相關的居多,甚至連當年紅軍強渡鐵索橋的道具設施都有。
也有類似如江南水鄉一帶的老建築,隻是數量很少而已。《亮劍》的劇組,就設在一個既像是村寨又像是驛站,很具有年代感的一小片建築群裏。
經過的路上,劉清山甚至還看到了燒毀的城市和村莊的斷壁殘垣,隱藏在荒草叢中的小橋和炮樓,各種的老年間店鋪,掛著某某第一監獄字樣的建築群等等。
村寨式的破舊建築,被一個占地麵積很大的院子圍了起來,外麵已經停著好多汽車。
這是趕來慶祝的嘉賓們的座駕,進去後劉清山打眼一看,就基本了解了都是些什麽人。
裏麵並沒有幾個大牌演員的身影。但多是些熟麵孔,是那種會經常出現在電視機裏,卻除了圈內人,普通觀眾很少能叫出名字來的演員。
或者說,如今大量出現的抗戰神劇,就會經常出現這些人的身影。他們大都是出身於類如紅星電影製片廠這樣的國營單位,沒有簽外麵的演藝公司或者經紀人合同,但會經常參演一些老年代的片子。
也就是說,他們有單位裏的工資可拿,獎金和外快的來源就來自各個劇組。
因而一旦哪裏有新的劇組建立,他們就會從各處冒出來,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機會。
哪怕隻是一個隻有一兩句台詞的角色,他們的大部分人也都會接,反正耗費不了多少時間,就能賺到幾百、上千塊錢。
也可以理解成,他們是依托著這個影視基地混跡的那撥人,但又遠比群演有資格和閱曆,並且跟很多著名藝人、導演都能或多或少地攀上點兒關係。
劉清山更願意把他們看作是主流圈子裏的異類,話劇團的不熱衷於團裏的排戲,影視劇的配音隻想著屏幕上出現自己,曲藝團的不再對繞口令產生興趣。
但你還不能說他們不務正業,因為這些人的存在,讓京都各個劇組之間的聯係緊密了很多,而且很好地彌補了群演的能力不足,可職業演員又不肯沾染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角色。
這類人裏也有功成名就的,比如張涵隅,可人家跟馮導是過命的交情,跟在他身邊混得最差的時候也還是劇組裏的劇務或美工。
當然這裏麵也有自身身家富裕,卻對演藝事業一往情深的主兒。這類人在興趣愛好方麵就叫追求了,因為對劇組來說,他們在關鍵的時刻還能起到一部分資本方的意外驚喜。
他們當中也有範例,比如老戲骨李承汝,早在1991年,人家的外匯倉裏就有約合華幣一個億的1300萬美金。
而且他的四合院緊挨著故宮,並且在這寸土寸金的西單,開了一間500平方米的鞋店,王府井有開架自選服裝商場,而且據說這類日進幾十萬的純利潤僅是他表麵的生意。
就這樣一位早在20多年前就腰纏萬貫的人,在那個年代大多數導演和演員連夏利都負擔不起的時候,他就已經開著奔馳s600繞著京都滿大街混跡於各個劇組了。
所以,眼下的這幫子人裏,同樣不缺乏這一種人,劉清山對待他們的態度就別提多客氣了。
因為他在做群演的三年,進出過的劇組不下數百個,幾乎每個劇組裏都會有這樣的人物。
並且人家對於群演照樣一口一個兄弟的相當隨和,並不像某些小演員的眼高手低,呼來喝去的自以為高貴。
至於劉清山,由於他過往的經曆,往往見到這些人於潛意識裏就會認為跟自己屬於同類人。
比如在拍《天下無賊》的時候,他就曾見過這批人裏的好幾位。看著他這麽熟門熟路地一路照著招呼過去,連付老都感到驚訝了:“你小子的交際麵挺廣呀,什麽路數的人都能遞上話!”此時,已經進入劇組院子裏的劉清山笑著解釋:“千萬可別把他們當成群演來看待,有些人的演技如同老戲骨;有些人手底下養著幾百號員工,也願意來這裏蹭戲演;還有的本身就是各種藝術團體裏的人,他們的人際關係網複雜著呢!”付老也就隨口一問,這不轉眼就被劇組裏的投資方和軍方的顧問圍了起來。
他們沒有電影製片廠高層身上的忌諱莫深感,麵對著這樣一位從小就在課本裏讀到的人物,圍上來的目的隻是在抒發自己多少年來的內心崇拜和敬仰。
而且他身邊的人可是劉清山,有這個人在,任何人也傷害不了老爺子。
李又彬、杜國誌、安藝璿、孫莉,就是劇組裏除了陳保國之外,劉清山認識的幾個人,而且還是他推薦進組的。
於是趁著李又彬跟付老握著手交流的時候,這些人就圍在了他身邊。既然劇本是他出的,還是投資方之一,被他安排進來的還不止這幾個人。
像是劇中需要體現出武藝高強的魏大勇、段鵬兩個人,就是劉家班的成員,隻是以他們的資格進入不到這間屋子裏而已。
這二人分別叫做耿成、米建祥,均是來自國武堂武館。劉家班是有武館和海外洪門為主要班底,身手更強、外形條件更好的人不是沒有,但這是部內地劇,首先要具有普通話能力的。
他們兩個的能力也不差,尤其是米建祥,一米八五的個頭,後天一層的實力,演繹那個播出後十幾年仍被觀眾念念不忘的和尚魏大勇,簡直不要太合適。
劉清山對於手底下養著的這些人,是絕不會為了利於自己的使用而限製他們的發展。
任何人甭管通過什麽形式,一旦有劇組願意接手,他是舉雙手讚成的,派出他們兩個,也是為了試行一下這條路的可行性。
參加完開機儀式,他們一行人謝絕了劇組的宴請,就果斷離開了。付老爺子此行的目的,就是給電影製片廠站台來了,以確保這部預示著開創了內地戰爭劇先河的電視劇,能夠一路順風順水。
在此之後,若還有人會在背後裏做些小動作,對不起,那時候迎接他的可就不再是警告這麽簡單。
按照事先的約定,付老此時是要直接返回家裏的,況且老人家有個幾乎雷打不動的午睡習慣。
沒曾想,車子剛剛開出拍攝基地,老人就主動提出來跟劉清山一起去軍營跑一趟。
劉清山的麵色有些為難:“老爺子,眼看著就到中午了,您的午睡?”
像他這個層麵的人,下到地方上的正常流程首先是巡視,或者說考察。
於是大院裏的一些部門設置,就是首要的參觀對象。這裏雖然不是電影製片廠的廠區,但相關機構的牌子一應俱全,像是製片室、總調度室、生產辦公室、生產處、生產調度室、外協辦、宣傳發行科、物資供應科及資料室之類,名目齊全,一個也沒落下。
將這些主要部門一一瀏覽過之後,就來到了另一道門前。這裏的部門設置就變成了演員隊、導演室、攝影室、美術室、製片室、化服道車間、置景車間的類似設置,都是一些跟實際拍攝工作相關的下屬部門。
劉清山對所有的這些都不感興趣,唯獨對那座足有商場那麽大的倉庫產生了好奇心。
旁邊有介紹的,據說這裏是近兩萬平方米的服裝、道具倉庫,存有各個時期的軍服和華國曆代各式服裝約幾十萬套。
並有三、四十年代,美軍、小島國軍和華國軍隊各類效果、道具槍炮等裝備,以及明清時期各類家具及軍用、日用各類陳設道具數萬件。
不過,劉清山之前拍攝的《集結號》,所提供的服裝並不來自這裏。按照韓四爺的話說,他是從民間類似如中介的經營者那裏借到的。
原因很簡單,一是這裏並不收存那種有明顯破損、汙垢的衣物,二是這裏的出借價格很高。
反而像是其他民營影視城那樣的存在,常常有破爛一樣的各類服裝堆積如山,都是曾經的劇組演員脫下來就堆到一起拉過去的。
這個時候,院外又匆匆跑進來兩個人。他們劉清山倒是認識,正是《亮劍》劇組的兩名老導演。
這二人在外麵雖然名聲不顯,在業內卻是鼎鼎大名,均為紅星電影製片廠培養起來的國內第四代導演。
到達後其中一人趕緊解釋:“片場今天去了很多人,迎來送往的很忙碌,接到領導電話的時候,我們倆就趕緊往這邊趕!”他們當然還沒資格靠近付老身邊,那位聽他們認識的中年人,也不敢高聲回應。
好在劉清山及時出麵了,他跟付老介紹了他們二人。付老的情緒看上去很好:“這裏就不坐了吧,咱們還是直接趕去劇組!”這個影視基地建築麵積比橫店還大,各種年代的建築設計也更多,不過大都是跟戰爭片相關的居多,甚至連當年紅軍強渡鐵索橋的道具設施都有。
也有類似如江南水鄉一帶的老建築,隻是數量很少而已。《亮劍》的劇組,就設在一個既像是村寨又像是驛站,很具有年代感的一小片建築群裏。
經過的路上,劉清山甚至還看到了燒毀的城市和村莊的斷壁殘垣,隱藏在荒草叢中的小橋和炮樓,各種的老年間店鋪,掛著某某第一監獄字樣的建築群等等。
村寨式的破舊建築,被一個占地麵積很大的院子圍了起來,外麵已經停著好多汽車。
這是趕來慶祝的嘉賓們的座駕,進去後劉清山打眼一看,就基本了解了都是些什麽人。
裏麵並沒有幾個大牌演員的身影。但多是些熟麵孔,是那種會經常出現在電視機裏,卻除了圈內人,普通觀眾很少能叫出名字來的演員。
或者說,如今大量出現的抗戰神劇,就會經常出現這些人的身影。他們大都是出身於類如紅星電影製片廠這樣的國營單位,沒有簽外麵的演藝公司或者經紀人合同,但會經常參演一些老年代的片子。
也就是說,他們有單位裏的工資可拿,獎金和外快的來源就來自各個劇組。
因而一旦哪裏有新的劇組建立,他們就會從各處冒出來,看看有沒有適合自己的機會。
哪怕隻是一個隻有一兩句台詞的角色,他們的大部分人也都會接,反正耗費不了多少時間,就能賺到幾百、上千塊錢。
也可以理解成,他們是依托著這個影視基地混跡的那撥人,但又遠比群演有資格和閱曆,並且跟很多著名藝人、導演都能或多或少地攀上點兒關係。
劉清山更願意把他們看作是主流圈子裏的異類,話劇團的不熱衷於團裏的排戲,影視劇的配音隻想著屏幕上出現自己,曲藝團的不再對繞口令產生興趣。
但你還不能說他們不務正業,因為這些人的存在,讓京都各個劇組之間的聯係緊密了很多,而且很好地彌補了群演的能力不足,可職業演員又不肯沾染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角色。
這類人裏也有功成名就的,比如張涵隅,可人家跟馮導是過命的交情,跟在他身邊混得最差的時候也還是劇組裏的劇務或美工。
當然這裏麵也有自身身家富裕,卻對演藝事業一往情深的主兒。這類人在興趣愛好方麵就叫追求了,因為對劇組來說,他們在關鍵的時刻還能起到一部分資本方的意外驚喜。
他們當中也有範例,比如老戲骨李承汝,早在1991年,人家的外匯倉裏就有約合華幣一個億的1300萬美金。
而且他的四合院緊挨著故宮,並且在這寸土寸金的西單,開了一間500平方米的鞋店,王府井有開架自選服裝商場,而且據說這類日進幾十萬的純利潤僅是他表麵的生意。
就這樣一位早在20多年前就腰纏萬貫的人,在那個年代大多數導演和演員連夏利都負擔不起的時候,他就已經開著奔馳s600繞著京都滿大街混跡於各個劇組了。
所以,眼下的這幫子人裏,同樣不缺乏這一種人,劉清山對待他們的態度就別提多客氣了。
因為他在做群演的三年,進出過的劇組不下數百個,幾乎每個劇組裏都會有這樣的人物。
並且人家對於群演照樣一口一個兄弟的相當隨和,並不像某些小演員的眼高手低,呼來喝去的自以為高貴。
至於劉清山,由於他過往的經曆,往往見到這些人於潛意識裏就會認為跟自己屬於同類人。
比如在拍《天下無賊》的時候,他就曾見過這批人裏的好幾位。看著他這麽熟門熟路地一路照著招呼過去,連付老都感到驚訝了:“你小子的交際麵挺廣呀,什麽路數的人都能遞上話!”此時,已經進入劇組院子裏的劉清山笑著解釋:“千萬可別把他們當成群演來看待,有些人的演技如同老戲骨;有些人手底下養著幾百號員工,也願意來這裏蹭戲演;還有的本身就是各種藝術團體裏的人,他們的人際關係網複雜著呢!”付老也就隨口一問,這不轉眼就被劇組裏的投資方和軍方的顧問圍了起來。
他們沒有電影製片廠高層身上的忌諱莫深感,麵對著這樣一位從小就在課本裏讀到的人物,圍上來的目的隻是在抒發自己多少年來的內心崇拜和敬仰。
而且他身邊的人可是劉清山,有這個人在,任何人也傷害不了老爺子。
李又彬、杜國誌、安藝璿、孫莉,就是劇組裏除了陳保國之外,劉清山認識的幾個人,而且還是他推薦進組的。
於是趁著李又彬跟付老握著手交流的時候,這些人就圍在了他身邊。既然劇本是他出的,還是投資方之一,被他安排進來的還不止這幾個人。
像是劇中需要體現出武藝高強的魏大勇、段鵬兩個人,就是劉家班的成員,隻是以他們的資格進入不到這間屋子裏而已。
這二人分別叫做耿成、米建祥,均是來自國武堂武館。劉家班是有武館和海外洪門為主要班底,身手更強、外形條件更好的人不是沒有,但這是部內地劇,首先要具有普通話能力的。
他們兩個的能力也不差,尤其是米建祥,一米八五的個頭,後天一層的實力,演繹那個播出後十幾年仍被觀眾念念不忘的和尚魏大勇,簡直不要太合適。
劉清山對於手底下養著的這些人,是絕不會為了利於自己的使用而限製他們的發展。
任何人甭管通過什麽形式,一旦有劇組願意接手,他是舉雙手讚成的,派出他們兩個,也是為了試行一下這條路的可行性。
參加完開機儀式,他們一行人謝絕了劇組的宴請,就果斷離開了。付老爺子此行的目的,就是給電影製片廠站台來了,以確保這部預示著開創了內地戰爭劇先河的電視劇,能夠一路順風順水。
在此之後,若還有人會在背後裏做些小動作,對不起,那時候迎接他的可就不再是警告這麽簡單。
按照事先的約定,付老此時是要直接返回家裏的,況且老人家有個幾乎雷打不動的午睡習慣。
沒曾想,車子剛剛開出拍攝基地,老人就主動提出來跟劉清山一起去軍營跑一趟。
劉清山的麵色有些為難:“老爺子,眼看著就到中午了,您的午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