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如此偏激的需要個人審美去驗證的事物,隻有喜歡和不喜歡,沒有無感的灰色地帶。要麽好,要麽壞,不好不壞就是壞。
《讓子彈飛》顯然就是一部在一堆爛片紮堆的熒幕上鶴立雞群的存在,把很多所謂的經典都毫無顏麵的踩在了腳下的爽.片。
道德標準是觀影的附屬物,故事不是不好,演員不是不好,都好的時候,就看你要輸出怎樣的價值觀了,那種節外生枝的矛盾衝突,就把觀眾們的心情給破壞了。
不是非要你高尚或者大團圓,但生活本來就夠陰暗了,下班以後哪怕想輕鬆一下,從電影院裏走出來還要帶著糾結,何苦?
因而《讓子彈飛》就很巧妙地利用到了這一點,三五分鍾一個小高.潮,劇情延伸下的矛盾衝突來得酣暢淋漓,大開大合,延續了這種觀影感受的暢快感覺。
這是一個很行雲流水、明白它在說什麽的故事,喜慶、歡快,讓人看了舒坦。
影片能把幽默黑著說,說得又溜,彈不虛發,一彈中的。
不知道剪刀手有沒有剪,但是台詞的尺度明顯很大,簡直是公然挑釁。相比現如今大部分還算含蓄壓抑的性.諷刺,這回劉清山簡直是赤.裸.裸的在戰鬥啊。
也許還沒看到一半,更多的人已經在心裏大呼過癮了,他們的心理或者還會有一句:導演要拍得爽,觀眾才能看得爽。
因為這是一個歡快的故事,奇特的故事,演得過癮,拍得淋漓暢快。
全片的節奏也是如此,前麵迅猛無匹,到了最後反而放緩。
張麻子策馬一遍一遍地策動人民走出自己的屋子,為了等待最後的群起,他更是率人埋伏竹林3日。
總之這是一部講述亂世狂歡的電影,普通觀眾享受了大笑的歡樂,評論人士享受解讀的快感,馬拉火車,一同前進,並行不悖。
或許從此後不會再有同胞抱怨說,一年到頭,幾乎沒一部華國電影能支撐起一場嚴肅的討論了。
就因為《讓子彈飛》來了,估計等這場首映式之後,關於它的討論風暴已經席卷了整個華國。
如果試圖尋找解讀電影的通道入口,那必然不存在於大量的幽默台詞和出色的演員表演上。
入口不是別的,而是那句點題的“讓子彈飛一會”。
子彈在火藥急速燃燒的推動下,發射出去,飛往前方。
《讓子彈飛》固然講到了“槍在手,跟我走”,然而在高.潮部分,真正左右全局的並不是一發或幾發子彈。
《讓子彈飛》沒有西部片的決鬥,沒有氣勢恢宏的槍林彈雨,扭轉整個進程隻是因為花姐找回了黃四郎替身,幾乎可以說是賭博性質的突發偶然。
那子彈最終飛往哪裏?其實結尾已經很清楚告訴了觀眾,申城浦東!子彈化身為行進的火車,衝破廣場建築,穿出了鵝城,過去就是現在,現在就是過去。
所以,《讓子彈飛》確實可以叫做《革.命往事》或者是《華國往事》,這並非有意拔高,光是北洋時期的背.景,張麻子追隨鬆坡將軍(蔡鍔)的身份,革.命二字並沒有太多遮掩。
同是一座城,如果《十月圍城》隻是理想化的革。命告白,那《讓子彈飛》就是因地製宜,將革.命付諸於實踐行動。
影片中不是沒有請客吃飯,不是沒有對抗合作,但在革.命麵前,它們隻是零星點綴。
在傳統戲劇曲目裏,鏟除惡霸的故事並不少見,《讓子彈飛》借了一個殼,說的是革.命必須使用暴力,就好比張麻子毫不猶豫,一刀砍下了替身的頭。
對正常人來說,砍頭場麵有些血腥,然而實在不比之前的一碗涼粉。
胡萬奸邪地說,太淺了,再拉開一點,看不清楚,劉清山已經把小眾、無厘頭、不符合常理的味調料放進了電影當中。
但是,身為導演的劉清山,並沒有把單純的“爽”立為劇情主旨,還是暗藏有很多類似如“bug”的存在,所以商業娛樂片的背後,還有很多深度性發人深思的東西,隱藏在劇情當中,或許這就是電影的獨特魅力吧。
因此,看這個電影,有很多個地方得看10遍以上,你才能琢磨出真正的味道來。
其中就有第一次拿到兩大家族的錢的時候,擺桌子上那一段。從一桌子錢開始,到張麻子說把錢發出去。
你們看看除了老大和老二,其他人的嘴臉,那裏是故事的轉折點。
從那時起,老大輸,老二死,就基本確定了,老大從頭到尾,就沒看過那桌子錢。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老二除了拿槍頂師爺的腦袋替六子說話,其他時間一直在看老大,偶爾回頭看看他們吵架.。
師爺說老二:你別拿槍指著我,我見過土匪,沒見過練塊兒的土匪------說練塊兒,是啥意思?就說他沒腦子。
其他土匪都幹嘛?立即哄堂大笑。
再就是黃四郎唯獨一次和師爺見麵那天晚上,那個黃四郎是真的,但聽說死了六個人之後,跟師爺一起出來的那個,不是之前跟他交談的那個。
從假的黃四郎被弄走當人質之後,我們幾乎就沒再見到真正的黃四郎了,而我們看的熱血沸騰的以為張麻子一步一步的走向勝利,其實有張看不見的手,那就是真正的黃四郎在掌控一切。
他用鑽石瓦解了師爺,用花姐瓦解了老三,用錢瓦解了四五七。
張麻子先發錢給窮人,豈不知黃四郎也用兩大家族的錢送給了他的弟兄們。
最終,黃四郎用一場小小的失敗,一個小小的碉樓,一點家裏的珠寶。瓦解了張麻子的革.命意誌。這就是所謂的誅心了吧?
可以確認以下幾個地方是真黃四郎----鴻門宴之前,用望遠鏡看人的,是真黃四郎;鴻門宴上,是真的黃四郎;槍戰當晚跟師爺碰頭的,是真黃四郎;剿匪宣誓,是真黃四郎,最後跟張麻子並排坐一起交談的,是真黃四郎。
扔禮帽的如果是真的黃四郎,那麽他就走了暗道,絕對沒炸死,如果被炸死,就絕對不是真的。
最後火車裏大笑的,是真黃四郎----其他一切表現不正常的,有急躁心理的那些,臉上表情很不正常的很誇張的,都不是黃四郎。
包括說驚喜那一段,絕對不是沉穩的黃四郎。
歸根結底,這是一部肯定會引起民間大討論的現象級電影,嬉笑怒罵、快意恩仇的表象之下,還隱藏著太多發人深省的東西。
不過這些暫時跟劉清山沒太大關係了,因為此時整部影片結束,他跟整個劇組正站在舞台上接受眾記者的輪番圍攻呢。
說是圍攻也不盡然,就因作為一部商業大片而言,《讓子彈飛》不僅僅是成功的,甚至整個公映期會不斷的打破很多觀影記錄,至少對於華國電影而言。
高票房就意味著高回報,一部電影能否算作佳作的影響因素頗多,有獎項、口碑、市場、票房等因素,所以一部名留影史的經典電影,都是需要通過綜合考量後才能沉澱下來的,但是票房毫無疑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指標。
但毫無疑問的是,劉清山身上還有一個首次執導的巨大市場噱頭,觀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無論是記者、影評人亦或是普通觀眾,其實已經預感到了它的未來票房的席卷性。
既然滿足了高票房的一切所需,剩下的就是各種圍繞性質的大討論了,畢竟每一部“現象級”電影的背後,都一定會給行業或社會帶來某種變革力,是一個新時代的旗幟,反之,也可以是一個時代隕落的標誌。。
這麽一部具有積極意義的現象級作品,這樣一位話題性十足的初生代導演站在麵前,記者們還不知其身上的新聞性質,就實在跟自身的工作能力不相匹配了。
因而早在觀眾席上在傳來經久不息的掌聲的同時,就有記者在拚了命般的往前麵擠了。
等到劉清山和劇組的人站好位置之後,令人眼花繚亂的閃光燈就已經分辨不出具體來處了。
近兩百記者的蜂擁而上,就是眼下的現場寫照,那些負責劇場秩序的安保人員甚至大部分還沒來得及擠出來。
做為唯一的直播方,國視的記者毫無以為會成為第一個提問者,此人就是現場主持瞿季萌。
“今天終於看了今年我最期待的一部電影,劉導的《讓子彈飛》,看之前我已經做好了可能會有些失望的心理準備,但看完之後,當字幕打出的時候,在黑暗中,我默默地流下兩行熱淚,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看完一部電影之後不是因為劇情而流淚,我想我之所以會哭隻是因為我被您的的才華、誠意以及情懷深深地打動了。”
之前的采訪,瞿季萌都沒有說出這個“您”字,不可否認這裏麵有身為國視當家主持的傲嬌感在作祟。
她此時說出來的話,其實代表了絕大部分記者的共同心聲,引來一片頻頻頜首是必然的。
劉清山卻直接把這個話題的回答權讓了出去:“很高興我又擁有了一位粉絲,不過這麽明顯拍馬屁的問題我不好回答,我看還是把第一個話語權交給我們敬愛的發哥吧!”
“他的確不太好回答!”發哥見慣了這樣的場合,一開口就博得了滿場笑聲。
《讓子彈飛》顯然就是一部在一堆爛片紮堆的熒幕上鶴立雞群的存在,把很多所謂的經典都毫無顏麵的踩在了腳下的爽.片。
道德標準是觀影的附屬物,故事不是不好,演員不是不好,都好的時候,就看你要輸出怎樣的價值觀了,那種節外生枝的矛盾衝突,就把觀眾們的心情給破壞了。
不是非要你高尚或者大團圓,但生活本來就夠陰暗了,下班以後哪怕想輕鬆一下,從電影院裏走出來還要帶著糾結,何苦?
因而《讓子彈飛》就很巧妙地利用到了這一點,三五分鍾一個小高.潮,劇情延伸下的矛盾衝突來得酣暢淋漓,大開大合,延續了這種觀影感受的暢快感覺。
這是一個很行雲流水、明白它在說什麽的故事,喜慶、歡快,讓人看了舒坦。
影片能把幽默黑著說,說得又溜,彈不虛發,一彈中的。
不知道剪刀手有沒有剪,但是台詞的尺度明顯很大,簡直是公然挑釁。相比現如今大部分還算含蓄壓抑的性.諷刺,這回劉清山簡直是赤.裸.裸的在戰鬥啊。
也許還沒看到一半,更多的人已經在心裏大呼過癮了,他們的心理或者還會有一句:導演要拍得爽,觀眾才能看得爽。
因為這是一個歡快的故事,奇特的故事,演得過癮,拍得淋漓暢快。
全片的節奏也是如此,前麵迅猛無匹,到了最後反而放緩。
張麻子策馬一遍一遍地策動人民走出自己的屋子,為了等待最後的群起,他更是率人埋伏竹林3日。
總之這是一部講述亂世狂歡的電影,普通觀眾享受了大笑的歡樂,評論人士享受解讀的快感,馬拉火車,一同前進,並行不悖。
或許從此後不會再有同胞抱怨說,一年到頭,幾乎沒一部華國電影能支撐起一場嚴肅的討論了。
就因為《讓子彈飛》來了,估計等這場首映式之後,關於它的討論風暴已經席卷了整個華國。
如果試圖尋找解讀電影的通道入口,那必然不存在於大量的幽默台詞和出色的演員表演上。
入口不是別的,而是那句點題的“讓子彈飛一會”。
子彈在火藥急速燃燒的推動下,發射出去,飛往前方。
《讓子彈飛》固然講到了“槍在手,跟我走”,然而在高.潮部分,真正左右全局的並不是一發或幾發子彈。
《讓子彈飛》沒有西部片的決鬥,沒有氣勢恢宏的槍林彈雨,扭轉整個進程隻是因為花姐找回了黃四郎替身,幾乎可以說是賭博性質的突發偶然。
那子彈最終飛往哪裏?其實結尾已經很清楚告訴了觀眾,申城浦東!子彈化身為行進的火車,衝破廣場建築,穿出了鵝城,過去就是現在,現在就是過去。
所以,《讓子彈飛》確實可以叫做《革.命往事》或者是《華國往事》,這並非有意拔高,光是北洋時期的背.景,張麻子追隨鬆坡將軍(蔡鍔)的身份,革.命二字並沒有太多遮掩。
同是一座城,如果《十月圍城》隻是理想化的革。命告白,那《讓子彈飛》就是因地製宜,將革.命付諸於實踐行動。
影片中不是沒有請客吃飯,不是沒有對抗合作,但在革.命麵前,它們隻是零星點綴。
在傳統戲劇曲目裏,鏟除惡霸的故事並不少見,《讓子彈飛》借了一個殼,說的是革.命必須使用暴力,就好比張麻子毫不猶豫,一刀砍下了替身的頭。
對正常人來說,砍頭場麵有些血腥,然而實在不比之前的一碗涼粉。
胡萬奸邪地說,太淺了,再拉開一點,看不清楚,劉清山已經把小眾、無厘頭、不符合常理的味調料放進了電影當中。
但是,身為導演的劉清山,並沒有把單純的“爽”立為劇情主旨,還是暗藏有很多類似如“bug”的存在,所以商業娛樂片的背後,還有很多深度性發人深思的東西,隱藏在劇情當中,或許這就是電影的獨特魅力吧。
因此,看這個電影,有很多個地方得看10遍以上,你才能琢磨出真正的味道來。
其中就有第一次拿到兩大家族的錢的時候,擺桌子上那一段。從一桌子錢開始,到張麻子說把錢發出去。
你們看看除了老大和老二,其他人的嘴臉,那裏是故事的轉折點。
從那時起,老大輸,老二死,就基本確定了,老大從頭到尾,就沒看過那桌子錢。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老二除了拿槍頂師爺的腦袋替六子說話,其他時間一直在看老大,偶爾回頭看看他們吵架.。
師爺說老二:你別拿槍指著我,我見過土匪,沒見過練塊兒的土匪------說練塊兒,是啥意思?就說他沒腦子。
其他土匪都幹嘛?立即哄堂大笑。
再就是黃四郎唯獨一次和師爺見麵那天晚上,那個黃四郎是真的,但聽說死了六個人之後,跟師爺一起出來的那個,不是之前跟他交談的那個。
從假的黃四郎被弄走當人質之後,我們幾乎就沒再見到真正的黃四郎了,而我們看的熱血沸騰的以為張麻子一步一步的走向勝利,其實有張看不見的手,那就是真正的黃四郎在掌控一切。
他用鑽石瓦解了師爺,用花姐瓦解了老三,用錢瓦解了四五七。
張麻子先發錢給窮人,豈不知黃四郎也用兩大家族的錢送給了他的弟兄們。
最終,黃四郎用一場小小的失敗,一個小小的碉樓,一點家裏的珠寶。瓦解了張麻子的革.命意誌。這就是所謂的誅心了吧?
可以確認以下幾個地方是真黃四郎----鴻門宴之前,用望遠鏡看人的,是真黃四郎;鴻門宴上,是真的黃四郎;槍戰當晚跟師爺碰頭的,是真黃四郎;剿匪宣誓,是真黃四郎,最後跟張麻子並排坐一起交談的,是真黃四郎。
扔禮帽的如果是真的黃四郎,那麽他就走了暗道,絕對沒炸死,如果被炸死,就絕對不是真的。
最後火車裏大笑的,是真黃四郎----其他一切表現不正常的,有急躁心理的那些,臉上表情很不正常的很誇張的,都不是黃四郎。
包括說驚喜那一段,絕對不是沉穩的黃四郎。
歸根結底,這是一部肯定會引起民間大討論的現象級電影,嬉笑怒罵、快意恩仇的表象之下,還隱藏著太多發人深省的東西。
不過這些暫時跟劉清山沒太大關係了,因為此時整部影片結束,他跟整個劇組正站在舞台上接受眾記者的輪番圍攻呢。
說是圍攻也不盡然,就因作為一部商業大片而言,《讓子彈飛》不僅僅是成功的,甚至整個公映期會不斷的打破很多觀影記錄,至少對於華國電影而言。
高票房就意味著高回報,一部電影能否算作佳作的影響因素頗多,有獎項、口碑、市場、票房等因素,所以一部名留影史的經典電影,都是需要通過綜合考量後才能沉澱下來的,但是票房毫無疑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指標。
但毫無疑問的是,劉清山身上還有一個首次執導的巨大市場噱頭,觀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無論是記者、影評人亦或是普通觀眾,其實已經預感到了它的未來票房的席卷性。
既然滿足了高票房的一切所需,剩下的就是各種圍繞性質的大討論了,畢竟每一部“現象級”電影的背後,都一定會給行業或社會帶來某種變革力,是一個新時代的旗幟,反之,也可以是一個時代隕落的標誌。。
這麽一部具有積極意義的現象級作品,這樣一位話題性十足的初生代導演站在麵前,記者們還不知其身上的新聞性質,就實在跟自身的工作能力不相匹配了。
因而早在觀眾席上在傳來經久不息的掌聲的同時,就有記者在拚了命般的往前麵擠了。
等到劉清山和劇組的人站好位置之後,令人眼花繚亂的閃光燈就已經分辨不出具體來處了。
近兩百記者的蜂擁而上,就是眼下的現場寫照,那些負責劇場秩序的安保人員甚至大部分還沒來得及擠出來。
做為唯一的直播方,國視的記者毫無以為會成為第一個提問者,此人就是現場主持瞿季萌。
“今天終於看了今年我最期待的一部電影,劉導的《讓子彈飛》,看之前我已經做好了可能會有些失望的心理準備,但看完之後,當字幕打出的時候,在黑暗中,我默默地流下兩行熱淚,這大概是我第一次在看完一部電影之後不是因為劇情而流淚,我想我之所以會哭隻是因為我被您的的才華、誠意以及情懷深深地打動了。”
之前的采訪,瞿季萌都沒有說出這個“您”字,不可否認這裏麵有身為國視當家主持的傲嬌感在作祟。
她此時說出來的話,其實代表了絕大部分記者的共同心聲,引來一片頻頻頜首是必然的。
劉清山卻直接把這個話題的回答權讓了出去:“很高興我又擁有了一位粉絲,不過這麽明顯拍馬屁的問題我不好回答,我看還是把第一個話語權交給我們敬愛的發哥吧!”
“他的確不太好回答!”發哥見慣了這樣的場合,一開口就博得了滿場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