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還在乾清宮進行。


    “如今除了北麵的清賊為患,華夏帝國已無戰事,天下太平。”


    大明王王宇注視著大殿上的文武百官,說道:“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數千年曆史告訴世人,一國不可無強兵,否則隻能委曲求全,被動挨打,甚至被滅亡。”


    頓了頓,繼續道:


    “何為強兵?”


    “而今不再是個人神勇拚兵刃的時代,個人之勇猛,不再強兵的標榜。”


    “在本王看來,華夏帝國需要的強兵,不僅要身富力強,更要能靈活的掌握多種兵器的使用,尤其是火器的使用,甚至在未來,強兵更需要學識!”


    “如此,擁有身富力強的身體,能掌握多種兵器,有學識的兵,才是華夏帝國未來需要的強兵!”


    現在的戰場勝利不會由某個人的勇猛(武力)過人而決定,尤其是在火器出現後。


    眾人都能理解。


    當然,幸好項羽和李存孝沒來,不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至於王宇說的華夏帝國的強兵標準。


    身富力強!


    好理解,就是精壯的士兵!


    自古以來,精兵基本都是出自精壯之士。


    這算是任何時代,強兵的基本要求吧?


    要求能熟練掌握多種兵器的使用,以及懂學識……


    不少人認為,這就“過份了”。達到這兩種標準的,在古代那是什麽強兵,分明可以做將領了!


    強兵可是對普遍的將士而言,因此許多人認為後兩個要求太高了,尤其是學識。


    如今天下,讀書人相對於總人口來說,少得可憐!


    一般的士兵,都是普通老百姓,大部分都不識字,更別提學識了。


    嗯,大明王有雄心壯誌是好的!


    文武百官看得明白,沒人當眾給大明王潑冷水,當然這些要求,他們也隻是聽聽罷了,沒怎麽在意。


    沒人站出來說話,王宇就繼續講他的,反正他提出強兵要求,隻是順口一提,不是今日他要講的主題。


    “華夏帝國要建立強兵,就需要施行新的軍製。”


    王宇當即拋出主題,立刻引起了文武百官的注意。


    恍然間明白大明王這是要軍改啊。


    在之前,有些人就有耳聞,說大明王有大力整軍的想法。


    如今,終於來了。


    “兵部尚書溫鍾瑞。”


    王宇看向溫鍾瑞喊道。


    溫鍾瑞出班應道:“臣,在。”


    “溫尚書,你是兵部尚書,應該知道華夏帝國有多少兵馬吧?”大明王王宇問道。


    眾人目光看向溫鍾瑞。


    溫鍾瑞想了想,答道:“大明王,華夏帝國的所有兵馬,兵部都有記錄在冊。所有步兵,騎兵,加上水師,華夏帝國如今有一百六十萬餘兵馬,主要駐紮在……”


    待溫鍾瑞說完,大明王王宇說道:


    “一百六十餘萬兵馬,聽起來十分壯觀,雄偉。但必須承認,這其中的精兵,不會超過五成。”


    “兵在精不在多,恒古不變之理!”


    “更何況,要養這樣一直龐大的兵馬,每年消耗的錢糧就是天文數字。”


    說到這裏,大明王王宇停了下來,給文武百官消化的時間。


    旁聽的嬴政,楊堅,劉邦,朱元璋等人互相議論起來。


    有官員站出來,說道:“大明王,我華夏帝國天下兵馬一百六十餘萬,其實與前明相比,並不算多。況且,采用效仿前明之法,兵馬可在各地駐守屯田,隻要無戰事,便能做到自給自足……”


    這家夥滔滔不絕,一聽就是紙上談兵。


    “大明衛所屯守之法?”


    戚繼光暗中搖頭,同時看了一眼明太祖朱元璋。


    他很想告訴明太祖朱元璋衛所兵製不是長久之法,弊端太多……不然他戚繼光就不會無兵可用,隻能自己招募兵馬抗擊倭寇了。


    隻是,朱元璋畢竟是明太祖,戚繼光心中猶豫,擔心自己是否唐突,自大了。


    而且,衛所兵製就是朱元璋定下來的。


    說衛所兵製不行,無疑是打朱元璋的臉啊!


    當然,在場的明太祖朱元璋因為看過“華夏曆史書”,已經知道衛所兵製的利害。


    隻是,根據朱元璋所在大明的情況,天下初定,大明建立,無大戰事,國家貧窮,沒錢糧,隻能讓兵馬駐守屯田,自給自足。


    也就是說,衛所兵製是適合大明初期的。


    戚繼光沒有找群主王宇兌換“華夏曆史書”,自然不知道朱元璋已經知道衛所兵製的利害。


    ……


    “你是說大明的衛所兵製?”


    大明王王宇搖頭,阻止那官吏繼續說下去,說道:


    “本王知道,目前華夏帝國的軍製,依然沿用大明的軍製,也就是衛所兵製和軍戶製。”


    “但,無論是衛所兵製,還是軍戶製,有太多的弊端,想必許多人都能看得清楚。”


    大明的衛所兵製和軍戶製是配套的。


    衛所兵製的核心在於:駐守屯田,無戰事時自給自足。


    軍戶製的核心在於世襲,成為軍戶後,沒有意外的話,世世代代的都是軍戶。


    駐守地的田地會分給各個軍戶,讓各軍戶自行耕種,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無論軍戶的後代是否適合當兵,都是兵,無法改變。


    如此一來,時間越久,軍中濫竽充數者就越多,嚴重影響戰力。


    在大明後期,各衛所中出現大量侵吞田地的,使得許多軍戶無田可種,矛盾不斷……


    總之,衛所兵製和軍戶製,在明末已經腐爛不堪。


    華夏帝國,u看書.uukansh大明王王宇怎會在沿用這種軍製?


    “本王已決定,華夏帝國的軍製不再效仿大明軍製!”


    大明王王宇目光堅定道:“華夏帝國的軍製將采用募兵製和現役軍籍製,不再屯田,也不再世襲……”


    戶部的一個五六十歲的官吏站出來,道:“大明王英明,前明軍製弊端的確存在,但臣認為其中也有可取之處,例如屯田,能讓兵馬無戰事時,做到自給自足。不然,華夏帝國可養不起一百六十餘萬的兵馬啊!”


    是啊,不屯田,就得發放大量的錢糧!


    那有那麽多錢糧來養一百六十餘萬兵馬?


    一時間,不少官吏站出來勸大明王保留屯田製。


    “停!”


    “先聽本王說完。”


    大明王王宇大聲喝止眾人,道:


    “既然本王提出新的軍製,必然能解決問題之法。”


    “此法,便是精兵強軍之策!”


    精兵強軍?


    不是就要裁軍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文武百官反應激烈,尤其是武官們。


    裁軍,那牽扯的就多了,各種利益存在。


    …………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曆史聊天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縷煙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縷煙絲並收藏我的曆史聊天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