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凍,冬至一過,三九天兒就到了。
今年的交九,比往年都要冷,村裏村外乃至官道,都很少能見到行人。
也正因為天冷,所以有些消息並沒有傳出去。大家都忙著貓冬,自然也就無心去八卦。
齊妙不敢出屋,每天都在家裏貓著。閨房內的爐子、小炭爐,就沒斷過火。
乃至半夜的時候,梁安都要過來,給閨女這邊添些柴禾。
不然,都扛不住。
去年雨水多,今年又這麽冷。
天氣實在是難以捉摸。
本來,齊妙以為自己根本扛不住憋在屋裏,畢竟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沒有電視的消遣。
可沒事兒做做女紅,寫寫《齊家醫書》,時間倒是過得很快。
動不動父親就過來喊她過去吃飯,再不然天就黑了,洗洗、收拾收拾也就睡了。
冬月初八孫玉軒成親,雖然遠在京城,可梁安老早就把東西給送到了清泉居。
東西還算稀罕,是梁安隨身攜帶的那把匕首。
據說,還挺有江湖地位,是個稀罕物。
依著齊妙的意思,就從匣子裏選一對玉鐲送過去,既簡單又方便。
可他們夫妻倆都說那不是他們的東西,送禮一定要送自己的,才能表達心意。
對於他們“你的”、“我的”這一套理論,齊妙糾正了很長時間,不過……壓根沒有任何作用,隻是徒勞。
他們總覺得那匣子裏的東西,日後就得她帶走,殊不知她都是他們的女兒,又有什麽不是他們的呢?!
冬月二十八這天吃過晚飯,曹氏把老早就做好的衣服拿出來,給齊妙試。
粉紅色的衣服,穿在身上顯得粉粉嫩嫩,煞是惹眼。
如果不是這副身體的年紀,齊妙還真不敢穿。
到底心智年齡比較大,不好意思穿。
站在地上轉了個圈,梁安跟曹氏看著紛紛點頭。
吾家有女初長成!
曹氏眼眶微紅,看著女兒喃喃地說:
“一眨眼,我們家妙兒也要及笄了。”
明天就是冬月二十九,也是齊妙的生辰,更是她及笄的日子。
這對於梁安夫妻倆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
梁安伸手,摟著媳婦兒的肩頭,感慨的說:
“是啊。孩子大了又懂事兒,還會治病、救人,鼎好。”
曹氏用袖子擦了擦眼睛,輕歎口氣,道:
“妙兒,娘不求你多富貴,就求你……平平安安的。”
齊妙心裏暖和,走上前摟著曹氏的脖子,靠在她的懷裏,輕聲地說:
“娘放心,不管發生什麽事兒,女兒都跟娘、跟爹在一起。隻要娘親不允許,妙兒一定不會做。”
她心裏明白曹氏的糾結。
一方麵,這對夫妻希望當年的事情真相大白。
可另一方麵,他們又不想真相大白。
一旦公布與眾,帶來的結果是什麽不得而知。萬一獨孤寒護不了她,那她就是齊家遺孤,聖上夠嗆能容了她。
事有兩麵,讓人很難抉擇。
曹氏聽到女兒的話很欣慰,深吸一口氣,喃喃地說:
“真有那一日,娘絕對支持你們。當年齊家的事情,娘是目睹者,娘可以作證。”
齊妙搖頭,沒有吱聲。梁安摟著妻女,滿足的長舒口氣,也沒有吱聲。
三口人依偎在一起,那麽的安靜、祥和。
外麵,依稀傳來叫門聲的聲音。
三口人互看一眼,都是一愣!
這麽冷的天,這樣晚的時間,來串門肯定是不可能。
到底是誰呢?!
梁安看著妻女,想了一下下地穿鞋,然後披上大氅,快步出去了。
齊妙坐在炕上,瞅著曹氏,納悶的問:
“娘,能是誰呢?”
“不知道。”曹氏搖頭,想了一下又道,“去西屋把衣服換了,明兒再穿。”
“好。”齊妙應下,拿著自己的衣服,去西屋那邊換裝。
外屋地門拉開——
“不滴……不滴……不滴……”
小孩兒稚嫩的聲音傳來,曹氏忙從炕上下來。
站在裏屋,看著一身紅色虎頭鬥篷的小家夥,笑眯了眼睛伸手抱過來,說:
“哎喲我的小蛋蛋,可想死姨母了。”
“不滴……不滴……不滴……不滴……”
小家夥一個勁兒的“不滴”,倒也衝曹氏伸手求抱抱。
李嬤嬤看著蛋蛋的樣子,無奈的道:
“也不知道跟誰學的,就一個勁兒的‘不滴’。”
眼瞅就一生日的蛋蛋,如今會走、會出怪聲,到了好玩的時候。
小家夥走的很早,八個半月就能走了。
老人說:男孩兒走早有馬騎,女孩兒走晚有轎坐。
蛋蛋走早了,他們一家還挺高興的。
齊妙換好了衣服,從西屋過來,看著李嬤嬤跟小嬋,笑嗬嗬的打招呼說:
“嬤嬤,小嬋姐,您們來了。”
二人一看見齊妙,紛紛側身行禮,異口同聲的說:
“給姑娘道喜。”
道喜?
齊妙有些傻,梁安夫妻倆反應過來,紛紛笑了。
大家進屋之後,曹氏把蛋蛋的鬥篷脫下,看著她們倆,道:
“讓你們費心了。這麽冷的天兒還趕著過來,凍壞了吧。”
李嬤嬤搖搖頭,脫鞋上炕,把腿放進被窩裏,說:
“還行,高少爺派馬車過來送的,馬車裏還算暖和。”
齊妙燒水,梁安去西屋燒炕、燒火牆。
每次她們倆帶孩子過來,都在西屋那邊住,已成習慣。
小嬋仿佛回到自己家一般,將炕桌放下,然後看著忙活的齊妙,道:
“姑娘明日就要及笄了。嬤嬤說一定要過來給姑娘賀喜,高少爺遠在京城回不來,不過也托我們把賀禮帶給您,還有孫少莊主的。”
說著,把帶來的布包放在炕桌上、打開。
兩個錦盒很精致,具體是什麽不清楚,不過想來應該不是便宜貨。
齊妙笑眯眯的伸手,當著大家夥兒的麵把錦盒打開:
高威林送的是一對玉鐲;孫玉軒則是送的一枚富貴鎖。
金鑲玉的,做工精致,她挺喜歡。
李嬤嬤看著齊妙手裏的鎖,笑嗬嗬的道:
“就知道肯定他們會送這個。我跟小嬋沒有別的,給姑娘打了個赤金的項圈,正好用來掛這富貴鎖。”
小嬋把他們準備的禮物拿出來,是一個金項圈,然後把鎖掛上,就如同電視裏大戶人家小姐戴的那般。
齊妙瞅著手裏的東西,好一會兒都沒有吱聲。
太貴重了,她還在估摸著價格。
不說高威林、孫玉軒送的東西多貴重,李嬤嬤跟小嬋是一個子兒都沒有,全靠在作坊一點一點攢。
如今這一個項圈,估計花光了他們的所有積蓄吧。
瞅著他們倆,有些負罪感的說:
“讓嬤嬤跟小嬋姐破費了。這金項圈……價格不菲。”
“什麽價格不價格,姑娘喜歡就好了。”李嬤嬤不在意的說著。
小嬋也附和的點頭。
原本跟枕頭“奮鬥”的蛋蛋,看到齊妙手裏的好東西,慢慢的站起來,三兩步走過來,一把就要搶。
被李嬤嬤一把抱住,然後笑嗬嗬地說:
“這個你可拿不了,不能跟姐姐搶東西哦。”
小蛋蛋看著齊妙手裏的東西,又看了看自己跟它的距離,不願意的撇嘴,眼瞅就要哭。
小嬋趕緊把帶來的粟米糖拿一塊,在小蛋蛋的眼前晃悠。
小家夥一看有吃的,頓時不哭了,伸手就要拿。
小嬋沒有給,歪頭看著他,說:
“你要說什麽?”
“……”小蛋蛋沒有吱聲,不過雙手抱拳,上下晃動,做著“謝謝”的動作。
齊妙跟剛進來的梁安看著,都“嗬嗬”輕笑。
曹氏看著孩子,輕歎口氣,感慨地說:
“真是幼苗不愁長啊。這孩子,眨眼什麽都會了。”
“是啊,拉粑粑撒尿都知道,雖然不會說,可是這手好使,全靠指。”李嬤嬤有些自豪,畢竟是她一手帶大的。
齊妙看著小家夥,把項圈收起來,然後輕歎口氣,道:
“嬤嬤辛苦了,孩子從不大開始就帶他,很累的。”
李嬤嬤聽了搖搖頭,不在意的開口說:
“這也不算啥,孩子省心。”
眷戀的看著齊妙,伸手拉著她的手,揉捏了兩下,繼續又說:
“還記得前年冬天,看到姑娘時的場景,仿佛就在昨天一般。這一晃,姑娘也要及笄了,沒想到……您跟哥兒還是姐弟。”
齊妙明白李嬤嬤要表達的意思,主動抱了她一下,說:
“嬤嬤放心吧,蛋蛋的戶籍,我會讓……”
“喲,差點忘了。”
李嬤嬤看著梁安夫妻倆,欣慰又高興地說:
“咱們蛋蛋有戶籍了,落在了作坊的一戶姓李家。還姓李,名字是大少爺取的,叫李明恒。明亮的明,恒心的恒。”
明什麽,恒什麽,大家心裏清楚。
梁安夫妻倆互看一眼,紛紛看著小蛋蛋說:
“恒哥兒,以後我們是恒哥兒。”
齊妙看的真切,梁安的眼睛紅了,顯然對於這個名字,十分的激動。
曹氏摸著孩子的發頂,輕笑一下,說:
“這天兒太冷,你們就在這邊多住幾日。家裏沒有來串門的了,都在家貓冬呢。”
小嬋聽了沒說話,李嬤嬤聽了搖搖頭,道:
“那可不行,家裏事兒多。那邊的作坊,現在可忙了。那些藥膏,每十天都拉走一批,我們得回去幫忙……”
今年的交九,比往年都要冷,村裏村外乃至官道,都很少能見到行人。
也正因為天冷,所以有些消息並沒有傳出去。大家都忙著貓冬,自然也就無心去八卦。
齊妙不敢出屋,每天都在家裏貓著。閨房內的爐子、小炭爐,就沒斷過火。
乃至半夜的時候,梁安都要過來,給閨女這邊添些柴禾。
不然,都扛不住。
去年雨水多,今年又這麽冷。
天氣實在是難以捉摸。
本來,齊妙以為自己根本扛不住憋在屋裏,畢竟沒有手機、沒有網絡、沒有電視的消遣。
可沒事兒做做女紅,寫寫《齊家醫書》,時間倒是過得很快。
動不動父親就過來喊她過去吃飯,再不然天就黑了,洗洗、收拾收拾也就睡了。
冬月初八孫玉軒成親,雖然遠在京城,可梁安老早就把東西給送到了清泉居。
東西還算稀罕,是梁安隨身攜帶的那把匕首。
據說,還挺有江湖地位,是個稀罕物。
依著齊妙的意思,就從匣子裏選一對玉鐲送過去,既簡單又方便。
可他們夫妻倆都說那不是他們的東西,送禮一定要送自己的,才能表達心意。
對於他們“你的”、“我的”這一套理論,齊妙糾正了很長時間,不過……壓根沒有任何作用,隻是徒勞。
他們總覺得那匣子裏的東西,日後就得她帶走,殊不知她都是他們的女兒,又有什麽不是他們的呢?!
冬月二十八這天吃過晚飯,曹氏把老早就做好的衣服拿出來,給齊妙試。
粉紅色的衣服,穿在身上顯得粉粉嫩嫩,煞是惹眼。
如果不是這副身體的年紀,齊妙還真不敢穿。
到底心智年齡比較大,不好意思穿。
站在地上轉了個圈,梁安跟曹氏看著紛紛點頭。
吾家有女初長成!
曹氏眼眶微紅,看著女兒喃喃地說:
“一眨眼,我們家妙兒也要及笄了。”
明天就是冬月二十九,也是齊妙的生辰,更是她及笄的日子。
這對於梁安夫妻倆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
梁安伸手,摟著媳婦兒的肩頭,感慨的說:
“是啊。孩子大了又懂事兒,還會治病、救人,鼎好。”
曹氏用袖子擦了擦眼睛,輕歎口氣,道:
“妙兒,娘不求你多富貴,就求你……平平安安的。”
齊妙心裏暖和,走上前摟著曹氏的脖子,靠在她的懷裏,輕聲地說:
“娘放心,不管發生什麽事兒,女兒都跟娘、跟爹在一起。隻要娘親不允許,妙兒一定不會做。”
她心裏明白曹氏的糾結。
一方麵,這對夫妻希望當年的事情真相大白。
可另一方麵,他們又不想真相大白。
一旦公布與眾,帶來的結果是什麽不得而知。萬一獨孤寒護不了她,那她就是齊家遺孤,聖上夠嗆能容了她。
事有兩麵,讓人很難抉擇。
曹氏聽到女兒的話很欣慰,深吸一口氣,喃喃地說:
“真有那一日,娘絕對支持你們。當年齊家的事情,娘是目睹者,娘可以作證。”
齊妙搖頭,沒有吱聲。梁安摟著妻女,滿足的長舒口氣,也沒有吱聲。
三口人依偎在一起,那麽的安靜、祥和。
外麵,依稀傳來叫門聲的聲音。
三口人互看一眼,都是一愣!
這麽冷的天,這樣晚的時間,來串門肯定是不可能。
到底是誰呢?!
梁安看著妻女,想了一下下地穿鞋,然後披上大氅,快步出去了。
齊妙坐在炕上,瞅著曹氏,納悶的問:
“娘,能是誰呢?”
“不知道。”曹氏搖頭,想了一下又道,“去西屋把衣服換了,明兒再穿。”
“好。”齊妙應下,拿著自己的衣服,去西屋那邊換裝。
外屋地門拉開——
“不滴……不滴……不滴……”
小孩兒稚嫩的聲音傳來,曹氏忙從炕上下來。
站在裏屋,看著一身紅色虎頭鬥篷的小家夥,笑眯了眼睛伸手抱過來,說:
“哎喲我的小蛋蛋,可想死姨母了。”
“不滴……不滴……不滴……不滴……”
小家夥一個勁兒的“不滴”,倒也衝曹氏伸手求抱抱。
李嬤嬤看著蛋蛋的樣子,無奈的道:
“也不知道跟誰學的,就一個勁兒的‘不滴’。”
眼瞅就一生日的蛋蛋,如今會走、會出怪聲,到了好玩的時候。
小家夥走的很早,八個半月就能走了。
老人說:男孩兒走早有馬騎,女孩兒走晚有轎坐。
蛋蛋走早了,他們一家還挺高興的。
齊妙換好了衣服,從西屋過來,看著李嬤嬤跟小嬋,笑嗬嗬的打招呼說:
“嬤嬤,小嬋姐,您們來了。”
二人一看見齊妙,紛紛側身行禮,異口同聲的說:
“給姑娘道喜。”
道喜?
齊妙有些傻,梁安夫妻倆反應過來,紛紛笑了。
大家進屋之後,曹氏把蛋蛋的鬥篷脫下,看著她們倆,道:
“讓你們費心了。這麽冷的天兒還趕著過來,凍壞了吧。”
李嬤嬤搖搖頭,脫鞋上炕,把腿放進被窩裏,說:
“還行,高少爺派馬車過來送的,馬車裏還算暖和。”
齊妙燒水,梁安去西屋燒炕、燒火牆。
每次她們倆帶孩子過來,都在西屋那邊住,已成習慣。
小嬋仿佛回到自己家一般,將炕桌放下,然後看著忙活的齊妙,道:
“姑娘明日就要及笄了。嬤嬤說一定要過來給姑娘賀喜,高少爺遠在京城回不來,不過也托我們把賀禮帶給您,還有孫少莊主的。”
說著,把帶來的布包放在炕桌上、打開。
兩個錦盒很精致,具體是什麽不清楚,不過想來應該不是便宜貨。
齊妙笑眯眯的伸手,當著大家夥兒的麵把錦盒打開:
高威林送的是一對玉鐲;孫玉軒則是送的一枚富貴鎖。
金鑲玉的,做工精致,她挺喜歡。
李嬤嬤看著齊妙手裏的鎖,笑嗬嗬的道:
“就知道肯定他們會送這個。我跟小嬋沒有別的,給姑娘打了個赤金的項圈,正好用來掛這富貴鎖。”
小嬋把他們準備的禮物拿出來,是一個金項圈,然後把鎖掛上,就如同電視裏大戶人家小姐戴的那般。
齊妙瞅著手裏的東西,好一會兒都沒有吱聲。
太貴重了,她還在估摸著價格。
不說高威林、孫玉軒送的東西多貴重,李嬤嬤跟小嬋是一個子兒都沒有,全靠在作坊一點一點攢。
如今這一個項圈,估計花光了他們的所有積蓄吧。
瞅著他們倆,有些負罪感的說:
“讓嬤嬤跟小嬋姐破費了。這金項圈……價格不菲。”
“什麽價格不價格,姑娘喜歡就好了。”李嬤嬤不在意的說著。
小嬋也附和的點頭。
原本跟枕頭“奮鬥”的蛋蛋,看到齊妙手裏的好東西,慢慢的站起來,三兩步走過來,一把就要搶。
被李嬤嬤一把抱住,然後笑嗬嗬地說:
“這個你可拿不了,不能跟姐姐搶東西哦。”
小蛋蛋看著齊妙手裏的東西,又看了看自己跟它的距離,不願意的撇嘴,眼瞅就要哭。
小嬋趕緊把帶來的粟米糖拿一塊,在小蛋蛋的眼前晃悠。
小家夥一看有吃的,頓時不哭了,伸手就要拿。
小嬋沒有給,歪頭看著他,說:
“你要說什麽?”
“……”小蛋蛋沒有吱聲,不過雙手抱拳,上下晃動,做著“謝謝”的動作。
齊妙跟剛進來的梁安看著,都“嗬嗬”輕笑。
曹氏看著孩子,輕歎口氣,感慨地說:
“真是幼苗不愁長啊。這孩子,眨眼什麽都會了。”
“是啊,拉粑粑撒尿都知道,雖然不會說,可是這手好使,全靠指。”李嬤嬤有些自豪,畢竟是她一手帶大的。
齊妙看著小家夥,把項圈收起來,然後輕歎口氣,道:
“嬤嬤辛苦了,孩子從不大開始就帶他,很累的。”
李嬤嬤聽了搖搖頭,不在意的開口說:
“這也不算啥,孩子省心。”
眷戀的看著齊妙,伸手拉著她的手,揉捏了兩下,繼續又說:
“還記得前年冬天,看到姑娘時的場景,仿佛就在昨天一般。這一晃,姑娘也要及笄了,沒想到……您跟哥兒還是姐弟。”
齊妙明白李嬤嬤要表達的意思,主動抱了她一下,說:
“嬤嬤放心吧,蛋蛋的戶籍,我會讓……”
“喲,差點忘了。”
李嬤嬤看著梁安夫妻倆,欣慰又高興地說:
“咱們蛋蛋有戶籍了,落在了作坊的一戶姓李家。還姓李,名字是大少爺取的,叫李明恒。明亮的明,恒心的恒。”
明什麽,恒什麽,大家心裏清楚。
梁安夫妻倆互看一眼,紛紛看著小蛋蛋說:
“恒哥兒,以後我們是恒哥兒。”
齊妙看的真切,梁安的眼睛紅了,顯然對於這個名字,十分的激動。
曹氏摸著孩子的發頂,輕笑一下,說:
“這天兒太冷,你們就在這邊多住幾日。家裏沒有來串門的了,都在家貓冬呢。”
小嬋聽了沒說話,李嬤嬤聽了搖搖頭,道:
“那可不行,家裏事兒多。那邊的作坊,現在可忙了。那些藥膏,每十天都拉走一批,我們得回去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