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和珅安排好一切,自覺得意,然而,既然都是國之棟梁,都是苦讀聖賢書數十載,都是官場摸爬滾打多年,就都不是省油的燈。樹欲靜而風不止,和珅所做的一切,恰恰讓劉墉感覺到阿桂和王傑的彈劾絕不是空穴來風。


    市井之事往往就藏在市井之中,劉墉來到兩淮地界,一路易容算命打尖,民風之樸素,總是讓他隨處都可以發現感動,而不論小康人家,還是窮苦人家,贈予他的飯菜總是索然無味,打聽後才知道,此處鹽比糧貴,人比鹽賤。


    一日,劉墉來到揚州地界,不論世事如何變遷,這裏永遠都是那麽的繁華,唯一讓人奇怪的是這裏的飯菜依然是索然無味,就連酒家飯莊桌子上的油鹽醬醋,也就像商量好的一樣,唯獨缺了鹽的存在。


    劉墉坐在一家看似不錯的小館裏,要了一碗米飯,兩個小菜,米飯自然是沒有鹽味的,不想小菜雖然精致卻也是沒有鹽味,劉墉多日不曾正常的吃過一口有鹽味的飯菜,早就渾身無力,四肢浮腫,隻想吃口正常的飯菜,平衡一下體內的微量電解質,要不自己就要廢了。


    “小二,給拿點鹽過來,我北方人,口重。”


    小二熱情的跑到劉墉的麵前,說道:“知道客官就覺得鹽淡,其實,菜裏根本就沒有鹽。”


    劉墉納悶的說道:“為什麽呢,知道你們南方人吃鹽輕,不過也沒有聽說有根本不擱鹽的習俗啊。”


    隻見小二無奈的說:“客官不要介意,我們這裏加一勺鹽是需要再加十文錢的。”


    劉墉詫異的的說道:“天下奇聞啊,我劉某人行走江湖十幾年還第一次聽說,在飯館裏吃飯,菜是不加鹽的,加鹽是需要再交銀子的,真是欺負我們外地人啊,不像話。”


    小二非常誠懇的說道:“客官,您一定是誤會了,我們店裏這樣的規矩也是這幾年才有的,實在是鹽比糧貴,人比鹽賤啊。”


    劉墉已經是好多次聽到“鹽比糧貴,人比鹽賤”這八個字了,看來在兩淮地界,鹽這個生活必需品真的是讓老百姓苦不堪言呐。


    “小二,究竟是怎麽回事,為什麽會這樣。”


    小二麵帶難色,搖了搖頭,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問你話呢,你這小二,怎麽這麽無視客家的需求,這簡直是黑店嘛。”


    說著站起來就要摔盤子碗,附近的食客急忙過來勸。


    “這位北方來的兄弟消消氣,其實這個地方飯菜和服務都是不錯的,都是出來混口飯吃,就不要難為這位小二兄弟了,我這裏還有一點鹽,交個朋友,我請您吃了。”


    “不要,我來這酒家吃飯,為什麽要委屈了自己,還要別人施舍給我鹽吃,成何體統。”


    小二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子,應該是天天都要受這樣的委屈,今天終於忍不住了,便不由分說的嚎啕大哭起來。掌櫃的一看場麵要失控了,急忙跑過來說道:“客官,客官,今天飯菜免單,鹽不要錢,您消消氣,消消氣。”


    劉墉好像瘋了一樣,就是不妥協,掌櫃的也是沒法子了,隻能說道:“客官您說,小人應該怎麽做您就滿意?”


    劉墉想了想說道:“告訴我鹽的事究竟怎麽回事,我就不鬧了。”


    “客官還是饒了小人吧,您說,您要多少銀子這事就了啦?”


    劉墉表現得特橫的大聲說道:“不要銀子,你們的鹽道衙門汪老爺都在京城下獄快砍頭了,你們還這麽橫,太不像話了。”


    劉墉的一番話就像是一聲驚雷一般,酒肆裏所有的人就像吃了興奮劑一樣,全部站起來,興奮又膽怯的看著劉墉,想問什麽卻又不知道為什麽一言不發。劉墉看到這一切,心裏暗暗高興。


    “誰給我叫來這裏管事的知府大老爺,就說當朝一品大學士,欽差大臣劉墉請他過來。”


    這時,有的膽大的客人小心翼翼的走到劉墉的麵前輕輕說道:“這位先生真的是京城來的晴天大老爺?”


    劉墉四平八穩的坐在椅子上說道:“如假包換。”


    說著劉墉從包裹裏拿出自己的官衣,朝著眾人抖了抖。


    有懂的人大聲的說道:“補子是鶴,是大官兒,掌櫃的,快叫人請知府老爺去吧。”


    掌櫃的還是有點猶豫,不過在眾人的催促下,他還是差人請官老爺去啦。


    劉墉叫掌櫃的拿過筆墨紙硯,讓眾人將關於鹽如此貴的情況一一說明,並記錄在案,一眾人又帶劉墉來到個人經營的鹽市,所有鹽市的食鹽都是一吊錢一斤,就這所有掌櫃的都說根本不掙錢,還拿出了在鹽道衙門采購鹽的憑據,原來他們采購一斤鹽需要800文,按照一吊錢1000文算,uu看書ww..co 做生意人吃馬喂的,200文的利潤確實是不掙錢,憑據上有官家的大印,這麽貴的食鹽價格,一定是有人在中間搗鬼,有采購憑據在,誰也抵賴不掉。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的說著生活不易的時候,隻聽見外麵吵吵嚷嚷的,有人悄悄的說道:“知府大老爺來啦。”


    隻見一位瘦小卻精幹,三十歲左右的官員快步跑到眾人麵前非常莊重的說道:“請問哪位是劉墉劉大人。”


    劉墉從人群中鑽出來,微笑的說道:“本官便是,你可是揚州知府劉麟?”


    年輕官員快步走到劉墉麵前跪倒在地,大聲說道:“卑職正是揚州知府劉麟,劉麟拜見劉大人。”


    劉墉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皇上口諭,劉麟接旨。”


    劉麟估計從來沒有接過皇上的聖旨,跪到哪裏不知如何是好。劉墉使勁的咳嗽了幾聲,示意劉麟趕快接旨,劉麟這才反應過來,急忙又拜了下去。


    “著揚州知府劉麟為汪如龍案副欽差,望你全力配合欽差大人查清此案,欽此。”


    “奴才謝主隆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墉一看這劉麟就是個初出茅廬的主,很是喜歡,初生牛犢不怕虎嘛,辦大案就是需要這樣的青年才俊,沒有太多顧慮,也沒有太多關係網的牽絆,一心隻想建功立業。


    “劉麟呐,起來吧。”


    劉麟急忙站起來,畢恭畢敬的對劉墉說道:“卑職願聽劉大人差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劉墉微微一笑說道;“不用赴湯蹈火,你和你的官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戲說和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胤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胤鏡並收藏戲說和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