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後的和府到處都是喜氣洋洋的,每個細節裏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就連下人走路的步伐都輕盈了許多。
和中堂一早起來,梳洗完畢後,準備上朝麵見聖上,兩位夫人一起幫他整理著朝服,一切都是那麽的和諧,一切都是那麽的自然。和珅覺得自己真是幸福,想起曾經的苦難童年,便自己鼓勵自己,一定要活的更好,要想活的更好,就要有更多的錢財,要想有更多的錢財就要有更多的權利,要想有更多的權利,就要得到乾隆爺更多的信任。
和珅知道,乾隆爺一心想開始第六次南巡,無奈內務府銀根吃緊,文武百官多以以往南巡以來,沿路官員乘機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為由勸阻皇上。乾隆爺表麵為體恤民情,發誓今生不再南巡,內心卻極度苦惱,皇帝不比常人,可謂是籠中金絲雀,雖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卻隻能在紫禁城走動,鬱悶之心難以言表。
和珅自然看在眼裏,於是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趁二人獨處的時候,和珅向乾隆爺表明了內心的真實想法。
“爺,滿朝文武大都不願皇上繼續南巡,不就是擔心花錢嗎?”
“唉,你有所不知,朕正為這事苦惱了。”
貴為九五至尊,平常威風凜凜的乾隆爺,此時長噓短歎,好不辛苦。
“爺,不就是錢嗎,咱不花公家的錢不就好了。”
“唉,誰又能替朕分憂呢。”
“爺,奴才有辦法不花一分錢,讓爺的南巡之行盡早啟程,並且,一路上花費不用國庫,不用內務府一分錢。”
如和珅所想,乾隆爺一聽這話,立馬表現的無比興奮,手舞足蹈的追問和珅:
“和愛卿快快道來,有什麽好辦法。”
“聖上自登基以來,百姓安居樂業,海內一片繁榮景象,許多富豪商侶都想為皇上表達一份孝心,無奈沒有機會,爺就看在他們一片拳拳之心的份上,給這些子民一次孝敬的機會吧。”
乾隆一聽此話,哈哈大笑,心裏無比的舒服,想我弘曆,三十多年來起早貪黑,勤於政事,如今國富民強,應該給子民們一次孝敬的機會,朕正好可以與民同樂,想到這裏,乾隆急忙囑咐和珅:
“如今冬去春來,正好江南一片鳥語花香,愛卿快快安排,朕也好盡快起駕,不要等的時間長了,傷了萬千子民的尊君愛國之心。”
“奴才遵命,一定不負聖上囑托。”
公元1784年,也就是乾隆49年的時候,73歲高齡的乾隆爺在以和珅為首的官員精心安排下,開始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次南巡。
汪如龍,揚州鹽商,聞得皇上此次南巡聲勢浩大,多位生意夥伴都盡其所能的為皇上安排周全為能事,自己卻無奈沒有門路,真是苦惱至極。
不想想什麽來什麽,就在這時,下人來報:
“揚州知府陳述陳大人請老爺府衙一敘。”
“知道了。”
汪如龍心想,這個死老頭子,一定又沒錢花了,真是貪得無厭。可是想歸想,自己哪能惹得起一方父母官,隻能急忙沐浴更衣後,乘轎來到府衙。
不想今天不同往日,知府老爺已經早早候在府衙門口,左顧右盼的,一看汪如龍的轎子停下,急忙迎了過來。
“汪老爺,可讓本官等的好心焦啊。”
汪如龍受寵若驚,急忙跪倒在地:
“陳大人真是折煞小人了。”
“哈哈哈哈,哪裏哪裏,汪老爺,前廳快快有請,有要事詳談。”
汪如龍心裏納悶,陳述今天這副嘴臉是何等意思,想的同時他們已經到達府衙後宅。
一番客套後,二人相繼落座。閑話少敘,咱言歸正傳。
“汪老爺之名望在江浙地麵上那是家喻戶曉啊。”
“哪裏哪裏,小人哪敢,隻是做點小生意而已。”
“如今皇上南巡,按照往日慣例,聖上在咱揚州一定會停留多日,隻是這皇上行宮修繕,加上數千張嘴,人吃馬喂,府衙實在是難以為繼啊,汪老爺你看這可如何是好啊。”
汪如龍一聽皇上南巡,一身的勁兒立馬就來了。
“陳大人放心,做為子民,孝敬皇上,理所應當,隻是……”
“汪老爺是有何顧慮嗎?”
汪如龍撚了撚胡須,若有所思的說:
“小人是商人,商人逐利,理所應當,陳大人您說是吧。”
“哈哈哈哈,汪老爺真是無利不起早啊,放心放心,和大人說了,隻要汪老爺把此事辦的妥妥當當,一定是名利雙收,名利雙收啊,哈哈哈哈……。”
“陳大人,可是當朝首輔,和珅和大人?”
“當然是和珅和大人,難道還有旁人有此等氣魄?”
汪如龍心中暗喜,自己經商多年,雖掙了個黃金萬兩,良田千頃,可真正的光耀門楣,還需有個一官半職,才算是對得起列祖列宗啊。
“陳大人,咱不要說了,小人現在就去快快準備,時間不多了。”
“汪老爺真是雷厲風行啊,好,那本官就不留你了。”
辭別陳述,汪如龍急忙調集白銀二十萬兩,uu看書 ..om修築行宮,調教歌妓,一切安頓的妥妥當當。
數月後,皇上鸞輦到達揚州地麵,乾隆爺愜意的在車輦中,欣賞著外麵的宜人景色。突然,乾隆發現,遠處有一處宮殿好不氣派,不像紫禁城莊嚴大氣,卻別有一番江南風味。
“和珅,過來。”
“奴才在此,聖上有何吩咐。”
“看見了嗎?那裏有一處院落,很是別致,不知是誰家庭院。”
乾隆指著遠處的大宅子,迫不及待的問著和珅。
“奴才這就前去打聽,皇上稍等片刻。”
片刻後,和珅急匆匆的跑到乾隆車輦前,大聲回稟:
“恭喜皇上,前方宅院乃本地富商為皇上準備的行宮,咱即可就移駕此處可否。”
“準了,朕也正好有點乏了。”
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揚州行宮,乾隆移駕進入宅子,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和珅啊,不錯,很是雅致啊,感覺一應俱全,不錯。”
“皇上滿意,他們就放心了。”
“哈哈哈哈,何人如此有心,讓他來見我。”
“是,皇上。”
和珅急忙跑到隔壁跨院,隻見一很富態的中年男人,魂不守舍的在院子裏走來走去。
“你可是汪如龍?”
汪如龍一看官衣,急忙跪倒在地。
“在下就是汪如龍,敢問這位大人是?”
“和珅可知否?”
“和珅和大人大名鼎鼎,小人如雷貫耳。”
“哈哈哈……本官便是。”
和中堂一早起來,梳洗完畢後,準備上朝麵見聖上,兩位夫人一起幫他整理著朝服,一切都是那麽的和諧,一切都是那麽的自然。和珅覺得自己真是幸福,想起曾經的苦難童年,便自己鼓勵自己,一定要活的更好,要想活的更好,就要有更多的錢財,要想有更多的錢財就要有更多的權利,要想有更多的權利,就要得到乾隆爺更多的信任。
和珅知道,乾隆爺一心想開始第六次南巡,無奈內務府銀根吃緊,文武百官多以以往南巡以來,沿路官員乘機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苦不堪言為由勸阻皇上。乾隆爺表麵為體恤民情,發誓今生不再南巡,內心卻極度苦惱,皇帝不比常人,可謂是籠中金絲雀,雖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卻隻能在紫禁城走動,鬱悶之心難以言表。
和珅自然看在眼裏,於是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趁二人獨處的時候,和珅向乾隆爺表明了內心的真實想法。
“爺,滿朝文武大都不願皇上繼續南巡,不就是擔心花錢嗎?”
“唉,你有所不知,朕正為這事苦惱了。”
貴為九五至尊,平常威風凜凜的乾隆爺,此時長噓短歎,好不辛苦。
“爺,不就是錢嗎,咱不花公家的錢不就好了。”
“唉,誰又能替朕分憂呢。”
“爺,奴才有辦法不花一分錢,讓爺的南巡之行盡早啟程,並且,一路上花費不用國庫,不用內務府一分錢。”
如和珅所想,乾隆爺一聽這話,立馬表現的無比興奮,手舞足蹈的追問和珅:
“和愛卿快快道來,有什麽好辦法。”
“聖上自登基以來,百姓安居樂業,海內一片繁榮景象,許多富豪商侶都想為皇上表達一份孝心,無奈沒有機會,爺就看在他們一片拳拳之心的份上,給這些子民一次孝敬的機會吧。”
乾隆一聽此話,哈哈大笑,心裏無比的舒服,想我弘曆,三十多年來起早貪黑,勤於政事,如今國富民強,應該給子民們一次孝敬的機會,朕正好可以與民同樂,想到這裏,乾隆急忙囑咐和珅:
“如今冬去春來,正好江南一片鳥語花香,愛卿快快安排,朕也好盡快起駕,不要等的時間長了,傷了萬千子民的尊君愛國之心。”
“奴才遵命,一定不負聖上囑托。”
公元1784年,也就是乾隆49年的時候,73歲高齡的乾隆爺在以和珅為首的官員精心安排下,開始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次南巡。
汪如龍,揚州鹽商,聞得皇上此次南巡聲勢浩大,多位生意夥伴都盡其所能的為皇上安排周全為能事,自己卻無奈沒有門路,真是苦惱至極。
不想想什麽來什麽,就在這時,下人來報:
“揚州知府陳述陳大人請老爺府衙一敘。”
“知道了。”
汪如龍心想,這個死老頭子,一定又沒錢花了,真是貪得無厭。可是想歸想,自己哪能惹得起一方父母官,隻能急忙沐浴更衣後,乘轎來到府衙。
不想今天不同往日,知府老爺已經早早候在府衙門口,左顧右盼的,一看汪如龍的轎子停下,急忙迎了過來。
“汪老爺,可讓本官等的好心焦啊。”
汪如龍受寵若驚,急忙跪倒在地:
“陳大人真是折煞小人了。”
“哈哈哈哈,哪裏哪裏,汪老爺,前廳快快有請,有要事詳談。”
汪如龍心裏納悶,陳述今天這副嘴臉是何等意思,想的同時他們已經到達府衙後宅。
一番客套後,二人相繼落座。閑話少敘,咱言歸正傳。
“汪老爺之名望在江浙地麵上那是家喻戶曉啊。”
“哪裏哪裏,小人哪敢,隻是做點小生意而已。”
“如今皇上南巡,按照往日慣例,聖上在咱揚州一定會停留多日,隻是這皇上行宮修繕,加上數千張嘴,人吃馬喂,府衙實在是難以為繼啊,汪老爺你看這可如何是好啊。”
汪如龍一聽皇上南巡,一身的勁兒立馬就來了。
“陳大人放心,做為子民,孝敬皇上,理所應當,隻是……”
“汪老爺是有何顧慮嗎?”
汪如龍撚了撚胡須,若有所思的說:
“小人是商人,商人逐利,理所應當,陳大人您說是吧。”
“哈哈哈哈,汪老爺真是無利不起早啊,放心放心,和大人說了,隻要汪老爺把此事辦的妥妥當當,一定是名利雙收,名利雙收啊,哈哈哈哈……。”
“陳大人,可是當朝首輔,和珅和大人?”
“當然是和珅和大人,難道還有旁人有此等氣魄?”
汪如龍心中暗喜,自己經商多年,雖掙了個黃金萬兩,良田千頃,可真正的光耀門楣,還需有個一官半職,才算是對得起列祖列宗啊。
“陳大人,咱不要說了,小人現在就去快快準備,時間不多了。”
“汪老爺真是雷厲風行啊,好,那本官就不留你了。”
辭別陳述,汪如龍急忙調集白銀二十萬兩,uu看書 ..om修築行宮,調教歌妓,一切安頓的妥妥當當。
數月後,皇上鸞輦到達揚州地麵,乾隆爺愜意的在車輦中,欣賞著外麵的宜人景色。突然,乾隆發現,遠處有一處宮殿好不氣派,不像紫禁城莊嚴大氣,卻別有一番江南風味。
“和珅,過來。”
“奴才在此,聖上有何吩咐。”
“看見了嗎?那裏有一處院落,很是別致,不知是誰家庭院。”
乾隆指著遠處的大宅子,迫不及待的問著和珅。
“奴才這就前去打聽,皇上稍等片刻。”
片刻後,和珅急匆匆的跑到乾隆車輦前,大聲回稟:
“恭喜皇上,前方宅院乃本地富商為皇上準備的行宮,咱即可就移駕此處可否。”
“準了,朕也正好有點乏了。”
一行人浩浩蕩蕩來到揚州行宮,乾隆移駕進入宅子,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和珅啊,不錯,很是雅致啊,感覺一應俱全,不錯。”
“皇上滿意,他們就放心了。”
“哈哈哈哈,何人如此有心,讓他來見我。”
“是,皇上。”
和珅急忙跑到隔壁跨院,隻見一很富態的中年男人,魂不守舍的在院子裏走來走去。
“你可是汪如龍?”
汪如龍一看官衣,急忙跪倒在地。
“在下就是汪如龍,敢問這位大人是?”
“和珅可知否?”
“和珅和大人大名鼎鼎,小人如雷貫耳。”
“哈哈哈……本官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