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朝廷命官,投降是很不體麵的事情,更何況是向泥腿子們組成的起義軍投降,更加有失身份,這不是官員們有什麽氣節,大周朝建國不過二十餘年,氣節尚未養成,真正的原因是,每個人都覺得這場民間起義是兔子尾巴長不了。
別看現在鬧得歡,等朝廷大軍一到,還不是灰飛煙滅的料,起義軍沒有什麽根基,憑著一腔義勇和朝廷鬥,沒啥前途,官員們一個個精明的很,才不會把寶壓在他們身上呢。
長安城乃是漢唐古都,西北第一重鎮,城高牆厚,存糧甚多,雖然守兵不足,但反賊們一時半會也沒那麽容易打進來,所以大家選擇了固守待援。
甘肅的兵,潼關的兵,隻要他們趕到,裏應外合前後夾擊,何愁反賊不灰飛煙滅。
希望再次破滅,先是接到蘭州方麵的急報,說是西涼大舉入侵,甘軍自顧不暇,不能來援,官員們大驚失色,這個當口西涼突然出兵,很能說明問題,西涼大軍的戰鬥力他們是知道的,去年兵臨城下的餘悸未消麽,今年再來,恐怕就不是那麽容易打發的了。
看起來,這天下要亂啊,西涼大軍再次東進的消息在長安城內不脛而走,商店米鋪開始囤積糧食物資,老百姓也開始排隊搶購,府衙的捕快們拿著鐵尺滿街走,說是緝拿農民軍的探子,更加給古都增添了一些恐怖色彩,一時間人心惶惶,竟然有末世來臨的跡象。
有些機靈的官員開始向範良臣遞辭呈了,範大人倒是爽快的很,大筆一揮放他們走人,可是這滿陝西到處都是土匪,隻有長安才是安全的,出城三十裏就有反賊的遊騎在活動,就算回家也難以保全啊。
又過了三天,長安東門,黃昏時分,眼看就要關城門了,守城士兵看見遠遠地一騎飛奔而來,奔到近前,才看到是個旗牌官,一身血汙,風塵仆仆,連馬都沒下,高喊一聲:“十萬火急,灞橋戰報!”便奔了進去,守軍們麵麵相覷,灞橋位於長安城東二十五裏,難道說反賊已經打到這麽近的地方了?
總督衙門,一片慘淡愁容,最新的戰報來了,結果比預想的還要糟糕,潼關軍馬和反賊大戰一場,死傷上萬,被俘不計其數,反賊軍一部已經向東而去,估計是搶潼關去了。
這下可完了,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反賊扼住潼關,封死了中原援兵的來路,西邊又麵臨西涼人的大舉入侵,長安城雖然堅厚,也隻是個烏龜殼而已,甕中捉鱉,還能跑得了。
最後的精神支柱也垮了,大家開始正視投降這個問題,範總督是個明白人,召集陝西文武官員議事,讓大家不要有顧慮,盡管開言。
會場上並沒有陝甘總監軍海公公和安國郡王的身影,官員們心中便有了譜,隻是礙於麵子還不好意思提投降的事情,大家悶頭喝茶,左顧右盼。
到底是讀書人啊,都知道廉恥,可是陝甘總捕頭王小尕就沒這麽多顧慮了,他是粗人出身,雖然隻有二十來歲,但已經是陝甘兩省捕快的總頭兒,黑道白道上混的都是風生水起,按說總捕不算官流,但是鑒於他的本事,又曾經是當朝宰相的得力部下,所以還是參加了這個會議。
“各位老爺們,趕緊拿個章程出來啊,我是粗人不明白啥大道理,但也知道不能拿雞蛋碰石頭,和反賊硬拚,咱們肯定打不過,都是吃朝廷俸祿的,死了也就死了,人死鳥衝天,沒啥大不了的,可長安這些百姓可就遭殃了,所以我說,咱們就算想死也別拉著百姓們,願意打,就拉出去和反賊開兵見仗,不願意打,趕緊開城門投降了事。”
王小尕開了頭,大家也都紛紛開言,沒有人提投降的事情,也沒人提出去死拚的事情,大家隻是喋喋不休的說,長安數十萬百姓是無辜地,長安城有著許多的曆史文化古跡,若是毀於戰火,對不起列祖列宗,也對不起子孫萬代。
還是撕不開臉啊,王小尕搖搖頭,剛要再次發言,忽然長安通判李琪說話了:“列為,下官有個建議,賊軍勢大,咱們不如暫且虛與偽蛇,假意投降他們,保存實力,等王師一到,再反戈一擊。”
眾人立刻都說好,可是假投降這件事風險太大,操作起來也比較有難度,誰能保證投降之後反賊不會大開殺戒,再說了,還有海公公和安國郡王在長安呆著呢,要投降,肯定繞不過去他們倆。
提起海公公,大家都是一肚子的氣,朝廷竟然派這樣一個貪婪陰狠的閹人來執掌兩省大權,看來這大周的天下,氣數也差不多了。
不過現在還需忍耐,且看總督大人如何定奪,範總督從諫如流,決定派人出城和農民軍接洽,等消息到了,再做下一步安排。
登陸一起看中文網,www..com 支持正版閱讀,支持《武林帝國》
次日,消息傳來,起義軍大頭領元封親口許諾,所有降官留任,俸祿增加三成,兵進長安,秋毫無犯。
大家一聽,歡欣鼓舞,使者同時還帶來一個消息,這夥反賊並非烏合之眾,而是有著明確政治目標的正規軍,那位叫做元封的大頭領,其實是前朝皇帝的遺孤,正兒八經的太子爺,他們打的旗號是反周複漢,軍容整齊,戰鬥力強悍,遠非省軍可以比擬。
既然是前朝太子,那投降起來心理負擔就小多了,俺們這不是投降,是反正,是投奔光明,官員們的心結終於解開,前途又是光明一片了,至於這位所謂的太子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沒人追究。
可是既然要投降,就得拿個投名狀出來,不然怎麽顯示誠意呢,於是大家自然而然的把目光放到了安國郡王和海公公身上……
誰來做這件事情呢,官員們雖然已經打定主意投降,也不願意沾血,畢竟還有變數,若是將來周軍再打回來也好有個退路。
好在有人願意幹這個屠夫的差事,陝甘總捕王小尕領著一隊捕快徑直去了安國王府,半個時辰後,一身血汙的王小尕回來了,手裏拎著兩顆血淋淋的腦袋,一顆是安國郡王張承太的,一顆是陝甘總監軍海公公的,血肉模糊的大家也不敢看,隻是抱怨他為什麽不捉活的,王小尕一撇嘴:“想抓活的,你們自己去啊。”
兩顆人頭裝在錦盒裏送了過去,對方很是滿意,雙方約定在灞橋會麵,陝甘總督範良臣率領陝甘文武,正式歸順漢軍。
大周天佑二十四年深秋的一天,風和日麗,萬裏無雲,長安城東門大開,一隊人馬浩浩蕩蕩開了出來,直奔二十五裏外的灞橋而去。
灞橋橫在灞水之上,也算是長安的一處名勝了,選擇這裏作為受降地點也是經過一番考量的,這裏地勢開闊,適合進行大規模的儀式。
紅旗獵獵,軍威森嚴,灞橋東側,整整一萬漢軍肅然排列,三千騎兵,七千步兵,龐大的軍陣,槍如林,人如牆,這麽多的人,竟然鴉雀無聲,隻有偶爾的馬嘶和嗚嗚的風聲。
一杆五丈高的大纛迎風飄揚,上麵繡著一個碩大的“漢”字,離得老遠就能看見,從長安城出來的這些人,心驚膽戰惴惴不安,看到如此森嚴的軍隊,都禁不住大吃一驚。
這是造反的農民們?分明就是訓練有素的精銳!上萬人馬都能排的這麽整齊,肯定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官員們都是見過世麵的人,即便不懂行伍,也略知道些道理,和這樣的軍隊作戰,沒有勝利的可能。
他們卻不知道,此時元封麾下的軍隊,已經整合了原先編練的陝西新軍,這些當兵的光練隊列了,排隊自然嚴整,他們吃誰的糧聽誰的話,長官讓幹啥就幹啥,絕不胡思亂想,是最純粹的軍隊。
兩邊的人隔著灞橋站定,元封一身紅袍,胯下雪白的大宛馬,精神抖擻,真有龍鳳之姿,身後正是那杆大纛旗,十六個膀大腰圓的護旗兵站在一旁,一手叉腰,一手握著長矛,威風凜凜,然後是三十二個旗手,每人手中一麵兩丈高的紅旗,紅旗獵獵,映著太陽,紅光一片。
再後麵是二百名騎兵,每人手中的長矛頂端都飄舞著紅色的綢帶,風一吹,颯颯作響,元封很擅長營造氣氛,這隊列,這紅旗,都在深深地震懾著對麵的官員們,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真正的臣服。
範良臣一身大禮服,下了車,從隨從手中拿過一個朱漆托盤,上麵擺著的是自己陝甘總督的印信,雙方已經約定,用這種獻印的方式來宣告歸順。
範良臣捧著印信走上了灞橋,那邊元封也單人獨騎上了灞橋,範良臣跪下將印信高高舉起,元封騙腿下馬,雙手接過了印信。
忽然有人大喊道:“看,河裏有龍!”
別看現在鬧得歡,等朝廷大軍一到,還不是灰飛煙滅的料,起義軍沒有什麽根基,憑著一腔義勇和朝廷鬥,沒啥前途,官員們一個個精明的很,才不會把寶壓在他們身上呢。
長安城乃是漢唐古都,西北第一重鎮,城高牆厚,存糧甚多,雖然守兵不足,但反賊們一時半會也沒那麽容易打進來,所以大家選擇了固守待援。
甘肅的兵,潼關的兵,隻要他們趕到,裏應外合前後夾擊,何愁反賊不灰飛煙滅。
希望再次破滅,先是接到蘭州方麵的急報,說是西涼大舉入侵,甘軍自顧不暇,不能來援,官員們大驚失色,這個當口西涼突然出兵,很能說明問題,西涼大軍的戰鬥力他們是知道的,去年兵臨城下的餘悸未消麽,今年再來,恐怕就不是那麽容易打發的了。
看起來,這天下要亂啊,西涼大軍再次東進的消息在長安城內不脛而走,商店米鋪開始囤積糧食物資,老百姓也開始排隊搶購,府衙的捕快們拿著鐵尺滿街走,說是緝拿農民軍的探子,更加給古都增添了一些恐怖色彩,一時間人心惶惶,竟然有末世來臨的跡象。
有些機靈的官員開始向範良臣遞辭呈了,範大人倒是爽快的很,大筆一揮放他們走人,可是這滿陝西到處都是土匪,隻有長安才是安全的,出城三十裏就有反賊的遊騎在活動,就算回家也難以保全啊。
又過了三天,長安東門,黃昏時分,眼看就要關城門了,守城士兵看見遠遠地一騎飛奔而來,奔到近前,才看到是個旗牌官,一身血汙,風塵仆仆,連馬都沒下,高喊一聲:“十萬火急,灞橋戰報!”便奔了進去,守軍們麵麵相覷,灞橋位於長安城東二十五裏,難道說反賊已經打到這麽近的地方了?
總督衙門,一片慘淡愁容,最新的戰報來了,結果比預想的還要糟糕,潼關軍馬和反賊大戰一場,死傷上萬,被俘不計其數,反賊軍一部已經向東而去,估計是搶潼關去了。
這下可完了,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反賊扼住潼關,封死了中原援兵的來路,西邊又麵臨西涼人的大舉入侵,長安城雖然堅厚,也隻是個烏龜殼而已,甕中捉鱉,還能跑得了。
最後的精神支柱也垮了,大家開始正視投降這個問題,範總督是個明白人,召集陝西文武官員議事,讓大家不要有顧慮,盡管開言。
會場上並沒有陝甘總監軍海公公和安國郡王的身影,官員們心中便有了譜,隻是礙於麵子還不好意思提投降的事情,大家悶頭喝茶,左顧右盼。
到底是讀書人啊,都知道廉恥,可是陝甘總捕頭王小尕就沒這麽多顧慮了,他是粗人出身,雖然隻有二十來歲,但已經是陝甘兩省捕快的總頭兒,黑道白道上混的都是風生水起,按說總捕不算官流,但是鑒於他的本事,又曾經是當朝宰相的得力部下,所以還是參加了這個會議。
“各位老爺們,趕緊拿個章程出來啊,我是粗人不明白啥大道理,但也知道不能拿雞蛋碰石頭,和反賊硬拚,咱們肯定打不過,都是吃朝廷俸祿的,死了也就死了,人死鳥衝天,沒啥大不了的,可長安這些百姓可就遭殃了,所以我說,咱們就算想死也別拉著百姓們,願意打,就拉出去和反賊開兵見仗,不願意打,趕緊開城門投降了事。”
王小尕開了頭,大家也都紛紛開言,沒有人提投降的事情,也沒人提出去死拚的事情,大家隻是喋喋不休的說,長安數十萬百姓是無辜地,長安城有著許多的曆史文化古跡,若是毀於戰火,對不起列祖列宗,也對不起子孫萬代。
還是撕不開臉啊,王小尕搖搖頭,剛要再次發言,忽然長安通判李琪說話了:“列為,下官有個建議,賊軍勢大,咱們不如暫且虛與偽蛇,假意投降他們,保存實力,等王師一到,再反戈一擊。”
眾人立刻都說好,可是假投降這件事風險太大,操作起來也比較有難度,誰能保證投降之後反賊不會大開殺戒,再說了,還有海公公和安國郡王在長安呆著呢,要投降,肯定繞不過去他們倆。
提起海公公,大家都是一肚子的氣,朝廷竟然派這樣一個貪婪陰狠的閹人來執掌兩省大權,看來這大周的天下,氣數也差不多了。
不過現在還需忍耐,且看總督大人如何定奪,範總督從諫如流,決定派人出城和農民軍接洽,等消息到了,再做下一步安排。
登陸一起看中文網,www..com 支持正版閱讀,支持《武林帝國》
次日,消息傳來,起義軍大頭領元封親口許諾,所有降官留任,俸祿增加三成,兵進長安,秋毫無犯。
大家一聽,歡欣鼓舞,使者同時還帶來一個消息,這夥反賊並非烏合之眾,而是有著明確政治目標的正規軍,那位叫做元封的大頭領,其實是前朝皇帝的遺孤,正兒八經的太子爺,他們打的旗號是反周複漢,軍容整齊,戰鬥力強悍,遠非省軍可以比擬。
既然是前朝太子,那投降起來心理負擔就小多了,俺們這不是投降,是反正,是投奔光明,官員們的心結終於解開,前途又是光明一片了,至於這位所謂的太子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沒人追究。
可是既然要投降,就得拿個投名狀出來,不然怎麽顯示誠意呢,於是大家自然而然的把目光放到了安國郡王和海公公身上……
誰來做這件事情呢,官員們雖然已經打定主意投降,也不願意沾血,畢竟還有變數,若是將來周軍再打回來也好有個退路。
好在有人願意幹這個屠夫的差事,陝甘總捕王小尕領著一隊捕快徑直去了安國王府,半個時辰後,一身血汙的王小尕回來了,手裏拎著兩顆血淋淋的腦袋,一顆是安國郡王張承太的,一顆是陝甘總監軍海公公的,血肉模糊的大家也不敢看,隻是抱怨他為什麽不捉活的,王小尕一撇嘴:“想抓活的,你們自己去啊。”
兩顆人頭裝在錦盒裏送了過去,對方很是滿意,雙方約定在灞橋會麵,陝甘總督範良臣率領陝甘文武,正式歸順漢軍。
大周天佑二十四年深秋的一天,風和日麗,萬裏無雲,長安城東門大開,一隊人馬浩浩蕩蕩開了出來,直奔二十五裏外的灞橋而去。
灞橋橫在灞水之上,也算是長安的一處名勝了,選擇這裏作為受降地點也是經過一番考量的,這裏地勢開闊,適合進行大規模的儀式。
紅旗獵獵,軍威森嚴,灞橋東側,整整一萬漢軍肅然排列,三千騎兵,七千步兵,龐大的軍陣,槍如林,人如牆,這麽多的人,竟然鴉雀無聲,隻有偶爾的馬嘶和嗚嗚的風聲。
一杆五丈高的大纛迎風飄揚,上麵繡著一個碩大的“漢”字,離得老遠就能看見,從長安城出來的這些人,心驚膽戰惴惴不安,看到如此森嚴的軍隊,都禁不住大吃一驚。
這是造反的農民們?分明就是訓練有素的精銳!上萬人馬都能排的這麽整齊,肯定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官員們都是見過世麵的人,即便不懂行伍,也略知道些道理,和這樣的軍隊作戰,沒有勝利的可能。
他們卻不知道,此時元封麾下的軍隊,已經整合了原先編練的陝西新軍,這些當兵的光練隊列了,排隊自然嚴整,他們吃誰的糧聽誰的話,長官讓幹啥就幹啥,絕不胡思亂想,是最純粹的軍隊。
兩邊的人隔著灞橋站定,元封一身紅袍,胯下雪白的大宛馬,精神抖擻,真有龍鳳之姿,身後正是那杆大纛旗,十六個膀大腰圓的護旗兵站在一旁,一手叉腰,一手握著長矛,威風凜凜,然後是三十二個旗手,每人手中一麵兩丈高的紅旗,紅旗獵獵,映著太陽,紅光一片。
再後麵是二百名騎兵,每人手中的長矛頂端都飄舞著紅色的綢帶,風一吹,颯颯作響,元封很擅長營造氣氛,這隊列,這紅旗,都在深深地震懾著對麵的官員們,讓他們從內心深處真正的臣服。
範良臣一身大禮服,下了車,從隨從手中拿過一個朱漆托盤,上麵擺著的是自己陝甘總督的印信,雙方已經約定,用這種獻印的方式來宣告歸順。
範良臣捧著印信走上了灞橋,那邊元封也單人獨騎上了灞橋,範良臣跪下將印信高高舉起,元封騙腿下馬,雙手接過了印信。
忽然有人大喊道:“看,河裏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