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的天,是明朗的天。


    這是徳麥克麥,率領核心團隊踏上這片“淨土”後的第一印象。


    雖然和漢人做買賣打交道有了很長一段時間,從漢人商人那裏學到了不少知識,包括騙人的和被騙的,還有了一個漢人女子作為妻子,很多時候德麥克麥都覺得自己和漢人沒有什麽區別了——額,除了發音不是很標準,談吐不是很高雅,穿著不是很自信,談判總是落於下風,衛生習慣不是很幹淨,沒有什麽文化學識,飲食口味土得掉渣之外,也沒什麽了。但是,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看著躺在自己身邊熟睡的漢人女子,回想著種種經曆機遇,德麥克麥都要為這點改變而沾沾自喜的心態而感到十分的惡心。


    其樂融融的表麵,其實並不能掩蓋漢人,或者說大部分漢人對德麥克麥都有一定的距離感,注意,是距離感而不是歧視,他們對這個拚命融入漢家圈子的山越人普遍有一種好奇的心態,對德麥克麥的改變和“進步”都報以鼓勵的回應,在貿易往來方麵有所保留的傳授技能和經驗(不可能做到傾囊相授),雖然也有欺騙、忽悠他的時候,但那並不是針對山越人,對所有人都是同樣的操作手段,隻不過,這種接納和交流、接觸,都是建立在漢人獵奇的心態基礎上,他們真的當成自己的一份子?不可能的事情。


    徳麥克麥曾經努力融入過,他清晰的記得,身為一個山越人,是如何貶低自己的民族,表示自己對這身皮膚和裏麵流淌的血液有一種“羞恥感”,如果這個圈子能夠容納他,接納他的話,他將會把更多的有這種“羞恥感”和對漢人忠心的山越人帶到這裏來,通過賣命忘我工作,不光是做最髒最累的差事,也可以從軍去拋頭顱灑熱血等等,努力學習漢人的文化知識來融入主流社會,雖然當時換來了鼓勵和掌聲,但隨後就像塊肮髒的抹布一樣被撇在了角落裏。


    開玩笑,大家都不是傻子,平時喝酒吹牛聊聊天就算了,你是誰啊?你在山越人那裏有地位和發言權嗎?就算你想跪舔了,其他的山越人也願意?用這種空頭支票就想作為敲門磚擠進來共享資源?


    德麥克麥那一套終究還是低級淺薄了一些,誠如大家心中所想,他這種拚命貶低的言論也就是在漢人圈子裏過過嘴癮罷了,真要用這些信條去忽悠同胞,怕是要被打出屎來。所以,歧視和排擠的現狀並沒有因為這種跪舔式生存法則有絲毫的改變,最明顯的一個例證就是:貿易歸貿易,但你一個山越人想加進商會來是甭想的——王迪後來默認鼓勵商人抱團,以地域、同僚、愛好等因素結合成小團體,於公來說有利於商貿的發展,於私而言,都有哪些幫派也是一目了然了,方便關鍵時刻挑撥離間,坐收漁人之利。


    為了突破這種零身份的尷尬,德麥克麥一咬牙,娶了漢人女子,把自己戶籍上的民族成分給改成了漢族,但是,自己的身份和實力決定了,他所娶的漢人女子沒有高貴的出身,可以解決戶口和民族成分的問題,卻不能成為進入漢人商貿圈子的身份牌。


    就這麽尷尬的漂著,艱難的賺著幾個銅板,眼界打開的德麥克麥敏銳的捕捉到了東吳戰火的可乘之機,這才冒死求見王迪,主動提出了引領山越武裝倒戈相向。


    本想著改變自己的尷尬地位就算了,沒曾想正中王迪下懷,給了他一個大禮包,一躍成為這底特律郡實際上的一把手:掛名的孫氏侯爺就是個木偶,安撫漢人的。


    扭曲了很久的德麥克麥一下子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從之前的極盡誹謗山越跪舔漢人,到如今的極端仇視漢人,當然了,內心深處的仇視而已,不敢公然表現出來,至少,現在不敢。


    既然這底特律是山越人的地盤,漢人統統滾出去了,那麽,就從一開始就不要看到一個漢人的身影!雖然說按照協議,一開始要有漢人官僚的協助,但摸爬滾打了這麽多年,他明白,隻要這批人在,自己就是個傀儡,所以,借著王迪沒有明確人數這個“漏洞”,把支教漢人數量給控製在了一個極低的數額上。


    150人。攤薄在整個底特律郡的土地上,連個影兒都看不到了。


    理由也想好了,百廢待興,哪裏都需要人才,不敢勞煩荊州牧,這150人夠了,等我們玩砸了再和老板要人吧。


    嗬嗬,自己已經攢出了一個300“技術型”山越人團隊,這麽多年和自己坐南闖北鍛煉出來的複合型人才,串聯了十多個山越部落領袖,發動他們就等於帶起來一個六七萬人的大部隊,這還是第一期,這十幾個領袖再去發展“下線”,初步估計投奔底特律郡的山越人口將會暴增到十五萬左右,按照自己事先規劃底特律郡下轄的新興、西昌、高昌、東昌、陽城、吉陽、興平、平陽、南野、贛、揭陽、揚都、龍岩、漳平、上杭、將樂、安蒲、西寧、宜黃、西平、南城、永城、新建、東鄉,共計24個州縣,蛋糕足夠大了,隻要滿足了他們的胃口,自己這個郡守的位置也就穩當了,到時候,漢人?就從這片土地上消失吧。


    至於這盤大棋能不能下好,能不能控製住,德麥克麥是有信心的,第一,這個機會是自己憑借一人之力虎口奪食爭取來的,前期已經宣傳到位了:荊州牧,或者說東吳方麵隻認自己,換一個人,待遇就沒這麽優越了;第二,跟漢人混了這麽久,製衡的理論還是知道點的,這些個宗帥豪強實力半斤八兩平分秋色,誰當最高領袖都會有人不服,但自己就不一樣了,有漢人統治者的加持光環,處理內部糾紛還可以不偏不倚,自然是最好的人選了。


    一開始的進展和德麥克麥預想的一樣順利,粗略的介紹完背景信息後,大家果然都對自己出任最高首領沒有意見,甚至,因為自己驅逐了漢人,留下這一片淨土給山越人,大家不用再龜縮山林而獲得了超高的民意支持,一時間,連德麥克麥是山越人的救世主和大救星這種口號都出來了(當然了,這是德麥克麥找人散播出來的)。


    第二步計劃也因為大家的方向一致進展很是順利,德麥克麥麵對這片廣袤的領土,采取的占領策略不是穩紮穩打,而是狂飆突進——和漢人打交道的時間長了,吃虧上當有了經驗,這要不先把地盤給占上,萬一後麵反悔了怎麽辦?先盛進碗裏再說。


    而山越土著們也支持這個計劃是因為:先到先得,u看書 .ukanhu 原臨川和原建安南部地區相比較被摧殘的連親媽都看不出來的原廬陵地區好多了(相對而言的),我們這些“從龍之臣”當然要先把好地方給占上了。


    但是,當這十幾個“從龍之臣”有了位置之後,就不挪窩了,即便是德麥克麥強令繼續西進,把原廬陵地區也給占上再說,也沒人搭理他,不過給個麵子沒有當麵翻臉,陽奉陰違而已。


    笑話,北部和東部地區地盤還沒占完,就讓我們去開發荒蕪的西部和南部地區?我們主力要是走了,後來的第二批山越人第三批山越人把好地方給搶了不走怎麽辦?


    德麥克麥畢竟也是山越人,明白這群鼠目寸光的家夥心中是怎麽想的,信誓旦旦的說要立下契約和字據,形成官方文獻,保證這些地方都是你們的,別人占不去。


    奈何,大家信奉的是拳頭,是武力,官方的空頭任命?嗬嗬。


    德麥克麥覺得問題有些棘手了,自己雖然被奉為老大,但是,眼下不是撕破臉幹翻小弟的時候,因為那等於犯了眾怒。立威,也沒有必要單挑全世界不是?


    奶奶的,這還沒到和平建設的時候就開始不聽使喚了。


    一邊心中大罵這群沒有素質沒有文化的屁民,德麥克麥一邊不得不陪著笑臉,好言相勸,希望這些家夥給點麵子,即便主力不動,也要派點斥候部隊接收一下,同時,敦促後續的山越人加緊遷徙步伐。


    終於,大家行動起來了,隻不過,不是被德麥克麥說服的,而是……搶地盤的人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之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梧老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梧老師並收藏漢之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