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害怕這個圈子裏麵的合夥人有人臥底,有人要當牆頭草,主要是這個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堅壁清野、焦土抗戰,拿出一大部分人力物力扮演棄子角色的打法,很容易令在座的某些人不爽,進而有可能暗中抵製。而且,一上來就用這招,對士氣也是個打擊。


    又要有自知之明,上來就保存實力減少損失,還要把顏麵保住,孫秀事先和鄧朗商量一下,隻能各種忽悠了。


    將各郡軍民內遷到丹陽和吳郡,勢在必行,尤其是根據王延的數據報告,孫秀和鄧朗更加堅信這一點:吳郡與丹陽的納稅人口已經降到了不足三十萬,根本就養活不起目前這支十幾萬人的軍隊,何況,未來要想把戰爭撐下去,擴充軍隊補充兵員也是馬上就要開展的工作,三十萬男女怎麽可能滿足需求?和平狀態和戰爭狀態能一樣嗎?


    除了人力資源外,錢財物資也都是很大的問題,本來,作為打劫者,孫秀是隻圖一個爽字,現在換位思考,就要品嚐當初孫皓的痛楚了。


    庫存的資金,現在隻有1.5億錢,這麽多年和荊州的“經濟交流”下來,靠譜的貴金屬早就置換了個幹淨,考慮到通貨膨脹,考慮到孫皓公然造假錢卻被反噬,這1.5億也是不夠看的。


    物資方麵就不用說了,官方層麵已經沒有多少庫存了(民間有些也不多,這幾年全靠荊州那裏交易,而王迪不管什麽錢都照接不誤也讓揚州實體經濟方麵有了很大的依賴性,這要是開戰的話……),糧食儲備能堅持三個月,那是王延當著外人的麵說的,私底下在孫秀這裏交代實話了:一旦開戰,也就是一個多月的事兒。


    王延雖說是個死宅,但那隻是生活姿態,不代表情商沒有,有些話屬於國家機密,對外不能亂說,但必須讓領導心裏有數。


    我就是個算賬的,但是卻變不出錢來(和王蕃分開回來的太早,也就仗著數學底子好,卻不是理財高手,包括王蕃也不是,人家後來已經轉型為科學院院長了,真要說理財高手,王著才是被開發出來的那個),至於為什麽這麽窮,還不是當初你和孫皓長期撕逼掐架造成的?所以,別到時候要啥沒啥讓我背黑鍋,還是早做打算吧。


    唉,早知這麽麻煩,當初就不該戀家往回跑啊——其實王延也挺鬱悶。


    人口稀缺,兵力不足,物資匱乏,財源緊張……這大當家還真是不好當,孫皓那樣直接死了倒是一了百了。


    也就是發個牢騷,孫秀是不會尋求短見的,要想破局,隻能將原本的方法做的再極端一些(木有辦法,問題比想象的更加嚴峻,所以就不僅僅是內遷三郡那麽簡單了,除了鄱陽、臨川和建安之外,臨海郡、會稽郡和新都郡的民間資源也在攫取名單之內),即刻動身前往六郡,諸葛靚與劉明到位後,不遺餘力的協助鄧朗完成人口遷移工程,動靜大了就大了吧,反正王迪那邊的情報機構一定會查到的(聽鄧朗介紹的),除了沒有利用價值的老弱病殘之外一律強行拆遷,有膽敢反抗的直接鎮壓,家產充公。


    孫秀這是在賭博,賭的就是在暴力機構麵前,雷厲風行的動作讓一盤散沙的老百姓沒有反抗的能力和勇氣,更沒有時間反應過來——有這些東西的,已經被自己入侵時幹掉一波了,為什麽讓鄧朗去做這件工作?除了信任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這一帶就是被鄧朗撕裂的,形成了足夠的心理陰影了。


    鄧朗率領一部分禁衛軍親自做這件事,諸葛靚和劉明除了協管,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幫襯著孫歆與孫震把豫章和廬陵守好。


    動作大了,荊州也會搶先動手,棄子也要扮演好棄子的角色,盡可能的拖住,諸葛靚的努力就是讓他們看不清自己被放棄的命運,做困獸之鬥,內遷的官方解釋就是,不給敵軍留一粒糧食的同時,“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而政府也不會虧待你們,當你們內遷之後就會發現,那裏的房屋和田地都已經給準備好了(事實),隻需要付出一點點代價就可以得到(人身自由,當然,現在不會說),如果你的野心和欲望更加強烈,想為顛沛流離的家人獲得更多財富的話,政府也給你準備好了豐(單)富(一)多彩(凶險)的就業途徑(從軍入伍)。


    至於真相嘛,就是回到安全區域的時候,從你們當中整編出第三批援軍,用人海戰術把荊州軍耗死。


    孫歆和孫震相不相信的無所謂了,隻要和孫苗、諸葛靚這樣的家族領袖談好條件(比如給你們分潤多少人口)就可以,你們這些邊角餘料,就當是為家族做貢獻好了。


    方針政策敲定之後,這些命運與孫秀拴在了一起的高層也沒有提出太多的異議,至少從目前這個階段來看,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而王迪,也不可能給的比這個多,至於未來,走一步算一步吧。所以,除了那些幫閑的選手之外,大家都立刻開展了行動。


    沒有資格參加會議的孫歆與孫震,已經先行一步。


    諸葛靚會談完畢之後,和兒子諸葛頤交代一二之後,也動身前往鄱陽郡的廣昌縣,暫且將那裏作為了基地——廣昌在鄱陽郡內,距離廬陵與豫章還有一段距離,前麵還有鄱陽湖,廣昌自身又是山林密布,河道綜合交錯,不利於步兵為主的軍團展開迅速行動(也正因此,當初孫秀“作亂”,廣昌是難得的幾個幸免的地區),算是一個舒適區和安全區了。一旦情況有變,就可以第一時間進入丹陽,到時候父子二人就可以掌握一支小三萬人的軍隊,這丹陽的太守,實質上也就和範瑩沒有關係了——諸葛靚自然不會傻到和自己喊的慷慨激昂的口號那樣,捍衛豫章與廬陵的。


    魯淑則是仔細叮囑了魯睦,此番布局防線,切勿實心實意的按照領導意思來,一定要把防線前移到會稽郡,這樣,u看書ww.uuknshu才會保障“自家地盤”吳郡的核心利益,至於將兩道防線盡數布置在會稽,會不會導致和丹陽郡的防區溝通失誤,魯淑並不擔心,相信不管是諸葛靚父子,還是沈瑩都不會讓戰火輕易在丹陽點燃,新都才是他們的底線,隻要那裏不丟,吳郡背後就是安全的。


    相比之下,鄧朗的任務才是最艱巨的,所以,他也是沒有參加會議最先出發的人(反正會議內容我都知道,不用打卡簽到了),第一個目的地就是建安郡治所建安縣。


    建安郡領八縣:建安、建平、南平、邵武、將樂、東安、侯官、吳興。其中侯官與東安瀕臨海域,人煙稀少,已做戰略放棄,南平和將樂是當初被自己屠過的縣城(有了效果之後,其餘各地大多是望風而降),所剩無幾,郡治建安,就是“最遠的有升值空間地區”了,鄧朗的目標就是:坐鎮建安,遙控全郡,在二十天內,將建安郡(計劃100000人)與臨川郡(計劃30000人)內遷人口搞定。相信這個時間,鄱陽郡與會稽郡、臨海郡的移民也搞得差不多了吧,兩個月,不少於200000人口,就行。


    至於路途中的消耗,鄧朗不是很擔心,他隻準備了“單程票”,返程的所需物資錢糧都是“就地取材”——他相信,肯定有人不聽勸,思想政策做起來又是無用且浪費時間的,所以,連黃牌警告的機會都沒有,直接處罰以儆效尤就行,為了不至於激發民變,給那些圍觀者,支持政策的人一些好處就是了。


    這裏麵的關鍵就是時間,以及……荊州方麵的態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之熵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梧老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梧老師並收藏漢之熵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