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了陸抗一定程度的信任(畢竟有吳軍監視隨行)以後,王迪、李庠和王聰便開始準備前往成都了。
還是準備走水路,一個是方便快捷,一個是被攔截被阻擊的概率小一些,畢竟,鄧艾現在手中的兵力都集中在了北井附近,水路上的警戒已經減弱了很多,陸抗在收縮兵力,鄧艾又何嚐不是呢?以商人和流民的身份走水路比較安全,碰上一般的小股強盜也能擺得平。
“不是說要謀劃涪陵等地的吳軍在側翼騷擾鄧艾再伺機而動嗎?而且之前隻是分析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可沒說深入虎穴去挑撥矛盾啊,怎麽子均又改了主意?”李庠一邊打包,一邊小聲吐槽,這變化太快,思路跟不上啊。王聰則是默默地收拾,這個時候,當個啞巴聽眾就可以了,領導說什麽就是什麽吧。
“不是說了嘛,”王迪壓根不想承認自己當時被噩夢嚇到了的狀態,完全是臨場發揮:“在戰場上打敗鄧艾太難了,隻能想別的辦法,而且,鬼知道他們什麽時候矛盾爆發,冒險,還是有必要的,等陸抗死了再矛盾爆發可就晚了。”
“但是,這樣的話,咱們可是剛出狼窩又入虎穴啊,”李庠擔憂:“深入成都,敵軍主力具在,到時候再想脫身可就更難了啊,而且,咱們不是要找兄長嗎?這些被扣押的兄弟又如何處置?子均是不是忘了。”
“所以,我們要努力,要實現那個看上去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掀翻鄧艾,不擇手段的掀翻鄧艾,隻有這樣,才能拯救我們自己和我們關心的人,而且,”還真把找李特和底下這幫兄弟給忘了,王迪頓了頓說道:“玄序,你有夢想嗎?”
“夢想?”李庠有點迷糊,這個時候扯這個有的沒的幹什麽?
“這個時代有沒有你最想結識的人物?有沒有你崇拜的英雄?你去過的最大的城市是哪裏?去過成都嗎?想想看,在我華夏神州西南最繁華的城市中,我們突然見到了那些可以扭轉乾坤,可以改變許多人命運的高高在上的豪傑,然後,用我們這些小人物的智慧或者說狡詐,去改變他們的命運,也許,我們會失敗,也許我會死,也許我們隻是井底之蛙,也許,在那個人群湧動的大都市裏麵有無數人和我們一樣奮鬥,然後我們發現了自己的微不足道,發現很多有著所謂的夢想但是和我們一樣微不足道的人努力之後,失敗,然後死掉,但至少我們努力過,不是嗎?”
李庠,包括王聰,眸子漸漸閃亮起來,進而變得有些激動。
是啊,我們努力過,我們來過,留下了痕跡(哪怕碎了一地),我們有夢想!
“要成功,首先需要朋友,你們已經成功了,因為我們在一起,但是要取得巨大的成功,更加需要敵人!他們就在成都!在洛陽!”王迪火上澆油。
看著二人歡欣鼓舞,鬥誌昂揚的收拾行裝,連帶著把自己的那份也給收拾了,王迪很開心,揉了揉還有些隱隱作痛的後腦勺:嗯,看來,任何時代,夢想、奮鬥這玩意都可以忽悠人啊。隻是這樣一來,王迪的心未免忐忑起來,忽悠別人就算了,但是,自己心裏確實是沒有底的,因為要麵對的是鍾會和薑維啊。
鍾會,可不是自己這個半吊子的穿越選手可以從容麵對的,其人聰明機智、文采斐然,還極為陰險狡詐,連身為竹林七賢的嵇康都是被他輕鬆玩死(當然,嵇康本人也是和司馬昭對著幹,在政治上本身就有問題,鍾會巧妙地借助了嵇康參與了呂巽、呂安兄弟家醜,同時還參透了領導的意圖,主動抗下罵名,替領導背鍋),自己那兩下子騙得過嗎?在書法、玄學和文學方麵的成就就更不用說了,吊打自己啊!
鍾會“精練策數”,薑維也不是一個善茬啊,雖然這位天水麒麟兒是王迪的幼年偶像,但是,也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主,比如撲朔迷離的費禕被刺殺事件,先不說誰獲益最大,誰嫌疑就最大這條“鐵律”,單看過程,薑維同學也是很難洗刷嫌疑啊,首先,裴鬆之特意保留了一條史論:“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這並非空穴來風,陳壽本人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卻接著郤正發聲:“居上將軍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製,不奢不約,”,那麽錢都去哪裏了?真的是無欲無求?無欲無求也是花了啊,“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再結合“陰養死士”,答案可謂呼之欲出。本身就有養死士的習慣,而刺殺費禕的郭循還是被薑維從前線抓回來的!
但是,這麽大的“嫌疑”,居然連最起碼的問詢、質疑都沒有,就直接過關了。
如果說一個司法介入過程,王迪也就不多想了,偏偏沒有這個流程,而陳壽對此事也是諱莫如深,一筆帶過,隻能說明背後還有人操控此事。
還能有誰呢?扶不起的阿鬥啊,這位皇帝可沒有影視形象裏麵看上去的那麽“憨態可掬”啊。費禕在延熙十五年經領導批準,開府,結果轉眼之間第二年正月就被人刺殺了。開府什麽意思?建立府署並自選僚屬啊,就是分解皇權啊。所以,很有可能費禕之死背後有著多人參與作案,最後大家各取所需:自此以後,朝中大權進入劉禪之手,本就無意朝政的薑維則可以放開手腳在戰場之上大展宏圖,u看書 uukansh.c哪怕延熙十九年段穀慘敗,朝中非議,薑維卻也是安然度過(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總之,也是不好惹。
當然,王迪隻是覺得薑維和劉禪都有嫌疑而已,刺殺這種事從古至今都很難說得清,比如近代的宋案和廖案,隻不過眼下自己深入險境,一定要慎之又慎,別因為自己的粉絲心理作祟或者想當然就把自己推進了火坑,忽悠人,除了忽悠的技能之外,忽悠的對象處於什麽段位也是很重要的。
這一路上,王迪不斷的從數據庫裏麵調出資料,不斷推理不斷排除,不管是劉禪、劉璿、張翼、宗預、廖化,要麽是心機男孩,要麽是百無一用,要麽是年老體衰遠離權力中心,忽悠了也派不上什麽用場。
所以,思來想去,王迪還是很保守的把此次遠行的目標鎖定為:衛瓘。
此次魏軍伐蜀十八萬大軍的監軍——背負著司馬昭使命,盯著鄧艾和鍾會。
在原曆史時空中,衛瓘任務完成的相當成功:與鍾會密保鄧艾造反,將其囚禁(篡改了鄧艾的書信,稱其有反意,世人多認為鍾會是著名書法家,模仿他人筆跡沒有問題卻忘記了衛瓘也是個書法家啊);默認鍾會造反後又操控軍隊幹掉鍾會;縱容殺得興起的亂軍劫掠成都,幹掉一群蜀漢貴族和大臣,留下劉禪一個光杆司令(太子劉璿都死了),幾個文官和行將就木的老臣,還講鄧艾全家連窩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鄧艾、鍾會和薑維三殺的男人。
你不該如此沉寂啊,就你了!衛瓘!
還是準備走水路,一個是方便快捷,一個是被攔截被阻擊的概率小一些,畢竟,鄧艾現在手中的兵力都集中在了北井附近,水路上的警戒已經減弱了很多,陸抗在收縮兵力,鄧艾又何嚐不是呢?以商人和流民的身份走水路比較安全,碰上一般的小股強盜也能擺得平。
“不是說要謀劃涪陵等地的吳軍在側翼騷擾鄧艾再伺機而動嗎?而且之前隻是分析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可沒說深入虎穴去挑撥矛盾啊,怎麽子均又改了主意?”李庠一邊打包,一邊小聲吐槽,這變化太快,思路跟不上啊。王聰則是默默地收拾,這個時候,當個啞巴聽眾就可以了,領導說什麽就是什麽吧。
“不是說了嘛,”王迪壓根不想承認自己當時被噩夢嚇到了的狀態,完全是臨場發揮:“在戰場上打敗鄧艾太難了,隻能想別的辦法,而且,鬼知道他們什麽時候矛盾爆發,冒險,還是有必要的,等陸抗死了再矛盾爆發可就晚了。”
“但是,這樣的話,咱們可是剛出狼窩又入虎穴啊,”李庠擔憂:“深入成都,敵軍主力具在,到時候再想脫身可就更難了啊,而且,咱們不是要找兄長嗎?這些被扣押的兄弟又如何處置?子均是不是忘了。”
“所以,我們要努力,要實現那個看上去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掀翻鄧艾,不擇手段的掀翻鄧艾,隻有這樣,才能拯救我們自己和我們關心的人,而且,”還真把找李特和底下這幫兄弟給忘了,王迪頓了頓說道:“玄序,你有夢想嗎?”
“夢想?”李庠有點迷糊,這個時候扯這個有的沒的幹什麽?
“這個時代有沒有你最想結識的人物?有沒有你崇拜的英雄?你去過的最大的城市是哪裏?去過成都嗎?想想看,在我華夏神州西南最繁華的城市中,我們突然見到了那些可以扭轉乾坤,可以改變許多人命運的高高在上的豪傑,然後,用我們這些小人物的智慧或者說狡詐,去改變他們的命運,也許,我們會失敗,也許我會死,也許我們隻是井底之蛙,也許,在那個人群湧動的大都市裏麵有無數人和我們一樣奮鬥,然後我們發現了自己的微不足道,發現很多有著所謂的夢想但是和我們一樣微不足道的人努力之後,失敗,然後死掉,但至少我們努力過,不是嗎?”
李庠,包括王聰,眸子漸漸閃亮起來,進而變得有些激動。
是啊,我們努力過,我們來過,留下了痕跡(哪怕碎了一地),我們有夢想!
“要成功,首先需要朋友,你們已經成功了,因為我們在一起,但是要取得巨大的成功,更加需要敵人!他們就在成都!在洛陽!”王迪火上澆油。
看著二人歡欣鼓舞,鬥誌昂揚的收拾行裝,連帶著把自己的那份也給收拾了,王迪很開心,揉了揉還有些隱隱作痛的後腦勺:嗯,看來,任何時代,夢想、奮鬥這玩意都可以忽悠人啊。隻是這樣一來,王迪的心未免忐忑起來,忽悠別人就算了,但是,自己心裏確實是沒有底的,因為要麵對的是鍾會和薑維啊。
鍾會,可不是自己這個半吊子的穿越選手可以從容麵對的,其人聰明機智、文采斐然,還極為陰險狡詐,連身為竹林七賢的嵇康都是被他輕鬆玩死(當然,嵇康本人也是和司馬昭對著幹,在政治上本身就有問題,鍾會巧妙地借助了嵇康參與了呂巽、呂安兄弟家醜,同時還參透了領導的意圖,主動抗下罵名,替領導背鍋),自己那兩下子騙得過嗎?在書法、玄學和文學方麵的成就就更不用說了,吊打自己啊!
鍾會“精練策數”,薑維也不是一個善茬啊,雖然這位天水麒麟兒是王迪的幼年偶像,但是,也是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主,比如撲朔迷離的費禕被刺殺事件,先不說誰獲益最大,誰嫌疑就最大這條“鐵律”,單看過程,薑維同學也是很難洗刷嫌疑啊,首先,裴鬆之特意保留了一條史論:“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這並非空穴來風,陳壽本人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卻接著郤正發聲:“居上將軍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製,不奢不約,”,那麽錢都去哪裏了?真的是無欲無求?無欲無求也是花了啊,“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再結合“陰養死士”,答案可謂呼之欲出。本身就有養死士的習慣,而刺殺費禕的郭循還是被薑維從前線抓回來的!
但是,這麽大的“嫌疑”,居然連最起碼的問詢、質疑都沒有,就直接過關了。
如果說一個司法介入過程,王迪也就不多想了,偏偏沒有這個流程,而陳壽對此事也是諱莫如深,一筆帶過,隻能說明背後還有人操控此事。
還能有誰呢?扶不起的阿鬥啊,這位皇帝可沒有影視形象裏麵看上去的那麽“憨態可掬”啊。費禕在延熙十五年經領導批準,開府,結果轉眼之間第二年正月就被人刺殺了。開府什麽意思?建立府署並自選僚屬啊,就是分解皇權啊。所以,很有可能費禕之死背後有著多人參與作案,最後大家各取所需:自此以後,朝中大權進入劉禪之手,本就無意朝政的薑維則可以放開手腳在戰場之上大展宏圖,u看書 uukansh.c哪怕延熙十九年段穀慘敗,朝中非議,薑維卻也是安然度過(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總之,也是不好惹。
當然,王迪隻是覺得薑維和劉禪都有嫌疑而已,刺殺這種事從古至今都很難說得清,比如近代的宋案和廖案,隻不過眼下自己深入險境,一定要慎之又慎,別因為自己的粉絲心理作祟或者想當然就把自己推進了火坑,忽悠人,除了忽悠的技能之外,忽悠的對象處於什麽段位也是很重要的。
這一路上,王迪不斷的從數據庫裏麵調出資料,不斷推理不斷排除,不管是劉禪、劉璿、張翼、宗預、廖化,要麽是心機男孩,要麽是百無一用,要麽是年老體衰遠離權力中心,忽悠了也派不上什麽用場。
所以,思來想去,王迪還是很保守的把此次遠行的目標鎖定為:衛瓘。
此次魏軍伐蜀十八萬大軍的監軍——背負著司馬昭使命,盯著鄧艾和鍾會。
在原曆史時空中,衛瓘任務完成的相當成功:與鍾會密保鄧艾造反,將其囚禁(篡改了鄧艾的書信,稱其有反意,世人多認為鍾會是著名書法家,模仿他人筆跡沒有問題卻忘記了衛瓘也是個書法家啊);默認鍾會造反後又操控軍隊幹掉鍾會;縱容殺得興起的亂軍劫掠成都,幹掉一群蜀漢貴族和大臣,留下劉禪一個光杆司令(太子劉璿都死了),幾個文官和行將就木的老臣,還講鄧艾全家連窩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鄧艾、鍾會和薑維三殺的男人。
你不該如此沉寂啊,就你了!衛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