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宣收到楊聰的密信,簡直有點哭笑不得,楊聰竟然讓他造土炮,有沒有搞錯?
什麽東瀛鐵炮,那就是個屁,他看了眼圖紙就明白了,這明明就是土炮嘛,土的不能再土的土炮了。
他真不明白楊聰什麽意思,讓他造土炮就算了,還讓他拚命的造,能造多快造多快,能造多少造多少!
這種東西造在多又有什麽用呢?
土炮就是土炮,跟新式火炮壓根就沒法比,因為土炮不但不能連發,射程還無法保證,至於準頭,那就更不用說了,土炮基本就沒有什麽準頭可言,能保證炮彈落在大致百步方圓的範圍內就算是不錯了。
這東西跟明軍裝備的新式虎蹲炮比起來那就是廢鐵一堆,因為你沒準頭人家有準頭啊,對轟起來,你不一定能轟到人家,人家卻能轟到你,造這東西,那不是找虐嗎?
當然,楊聰在密信中也說了,這東西並不是造給明軍用的,而是給東瀛各路諸侯用的,按楊聰說的,這東西一旦造出來,東瀛各路諸侯絕對會搶著要!
開什麽玩笑,這東西會有人搶著要?
東瀛各路諸侯都是傻子嗎?
王宣表示嚴重懷疑,不過,他還是按楊聰的要求,盡快組織人手開始生產這種落後的土炮了。
這種土炮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真的太簡單了,鐵礦,那都是現成的,甚至都不用花錢去買,隻要雇人去開采便成,至於鑄造技術,那就更不用說了,鑄這東西,那簡直就更玩一樣,甚至都不用老師傅出手,新手學徒便能鑄造的相當好了。
不過,對於質量,王宣還是相當上心的,楊聰雖然說了,隻要造出來是這東西就成,他還是改造了一批機床,專門用來刮內孔,磨外圓,反正也就是夾到機床上轉幾圈的事情,根本就耽誤不了多少時間。
這樣一來,造出來的土炮就漂亮了,不但內壁光滑無比,就連外圓都光可照人。
就這,王宣還覺得有點過意不去呢,因為楊聰說了,這東西,最少賣上千兩一門。
上千兩是什麽概念?
用來買糧食的話,足夠一個五口之家吃上十多年!
就算是用來買房子,那也能在京城買上十多套四合院!
而這東西的成本,說白了就沒有什麽成本,因為大明的鐵礦都是朝廷所有,就算雇人去挖也花不了幾個錢,煤礦那也是朝廷的,負責鑄造的匠戶也歸工部管,基本上,一門土炮也就能耗費幾兩銀子的工錢而已,賣個十兩都賺翻了。
幾兩銀子造出來的東西賣上千兩,可能嗎?
王宣正疑惑不解的時候,滿朝文武同樣有點疑惑不解,因為太師惠安侯楊聰竟然在這個時候上奏朝廷,請開海禁!
這會兒倭寇已然銷聲匿跡,甚至就連倭寇的老巢東瀛平戶藩都被明軍給占領了,開海禁倒是沒什麽問題了。
問題是,這太師惠安侯楊聰提出開海禁就有點令人費解了。
其實,朝堂官員都有所耳聞,這會兒的海上貿易被太師惠安侯楊聰把持著呢,整個東南的士紳階層甚至都要看楊聰的眼色行事,因為得罪了這位太師,損失就大了,不但手底下的商鋪作坊裏貨物賣不出去,甚至就連地裏出產的糧食都別想賣個好價錢。
可以說,太師惠安侯楊聰通過海上貿易便可將整個東南士紳階層牢牢捏在手裏,誰都不敢跟他唱反調。
這會兒,他竟然提出開放海禁,豈不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楊聰的行為著實有點讓人費解,他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就是想讓整個大明的商業都發展起來,讓大明走向富強。
至於他個人的收益,其實影響並不是很大,因為他做的原本就是倒買倒賣的生意,他們楊家,其實並不出產什麽貨物,他們隻是派人去將各地土豪鄉紳和官宦世家手底下的工場和作坊出產的貨物收集起來統一運到海外去販賣而已。
這中間的利潤的確相當的驚人,因為他們收購貨物的時候最多也就出大明時價的一倍,而運送到東瀛之後,貨物價格最少能翻十倍,也就是說,他們賺取的利潤差不多在時價的八倍左右。
不過,他這樣做成本也是很高的,因為從收購貨物,到運輸貨物,再到銷售貨物所有環節,都得花錢。
比如說收購貨物,楊家要養一大堆管事和掌櫃不說,還要請很多官宦世家幫忙,陸炳所代表的陸家,顧可學、顧可久兄弟所代表的顧家,徐階代表的徐家都是楊家的合作夥伴,他們從中分得的利潤最少在三成以上。
然後運輸貨物也需要花錢,不管是在大明境內請各地都司衛所幫忙還是在海上雇傭汪直的船隊,都得分潤出去很多的利潤,這一塊,最少也是兩成左右。
最後在東瀛銷售貨物也不是一點成本都沒有,起碼,他得雇很多人去跑生意,去送貨,這成本同樣占到兩成左右。
也就是說,最後落到他手裏的利潤其實還不到三成。
這海禁開放之後,大家肯定都會想著法子去做海外生意,這收購貨物和運送貨物兩個環節五成左右的成本基本上就沒有了,因為想做海上貿易的商販都會自己想辦法將貨物運送到各個通商口岸,壓根就不用他去操心。
而這會兒能組織起龐大船隊將貨物運到東瀛甚至是南洋的也唯有汪直和楊聰手底下的洪鐵柱,u看書 .uukanshu.co大多數商販還是沒這個能力單獨出海的,而他大不了將貨物的價格提高兩到三倍,人家肯定會很樂意將貨物交給他運輸又或者銷售。
這樣一來,不管最後的銷售環節是商戶自己想辦法還是交給他們來做,最後他還是能獲取兩成以上的利潤。
也就是說,他最多損失一成左右的利潤,至少,在各地商販沒發展起來之前是這樣的。
這一成的利潤跟整個大明的發展比起來又算什麽呢?
而且,隨著整個大明商業的發展,生意必定會越做越大,這兩成的利潤必定也會跟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超過原來的三成利潤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楊聰的想法。
開海禁,他不一定會虧,但大明的商業一定會發展起來,何樂而不為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
什麽東瀛鐵炮,那就是個屁,他看了眼圖紙就明白了,這明明就是土炮嘛,土的不能再土的土炮了。
他真不明白楊聰什麽意思,讓他造土炮就算了,還讓他拚命的造,能造多快造多快,能造多少造多少!
這種東西造在多又有什麽用呢?
土炮就是土炮,跟新式火炮壓根就沒法比,因為土炮不但不能連發,射程還無法保證,至於準頭,那就更不用說了,土炮基本就沒有什麽準頭可言,能保證炮彈落在大致百步方圓的範圍內就算是不錯了。
這東西跟明軍裝備的新式虎蹲炮比起來那就是廢鐵一堆,因為你沒準頭人家有準頭啊,對轟起來,你不一定能轟到人家,人家卻能轟到你,造這東西,那不是找虐嗎?
當然,楊聰在密信中也說了,這東西並不是造給明軍用的,而是給東瀛各路諸侯用的,按楊聰說的,這東西一旦造出來,東瀛各路諸侯絕對會搶著要!
開什麽玩笑,這東西會有人搶著要?
東瀛各路諸侯都是傻子嗎?
王宣表示嚴重懷疑,不過,他還是按楊聰的要求,盡快組織人手開始生產這種落後的土炮了。
這種土炮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真的太簡單了,鐵礦,那都是現成的,甚至都不用花錢去買,隻要雇人去開采便成,至於鑄造技術,那就更不用說了,鑄這東西,那簡直就更玩一樣,甚至都不用老師傅出手,新手學徒便能鑄造的相當好了。
不過,對於質量,王宣還是相當上心的,楊聰雖然說了,隻要造出來是這東西就成,他還是改造了一批機床,專門用來刮內孔,磨外圓,反正也就是夾到機床上轉幾圈的事情,根本就耽誤不了多少時間。
這樣一來,造出來的土炮就漂亮了,不但內壁光滑無比,就連外圓都光可照人。
就這,王宣還覺得有點過意不去呢,因為楊聰說了,這東西,最少賣上千兩一門。
上千兩是什麽概念?
用來買糧食的話,足夠一個五口之家吃上十多年!
就算是用來買房子,那也能在京城買上十多套四合院!
而這東西的成本,說白了就沒有什麽成本,因為大明的鐵礦都是朝廷所有,就算雇人去挖也花不了幾個錢,煤礦那也是朝廷的,負責鑄造的匠戶也歸工部管,基本上,一門土炮也就能耗費幾兩銀子的工錢而已,賣個十兩都賺翻了。
幾兩銀子造出來的東西賣上千兩,可能嗎?
王宣正疑惑不解的時候,滿朝文武同樣有點疑惑不解,因為太師惠安侯楊聰竟然在這個時候上奏朝廷,請開海禁!
這會兒倭寇已然銷聲匿跡,甚至就連倭寇的老巢東瀛平戶藩都被明軍給占領了,開海禁倒是沒什麽問題了。
問題是,這太師惠安侯楊聰提出開海禁就有點令人費解了。
其實,朝堂官員都有所耳聞,這會兒的海上貿易被太師惠安侯楊聰把持著呢,整個東南的士紳階層甚至都要看楊聰的眼色行事,因為得罪了這位太師,損失就大了,不但手底下的商鋪作坊裏貨物賣不出去,甚至就連地裏出產的糧食都別想賣個好價錢。
可以說,太師惠安侯楊聰通過海上貿易便可將整個東南士紳階層牢牢捏在手裏,誰都不敢跟他唱反調。
這會兒,他竟然提出開放海禁,豈不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楊聰的行為著實有點讓人費解,他為什麽要這樣做呢?
他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就是想讓整個大明的商業都發展起來,讓大明走向富強。
至於他個人的收益,其實影響並不是很大,因為他做的原本就是倒買倒賣的生意,他們楊家,其實並不出產什麽貨物,他們隻是派人去將各地土豪鄉紳和官宦世家手底下的工場和作坊出產的貨物收集起來統一運到海外去販賣而已。
這中間的利潤的確相當的驚人,因為他們收購貨物的時候最多也就出大明時價的一倍,而運送到東瀛之後,貨物價格最少能翻十倍,也就是說,他們賺取的利潤差不多在時價的八倍左右。
不過,他這樣做成本也是很高的,因為從收購貨物,到運輸貨物,再到銷售貨物所有環節,都得花錢。
比如說收購貨物,楊家要養一大堆管事和掌櫃不說,還要請很多官宦世家幫忙,陸炳所代表的陸家,顧可學、顧可久兄弟所代表的顧家,徐階代表的徐家都是楊家的合作夥伴,他們從中分得的利潤最少在三成以上。
然後運輸貨物也需要花錢,不管是在大明境內請各地都司衛所幫忙還是在海上雇傭汪直的船隊,都得分潤出去很多的利潤,這一塊,最少也是兩成左右。
最後在東瀛銷售貨物也不是一點成本都沒有,起碼,他得雇很多人去跑生意,去送貨,這成本同樣占到兩成左右。
也就是說,最後落到他手裏的利潤其實還不到三成。
這海禁開放之後,大家肯定都會想著法子去做海外生意,這收購貨物和運送貨物兩個環節五成左右的成本基本上就沒有了,因為想做海上貿易的商販都會自己想辦法將貨物運送到各個通商口岸,壓根就不用他去操心。
而這會兒能組織起龐大船隊將貨物運到東瀛甚至是南洋的也唯有汪直和楊聰手底下的洪鐵柱,u看書 .uukanshu.co大多數商販還是沒這個能力單獨出海的,而他大不了將貨物的價格提高兩到三倍,人家肯定會很樂意將貨物交給他運輸又或者銷售。
這樣一來,不管最後的銷售環節是商戶自己想辦法還是交給他們來做,最後他還是能獲取兩成以上的利潤。
也就是說,他最多損失一成左右的利潤,至少,在各地商販沒發展起來之前是這樣的。
這一成的利潤跟整個大明的發展比起來又算什麽呢?
而且,隨著整個大明商業的發展,生意必定會越做越大,這兩成的利潤必定也會跟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超過原來的三成利潤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這就是楊聰的想法。
開海禁,他不一定會虧,但大明的商業一定會發展起來,何樂而不為呢?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4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