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安南西都清化位於安南中部,元江入海口附近,距離東都升龍約三百餘裏。
原本這裏隻是個人口不到十萬的小縣,在安南根本就排不上號,但是,自從後黎朝建立之後,這裏便成為僅次於都城升龍的繁華之地,至於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裏是後黎朝開國君主黎利的故鄉,同時也是後黎豪門鄭氏的發源地。
安南黎氏原本就是清化豪族,鄭氏同樣也是清化有名的豪族,而後黎朝開國之君黎利的母親就是鄭氏之女,所以,後黎朝建立之後鄭氏也因此一躍成為安南僅次於皇室的豪族。
也就是說,安南鄭氏跟安南黎氏其實是姻親,相當的親,這也是鄭氏連殺兩位安南國王之後還能出任後黎朝高官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就是一家人,襄翼皇帝暴虐,他們殺之,那是清理門戶,與他人無關,至少,他們自己是這麽認為的,至於別人是不是這麽認為的,他們也不在乎。
這會兒鄭氏在安南的勢力著實很強,可以說僅次於莫氏,而後黎皇室卻因為他們兩家“聯合”打壓幾近滅絕,至於鄭氏這會兒所擁立的黎莊宗是不是後黎皇室後裔都還不好說呢。
鄭氏打著後黎皇室的旗號也著實獲得了很多後黎遺臣的擁戴,所以,他們被趕出安南,逃到哀牢之後又卷土重來,占領了西都清化,並屢次派使團出使大明,請求大明出手,收拾莫登庸這個叛賊。
如果大明真按曆史上的做法出手,那麽,就被鄭氏給耍了。
曆史上,大明兵部尚書毛伯溫也曾用威逼恐嚇之計迫使安南莫氏臣服,但是,莫氏臣服大明之後鄭氏卻不臣服,他們還是以後黎朝的名義與臣服大明的莫氏相抗,從而使得使安南首次進入南北朝時期,北邊是歸順大明的莫氏,南邊則是打著後黎朝幌子的鄭氏。
後麵,莫氏被滅之後,鄭氏又與安南豪族阮氏爭奪後黎朝的控製權,使得安南再次進入南北朝時期。
也就是說,這鄭氏並不是什麽恭順之臣,不管對於大明朝還是後黎朝,他們的恭順都隻是表麵上的,他們掌控安南之心甚至比莫氏還要強烈,就算莫氏投誠大明,他們也不會投誠。
對此,楊聰並不是很清楚,畢竟他前世並沒有研究過安南的曆史,不過,這會兒他卻已經動了收拾鄭氏的意圖,因為莫登庸已經向他投誠了,要迅速解決安南的問題,就必須幫莫登庸幹掉安南鄭氏。
問題這會兒他還不能擺明了出手,畢竟鄭氏曾多次代表後黎朝出使大明,大明朝堂上下這會兒都認為隻有莫氏才是安南的亂臣賊子,而鄭氏則是後黎朝的忠臣。
他如果擺明了對鄭氏動手,那就是給夏言和嚴嵩借口來收拾他呢。
那麽,怎麽辦呢,難道就如同曆史上那一般,隻收複安南莫氏,而讓安南鄭氏借著後黎朝的名義與莫氏抗衡,將安南一分為二?
楊聰當然沒這麽老實,他與莫登庸密議了一陣之後,當即便上奏朝廷,言明莫登庸願意交出安南地圖和賦役黃冊,投效大明朝廷,同時,他也在奏折中暗示,莫登庸歸附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必須尤其繼續執掌安南。
這交出安南地圖和賦役黃冊的意思就是接受大明的管轄,將藩屬國變成大明的直屬領地了,如果朝廷能夠接受,簡直不壓於重新開拓了一大片疆土。
所以,他在奏折最後建議,以類似於都司的形式兼並安南,授予莫氏都指揮使一職,世襲罔替,同時朝廷派出都指揮同知和僉事等官員,以為監督。
他相信,嘉靖應該會接受他的建議,因為這會兒大明著實經不起十餘萬大軍的長期消耗,他也不止一次上奏,以楊家的財力,最多能維持十萬大軍半年的開銷,半年過後,就要朝廷想辦法了。
也就是說,安南的事情必須在半年之內解決,而南寧離北京足有五六千裏,就算是八百裏加急傳書一個來回也要一個月左右,如果安南莫氏再派使團進京獻降來回最少需要四五個月時間,四五個月加一個月,正好是半年,如果嘉靖不答應他的建議,那麽,不好意思了,半年之後十萬大軍就請朝廷出錢來維持吧。
朝廷有這麽多錢維持十萬大軍的開銷嗎?
顯然是沒有的,所以,嘉靖就算不怎麽樂意,也必須接受他的建議,不然,安南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就不好說了。
奏折發到京城,已經是半個月之後的事情了,夏言看了楊聰上奏的內容,眉頭不由大皺。
楊聰這家夥也太厲害了,這才到西南不過兩個來月,安南莫氏竟然就被他嚇得主動來請降了!
這家夥的提議能接受嗎?
如果從朝廷的角度出發,那自然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安南之事就是個麵子問題,大明朝“冊封”的安南國王被人給篡位了,讓大明很沒麵子。
這事說白了就是這麽簡單,嘉靖派楊聰去西南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為了給大明找回麵子。
這找回麵子的方法就多了,嘉靖並沒有規定楊聰用哪一種。
如果楊聰能率軍直搗升龍,將莫氏一族全部抓到京城來,交給朝廷處理,那自然是最好的。
不過,楊聰這種方式也可以接受的,畢竟安南莫氏認慫了,連國王都不當了,隻求大明能給他封個一官半職,繼續執掌安南便成,這也算很給大明麵子了。
問題,如果讓楊聰這麽輕鬆就立此奇功他夏言很沒麵子啊,或者說,如果讓楊聰如此輕鬆的解決了安南的問題,他這內閣首輔之位可能就坐不了多久了,陽明一脈還不乘勢來奪他的權啊!
他思慮再三之後,還是決定,讓人把嚴嵩招來商議一下。
嚴嵩當然也明白不能讓楊聰如此輕易“得逞”,他們處心積慮的把楊聰整到西南去可不是為了讓其建功立業的,uu看書. 這收複安南的“奇功”豈能讓楊聰輕易得了去!
那麽,怎麽辦呢?
不得不說,嚴嵩的確毒,他稍微動了動腦筋,便想出了一條毒計。
他這條毒計很簡單,那就是逼楊聰去抓安南莫氏。
按他的說法,安南鄭氏屢次上奏,這莫氏就是亂臣賊子,篡位之臣,這種人絕對不能輕饒,必須押解到京城受審,以儆效尤,要不然大明其他藩屬國還不得紛紛學樣啊,到時候今天這個篡位,明天那個篡位,大明顏麵何存?
他這樣說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大明這會兒還有立朝之初那麽強大,那麽,沒說的,直接出兵,逮住莫氏,押回京城受審,以儆效尤。
問題這會兒大明早已沒有立朝之初那麽強盛了,別說八十萬大軍,就算十萬大軍都維持不了多久啊,嘉靖又會怎麽選擇呢?
頂點
原本這裏隻是個人口不到十萬的小縣,在安南根本就排不上號,但是,自從後黎朝建立之後,這裏便成為僅次於都城升龍的繁華之地,至於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裏是後黎朝開國君主黎利的故鄉,同時也是後黎豪門鄭氏的發源地。
安南黎氏原本就是清化豪族,鄭氏同樣也是清化有名的豪族,而後黎朝開國之君黎利的母親就是鄭氏之女,所以,後黎朝建立之後鄭氏也因此一躍成為安南僅次於皇室的豪族。
也就是說,安南鄭氏跟安南黎氏其實是姻親,相當的親,這也是鄭氏連殺兩位安南國王之後還能出任後黎朝高官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就是一家人,襄翼皇帝暴虐,他們殺之,那是清理門戶,與他人無關,至少,他們自己是這麽認為的,至於別人是不是這麽認為的,他們也不在乎。
這會兒鄭氏在安南的勢力著實很強,可以說僅次於莫氏,而後黎皇室卻因為他們兩家“聯合”打壓幾近滅絕,至於鄭氏這會兒所擁立的黎莊宗是不是後黎皇室後裔都還不好說呢。
鄭氏打著後黎皇室的旗號也著實獲得了很多後黎遺臣的擁戴,所以,他們被趕出安南,逃到哀牢之後又卷土重來,占領了西都清化,並屢次派使團出使大明,請求大明出手,收拾莫登庸這個叛賊。
如果大明真按曆史上的做法出手,那麽,就被鄭氏給耍了。
曆史上,大明兵部尚書毛伯溫也曾用威逼恐嚇之計迫使安南莫氏臣服,但是,莫氏臣服大明之後鄭氏卻不臣服,他們還是以後黎朝的名義與臣服大明的莫氏相抗,從而使得使安南首次進入南北朝時期,北邊是歸順大明的莫氏,南邊則是打著後黎朝幌子的鄭氏。
後麵,莫氏被滅之後,鄭氏又與安南豪族阮氏爭奪後黎朝的控製權,使得安南再次進入南北朝時期。
也就是說,這鄭氏並不是什麽恭順之臣,不管對於大明朝還是後黎朝,他們的恭順都隻是表麵上的,他們掌控安南之心甚至比莫氏還要強烈,就算莫氏投誠大明,他們也不會投誠。
對此,楊聰並不是很清楚,畢竟他前世並沒有研究過安南的曆史,不過,這會兒他卻已經動了收拾鄭氏的意圖,因為莫登庸已經向他投誠了,要迅速解決安南的問題,就必須幫莫登庸幹掉安南鄭氏。
問題這會兒他還不能擺明了出手,畢竟鄭氏曾多次代表後黎朝出使大明,大明朝堂上下這會兒都認為隻有莫氏才是安南的亂臣賊子,而鄭氏則是後黎朝的忠臣。
他如果擺明了對鄭氏動手,那就是給夏言和嚴嵩借口來收拾他呢。
那麽,怎麽辦呢,難道就如同曆史上那一般,隻收複安南莫氏,而讓安南鄭氏借著後黎朝的名義與莫氏抗衡,將安南一分為二?
楊聰當然沒這麽老實,他與莫登庸密議了一陣之後,當即便上奏朝廷,言明莫登庸願意交出安南地圖和賦役黃冊,投效大明朝廷,同時,他也在奏折中暗示,莫登庸歸附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必須尤其繼續執掌安南。
這交出安南地圖和賦役黃冊的意思就是接受大明的管轄,將藩屬國變成大明的直屬領地了,如果朝廷能夠接受,簡直不壓於重新開拓了一大片疆土。
所以,他在奏折最後建議,以類似於都司的形式兼並安南,授予莫氏都指揮使一職,世襲罔替,同時朝廷派出都指揮同知和僉事等官員,以為監督。
他相信,嘉靖應該會接受他的建議,因為這會兒大明著實經不起十餘萬大軍的長期消耗,他也不止一次上奏,以楊家的財力,最多能維持十萬大軍半年的開銷,半年過後,就要朝廷想辦法了。
也就是說,安南的事情必須在半年之內解決,而南寧離北京足有五六千裏,就算是八百裏加急傳書一個來回也要一個月左右,如果安南莫氏再派使團進京獻降來回最少需要四五個月時間,四五個月加一個月,正好是半年,如果嘉靖不答應他的建議,那麽,不好意思了,半年之後十萬大軍就請朝廷出錢來維持吧。
朝廷有這麽多錢維持十萬大軍的開銷嗎?
顯然是沒有的,所以,嘉靖就算不怎麽樂意,也必須接受他的建議,不然,安南的問題能不能解決就不好說了。
奏折發到京城,已經是半個月之後的事情了,夏言看了楊聰上奏的內容,眉頭不由大皺。
楊聰這家夥也太厲害了,這才到西南不過兩個來月,安南莫氏竟然就被他嚇得主動來請降了!
這家夥的提議能接受嗎?
如果從朝廷的角度出發,那自然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安南之事就是個麵子問題,大明朝“冊封”的安南國王被人給篡位了,讓大明很沒麵子。
這事說白了就是這麽簡單,嘉靖派楊聰去西南的主要目的也就是為了給大明找回麵子。
這找回麵子的方法就多了,嘉靖並沒有規定楊聰用哪一種。
如果楊聰能率軍直搗升龍,將莫氏一族全部抓到京城來,交給朝廷處理,那自然是最好的。
不過,楊聰這種方式也可以接受的,畢竟安南莫氏認慫了,連國王都不當了,隻求大明能給他封個一官半職,繼續執掌安南便成,這也算很給大明麵子了。
問題,如果讓楊聰這麽輕鬆就立此奇功他夏言很沒麵子啊,或者說,如果讓楊聰如此輕鬆的解決了安南的問題,他這內閣首輔之位可能就坐不了多久了,陽明一脈還不乘勢來奪他的權啊!
他思慮再三之後,還是決定,讓人把嚴嵩招來商議一下。
嚴嵩當然也明白不能讓楊聰如此輕易“得逞”,他們處心積慮的把楊聰整到西南去可不是為了讓其建功立業的,uu看書. 這收複安南的“奇功”豈能讓楊聰輕易得了去!
那麽,怎麽辦呢?
不得不說,嚴嵩的確毒,他稍微動了動腦筋,便想出了一條毒計。
他這條毒計很簡單,那就是逼楊聰去抓安南莫氏。
按他的說法,安南鄭氏屢次上奏,這莫氏就是亂臣賊子,篡位之臣,這種人絕對不能輕饒,必須押解到京城受審,以儆效尤,要不然大明其他藩屬國還不得紛紛學樣啊,到時候今天這個篡位,明天那個篡位,大明顏麵何存?
他這樣說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大明這會兒還有立朝之初那麽強大,那麽,沒說的,直接出兵,逮住莫氏,押回京城受審,以儆效尤。
問題這會兒大明早已沒有立朝之初那麽強盛了,別說八十萬大軍,就算十萬大軍都維持不了多久啊,嘉靖又會怎麽選擇呢?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