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憲就是績溪人,家裏離新安驛站也就二十多裏,步行的話著實需要一兩個時辰,不過,騎馬的話也就一兩刻鍾的事。
當天晚上,楊聰便借了他一匹馬,讓他回家好好準備一番,第二天一早還不到卯時,胡宗憲便背著他的破書箱和一包行禮跑過來了。
一行人坐著馬車,騎著駿馬,出了徽州府,又經過寧國府,不出十天,便來到了應天府金陵城。
金陵城,也就是大明兩京十三省裏麵的南京,其規模,相當之大,傳聞,金陵城的城牆差不多有百裏長,人口更是不下百萬,乃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城。
傳說中的金陵城啊,楊聰心中著實有些向往,一行人離金陵城還有十餘裏呢,他便頻頻將頭升出馬車外麵,不住往前張望。
終於,遠遠的地平線上緩緩升起一排方齒狀的箭垛,前麵就是南都金陵城了。
這金陵城的城牆真的好長啊,這麽遠的距離竟然看不到兩頭的邊際,這南麵的城牆最少也有二十多裏長!
楊聰原本還擔心他帶這麽多全副武裝的護衛進城有點麻煩,卻不曾想,公文一遞上去,守城的士卒竟然什麽都沒檢查便放他們進城了。
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金陵城都一百多年未曾遭遇兵災了,防範自然不會有多嚴密,而且,他還有王棟簽署的公文,這年頭,文官可比武將權力大的多,四品的參議,幾個守城的屯衛怎敢去招惹。
一行人就這麽從外城大安德門進入金陵城內,這外城管的還不是很嚴,騎馬坐車還是可以的,隻要不打馬狂奔便成,眾人沿安德門大街前行不幾裏,便來到了楊聰事先定下的住處大報恩寺。
這大報恩寺乃是成祖遷都之時為報先帝和馬皇後養育之恩而建,督造太監就是有名的三寶太監鄭和。
大報恩寺的建造,共計耗時十九年,征調各類匠戶超過十萬,耗費錢糧合計約二百五十餘萬兩,占地約九千畝,乃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寺,其僧舍數量也多到恐怖,住進去數千人也不成問題。
楊聰租下了一個較大的三進院落,安排一行人住下之後,便開始拜訪金陵城裏麵能扯的上關係的大佬了。
不過,他這拜訪並不是直接登堂入室,跟主人把酒言歡,因為他還沒這資格,至少這會兒還沒有。
他拜訪的方式也就是將拜帖、禮物和相關推薦人的信件親自送到人家府邸的門房,並留下自己的住址,至於人家見不見自己,又或什麽時候見自己,那還得看人家的意思。
他這次拜訪的對象也不光是陽明一脈的三位大佬,還有一位身份也不比陽明一脈的三位大佬差,這位就是大明魏國公徐鵬舉。
這魏國公徐鵬舉是他爺爺楊榮讓他來拜會的,當初,他爺爺楊榮之所以能搞到鹽引就是多方托關係請魏國公徐鵬舉發的話。
當然,像魏國公這樣的頂級勳貴並不是他這種小秀才能見著的,甚至連他爺爺楊榮都沒見過徐鵬舉,當初他爺爺也就是求到了人家一句話而已。
這次,他說白了就是給人來送禮的,有機會就給人家送份厚禮,以保證自家的鹽引份額,僅此而已,至於見魏國公徐鵬舉,他想都沒想過。
這拜帖投出去之後,沒過幾日,國子監祭酒鄒守益、禮部左侍郎湛若水、吏部尚書張邦奇,甚至包括魏國公徐鵬舉都令人來傳了話,這幾人的回複大致都差不多,就是拜帖收到了,不過,公務實在繁忙,沒時間接見,望他好好溫習,爭取鄉試中舉雲雲。
他們的意思大抵都差不多,簡單來說就是,行了,我知道你來金陵了,有事的話可以來找我,沒事的話,你就好好讀你的書吧。
這結果也在他的意料之中,畢竟這些人都是達官顯要,不可能專門抽時間來見他這個秀才,能給個回複就算是很給麵子了。
投完拜帖之後,他便沒什麽事了,這鄉試時間也近了,他幹脆買一堆鄉試和會試精選文章集注,每日與俞大猷、胡宗憲等人一起研讀起來。
原本他還想去體會一番秦淮風月的,但因為嚴嵩的關係他還是放棄了,逛這些地方,最是容易出事,特別是人家想找你麻煩的時候,隨意都能找出一堆理由來收拾你,他可是把人家禮部主事何遷的兒子給得罪了,為了避免麻煩,還是不要去的好。
不過,他也沒有嚇的連門都不敢出,每天晚上他還是帶著俞大猷等人去城中的酒樓和茶肆,品味一下金陵特色美食,好好放鬆一番。
他之所以出去吃飯倒不是因為吃不慣素食,他主要還是想了解一下當前的時事,這酒樓和茶肆原本就是老百姓休閑聊天的場所,而且這會兒趕考的秀才多如牛毛,這些人也最是喜歡談論朝堂大事,很多事,都不用他打聽,光坐那裏聽一聽便能了解個大概。uu看書 wuukashu
沒過幾天,他便對這會兒的朝堂形勢有了大致的了解。
這會兒朝堂之上掌權的據說是所謂“皇黨”,也就是嘉靖初期在大禮議爭端中幫嘉靖對抗楊廷和、毛澄和楊一清等一幹正德舊臣的“忠義之士”。
這“皇黨”之中最有名的就是當朝首輔張璁張孚敬了,另外還有大學士桂萼、方獻夫,禮部尚書夏言,吏部尚書霍韜,太常寺卿彭澤等都是“皇黨”中堅。
不過,這張孚敬已然不行了,他甚至都開始提出辭呈了,皇上大致是想按慣例拒絕三次再同意,據說,張孚敬第一次辭呈之後皇上不準,他已經第二次提出辭呈了,也就是說,張孚敬下台也就是這幾個月的事。
而最有望繼張孚敬出任內閣首輔的,據說是禮部尚書夏言,這夏言也不簡單,因為其鄉黨遍布整個朝堂,勢大的很,像南京禮部尚書嚴嵩就是其鄉黨。
這會兒就有很多考生在議論,要利用這次鄉試的機會拜入嚴嵩門下,以借其勢力。
至於陽明一脈,這會兒混的其實並不好,因為大禮議之爭中王守仁曾批評過張孚敬,從而得罪了這位皇黨大佬,所以,張孚敬和陽明一脈的關係相當糟糕,這也是鄒守益、湛若水、張邦奇等陽明一脈的大佬被擠到南京來的原因,張孚敬就是要把他們謫離權力中心。
楊聰聽了這些傳聞,心裏可謂五味雜陳。
原來,這夏言和嚴嵩本就是皇黨,難怪嘉靖對嚴嵩一再寬容忍讓,看樣子,這嚴嵩是真不能得罪啊,至少,現在,嚴嵩要捏死他就跟玩一樣。
當天晚上,楊聰便借了他一匹馬,讓他回家好好準備一番,第二天一早還不到卯時,胡宗憲便背著他的破書箱和一包行禮跑過來了。
一行人坐著馬車,騎著駿馬,出了徽州府,又經過寧國府,不出十天,便來到了應天府金陵城。
金陵城,也就是大明兩京十三省裏麵的南京,其規模,相當之大,傳聞,金陵城的城牆差不多有百裏長,人口更是不下百萬,乃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城。
傳說中的金陵城啊,楊聰心中著實有些向往,一行人離金陵城還有十餘裏呢,他便頻頻將頭升出馬車外麵,不住往前張望。
終於,遠遠的地平線上緩緩升起一排方齒狀的箭垛,前麵就是南都金陵城了。
這金陵城的城牆真的好長啊,這麽遠的距離竟然看不到兩頭的邊際,這南麵的城牆最少也有二十多裏長!
楊聰原本還擔心他帶這麽多全副武裝的護衛進城有點麻煩,卻不曾想,公文一遞上去,守城的士卒竟然什麽都沒檢查便放他們進城了。
其實,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金陵城都一百多年未曾遭遇兵災了,防範自然不會有多嚴密,而且,他還有王棟簽署的公文,這年頭,文官可比武將權力大的多,四品的參議,幾個守城的屯衛怎敢去招惹。
一行人就這麽從外城大安德門進入金陵城內,這外城管的還不是很嚴,騎馬坐車還是可以的,隻要不打馬狂奔便成,眾人沿安德門大街前行不幾裏,便來到了楊聰事先定下的住處大報恩寺。
這大報恩寺乃是成祖遷都之時為報先帝和馬皇後養育之恩而建,督造太監就是有名的三寶太監鄭和。
大報恩寺的建造,共計耗時十九年,征調各類匠戶超過十萬,耗費錢糧合計約二百五十餘萬兩,占地約九千畝,乃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寺,其僧舍數量也多到恐怖,住進去數千人也不成問題。
楊聰租下了一個較大的三進院落,安排一行人住下之後,便開始拜訪金陵城裏麵能扯的上關係的大佬了。
不過,他這拜訪並不是直接登堂入室,跟主人把酒言歡,因為他還沒這資格,至少這會兒還沒有。
他拜訪的方式也就是將拜帖、禮物和相關推薦人的信件親自送到人家府邸的門房,並留下自己的住址,至於人家見不見自己,又或什麽時候見自己,那還得看人家的意思。
他這次拜訪的對象也不光是陽明一脈的三位大佬,還有一位身份也不比陽明一脈的三位大佬差,這位就是大明魏國公徐鵬舉。
這魏國公徐鵬舉是他爺爺楊榮讓他來拜會的,當初,他爺爺楊榮之所以能搞到鹽引就是多方托關係請魏國公徐鵬舉發的話。
當然,像魏國公這樣的頂級勳貴並不是他這種小秀才能見著的,甚至連他爺爺楊榮都沒見過徐鵬舉,當初他爺爺也就是求到了人家一句話而已。
這次,他說白了就是給人來送禮的,有機會就給人家送份厚禮,以保證自家的鹽引份額,僅此而已,至於見魏國公徐鵬舉,他想都沒想過。
這拜帖投出去之後,沒過幾日,國子監祭酒鄒守益、禮部左侍郎湛若水、吏部尚書張邦奇,甚至包括魏國公徐鵬舉都令人來傳了話,這幾人的回複大致都差不多,就是拜帖收到了,不過,公務實在繁忙,沒時間接見,望他好好溫習,爭取鄉試中舉雲雲。
他們的意思大抵都差不多,簡單來說就是,行了,我知道你來金陵了,有事的話可以來找我,沒事的話,你就好好讀你的書吧。
這結果也在他的意料之中,畢竟這些人都是達官顯要,不可能專門抽時間來見他這個秀才,能給個回複就算是很給麵子了。
投完拜帖之後,他便沒什麽事了,這鄉試時間也近了,他幹脆買一堆鄉試和會試精選文章集注,每日與俞大猷、胡宗憲等人一起研讀起來。
原本他還想去體會一番秦淮風月的,但因為嚴嵩的關係他還是放棄了,逛這些地方,最是容易出事,特別是人家想找你麻煩的時候,隨意都能找出一堆理由來收拾你,他可是把人家禮部主事何遷的兒子給得罪了,為了避免麻煩,還是不要去的好。
不過,他也沒有嚇的連門都不敢出,每天晚上他還是帶著俞大猷等人去城中的酒樓和茶肆,品味一下金陵特色美食,好好放鬆一番。
他之所以出去吃飯倒不是因為吃不慣素食,他主要還是想了解一下當前的時事,這酒樓和茶肆原本就是老百姓休閑聊天的場所,而且這會兒趕考的秀才多如牛毛,這些人也最是喜歡談論朝堂大事,很多事,都不用他打聽,光坐那裏聽一聽便能了解個大概。uu看書 wuukashu
沒過幾天,他便對這會兒的朝堂形勢有了大致的了解。
這會兒朝堂之上掌權的據說是所謂“皇黨”,也就是嘉靖初期在大禮議爭端中幫嘉靖對抗楊廷和、毛澄和楊一清等一幹正德舊臣的“忠義之士”。
這“皇黨”之中最有名的就是當朝首輔張璁張孚敬了,另外還有大學士桂萼、方獻夫,禮部尚書夏言,吏部尚書霍韜,太常寺卿彭澤等都是“皇黨”中堅。
不過,這張孚敬已然不行了,他甚至都開始提出辭呈了,皇上大致是想按慣例拒絕三次再同意,據說,張孚敬第一次辭呈之後皇上不準,他已經第二次提出辭呈了,也就是說,張孚敬下台也就是這幾個月的事。
而最有望繼張孚敬出任內閣首輔的,據說是禮部尚書夏言,這夏言也不簡單,因為其鄉黨遍布整個朝堂,勢大的很,像南京禮部尚書嚴嵩就是其鄉黨。
這會兒就有很多考生在議論,要利用這次鄉試的機會拜入嚴嵩門下,以借其勢力。
至於陽明一脈,這會兒混的其實並不好,因為大禮議之爭中王守仁曾批評過張孚敬,從而得罪了這位皇黨大佬,所以,張孚敬和陽明一脈的關係相當糟糕,這也是鄒守益、湛若水、張邦奇等陽明一脈的大佬被擠到南京來的原因,張孚敬就是要把他們謫離權力中心。
楊聰聽了這些傳聞,心裏可謂五味雜陳。
原來,這夏言和嚴嵩本就是皇黨,難怪嘉靖對嚴嵩一再寬容忍讓,看樣子,這嚴嵩是真不能得罪啊,至少,現在,嚴嵩要捏死他就跟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