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爺真不是這樣的,孫兒沒有其他的想法,請皇爺爺明鑒……”
“咱說什麽了?咱什麽也沒說呀,不是咱想多了,恐怕是你心裏有鬼吧?”
朱允熥真有一種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感覺……
朱元璋又說道:“看你看中哪家的姑娘咱不管,給個名分也就行了,可你要知道魏國公家和咱們家關係親厚,他們在朝中地位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看了看朱允,又繼續說道:“所以對待魏國公府要慎重,徐達的女兒如果給的名分低了肯定不行,那會招人議論,說你不厚待勳貴,可如果給的名分太尊貴了,現在也不妥……”
朱允熥明白徐達的女兒不是自己能夠隨便推倒的,不說給個皇太妃的位置,最起碼也要給個側妃的稱號。
可是一旦要立側妃,就要給予金冊,這是宮廷裏麵的一件大事,不能馬虎隨便。
而自己現在還在孝期,是不能大張旗鼓立妃的,否則就會引人非議。
所以朱允熥硬著頭皮說道:“皇爺爺,孫兒現在隻想修身養性,幫助皇爺爺處理戶部事務,不敢想其他的,請皇爺爺不要誤會……”
“對了皇爺,昨天夜裏孫兒碰到一件事情,令孫兒非常氣惱……”
朱允熥趕緊岔開話題,要知道當一個長輩想要調侃你的時候,無論怎麽解釋都解釋不通!
所以朱允熥就立即回到了正事上,把昨天夜裏燒死女嬰的事情對朱元璋講了。
又把一份奏折放到他麵前,說道:“皇爺爺,昨天夜裏孫兒召來刑部尚書楊靖,和大理寺卿周誌清以及戶部的幾個官員,一起商議如何沒用對溺嬰的惡俗。”
“這是我們根據大明律所得出的處置方法,想要把溺嬰之事寫進大明律中,以後就作為刑法的一條,還請皇爺爺過目。”
一說到溺嬰,朱元璋的眉頭可立刻皺了起來,伸手拿起奏章打開觀看。
一邊觀看一邊頻頻點頭,最後觀看完了,合上奏章說道:“這是你的意思吧?”
朱允熥老實的回答說道:“回稟皇爺,是孫兒的意思,幾位大臣根據大明律法做了補充和校對,孫兒認為溺嬰已經不能稱之為惡俗,此等虐殺人命,視如螻蟻,未免太過歹毒!”
“如果不加以嚴懲,倫常何在!況且一旦男人多女人少,不但影響大明人口的增長,還會出現百姓難以婚娶的狀況,這對於朝廷來說,不利於大明基業的安穩!”
朱元璋點點頭,頗為認同的說道:“如今天下太平,隻要勤勤懇懇哪裏不能養活兒女?!他們溺嬰殺嬰實在說不過去!確實應當嚴懲!”
又對朱允熥說道:“既然你有此想法,就照著做吧,從今日開始大明率就加上溺嬰一條!”
“孫兒替天下女嬰,多謝皇爺爺大恩大德!”朱允熥喜悅的行禮說道。
其實朱元璋同意並不意外,因為懲治溺嬰在曆史上是有的。
在曆史上,明朝成化二十一年,因為陝西等地發生了極大的旱災,在其他的省份也出現了水災還有蝗蟲災害,甚至有些地方還發生了地震。
所以成化二十一年可謂是禍事不斷!
而這樣的災害必然導致百姓逃荒,民眾流離失所,餓殍遍野,人心惶惶。
在這種情況下,成化帝下詔書請求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都能夠直言,隻求能夠讓老天滿意,度過這場災禍。
後來就對溺死嬰兒的事情做了批示,對於溺斃子女者加以重處,並且讓百姓移風易俗。
而且清朝時期也三番五次的下令不許溺嬰。
朱元璋又說道:“就連蒙古人都知道鼓勵生育,對溺殺女嬰的人要嚴懲,咱要是連他們都比不了,那還做什麽皇帝!你做得很好!深得朕心!”
朱允熥行禮說道:“多謝皇爺爺誇讚!皇爺爺是聖明天子,蒙元自然無法相提並論!”
其實元朝就有律法保護女童不受傷害,而且還很嚴厲!
在《元史·刑法誌》中記載:“諸生女溺死者,沒其家財之半以勞軍,首者為奴”。
也就是說如果敢溺死女嬰,那麽家產的一半都要收歸朝廷,用來勞軍,並且一次溺嬰,那麽你就要終生為奴,從此之後不得自由。
要知道一旦打入奴籍,就會成為奴婢,甚至直接成為奴隸!
那這輩子,甚至幾輩子都難以翻身!
所以元朝對待溺嬰製定的律法要比朱允熥製定的厲害得多了!
與之相比朱允熥就算是溫和的了!
因為元朝根本不給你二次溺嬰的機會!
並且還記載到“諸為子行孝,輒以割肝、封股、埋兒之屬為孝者,並禁止之”。
從此可以看出元朝對溺嬰這種行為做法是嚴重打擊的。
所以朱允熥嚴格處置溺嬰,並不是不體恤百姓生存疾苦,也並不是如有些人認為他是變相逼迫百姓,而是有理可循啊!
朱允熥迫不及待的說道,“皇爺爺,孫兒這就去把皇爺爺的命令告訴他們,把新印製的大明律加上此條,以後對待溺嬰就會有律法可以遵循!”
話還沒有說完,人就不見了蹤影。
“這孩子!”
朱元璋笑著搖了搖頭,心中說不出的喜愛。
有這麽一個把政事放在心上的繼承人,是乃大明之福啊……
朱元璋又繼續批改奏章,接續他的忙碌。
“皇爺,二殿下求見……”
不知道過了多久,慶童在朱元璋身邊稟報說道。
朱元璋察覺慶童神色有些異樣,不由得詢問說道:“讓他進來吧……你怎麽回事?”
慶童低著頭,小心翼翼的說道:“皇爺,二殿下把頭發……盡數剃去了……”
<a id="wzsy" href="http://m.slkslk.com">思路客</a>
“什麽!!”
朱元璋驚詫的說道:“允炆剃了頭發?這是怎麽回事,快快宣他進殿!”
“允炆!你……你怎麽回事?!”
朱允炆一進入謹身殿,朱元璋看到他滿頭光禿,沒有一絲頭發,身穿一件樸素的和尚袈裟,不由得大吃一驚。
趕緊站起身來,走到他身邊詢問說道:“允炆你這是幹什麽呀,怎麽把頭都剃了!你可千萬不能想不開啊!”
原來當日朱允炆在心灰意冷之下,歎息了一聲,便拿起剃刀便朝自己的頭頂而去。
緊接著一縷一縷的秀發就紛紛落下。
在他臉上看不見傷心,也看不見失落懊惱,似乎就是在做一件平常之事……
可能這就是哀大莫過於心死吧。
朱允炆說道:“皇爺爺,孫兒不孝……”說著就要下拜行禮。
朱元璋一把將他拉住,眉頭緊皺說道:“允炆,你母親是你母親,無論她做任何事都不會牽連到你,
你才是咱們朱家的人啊,聽咱的話,回頭把頭發續上,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能隨便剃除……”
朱允炆臉上帶著一絲悲痛,還有一絲欣慰,說道:“多謝皇爺爺……隻是孫兒現在看透了紅塵俗事,想要出家為僧,日後天天為父親母親誦經祈福,還請皇爺爺成全!”
朱元璋勸慰說道:“誦經祈福在哪裏不行?又何必出家呢,聽皇爺爺的話,把頭發蓄上。”
朱允搖搖頭說道:“皇爺爺您不必再勸了,孫兒隻想專心誦經,不想被其他紅塵俗世打擾,還請皇爺爺成全。”
“兄長!”
朱允熥回來,一踏入大殿就看見朱允炆頭頂發亮,身披袈裟,也不由得一愣。
趕緊快步上前說道:“兄長,你這是做什麽呀?兄長可萬萬不能想不開啊……”
朱允炆臉上的深情有些複雜,不過隨即也就坦然說道:“見過皇太孫殿下……”
朱允熥一把將他攔住,焦急的說道:“兄長,這是怎麽回事啊?為何……為何兄長這副打扮?!”
朱允熥立刻就想到了在曆史上自己這位兄長的結局。
關於建文帝朱允文的結局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是當年朱棣進入南京之後,建文帝自焚,死於大火之中,朱棣找到其屍體,以君王之禮厚葬。
第二種說法是建文帝其實並沒有死,而是逃了出去,逃亡海外。
因為當時南洋的許多國家都是大明的藩屬國,所以朱棣不知從何處得知這一消息,於是他便派鄭和七下西洋,在宣揚明朝國威的同時,也沿途打探朱允炆的下落。
第三種說法是建文帝化妝成和尚,從地道逃出皇宮,從此隱姓埋名,平淡的生活。
而且很多人都傾向於相信這種說法,因為那天火勢太大,最後找到的屍體被燒的連男女都分不清,更別說鑒別是否是朱允炆本人了。
但是當時由於朱棣急於登位,如果找不到朱允炆,那麽他這個皇位坐的就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就先隨便找了一具屍體充數,對外宣稱建文帝已死,然後再暗中派人四處尋找。
更有人說著名的紅崖天書,就是朱允炆寫的。
所以朱允炆的結局也成為一個未解之謎。
不過在曆史上有很多的旁證也是值得推敲的,特別是在《明史胡濙傳》裏有這樣一極為特別的話。
“(胡濙)二十一年還朝,馳謁帝於宣府。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
“咱說什麽了?咱什麽也沒說呀,不是咱想多了,恐怕是你心裏有鬼吧?”
朱允熥真有一種跳進黃河也洗不清的感覺……
朱元璋又說道:“看你看中哪家的姑娘咱不管,給個名分也就行了,可你要知道魏國公家和咱們家關係親厚,他們在朝中地位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看了看朱允,又繼續說道:“所以對待魏國公府要慎重,徐達的女兒如果給的名分低了肯定不行,那會招人議論,說你不厚待勳貴,可如果給的名分太尊貴了,現在也不妥……”
朱允熥明白徐達的女兒不是自己能夠隨便推倒的,不說給個皇太妃的位置,最起碼也要給個側妃的稱號。
可是一旦要立側妃,就要給予金冊,這是宮廷裏麵的一件大事,不能馬虎隨便。
而自己現在還在孝期,是不能大張旗鼓立妃的,否則就會引人非議。
所以朱允熥硬著頭皮說道:“皇爺爺,孫兒現在隻想修身養性,幫助皇爺爺處理戶部事務,不敢想其他的,請皇爺爺不要誤會……”
“對了皇爺,昨天夜裏孫兒碰到一件事情,令孫兒非常氣惱……”
朱允熥趕緊岔開話題,要知道當一個長輩想要調侃你的時候,無論怎麽解釋都解釋不通!
所以朱允熥就立即回到了正事上,把昨天夜裏燒死女嬰的事情對朱元璋講了。
又把一份奏折放到他麵前,說道:“皇爺爺,昨天夜裏孫兒召來刑部尚書楊靖,和大理寺卿周誌清以及戶部的幾個官員,一起商議如何沒用對溺嬰的惡俗。”
“這是我們根據大明律所得出的處置方法,想要把溺嬰之事寫進大明律中,以後就作為刑法的一條,還請皇爺爺過目。”
一說到溺嬰,朱元璋的眉頭可立刻皺了起來,伸手拿起奏章打開觀看。
一邊觀看一邊頻頻點頭,最後觀看完了,合上奏章說道:“這是你的意思吧?”
朱允熥老實的回答說道:“回稟皇爺,是孫兒的意思,幾位大臣根據大明律法做了補充和校對,孫兒認為溺嬰已經不能稱之為惡俗,此等虐殺人命,視如螻蟻,未免太過歹毒!”
“如果不加以嚴懲,倫常何在!況且一旦男人多女人少,不但影響大明人口的增長,還會出現百姓難以婚娶的狀況,這對於朝廷來說,不利於大明基業的安穩!”
朱元璋點點頭,頗為認同的說道:“如今天下太平,隻要勤勤懇懇哪裏不能養活兒女?!他們溺嬰殺嬰實在說不過去!確實應當嚴懲!”
又對朱允熥說道:“既然你有此想法,就照著做吧,從今日開始大明率就加上溺嬰一條!”
“孫兒替天下女嬰,多謝皇爺爺大恩大德!”朱允熥喜悅的行禮說道。
其實朱元璋同意並不意外,因為懲治溺嬰在曆史上是有的。
在曆史上,明朝成化二十一年,因為陝西等地發生了極大的旱災,在其他的省份也出現了水災還有蝗蟲災害,甚至有些地方還發生了地震。
所以成化二十一年可謂是禍事不斷!
而這樣的災害必然導致百姓逃荒,民眾流離失所,餓殍遍野,人心惶惶。
在這種情況下,成化帝下詔書請求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都能夠直言,隻求能夠讓老天滿意,度過這場災禍。
後來就對溺死嬰兒的事情做了批示,對於溺斃子女者加以重處,並且讓百姓移風易俗。
而且清朝時期也三番五次的下令不許溺嬰。
朱元璋又說道:“就連蒙古人都知道鼓勵生育,對溺殺女嬰的人要嚴懲,咱要是連他們都比不了,那還做什麽皇帝!你做得很好!深得朕心!”
朱允熥行禮說道:“多謝皇爺爺誇讚!皇爺爺是聖明天子,蒙元自然無法相提並論!”
其實元朝就有律法保護女童不受傷害,而且還很嚴厲!
在《元史·刑法誌》中記載:“諸生女溺死者,沒其家財之半以勞軍,首者為奴”。
也就是說如果敢溺死女嬰,那麽家產的一半都要收歸朝廷,用來勞軍,並且一次溺嬰,那麽你就要終生為奴,從此之後不得自由。
要知道一旦打入奴籍,就會成為奴婢,甚至直接成為奴隸!
那這輩子,甚至幾輩子都難以翻身!
所以元朝對待溺嬰製定的律法要比朱允熥製定的厲害得多了!
與之相比朱允熥就算是溫和的了!
因為元朝根本不給你二次溺嬰的機會!
並且還記載到“諸為子行孝,輒以割肝、封股、埋兒之屬為孝者,並禁止之”。
從此可以看出元朝對溺嬰這種行為做法是嚴重打擊的。
所以朱允熥嚴格處置溺嬰,並不是不體恤百姓生存疾苦,也並不是如有些人認為他是變相逼迫百姓,而是有理可循啊!
朱允熥迫不及待的說道,“皇爺爺,孫兒這就去把皇爺爺的命令告訴他們,把新印製的大明律加上此條,以後對待溺嬰就會有律法可以遵循!”
話還沒有說完,人就不見了蹤影。
“這孩子!”
朱元璋笑著搖了搖頭,心中說不出的喜愛。
有這麽一個把政事放在心上的繼承人,是乃大明之福啊……
朱元璋又繼續批改奏章,接續他的忙碌。
“皇爺,二殿下求見……”
不知道過了多久,慶童在朱元璋身邊稟報說道。
朱元璋察覺慶童神色有些異樣,不由得詢問說道:“讓他進來吧……你怎麽回事?”
慶童低著頭,小心翼翼的說道:“皇爺,二殿下把頭發……盡數剃去了……”
<a id="wzsy" href="http://m.slkslk.com">思路客</a>
“什麽!!”
朱元璋驚詫的說道:“允炆剃了頭發?這是怎麽回事,快快宣他進殿!”
“允炆!你……你怎麽回事?!”
朱允炆一進入謹身殿,朱元璋看到他滿頭光禿,沒有一絲頭發,身穿一件樸素的和尚袈裟,不由得大吃一驚。
趕緊站起身來,走到他身邊詢問說道:“允炆你這是幹什麽呀,怎麽把頭都剃了!你可千萬不能想不開啊!”
原來當日朱允炆在心灰意冷之下,歎息了一聲,便拿起剃刀便朝自己的頭頂而去。
緊接著一縷一縷的秀發就紛紛落下。
在他臉上看不見傷心,也看不見失落懊惱,似乎就是在做一件平常之事……
可能這就是哀大莫過於心死吧。
朱允炆說道:“皇爺爺,孫兒不孝……”說著就要下拜行禮。
朱元璋一把將他拉住,眉頭緊皺說道:“允炆,你母親是你母親,無論她做任何事都不會牽連到你,
你才是咱們朱家的人啊,聽咱的話,回頭把頭發續上,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能隨便剃除……”
朱允炆臉上帶著一絲悲痛,還有一絲欣慰,說道:“多謝皇爺爺……隻是孫兒現在看透了紅塵俗事,想要出家為僧,日後天天為父親母親誦經祈福,還請皇爺爺成全!”
朱元璋勸慰說道:“誦經祈福在哪裏不行?又何必出家呢,聽皇爺爺的話,把頭發蓄上。”
朱允搖搖頭說道:“皇爺爺您不必再勸了,孫兒隻想專心誦經,不想被其他紅塵俗世打擾,還請皇爺爺成全。”
“兄長!”
朱允熥回來,一踏入大殿就看見朱允炆頭頂發亮,身披袈裟,也不由得一愣。
趕緊快步上前說道:“兄長,你這是做什麽呀?兄長可萬萬不能想不開啊……”
朱允炆臉上的深情有些複雜,不過隨即也就坦然說道:“見過皇太孫殿下……”
朱允熥一把將他攔住,焦急的說道:“兄長,這是怎麽回事啊?為何……為何兄長這副打扮?!”
朱允熥立刻就想到了在曆史上自己這位兄長的結局。
關於建文帝朱允文的結局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是當年朱棣進入南京之後,建文帝自焚,死於大火之中,朱棣找到其屍體,以君王之禮厚葬。
第二種說法是建文帝其實並沒有死,而是逃了出去,逃亡海外。
因為當時南洋的許多國家都是大明的藩屬國,所以朱棣不知從何處得知這一消息,於是他便派鄭和七下西洋,在宣揚明朝國威的同時,也沿途打探朱允炆的下落。
第三種說法是建文帝化妝成和尚,從地道逃出皇宮,從此隱姓埋名,平淡的生活。
而且很多人都傾向於相信這種說法,因為那天火勢太大,最後找到的屍體被燒的連男女都分不清,更別說鑒別是否是朱允炆本人了。
但是當時由於朱棣急於登位,如果找不到朱允炆,那麽他這個皇位坐的就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就先隨便找了一具屍體充數,對外宣稱建文帝已死,然後再暗中派人四處尋找。
更有人說著名的紅崖天書,就是朱允炆寫的。
所以朱允炆的結局也成為一個未解之謎。
不過在曆史上有很多的旁證也是值得推敲的,特別是在《明史胡濙傳》裏有這樣一極為特別的話。
“(胡濙)二十一年還朝,馳謁帝於宣府。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