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童趴在地上,不為難的道:“回稟皇爺,當時太監和宮女因為要避嫌,所以離得遠一些,並沒有聽清楚……請皇爺責罰……”


    朱元璋責備說道:“就這一點事都搞不清楚,你們是怎麽當差的!從現在開始宮裏都給咱看好了,再出了什麽岔子絕不輕饒”


    “奴婢遵命!”


    朱元璋並沒有責罰慶童,因為他知道這原本就是自己命令,不許在東宮多放眼線。


    朱元璋又不是別的帝王,防兒子防和太子像防賊一樣,他對太子朱標非常信任,就像父親對待兒子一樣,怎麽會安排太多眼線呢。


    慶童遲疑的問道,“皇爺……那東宮……”


    朱元璋歎了口氣,眼神有些暗淡,“咱的兒子沒了,東宮也不再是以前到東宮了……你給咱把東宮瞧好了,咱的幾位皇孫都在那裏,要是出了什麽岔子唯你是問!”


    “奴婢遵命!”


    慶童俯下身子,一切都已在不言之中。


    朱元璋又問道,“齊泰是怎麽回事。”


    慶童回答說道:“三殿下離開之後就去了集義殿,在那裏讀書,因為遇到一些大明軍事方麵的問題,就打發人到兵部去找人詢問,兵部的人就推薦了齊泰。”


    “那他怎麽又不讓齊泰伴讀了?”


    慶童趕緊回答:“本來三殿下在殿外等著,齊泰出來之時也有些欣喜,可是後來齊泰說道皇上給他賜了名字,三殿下的態度就冷淡下來了……”


    朱元璋好似自言自語說道:“估計他也沒有會想到咱這麽欣賞齊泰,還會給他賜名,他真的是不願意浪費人才?還是為了避嫌?”


    這話慶童怎麽敢回答,隻好勾著頭像鵪鶉一樣。


    因為誰都看得出來齊泰是朱元璋所看好的人才,那以後的仕途肯定前途無量。


    如果說朱允熥不願浪費人才,那自然是高風亮節,一心為公。


    可若是為了避嫌,而不去結交朝中大臣,就說明他是個知輕重的人。


    不過無論怎樣,朱元璋都對朱允熥有所欣賞。


    因為朱元璋既不想要看自己的後代是個沒腦子的糊塗蟲,也不想要自己的後代太過精明,太精明的人往往容易算計別人,對皇位是個威脅。


    在他這個大家長看來,既要聰慧識人,又要懂得本分,這才是最好。


    這件事並沒有弄得清楚明白,總是有些讓人心裏疑惑的地方,黃子澄到底說了什麽引起皇孫那麽大反應?


    所說的事情允炆有沒分?還是單純的關心老師?


    朱元璋從書案上拿過一張紙,在上麵開始書寫,停下來思索了一下,又接著寫寫畫畫。


    過了一會兒書寫完畢,便把所寫的內容放進身旁的一個盒子裏麵。


    看得出來,盒子裏還有許多別的紙條……


    夜幕降臨,喧囂的京城漸漸安靜下來,街市上的行人逐漸散去,各自回到溫暖的家。


    勞累了一天的百姓,終於可以卸下重負,帶著勞作所出產的果實,在家人麵前享受天倫。


    <a id="wzsy" href="https://m.ranwen.la">燃文</a>


    店鋪的小廝夥計也搬出門板,關店休息,想到今天又賺了些零錢,臉上不由得洋溢著歡笑。


    而為各個藩王效力的管家親信,也換上一身不惹人注意的衣衫,用簡單的盒子裝著昂貴的珍稀奇珍。


    然後趁著沒有人注意的時候,前去敲開一個個朝廷大臣的家門。


    不過他們所受到的待遇是不一樣的。


    有的人被主人家借著各樣的理由拒之門外,有的則被悄悄請入書房。


    有的人被婉拒了禮物,所以隻好又把禮物提回來,可有的出來之時已經是兩手空空。


    各個藩王也都知道現在是關鍵時候,朱元璋的年齡大了,新立儲君是不會耽擱太久的。


    所以各個藩王派人都在京城之中四處活動,就是為了方便在朝中有人替自己說話。


    雖然朝臣們的意見朱元璋不一定就會聽從,可是他們的意見也可能會成為參考的因素。


    如果朝中沒有一個人向著自己,沒有一個人為自己說話,那在朱元璋眼中就太差勁了!


    而且各個藩王也是抱著朝中的大臣即便是不為自己所用,也不能與自己為難的目的。


    關鍵時候要是有人攔著,有人說自己的壞話那可就糟糕了!


    而且隻要有一個藩王在活動,他們就坐不住,總不能讓人都被拉攏了去!


    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藩王們的心腹在京城之中私下活動絡繹不絕,甚至有一些重要的官員都要排著請見。


    作為一個人當的兒子,他們知道如果爭可能會有機會,盡管對於有些人來說機會渺茫。


    就算被他們的父皇發現了也沒關係,大不了就是受一頓責罰,父皇還沒有對哪個兒子下過死手呢。


    在巨大的利益回報麵前,這點責罰算得了什麽!萬一成功了呢?


    所以隻要有點希望的藩王,此時都蠢蠢欲動,不甘寂寞。


    對於這種情況朱元璋自然是了如指掌,可是在沒有做出決定之前,是沒有辦法讓他們消停下來的。


    盡管不願意那麽快就麵對要立繼承人的事實,可是朱元璋也沒有辦法,儲君一天未立,人心就一天不安。


    “臣劉三吾拜見陛下。”


    謹身殿的偏殿裏麵,翰林學士劉三吾被太監引導者進來拜見。


    他今年已經七八十歲了,不過依舊聲音洪亮,精神也很好,沒有顯出龍鍾之態。


    “起來吧,別站著了,賜坐。”


    朱元璋因為難以決斷,便找來劉三五詢問。


    “臣多謝陛下恩典。”


    太監搬來凳子,劉三吾行過謝禮以後,便坐了下。


    朱元璋含笑說道:“坦坦翁身體倒是康健,精神頭兒比朕都足啊,不知道吃的是什麽山珍海味靈丹妙藥,怎麽不給朕推薦一二?”


    劉三吾是明初大臣,又名如孫,以字行,自號坦坦翁。


    劉三吾的父親父平野曾任翰林學士,有《平野先生集》行世。他的兄長劉耕孫、劉燾孫均在元朝為官,後遇寇亂被殺。


    劉三吾避寇廣西,授靖江教授,後遷靖江儒學副提舉,到了明洪武元年,明朝兵嗎攻克廣西,劉三吾於是歸隱故裏,潛心著述。


    明洪武十八年,七十三歲的劉三吾由茹瑺舉薦,“以文學應聘”入朝,授左春坊左讚譽,後遷翰林學士。


    因其“博覽善記,應對詳敏,屢承顧問,悉多稱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要做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要做皇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要做皇帝並收藏我要做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