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7章:阿保機臨終遺計,遼太宗臥薪嚐膽
百年漢羌戰爭,漢人和羌人百姓都過得苦不堪言。
漢人過得苦,羌人過得也同樣苦,甚至還要更苦。
隻不過羌人未經開化,底層平民原本就沒享受過幾天好日子,習慣了戰亂和顛沛流離,抗苦日子的能力自然比漢人強。
直到耶律阿保機一統羌族,結束了羌族內亂之後,羌人才過上了幾天好日子。
但為因阿保機的野心,不自量力的挑釁漢人諸侯,使得羌人又陷入戰亂當中,直至最終亡國滅族。
其實對於羌人來說,亡國滅族之後所過的日子,比之前還要好過一些,畢竟不打仗了嘛,絕大多數羌人都能過上和平安定的日子,自然比從前動不動就打仗要好。
羌人也不是傻子,隋國要是能平等對待他們,真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話,那他們自然也不會反隋國,但關鍵是隋國不能啊。
隋國根本沒有給羌人和漢人平等的地位,哪怕是在紙麵上意思一下都沒有,對羌人的管製禁令更是非常多,而且很多都帶有侮辱性質。
羌人本就未經開化,多的是桀驁不馴的人,又豈能受得了這個?於是大量的羌人走上反叛之路
但後來羌人們發現,反叛是條死路,根本就走不通,漸漸的也就死心了,開始逐漸服從隋國的統治,畢竟屈辱的活著總比沒命強啊。
可就在這時,隋國卻突然宣布,取消對羌人的所有禁令,明確宣布羌人在法理上有著和漢人一樣的政治地位。
今後羌人也可以像漢人那樣,土地歸自己所有,財產受到法律保護,並且還可以讀書,參加科舉、參軍等等。
這對於備受壓迫和歧視的羌人來說,無異於是一道福音,又如何能夠不喜呢?
因為解羌令的推出,大量羌人狂喜到徹夜無語,連夜焚香禱告,為隋王楊廣祈福,以讚頌其對羌族的恩德。
隋國治理海州多年,卻依舊未能讓羌人心服,可在推出解羌令之後,僅僅一夜之間,楊廣就盡收羌人之心。
當然,這僅僅隻是表麵現象,解羌令若是真這麽好的話,班固成公英等人也不會竭力反對了。
正是因為解羌令的隱患太大,成公英等有識之士才會反對,而班固更是不惜舍命死諫,卻依舊未能讓楊廣回心轉意。
解羌令最大的隱患就是,所惠及的是所有的羌人,但並非所有的羌人,都在隋國的統治之下。
海州直接歸隋國統治的羌人,其實隻有六七十萬人而已,而在官府都管不到地方還有超過百萬的羌人,由原先的羌族首領或是貴族自治。
羌族最巔峰的時候,哪怕處於分裂狀態,總人口也有這四百幾十萬之多,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為禍西疆這麽久,甚至還拖垮了大漢。
耶律阿保機統一後的羌族,也還有近三百多萬的總人口,內部高度統一一致對外,根本就不是分裂的百越和山越能比的。
按理來說,三百多萬的總人口,再加上耶律阿保機這樣的英傑在,就算打不過漢人,也不至於連自保都做不到吧。
楊廣和李世民之所以能那麽容易就滅掉羌族,采用了和滿清滅明一樣的策略:以羌滅羌。
隋唐兩國靠著分化瓦解羌族內部,主動讓出去了大量的利益,從而得到了羌人精英階層的支持,進而逐漸孤立耶律阿保機。
阿保機也不是一般人,在經曆兩次大敗之後,眾叛親離之下,他意識到羌族徹底無力回天了,於是就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為羌族換取了一個重新崛起的機會。
阿保機知道漢羌之間的血仇絕難化解,而羌族精英階層又基本都和漢人有仇,於是下令其子耶律德光,以及一些踢鐵杆心腹,在自己自刎之後,主動率眾向隋國投降。
這樣羌族雖會被滅族,但大部分的羌人卻能夠活下來,並在精英們的帶領下保存火種,臥薪嚐膽,以圖將來。
李世民和楊廣雖滅了羌族,卻並不是一步一個腳印,將整個海州都逐步攻陷,而是在耶律阿保機兵敗自殺之後,靠著收降羌人而占領的羌地。
這種做法自然是在走捷徑,而走捷徑的結果就是,前期雖走的順利,可後麵的路必然會更難走。
這也是後來無論是唐國,還是隋國,始終無法徹底消化羌人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對羌人的統治基礎,從始至終就不是平民百姓,而是那些羌人中的貴族精英階層。
同理,楊廣這次所推出的解羌令,雖會惠及底層羌人百姓,但由於更多的羌人歸貴族統治,所以最大的好處自然被貴族所占,普通百姓分到的隻是一小部分。
所以,底層羌人百姓再怎麽對楊廣感恩戴德,也不會增強隋國在海州的統治基礎,因為羌族更多的統治權在貴族的手中。
耶律阿保機希望投降的羌人精英階層,就像漢人世家大族依附在大漢身上吸血那樣,同樣依附隋國吸血,伴隨著隋國一同成長,直至徹底尾大不掉,最終再次複興。
之後漢羌之間的發展,雖和阿保機預料的有些不太一樣,但大致還是朝著他所想的在走。
畢竟在隋國極為高強度的禁令下,羌人如同被套上韁繩的野馬,就算再怎麽有野性,也依舊難逃被馴服的命運。
可就在羌族這匹野馬快要馴服之時,大秦伐隋卻給羌人帶來了一線生機。
本來隋國在堅持個數年的時間,羌人徹底扛不下去了了,可能就會自己屈服了。
但大秦伐隋,隋國內憂外患之下徹底扛不住,也沒有時間跟羌人耗下去了,不得不推出解羌令以續命。
解羌令一出,代表著隋國的屈服,羌人也將徹底尾大不掉,很快就會取代隋國,重新奪回海州的控製權。
海州,玉樹郡治所,玉樹縣。
玉樹太守,也就是耶律阿保機的次子,遼太宗耶律德光,在收到解羌令的消息後,連忙秘密召集幾個兄弟,以及父親生前心腹,商議該如何應對。
不得不說,楊廣為了拉攏和安撫羌人,還是下了不小的本錢的,不但讓耶律德光當玉樹太守,而且還把妹妹蘭陵公主嫁給了耶律德光,但他的一片苦心注定沒有任何作用。
無論是為報殺父之仇,還是為了自己的野心,耶律德光都不可能真正臣服於楊廣。
如今羌人之間大致分為四派,分別是:直接歸屬隋國統治的漢化派,背叛了耶律阿保機的羌奸派,聽從阿保機之命而投降的蟄伏派,以及逃出羌地並投靠元蒙的出逃派。
這四大派係之中,自然是漢化派的勢力最強,畢竟漢化派有著六七十萬人口,這是另外三大派係都比不了的。
漢化派在羌人中雖最為勢大,但為因隋國的各項禁令,內部也是最不團結的一派,代表人物有:賀婁子幹、賀婁詮、韓延徽、康默記等人。
羌奸派和蟄伏派,在人數方麵雖然都不如漢化派,但差距也並不算太大,而且這兩派的內部也最為團結,以抵抗隋國對羌人的迅速同化
羌奸派和蟄伏派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和富貴,原本是死敵的兩派不得不放下仇恨,暫時握手言和,以抵抗隋國對羌人的同化
羌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以: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四人為主,而這四人都是‘諸弟之亂’的參與者,在原史上也同樣背叛了阿保機。
不同的是,原史中的‘諸弟之亂’失敗了,可在這一世他們卻成功了。
阿保機最為信任的四個兄弟,並在最為關鍵的時刻,背刺了阿保機這個兄長,成了壓垮羌族的最後一根稻草。
蟄伏派的代表人物,則是以遼太宗耶律德光為首的原阿保機一係的人。
其中包括:耶律倍、耶律李胡、耶律牙裏果等阿保機的兒子。
以及耶律蘇、耶律斜涅赤、耶律仁先、耶律屋質、韓知古、蕭敵魯、蕭阿古知、蕭思溫等阿保機的心腹。
不算總人口的,蟄伏派才是四大派係中最強的,畢竟蟄伏派中有著羌人第二的人口,以及最多的人才精英。
至於出逃派,雖在四大派係中的人數最少,但卻是羌人精英中的精英,其中包括:第一智者耶律楚才、第一猛將耶律釋魯、以及雙璧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
在耶律阿保機的有意安排下,耶律楚才等人在逃出羌地時,還將羌軍的兩大精銳皮室軍和鐵林軍都給帶走了。
因為耶律阿保機深知,若是這兩支精銳軍,不讓耶律楚材不帶走的話,就肯定會便宜了楊廣和李世民,那羌人想要複國的難度也會更大。
不得不說,阿保機這位遼太祖,雖未能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但僅憑臨終前這一手破而後立,就足矣證明他的失敗,更多的還是時運不濟,而非是自己能力不行。
“人都到齊了嗎?”耶律德光問道。
最受耶律德光看中,甚至還被其立為皇太弟,兼任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耶律阿保機第三子,耶律李胡,聽到二哥所言後連忙站出答道:
“除了五叔、舅舅,以及大哥等數人,因離得較遠,無法在短期內抵達之外,其他大部分人都到了。”
耶律德光點了點頭,五叔耶律蘇和舅舅蕭敵魯都支持自己,他們到不了或是真的因為離得遠,但他的大哥耶律倍可就未必了。
一想到羌人都快要被漢人徹底同化了,自己的親大哥卻還在和自己爭權奪利,而父親也是因為四個兄弟背叛才會落敗,耶律德光心中就感到一股深深的悲哀。
“不等了,咱們先討論吧。”
耶律德光話音剛落,大舅蕭敵魯,就帶著蕭阿古知,以及兒子蕭思溫,大步走了進來。
耶律德光也大舅來了,當即親自前去迎接,畢竟和曆史上的遼國一樣,蕭在羌人中同樣是僅次於耶律的第二大姓。
蕭敵魯雖姓蕭,但卻並不是漢人,而他姓氏的由來,其實是阿保機在建立政權後,覺得漢高祖劉邦的功績丞相蕭何功不可沒,於是便將其母親和祖母打的家族,撥裏氏和乙室氏全部賜予蕭姓。
所以遼國的蕭氏其實是撥裏氏和乙室氏。
“諸位,父王讓吾隱忍以待複國之機,這些年來吾臥薪嚐膽,無一日不盼望著複國,而如今這個時機吾終於等到了。”
言罷,耶律德光拋出寫有解羌令的文書,強忍著心中的激動道:“這解羌令就是我羌人日思夜夢所盼所等來的複國良機。”
百年漢羌戰爭,漢人和羌人百姓都過得苦不堪言。
漢人過得苦,羌人過得也同樣苦,甚至還要更苦。
隻不過羌人未經開化,底層平民原本就沒享受過幾天好日子,習慣了戰亂和顛沛流離,抗苦日子的能力自然比漢人強。
直到耶律阿保機一統羌族,結束了羌族內亂之後,羌人才過上了幾天好日子。
但為因阿保機的野心,不自量力的挑釁漢人諸侯,使得羌人又陷入戰亂當中,直至最終亡國滅族。
其實對於羌人來說,亡國滅族之後所過的日子,比之前還要好過一些,畢竟不打仗了嘛,絕大多數羌人都能過上和平安定的日子,自然比從前動不動就打仗要好。
羌人也不是傻子,隋國要是能平等對待他們,真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的話,那他們自然也不會反隋國,但關鍵是隋國不能啊。
隋國根本沒有給羌人和漢人平等的地位,哪怕是在紙麵上意思一下都沒有,對羌人的管製禁令更是非常多,而且很多都帶有侮辱性質。
羌人本就未經開化,多的是桀驁不馴的人,又豈能受得了這個?於是大量的羌人走上反叛之路
但後來羌人們發現,反叛是條死路,根本就走不通,漸漸的也就死心了,開始逐漸服從隋國的統治,畢竟屈辱的活著總比沒命強啊。
可就在這時,隋國卻突然宣布,取消對羌人的所有禁令,明確宣布羌人在法理上有著和漢人一樣的政治地位。
今後羌人也可以像漢人那樣,土地歸自己所有,財產受到法律保護,並且還可以讀書,參加科舉、參軍等等。
這對於備受壓迫和歧視的羌人來說,無異於是一道福音,又如何能夠不喜呢?
因為解羌令的推出,大量羌人狂喜到徹夜無語,連夜焚香禱告,為隋王楊廣祈福,以讚頌其對羌族的恩德。
隋國治理海州多年,卻依舊未能讓羌人心服,可在推出解羌令之後,僅僅一夜之間,楊廣就盡收羌人之心。
當然,這僅僅隻是表麵現象,解羌令若是真這麽好的話,班固成公英等人也不會竭力反對了。
正是因為解羌令的隱患太大,成公英等有識之士才會反對,而班固更是不惜舍命死諫,卻依舊未能讓楊廣回心轉意。
解羌令最大的隱患就是,所惠及的是所有的羌人,但並非所有的羌人,都在隋國的統治之下。
海州直接歸隋國統治的羌人,其實隻有六七十萬人而已,而在官府都管不到地方還有超過百萬的羌人,由原先的羌族首領或是貴族自治。
羌族最巔峰的時候,哪怕處於分裂狀態,總人口也有這四百幾十萬之多,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為禍西疆這麽久,甚至還拖垮了大漢。
耶律阿保機統一後的羌族,也還有近三百多萬的總人口,內部高度統一一致對外,根本就不是分裂的百越和山越能比的。
按理來說,三百多萬的總人口,再加上耶律阿保機這樣的英傑在,就算打不過漢人,也不至於連自保都做不到吧。
楊廣和李世民之所以能那麽容易就滅掉羌族,采用了和滿清滅明一樣的策略:以羌滅羌。
隋唐兩國靠著分化瓦解羌族內部,主動讓出去了大量的利益,從而得到了羌人精英階層的支持,進而逐漸孤立耶律阿保機。
阿保機也不是一般人,在經曆兩次大敗之後,眾叛親離之下,他意識到羌族徹底無力回天了,於是就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為羌族換取了一個重新崛起的機會。
阿保機知道漢羌之間的血仇絕難化解,而羌族精英階層又基本都和漢人有仇,於是下令其子耶律德光,以及一些踢鐵杆心腹,在自己自刎之後,主動率眾向隋國投降。
這樣羌族雖會被滅族,但大部分的羌人卻能夠活下來,並在精英們的帶領下保存火種,臥薪嚐膽,以圖將來。
李世民和楊廣雖滅了羌族,卻並不是一步一個腳印,將整個海州都逐步攻陷,而是在耶律阿保機兵敗自殺之後,靠著收降羌人而占領的羌地。
這種做法自然是在走捷徑,而走捷徑的結果就是,前期雖走的順利,可後麵的路必然會更難走。
這也是後來無論是唐國,還是隋國,始終無法徹底消化羌人的主要原因,因為他們對羌人的統治基礎,從始至終就不是平民百姓,而是那些羌人中的貴族精英階層。
同理,楊廣這次所推出的解羌令,雖會惠及底層羌人百姓,但由於更多的羌人歸貴族統治,所以最大的好處自然被貴族所占,普通百姓分到的隻是一小部分。
所以,底層羌人百姓再怎麽對楊廣感恩戴德,也不會增強隋國在海州的統治基礎,因為羌族更多的統治權在貴族的手中。
耶律阿保機希望投降的羌人精英階層,就像漢人世家大族依附在大漢身上吸血那樣,同樣依附隋國吸血,伴隨著隋國一同成長,直至徹底尾大不掉,最終再次複興。
之後漢羌之間的發展,雖和阿保機預料的有些不太一樣,但大致還是朝著他所想的在走。
畢竟在隋國極為高強度的禁令下,羌人如同被套上韁繩的野馬,就算再怎麽有野性,也依舊難逃被馴服的命運。
可就在羌族這匹野馬快要馴服之時,大秦伐隋卻給羌人帶來了一線生機。
本來隋國在堅持個數年的時間,羌人徹底扛不下去了了,可能就會自己屈服了。
但大秦伐隋,隋國內憂外患之下徹底扛不住,也沒有時間跟羌人耗下去了,不得不推出解羌令以續命。
解羌令一出,代表著隋國的屈服,羌人也將徹底尾大不掉,很快就會取代隋國,重新奪回海州的控製權。
海州,玉樹郡治所,玉樹縣。
玉樹太守,也就是耶律阿保機的次子,遼太宗耶律德光,在收到解羌令的消息後,連忙秘密召集幾個兄弟,以及父親生前心腹,商議該如何應對。
不得不說,楊廣為了拉攏和安撫羌人,還是下了不小的本錢的,不但讓耶律德光當玉樹太守,而且還把妹妹蘭陵公主嫁給了耶律德光,但他的一片苦心注定沒有任何作用。
無論是為報殺父之仇,還是為了自己的野心,耶律德光都不可能真正臣服於楊廣。
如今羌人之間大致分為四派,分別是:直接歸屬隋國統治的漢化派,背叛了耶律阿保機的羌奸派,聽從阿保機之命而投降的蟄伏派,以及逃出羌地並投靠元蒙的出逃派。
這四大派係之中,自然是漢化派的勢力最強,畢竟漢化派有著六七十萬人口,這是另外三大派係都比不了的。
漢化派在羌人中雖最為勢大,但為因隋國的各項禁令,內部也是最不團結的一派,代表人物有:賀婁子幹、賀婁詮、韓延徽、康默記等人。
羌奸派和蟄伏派,在人數方麵雖然都不如漢化派,但差距也並不算太大,而且這兩派的內部也最為團結,以抵抗隋國對羌人的迅速同化
羌奸派和蟄伏派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和富貴,原本是死敵的兩派不得不放下仇恨,暫時握手言和,以抵抗隋國對羌人的同化
羌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以: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四人為主,而這四人都是‘諸弟之亂’的參與者,在原史上也同樣背叛了阿保機。
不同的是,原史中的‘諸弟之亂’失敗了,可在這一世他們卻成功了。
阿保機最為信任的四個兄弟,並在最為關鍵的時刻,背刺了阿保機這個兄長,成了壓垮羌族的最後一根稻草。
蟄伏派的代表人物,則是以遼太宗耶律德光為首的原阿保機一係的人。
其中包括:耶律倍、耶律李胡、耶律牙裏果等阿保機的兒子。
以及耶律蘇、耶律斜涅赤、耶律仁先、耶律屋質、韓知古、蕭敵魯、蕭阿古知、蕭思溫等阿保機的心腹。
不算總人口的,蟄伏派才是四大派係中最強的,畢竟蟄伏派中有著羌人第二的人口,以及最多的人才精英。
至於出逃派,雖在四大派係中的人數最少,但卻是羌人精英中的精英,其中包括:第一智者耶律楚才、第一猛將耶律釋魯、以及雙璧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
在耶律阿保機的有意安排下,耶律楚才等人在逃出羌地時,還將羌軍的兩大精銳皮室軍和鐵林軍都給帶走了。
因為耶律阿保機深知,若是這兩支精銳軍,不讓耶律楚材不帶走的話,就肯定會便宜了楊廣和李世民,那羌人想要複國的難度也會更大。
不得不說,阿保機這位遼太祖,雖未能在這個時代嶄露頭角,但僅憑臨終前這一手破而後立,就足矣證明他的失敗,更多的還是時運不濟,而非是自己能力不行。
“人都到齊了嗎?”耶律德光問道。
最受耶律德光看中,甚至還被其立為皇太弟,兼任天下兵馬大元帥的耶律阿保機第三子,耶律李胡,聽到二哥所言後連忙站出答道:
“除了五叔、舅舅,以及大哥等數人,因離得較遠,無法在短期內抵達之外,其他大部分人都到了。”
耶律德光點了點頭,五叔耶律蘇和舅舅蕭敵魯都支持自己,他們到不了或是真的因為離得遠,但他的大哥耶律倍可就未必了。
一想到羌人都快要被漢人徹底同化了,自己的親大哥卻還在和自己爭權奪利,而父親也是因為四個兄弟背叛才會落敗,耶律德光心中就感到一股深深的悲哀。
“不等了,咱們先討論吧。”
耶律德光話音剛落,大舅蕭敵魯,就帶著蕭阿古知,以及兒子蕭思溫,大步走了進來。
耶律德光也大舅來了,當即親自前去迎接,畢竟和曆史上的遼國一樣,蕭在羌人中同樣是僅次於耶律的第二大姓。
蕭敵魯雖姓蕭,但卻並不是漢人,而他姓氏的由來,其實是阿保機在建立政權後,覺得漢高祖劉邦的功績丞相蕭何功不可沒,於是便將其母親和祖母打的家族,撥裏氏和乙室氏全部賜予蕭姓。
所以遼國的蕭氏其實是撥裏氏和乙室氏。
“諸位,父王讓吾隱忍以待複國之機,這些年來吾臥薪嚐膽,無一日不盼望著複國,而如今這個時機吾終於等到了。”
言罷,耶律德光拋出寫有解羌令的文書,強忍著心中的激動道:“這解羌令就是我羌人日思夜夢所盼所等來的複國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