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順州,嶽飛請命,他要去檀州駐紮,要到真正的前線去。
高檻也準備親自去檀州,一旦開打,檀州、武州、雲州將成為一線。
盧俊義已經被調去雲州,關勝被調去武州,呼延灼調到了檀州,花榮所部駐紮在順州的一萬軍隊,五千調往檀州。
嶽飛的請命,得到了高檻的應允,隨高檻一並轉移至檀州。
扈三娘雖然也想去前線,但如今她身邊兩個不到三歲的小孩,再想和以前一樣自由,已經不可能了。
扈成作為高檻的隨從副將,也隨同去往檀州,檀州軍營成為了對金國作戰的前線指揮總部。
根據石秀傳回來的消息,金兵也在頻繁調動,原本用作追擊耶律大石的五萬精騎全部調回,陳兵雲州北,軍中主帥是完顏斜也。陳兵武州的主帥是完顏宗翰,陳兵檀州北的便是完顏宗弼。
如今高家軍在檀州陳兵六萬,其中城外五萬,城內一萬。
嶽飛屬於花榮帳下先鋒,駐紮在龍泉寺東。
高俅、宿元景、陳宗善在後方籌措糧草,綿綿不絕的往前線輸送,為了確保這一戰的勝利,宋國也的確算得上是傾全國之力了。這一戰,關係到宋金兩國的國運,一戰而勝,可雄視天下,一戰而敗,難免亡國之厄。
所以這一戰自徽宗到朝中群臣,無不視為當今第一大事。
國內百姓得知遼國已亡,但金國又來犯境,而且得知抗擊金國者是曾經蕩平四寇的薊州軍,不少熱血青年紛紛北上,要求從軍。
後方的新兵大量補充,緊鑼密鼓的進行訓練。種家軍、折家軍也各派精兵兩萬,前來應援,並全部交由高家軍指揮。河北地方百姓的英雄,組建義軍,也開赴前線,要求作戰。
這種全國眾誌成城的氣氛,在靡靡不振的大宋,是難得一見的。
尚未開戰,金國似乎在氣勢上便已經輸了一陣。
檀州以北,金遼以葫蘆口為界線,葫蘆鎮屬於大宋境內。如今,鎮內百姓已經被全部撤離,隻留下一座空鎮。這座小鎮四麵環山,宛如一個倒放的葫蘆,北邊遼闊,南邊收攏為一道關隘,名葫蘆口。
嶽飛所率的八百重騎兵便駐紮在這裏。
原本十分安靜的葫蘆鎮,突然熱鬧起來。金兵的先頭部隊悍然踏過邊境線,進駐葫蘆鎮。這一支軍隊,約有八千人馬,領軍先鋒大將是一名漢人。他們進入葫蘆鎮,便在靠近葫蘆口處設置鹿柴,箭塔,擺出了一幅進攻之態勢。
駐紮葫蘆口的主將是盛欒,兵馬五千八百,主要任務是阻擊金兵,不許其突破葫蘆口。
金兵剛到葫蘆鎮時,嶽飛便去請戰。盛欒以奉令固守,防止葫蘆口被突破為由,駁回了嶽飛的請戰。
接下來的兩天,風平浪靜。
第三天,金兵派遣一千人馬,兩名偏將前往宋軍陣前挑戰,盛欒讓嶽飛的驍騎軍出陣。陣前廝殺,牛犇兩戰兩勝,將兩名敵將挑下馬來,宋軍士氣大振。
至此,兩國交戰正式拉開帷幕。
當晚,嶽飛再次請戰,盛欒見白天一戰,嶽飛帳下一員小將都如此了得,便準了嶽飛請求。
深夜,天近四更,嶽飛、牛皋、張憲、王貴、牛犇五名主將率八百重騎兵,襲擊了葫蘆鎮,八百重騎兵在五員猛將的帶領下,斬敵近六千,敵主將在殘部拚死保護下潰逃。
戰報傳回檀州軍營,花榮喜不自勝的讚道:“元帥果真沒有看錯人,這嶽將軍如此神勇,以八百騎兵敢於襲擊八千金兵,且斬敵五千餘,敵方大將差點被牛皋將軍擊殺。如此戰力,堪稱奇跡。”
高檻淡然一笑,說道:“現在知道將重騎兵交給他不虧吧?”
隨即喚來隨軍書記,通報全軍,對嶽飛所統製二十一營進行嘉獎。另撥第二十二營重騎兵歸於嶽飛麾下,由他指揮。
隨後下令,既然金國已經公然開戰,所有作戰部隊全線反擊,打到中京去,活捉完顏阿骨打。
下令水師由基地出發北上,經渾水灣登陸,襲擊金國後方遼陽府。秦明、卞祥、孫安三員大將隨水師北上,給金國後方製造混亂。
接到作戰命令的高家軍各部,紛紛主動出擊,每一路大軍都配備有強大的火炮、八牛弩,武剛車、火龍槍等武器,且規模龐大。
大戰打響,金國立即發現,自己嚴重低估了宋軍的戰鬥力。他們雖然知道高家軍的前身是薊州軍,薊州軍在宋國的確聲名赫赫,但他們認為,那隻是鎮壓國內百姓威風,真正與金國鐵騎開戰,肯定是屁滾尿流。
結果的確是屁滾尿流,不過換成了金兵。不到三個月時間,便被高家軍連克數城。
北方的冬天甚是寒冷,冰天雪地,別說人行困難,就是騎兵也無法展開行動。雙方隻能暫時休戰。
雖然氣候惡劣,高檻依然嚴令後方輜重部隊迅速補充前往物資。u看書 w.uukanhu.co
秦明也率水師逼近逼近遼陽,威脅上京。
剛剛滅了遼國的完顏阿骨打原本躇躊滿誌,在主戰派完顏宗弼、完顏宗翰、完顏斜也、完顏昊等人的鼓動下,傾全國之力伐宋,不料大戰伊始,便連連丟城棄地,原本的伐宋現在變成了被宋所伐了。
高家軍的戰報傳回汴京,舉朝歡騰。原本還憂心忡忡,擔心金國鐵騎踏破邊境,長驅直入的大臣們眉頭舒展,彈冠相慶。
在這一係列的戰鬥中,嶽飛所率領的騎兵戰功卓著,曆史記載的戰神果真名不虛傳。高檻已經將他提拔為四營都統製,轄四營重騎兵,共三千兵馬。其餘四將分別任命為營指揮使。
高檻記得,曆史上的嶽飛麾下有三支騎兵,其中一支是他的親兵,名背嵬軍。背嵬軍曾經殺得金兵聞風喪膽,位列中國古代五大精銳部隊之一,青史留名。他雖然不怎麽明白這三個字的含義,但既然是青史留名的軍隊,自然不能就此湮沒。於是他親自贈名嶽飛帳下重騎兵為背嵬軍,製作軍旗,命人送到嶽飛手中,以為嶽飛所統製騎兵的旗號。
高檻也準備親自去檀州,一旦開打,檀州、武州、雲州將成為一線。
盧俊義已經被調去雲州,關勝被調去武州,呼延灼調到了檀州,花榮所部駐紮在順州的一萬軍隊,五千調往檀州。
嶽飛的請命,得到了高檻的應允,隨高檻一並轉移至檀州。
扈三娘雖然也想去前線,但如今她身邊兩個不到三歲的小孩,再想和以前一樣自由,已經不可能了。
扈成作為高檻的隨從副將,也隨同去往檀州,檀州軍營成為了對金國作戰的前線指揮總部。
根據石秀傳回來的消息,金兵也在頻繁調動,原本用作追擊耶律大石的五萬精騎全部調回,陳兵雲州北,軍中主帥是完顏斜也。陳兵武州的主帥是完顏宗翰,陳兵檀州北的便是完顏宗弼。
如今高家軍在檀州陳兵六萬,其中城外五萬,城內一萬。
嶽飛屬於花榮帳下先鋒,駐紮在龍泉寺東。
高俅、宿元景、陳宗善在後方籌措糧草,綿綿不絕的往前線輸送,為了確保這一戰的勝利,宋國也的確算得上是傾全國之力了。這一戰,關係到宋金兩國的國運,一戰而勝,可雄視天下,一戰而敗,難免亡國之厄。
所以這一戰自徽宗到朝中群臣,無不視為當今第一大事。
國內百姓得知遼國已亡,但金國又來犯境,而且得知抗擊金國者是曾經蕩平四寇的薊州軍,不少熱血青年紛紛北上,要求從軍。
後方的新兵大量補充,緊鑼密鼓的進行訓練。種家軍、折家軍也各派精兵兩萬,前來應援,並全部交由高家軍指揮。河北地方百姓的英雄,組建義軍,也開赴前線,要求作戰。
這種全國眾誌成城的氣氛,在靡靡不振的大宋,是難得一見的。
尚未開戰,金國似乎在氣勢上便已經輸了一陣。
檀州以北,金遼以葫蘆口為界線,葫蘆鎮屬於大宋境內。如今,鎮內百姓已經被全部撤離,隻留下一座空鎮。這座小鎮四麵環山,宛如一個倒放的葫蘆,北邊遼闊,南邊收攏為一道關隘,名葫蘆口。
嶽飛所率的八百重騎兵便駐紮在這裏。
原本十分安靜的葫蘆鎮,突然熱鬧起來。金兵的先頭部隊悍然踏過邊境線,進駐葫蘆鎮。這一支軍隊,約有八千人馬,領軍先鋒大將是一名漢人。他們進入葫蘆鎮,便在靠近葫蘆口處設置鹿柴,箭塔,擺出了一幅進攻之態勢。
駐紮葫蘆口的主將是盛欒,兵馬五千八百,主要任務是阻擊金兵,不許其突破葫蘆口。
金兵剛到葫蘆鎮時,嶽飛便去請戰。盛欒以奉令固守,防止葫蘆口被突破為由,駁回了嶽飛的請戰。
接下來的兩天,風平浪靜。
第三天,金兵派遣一千人馬,兩名偏將前往宋軍陣前挑戰,盛欒讓嶽飛的驍騎軍出陣。陣前廝殺,牛犇兩戰兩勝,將兩名敵將挑下馬來,宋軍士氣大振。
至此,兩國交戰正式拉開帷幕。
當晚,嶽飛再次請戰,盛欒見白天一戰,嶽飛帳下一員小將都如此了得,便準了嶽飛請求。
深夜,天近四更,嶽飛、牛皋、張憲、王貴、牛犇五名主將率八百重騎兵,襲擊了葫蘆鎮,八百重騎兵在五員猛將的帶領下,斬敵近六千,敵主將在殘部拚死保護下潰逃。
戰報傳回檀州軍營,花榮喜不自勝的讚道:“元帥果真沒有看錯人,這嶽將軍如此神勇,以八百騎兵敢於襲擊八千金兵,且斬敵五千餘,敵方大將差點被牛皋將軍擊殺。如此戰力,堪稱奇跡。”
高檻淡然一笑,說道:“現在知道將重騎兵交給他不虧吧?”
隨即喚來隨軍書記,通報全軍,對嶽飛所統製二十一營進行嘉獎。另撥第二十二營重騎兵歸於嶽飛麾下,由他指揮。
隨後下令,既然金國已經公然開戰,所有作戰部隊全線反擊,打到中京去,活捉完顏阿骨打。
下令水師由基地出發北上,經渾水灣登陸,襲擊金國後方遼陽府。秦明、卞祥、孫安三員大將隨水師北上,給金國後方製造混亂。
接到作戰命令的高家軍各部,紛紛主動出擊,每一路大軍都配備有強大的火炮、八牛弩,武剛車、火龍槍等武器,且規模龐大。
大戰打響,金國立即發現,自己嚴重低估了宋軍的戰鬥力。他們雖然知道高家軍的前身是薊州軍,薊州軍在宋國的確聲名赫赫,但他們認為,那隻是鎮壓國內百姓威風,真正與金國鐵騎開戰,肯定是屁滾尿流。
結果的確是屁滾尿流,不過換成了金兵。不到三個月時間,便被高家軍連克數城。
北方的冬天甚是寒冷,冰天雪地,別說人行困難,就是騎兵也無法展開行動。雙方隻能暫時休戰。
雖然氣候惡劣,高檻依然嚴令後方輜重部隊迅速補充前往物資。u看書 w.uukanhu.co
秦明也率水師逼近逼近遼陽,威脅上京。
剛剛滅了遼國的完顏阿骨打原本躇躊滿誌,在主戰派完顏宗弼、完顏宗翰、完顏斜也、完顏昊等人的鼓動下,傾全國之力伐宋,不料大戰伊始,便連連丟城棄地,原本的伐宋現在變成了被宋所伐了。
高家軍的戰報傳回汴京,舉朝歡騰。原本還憂心忡忡,擔心金國鐵騎踏破邊境,長驅直入的大臣們眉頭舒展,彈冠相慶。
在這一係列的戰鬥中,嶽飛所率領的騎兵戰功卓著,曆史記載的戰神果真名不虛傳。高檻已經將他提拔為四營都統製,轄四營重騎兵,共三千兵馬。其餘四將分別任命為營指揮使。
高檻記得,曆史上的嶽飛麾下有三支騎兵,其中一支是他的親兵,名背嵬軍。背嵬軍曾經殺得金兵聞風喪膽,位列中國古代五大精銳部隊之一,青史留名。他雖然不怎麽明白這三個字的含義,但既然是青史留名的軍隊,自然不能就此湮沒。於是他親自贈名嶽飛帳下重騎兵為背嵬軍,製作軍旗,命人送到嶽飛手中,以為嶽飛所統製騎兵的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