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說完,掃視群臣。群臣依然竊竊私語,無一人出班奏報。
高俅左右觀看,見群臣議論紛紛,全都顯得六神無主。他出班奏道:“聖上,根據薊州傳來的消息,原薊州軍叛亂,並非投靠遼國。薊州軍北逃之後,兵分兩路,一路打下了瀛洲、莫州、不到三個月時間,便已經逼近涿州。另一路打下了薊城,順州,兵逼檀州。臣以為,遼國遣耶律得重為使前來我國,定是因為此事而來。他們一定誤認為我國不宣而戰,違反了兩國盟約。”
此話一出,殿中更是嘩然。徽宗麵露驚詫之色,說道:“如此說來,薊州軍北上,是與遼國開戰,爭奪地盤去了?”
高俅說道:“臣以為,正是如此。”
徽宗微微慍惱的說道:“既如此,為何不見薊州奏報?”
蔡京出班奏道:“啟奏聖上,薊州知府饒季同曾有奏報,臣恐饒知府風聞奏事,混淆天聽,所以奏折按而未發。本待查實後再奏明聖上,如今聽高太尉此言,方得證實饒知府所奏屬實。”
徽宗說道:“宋遼休戰百年,一向友好,薊州軍北躥,攻打遼國;加上去年歲貢至今未運去遼國,必已經引起遼國誤會。眾卿家,耶律得重前來時,該如何應對?”
高俅說道:“聖上不必擔憂,耶律得重前來,無非是想催討歲貢而已。聖上可命戶部加緊督辦,待耶律得重來時,說明原委,讓其押運歲貢回去也就是了。”
蔡京奏道:“高太尉所言,雖然有理,但忽略了一件事。薊州軍北上攻打燕雲十六州,誠如聖上所言,必已經引起遼國誤會。耶律得重此來,一則是為了催討歲貢,二則是為了興師問罪。以遼國以往的行事風格,恐難善了。”
楊戩出班奏道:“聖上,薊州軍乃我國叛軍,如今攻打遼國城池,掠奪其土地,遼國若要問責,的確不好應對。”
他話剛落音,高檻忍不住冷笑出聲。
朝堂之中本充滿了緊張氣氛,高檻的一聲冷笑不適時宜的響起,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楊戩慍惱問道:“高大人為何發笑?”
高檻附身說道:“聖上,臣以為薊州軍不但不是叛亂,而是繼續在為國建功。”
此話一出,全場鴉雀無聲,就連高俅也一臉驚疑的看向高檻,不知他為何出此驚人之語。如今薊州軍可以說是徽宗的逆鱗,一般人在他麵前不敢輕易提起,更別說為薊州軍開脫了。
但高檻剛才這句話的意思,明顯就有給薊州軍平反的意思,這讓高俅如何不驚?
果然,徽宗臉色一沉,肅聲問道:“高卿何出此言?”
楊戩也冷哼一聲,說道:“高大人,莫非你與薊州軍尚有聯係不成?”
高檻並不理會他,而是俯身回奏道:“聖上,燕雲十六州本就是我國土,隻是被遼國霸占太久,在眾位大臣的心中便將那一片大好的土地視作契丹人的土地了。檀淵之盟,看似兩國友好盟約,實則是我大宋百年屈辱的不公平盟約!我大宋泱泱大國,年年向遼國歲貢,使得國內不得不增加稅賦,百姓因此不堪重負,以至民怨沸騰。四寇之亂,疼猶在身,各位大臣不會忘記吧?薊州軍南征北戰,雖能平國內四寇之亂,但各位可知,最大的賊寇是在北方?”
“好!說得好!”
殿內回蕩著高檻激昂的聲音,群臣鴉雀無聲,話聲落音,餘音繞梁。在此寂靜之時,宿元景突然爆出一聲好來。
徽宗臉上的慍怒,逐漸變成了驚愕,像高檻這樣的話,豈是朝堂中這一班得過且過,隻懂得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士大夫所能說出來的?
宿元景叫完好後,俯身奏報道:“聖上,臣也以為,薊州軍北上並非叛亂,而是繼續在為大宋征戰。太祖皇帝立國之初,曾在宮內設立‘封樁庫’,意欲一點一點的積攢錢財,盼著有朝一日贖回燕雲十六州。太宗皇帝在位時,曾兩次重兵北伐,雖以失敗告終,但也彰顯了太祖、太宗兩位先帝對燕雲十六州的態度。如今薊州軍北伐,不正是為了完成兩位先帝的遺誌嗎?”
宿元景說完,楊戩冷笑說道:“宿太尉是想當然了吧?區區十六萬叛國之軍,前有強敵,後無輜重補給,如何能撼動遼國根基、妄談收複燕雲十六州?臣倒是以為,此戰必激怒遼國,宋遼百年友好毀於一旦,北境戰火重燃,大宋難有寧日矣!”
蔡京說道:“聖上,遼國一向虎視我大宋,隻是苦於沒有借口南下。如今薊州軍攻打燕雲十六州,正好授人以柄,宋遼兩國友好就此毀於一旦,北境即將戰火重燃,引起無窮禍害……”
高檻說道:“好一個虎視我大宋,請問太師,老虎要吃人,還會先找個理由嗎?”
高俅說道:“聖上勿憂,如今金遼交戰,遼國國力吃緊,想要分兵南下,未必力所能及。遼國使者來時,我朝隻要聲明薊州軍乃叛軍,北躥至遼國,遼國可派兵剿滅。若需要我朝派兵前往共同作戰,我朝也可應允。如此一來,便可打消遼國對我朝毀約之疑慮。戶部隻需準備好歲貢,另加銀十萬,以示誠意,耶律得重定會滿意離去。”
高檻恨不得上去給高俅一腳,兒子搭台老子拆,真是坑兒子的好爹。
楊戩說道:“高太尉此招甚妙,uu看書 uuanshu 遼國絕不會同意我朝聯合作戰,他們隻會嚴防我朝派遣軍隊進入遼境。薊州軍叛亂,我朝鞭長莫及,正好假遼國之力將其剿滅,以絕後患。”
徽宗聽完,連連點頭說道:“好,就依高卿所奏。”
高檻不禁暗暗搖頭:這大宋滅亡,果然一點都不冤枉……
宿元景還要爭辯,高檻衝著他輕輕搖頭,示意他不要再出聲。
隨即徽宗又說道:“第二件事,金國使者前來,眾卿家怎麽看?”
高俅說道:“金遼交戰,雙方損耗巨大。完顏阿骨打差遣使者前來,定是想要我朝出兵夾擊遼國。如若與金國聯盟,勢必與遼國毀約。臣以為此事須慎重。”
蔡京說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如今他們兩國交惡,我等自然不能做壁上觀。金國使者前來,若是能給我朝帶來利好,合作也未嚐不可。”
他的這番話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紛紛點頭附和。
高俅左右觀看,見群臣議論紛紛,全都顯得六神無主。他出班奏道:“聖上,根據薊州傳來的消息,原薊州軍叛亂,並非投靠遼國。薊州軍北逃之後,兵分兩路,一路打下了瀛洲、莫州、不到三個月時間,便已經逼近涿州。另一路打下了薊城,順州,兵逼檀州。臣以為,遼國遣耶律得重為使前來我國,定是因為此事而來。他們一定誤認為我國不宣而戰,違反了兩國盟約。”
此話一出,殿中更是嘩然。徽宗麵露驚詫之色,說道:“如此說來,薊州軍北上,是與遼國開戰,爭奪地盤去了?”
高俅說道:“臣以為,正是如此。”
徽宗微微慍惱的說道:“既如此,為何不見薊州奏報?”
蔡京出班奏道:“啟奏聖上,薊州知府饒季同曾有奏報,臣恐饒知府風聞奏事,混淆天聽,所以奏折按而未發。本待查實後再奏明聖上,如今聽高太尉此言,方得證實饒知府所奏屬實。”
徽宗說道:“宋遼休戰百年,一向友好,薊州軍北躥,攻打遼國;加上去年歲貢至今未運去遼國,必已經引起遼國誤會。眾卿家,耶律得重前來時,該如何應對?”
高俅說道:“聖上不必擔憂,耶律得重前來,無非是想催討歲貢而已。聖上可命戶部加緊督辦,待耶律得重來時,說明原委,讓其押運歲貢回去也就是了。”
蔡京奏道:“高太尉所言,雖然有理,但忽略了一件事。薊州軍北上攻打燕雲十六州,誠如聖上所言,必已經引起遼國誤會。耶律得重此來,一則是為了催討歲貢,二則是為了興師問罪。以遼國以往的行事風格,恐難善了。”
楊戩出班奏道:“聖上,薊州軍乃我國叛軍,如今攻打遼國城池,掠奪其土地,遼國若要問責,的確不好應對。”
他話剛落音,高檻忍不住冷笑出聲。
朝堂之中本充滿了緊張氣氛,高檻的一聲冷笑不適時宜的響起,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楊戩慍惱問道:“高大人為何發笑?”
高檻附身說道:“聖上,臣以為薊州軍不但不是叛亂,而是繼續在為國建功。”
此話一出,全場鴉雀無聲,就連高俅也一臉驚疑的看向高檻,不知他為何出此驚人之語。如今薊州軍可以說是徽宗的逆鱗,一般人在他麵前不敢輕易提起,更別說為薊州軍開脫了。
但高檻剛才這句話的意思,明顯就有給薊州軍平反的意思,這讓高俅如何不驚?
果然,徽宗臉色一沉,肅聲問道:“高卿何出此言?”
楊戩也冷哼一聲,說道:“高大人,莫非你與薊州軍尚有聯係不成?”
高檻並不理會他,而是俯身回奏道:“聖上,燕雲十六州本就是我國土,隻是被遼國霸占太久,在眾位大臣的心中便將那一片大好的土地視作契丹人的土地了。檀淵之盟,看似兩國友好盟約,實則是我大宋百年屈辱的不公平盟約!我大宋泱泱大國,年年向遼國歲貢,使得國內不得不增加稅賦,百姓因此不堪重負,以至民怨沸騰。四寇之亂,疼猶在身,各位大臣不會忘記吧?薊州軍南征北戰,雖能平國內四寇之亂,但各位可知,最大的賊寇是在北方?”
“好!說得好!”
殿內回蕩著高檻激昂的聲音,群臣鴉雀無聲,話聲落音,餘音繞梁。在此寂靜之時,宿元景突然爆出一聲好來。
徽宗臉上的慍怒,逐漸變成了驚愕,像高檻這樣的話,豈是朝堂中這一班得過且過,隻懂得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士大夫所能說出來的?
宿元景叫完好後,俯身奏報道:“聖上,臣也以為,薊州軍北上並非叛亂,而是繼續在為大宋征戰。太祖皇帝立國之初,曾在宮內設立‘封樁庫’,意欲一點一點的積攢錢財,盼著有朝一日贖回燕雲十六州。太宗皇帝在位時,曾兩次重兵北伐,雖以失敗告終,但也彰顯了太祖、太宗兩位先帝對燕雲十六州的態度。如今薊州軍北伐,不正是為了完成兩位先帝的遺誌嗎?”
宿元景說完,楊戩冷笑說道:“宿太尉是想當然了吧?區區十六萬叛國之軍,前有強敵,後無輜重補給,如何能撼動遼國根基、妄談收複燕雲十六州?臣倒是以為,此戰必激怒遼國,宋遼百年友好毀於一旦,北境戰火重燃,大宋難有寧日矣!”
蔡京說道:“聖上,遼國一向虎視我大宋,隻是苦於沒有借口南下。如今薊州軍攻打燕雲十六州,正好授人以柄,宋遼兩國友好就此毀於一旦,北境即將戰火重燃,引起無窮禍害……”
高檻說道:“好一個虎視我大宋,請問太師,老虎要吃人,還會先找個理由嗎?”
高俅說道:“聖上勿憂,如今金遼交戰,遼國國力吃緊,想要分兵南下,未必力所能及。遼國使者來時,我朝隻要聲明薊州軍乃叛軍,北躥至遼國,遼國可派兵剿滅。若需要我朝派兵前往共同作戰,我朝也可應允。如此一來,便可打消遼國對我朝毀約之疑慮。戶部隻需準備好歲貢,另加銀十萬,以示誠意,耶律得重定會滿意離去。”
高檻恨不得上去給高俅一腳,兒子搭台老子拆,真是坑兒子的好爹。
楊戩說道:“高太尉此招甚妙,uu看書 uuanshu 遼國絕不會同意我朝聯合作戰,他們隻會嚴防我朝派遣軍隊進入遼境。薊州軍叛亂,我朝鞭長莫及,正好假遼國之力將其剿滅,以絕後患。”
徽宗聽完,連連點頭說道:“好,就依高卿所奏。”
高檻不禁暗暗搖頭:這大宋滅亡,果然一點都不冤枉……
宿元景還要爭辯,高檻衝著他輕輕搖頭,示意他不要再出聲。
隨即徽宗又說道:“第二件事,金國使者前來,眾卿家怎麽看?”
高俅說道:“金遼交戰,雙方損耗巨大。完顏阿骨打差遣使者前來,定是想要我朝出兵夾擊遼國。如若與金國聯盟,勢必與遼國毀約。臣以為此事須慎重。”
蔡京說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如今他們兩國交惡,我等自然不能做壁上觀。金國使者前來,若是能給我朝帶來利好,合作也未嚐不可。”
他的這番話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紛紛點頭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