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蘭無意中加快了腳步,鬼使神差,直接朝太樸寺巷過去。
果然有事。巷口的地方靠著兩個閑漢,抄著手,叼著煙卷,斜著眼看藍天蘭過去。巷子裏沒人,大青石的街磚泛著寒光。藍天蘭本來不確定那天晚上的門洞,但是,卻有一樣標誌讓他沒到門洞前就立刻確定了。在沒有任何行人的巷道裏,凸兀站著兩個和巷口一樣裝束的人,叼著煙,無聊地看著藍天蘭。
是那天晚上的事連累了嗎?藍天蘭想著,沒作猶豫,直接敲響了門環。
開門的是一位四十多歲係著圍裙的女傭,問藍天蘭找誰?
“你家小姐在嗎?”
女傭剛要回頭喊小姐,堂屋門簾一挑,一位披著圍巾的姑娘出來問:“姚媽,是哪一位?”
這姑娘正是之前用日語為他解圍的那位。
看見藍天蘭,又是略微一愣,便恢複常態。
“是你先生,有事嗎?請到屋裏坐吧”。引著藍天蘭過前院,挑開門簾進了堂屋。
姚媽上了杯茶水,下去忙了。後院裏老人連串的咳嗽聲傳過來,藍天蘭轉頭朝後院看了一眼。
姑娘道:“是我父親,生病了。你有什麽事嗎?”
此一刻,藍天蘭覺得自已有點唐突了,微笑了笑道:“我叫藍天蘭,浦鎮國小教員,不知道以後還是不是。先謝謝你。”
那姑娘平靜如初。“邵一萍。藍先生,小丁寶還好吧?”
藍天蘭一楞,“你也認識小丁寶?好,小家夥現在活潑的很”。
“我沒有能力收養他,隻能有時候給他們買點吃的。要不是你出手相救,小丁寶那天就可能沒了,要謝謝你”。邵一萍將茶杯往藍天蘭麵前推了推。
“老爺子這是染的什麽病?”藍天蘭看了看後麵問。
“爸爸身體一直不好,之前住在南京,戰事之前搬到這裏避難,現在身體更是每況日下”。
藍天蘭想起陳昌武初到他家也是咳嗽成這個樣子,道:“我有個熟人以前也是這樣咳嗽,自已抓了草頭方子治好了,我請他過來給老爺子看看?”
邵一萍不置可否。過了一會問藍天蘭:“藍先生,你還有別的事嗎?”似有逐客令的感覺。
藍天蘭猛然想起縈繞心頭的一件事。
“我有個熟人總是說‘尼就三撒一跌斯、尼就三撒一跌斯’,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你的熟人是日本人?”
藍天蘭點點頭。
“二十三。他在不斷重複這個數字”。
藍天蘭恍然大悟地笑了,說:“這個人已經瘋了”。說罷,告辭回了。
邵一萍把他送到門廳,隨口問:“藍先先,你接觸過日語?”藍天蘭搖搖頭。她接著道:“你複述的很準確,語感也不錯”。藍天蘭心裏一動。
藍天蘭把邵一萍父親的情況說給陳師傅。起初陳師傅直擺手,“我又不是郎中,哪裏能去看病人。我這些草頭方子,都是些普通的草藥,自已琢磨自已用還行,哪裏能給別人治病呢”。
“爹呀,我們在外麵行走,你老也沒少用你那些方子給人治病”,陳姑娘笑道。
“這孩子,竟講實話。那是江湖救急,都是些窮人,沒錢也不能看著人家等死,治好了,可是積大德的事”。
“陳師傅,你也別管他窮人富人,去看看,醫得,就給他個方子;看不明白,咱也不裝神弄鬼地糊弄人。你看行不行?”藍天蘭道。
藍天蘭帶陳昌武過去的時候,那幾個人還待在那裏,道也不幹涉別人的出出進進。邵一萍也沒有特別上心,隻是客客氣氣把他倆領到後院老爺子的臥室,隻當是給老爺子寬心解悶。
邵老爺子特別地幹瘦,靠在床上咳一陣喘一陣,為人卻挺是和善,先謝了二位,讓了坐上了茶。陳師傅是多年江湖行走的,見過千人千麵,也是最懇實的武把子,進門就把實底撂了。
“我也不是郎中,就是個河南溫縣陳家溝練武把子的……”句句中中肯肯。
“河南陳家溝,我知道,那裏可是個精武之地”。邵老爺子也是個知曉世麵的人,兩人你來我往聊的很是投緣,一點不沾方子治病的事。
邵一萍看見父親談天說地,精神頭也好了,咳嗽都緩了許多,心裏也有了一些寬慰,招手帶藍天蘭退出來,由他們暢快地聊去;叫來姚媽,讓她給父親熬炙銀耳小米紅棗粥,u看書 .ukanshu並叮囑放一湯勺紅糖就行了。
到前麵堂屋坐下,邵一萍告訴他本來打算送父親回南京進醫院治病的,卻成行不了。
“是外麵那些人不許嗎?”藍天蘭問。
原來,邵一萍是歸國的留洋學生,在法國的巴黎日本的大板都念過大學,母親去世,父親衰老,這才完成學業回到南京。因為她在外國念的工科是機械,就被浦口的浦鎮機車製造公司請去做了工程師。南京戰事之前,政府就籌劃向西南轉移重要物質工廠和人員。浦鎮機車製造公司的重要設備和人員都陸續走了,邵一萍因為老父親有病體弱,就留在了南京,又因為避難住在了浦口。
日本人急於想恢複津浦鐵路線,有大量機車要修複,想盡快讓機車製造公司複工,探聽到工程師邵一萍還在浦口,想請她回去,威逼利誘都沒成功,就派人在門口守著,怕她跑了。
所以,邵一萍送父親擺渡回南京被阻止了。
“這樣耗著總不是辦法,不知道日本人什麽時候就會使出壞來”,藍天蘭說。
“不管他,耗一天是一天吧,等我父親身體好了再說”。
“邵小姐,我有一個請求,不知道能不能說?”藍天蘭藏在心裏的一個願望想要說出來,他想,一但自已學會了日本話,吃虧更大的一定是日本人。
“想學日語?”邵一萍有點吃驚,也不問他原因,隻道:“那就先學點簡單的試試看”。
不曾想,如些一試,讓邵一萍不斷刷新從呀呀學語開始到留洋工作今天為止建立起來的三觀。
果然有事。巷口的地方靠著兩個閑漢,抄著手,叼著煙卷,斜著眼看藍天蘭過去。巷子裏沒人,大青石的街磚泛著寒光。藍天蘭本來不確定那天晚上的門洞,但是,卻有一樣標誌讓他沒到門洞前就立刻確定了。在沒有任何行人的巷道裏,凸兀站著兩個和巷口一樣裝束的人,叼著煙,無聊地看著藍天蘭。
是那天晚上的事連累了嗎?藍天蘭想著,沒作猶豫,直接敲響了門環。
開門的是一位四十多歲係著圍裙的女傭,問藍天蘭找誰?
“你家小姐在嗎?”
女傭剛要回頭喊小姐,堂屋門簾一挑,一位披著圍巾的姑娘出來問:“姚媽,是哪一位?”
這姑娘正是之前用日語為他解圍的那位。
看見藍天蘭,又是略微一愣,便恢複常態。
“是你先生,有事嗎?請到屋裏坐吧”。引著藍天蘭過前院,挑開門簾進了堂屋。
姚媽上了杯茶水,下去忙了。後院裏老人連串的咳嗽聲傳過來,藍天蘭轉頭朝後院看了一眼。
姑娘道:“是我父親,生病了。你有什麽事嗎?”
此一刻,藍天蘭覺得自已有點唐突了,微笑了笑道:“我叫藍天蘭,浦鎮國小教員,不知道以後還是不是。先謝謝你。”
那姑娘平靜如初。“邵一萍。藍先生,小丁寶還好吧?”
藍天蘭一楞,“你也認識小丁寶?好,小家夥現在活潑的很”。
“我沒有能力收養他,隻能有時候給他們買點吃的。要不是你出手相救,小丁寶那天就可能沒了,要謝謝你”。邵一萍將茶杯往藍天蘭麵前推了推。
“老爺子這是染的什麽病?”藍天蘭看了看後麵問。
“爸爸身體一直不好,之前住在南京,戰事之前搬到這裏避難,現在身體更是每況日下”。
藍天蘭想起陳昌武初到他家也是咳嗽成這個樣子,道:“我有個熟人以前也是這樣咳嗽,自已抓了草頭方子治好了,我請他過來給老爺子看看?”
邵一萍不置可否。過了一會問藍天蘭:“藍先生,你還有別的事嗎?”似有逐客令的感覺。
藍天蘭猛然想起縈繞心頭的一件事。
“我有個熟人總是說‘尼就三撒一跌斯、尼就三撒一跌斯’,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你的熟人是日本人?”
藍天蘭點點頭。
“二十三。他在不斷重複這個數字”。
藍天蘭恍然大悟地笑了,說:“這個人已經瘋了”。說罷,告辭回了。
邵一萍把他送到門廳,隨口問:“藍先先,你接觸過日語?”藍天蘭搖搖頭。她接著道:“你複述的很準確,語感也不錯”。藍天蘭心裏一動。
藍天蘭把邵一萍父親的情況說給陳師傅。起初陳師傅直擺手,“我又不是郎中,哪裏能去看病人。我這些草頭方子,都是些普通的草藥,自已琢磨自已用還行,哪裏能給別人治病呢”。
“爹呀,我們在外麵行走,你老也沒少用你那些方子給人治病”,陳姑娘笑道。
“這孩子,竟講實話。那是江湖救急,都是些窮人,沒錢也不能看著人家等死,治好了,可是積大德的事”。
“陳師傅,你也別管他窮人富人,去看看,醫得,就給他個方子;看不明白,咱也不裝神弄鬼地糊弄人。你看行不行?”藍天蘭道。
藍天蘭帶陳昌武過去的時候,那幾個人還待在那裏,道也不幹涉別人的出出進進。邵一萍也沒有特別上心,隻是客客氣氣把他倆領到後院老爺子的臥室,隻當是給老爺子寬心解悶。
邵老爺子特別地幹瘦,靠在床上咳一陣喘一陣,為人卻挺是和善,先謝了二位,讓了坐上了茶。陳師傅是多年江湖行走的,見過千人千麵,也是最懇實的武把子,進門就把實底撂了。
“我也不是郎中,就是個河南溫縣陳家溝練武把子的……”句句中中肯肯。
“河南陳家溝,我知道,那裏可是個精武之地”。邵老爺子也是個知曉世麵的人,兩人你來我往聊的很是投緣,一點不沾方子治病的事。
邵一萍看見父親談天說地,精神頭也好了,咳嗽都緩了許多,心裏也有了一些寬慰,招手帶藍天蘭退出來,由他們暢快地聊去;叫來姚媽,讓她給父親熬炙銀耳小米紅棗粥,u看書 .ukanshu並叮囑放一湯勺紅糖就行了。
到前麵堂屋坐下,邵一萍告訴他本來打算送父親回南京進醫院治病的,卻成行不了。
“是外麵那些人不許嗎?”藍天蘭問。
原來,邵一萍是歸國的留洋學生,在法國的巴黎日本的大板都念過大學,母親去世,父親衰老,這才完成學業回到南京。因為她在外國念的工科是機械,就被浦口的浦鎮機車製造公司請去做了工程師。南京戰事之前,政府就籌劃向西南轉移重要物質工廠和人員。浦鎮機車製造公司的重要設備和人員都陸續走了,邵一萍因為老父親有病體弱,就留在了南京,又因為避難住在了浦口。
日本人急於想恢複津浦鐵路線,有大量機車要修複,想盡快讓機車製造公司複工,探聽到工程師邵一萍還在浦口,想請她回去,威逼利誘都沒成功,就派人在門口守著,怕她跑了。
所以,邵一萍送父親擺渡回南京被阻止了。
“這樣耗著總不是辦法,不知道日本人什麽時候就會使出壞來”,藍天蘭說。
“不管他,耗一天是一天吧,等我父親身體好了再說”。
“邵小姐,我有一個請求,不知道能不能說?”藍天蘭藏在心裏的一個願望想要說出來,他想,一但自已學會了日本話,吃虧更大的一定是日本人。
“想學日語?”邵一萍有點吃驚,也不問他原因,隻道:“那就先學點簡單的試試看”。
不曾想,如些一試,讓邵一萍不斷刷新從呀呀學語開始到留洋工作今天為止建立起來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