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的神識在肉體死亡時便隨之結束,那還好;當生命的無常來臨,一個生命體的心識會不會自然結束呢?不會的!我們佛教徒知道,隻要還沒脫離輪回,心識就會像蟬脫殼一樣,隻是換掉不同的軀殼,會繼續在另一個身體延續。而心識不斷重複地延續,就是輪回。


    為什麽用“輪回”來表示生命重複循環的過程呢?就像一個輪子轉動,起初可以很清楚看見輪子是從哪個點開始轉,時間一長,就看不清楚它的起點了,隻是不斷地重複旋轉,停不下來。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除非有時因過度痛苦或過度快樂,讓生活有個空間可以清楚地去感覺,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隨著煩惱轉動,並在模糊狀態中讓生命消失。


    我們可能因為福報足夠,往上轉生到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等三善趣;福報不夠時,又開始往下墮,投胎到傍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等三惡趣。隻要我們還有對自我的執著存在,就會不停地輪回。所謂的“輪回到邊”是指,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認知到輪回就是不停地在重複同一種過程,進而真正放下“以執著自我為主”的輪回之因,才可能有個終止的邊境。


    眾生因為無明才會墮入傍生道。傍生道大致上可以分為居住在大海中的、生活在陸地上的。在海中的生物百千萬種,數量無數。如果有機會去參觀海洋館或海洋世界,就知道海底世界的千奇百怪了!那些生長在水中的傍生道眾生,常常都是體積大的吃體積小的,很多還會被人類捕捉。而生活在陸地上或是可以在空中飛的傍生道眾生,更是強大的欺負弱小的,弱肉強食,有的還要遭受人類獵捕、殺害等種種痛苦,一生都在恐懼和無知中度過。至於被人類飼養的動物,像牛、馬、羊等畜生,有時還要做耕田、馱運等粗重工作,不聽話時有鞭子伺候,年老無用就會被宰殺食用。


    被人寵愛的動物,雖然可以過著比較舒適的生活,但也沒有保障,時時都有被遺棄的可能。有些動物或許好一點,可以遇到一位疼愛它們的主人,但它們仍然無法像人類一樣地修行。動物裏最會模仿的是鸚鵡,教它們念兩三句佛號有辦法,可要讓它理解“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麽意思,你講一輩子,它也無法聽得懂。


    無論如何,傍生道眾生受限於傍生的軀體、愚癡的障礙,沒有辦法修行,是非常痛苦的!我們說過,在輪回之中,一切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傍生道的眾生是我們肉眼最常見到的眾生,所以我們不要有殺害之心,而要以慈悲之心來善待它們。


    知道了三惡趣眾生的痛苦後,也知道貪嗔癡會導致種種惡趣的苦果,學佛時就要斷除這些痛苦的來源,並對投胎在惡趣的眾生產生強烈的慈悲心。


    人道中,依苦的性質,分為變苦(壞苦)、苦苦、行苦三大根本苦;另外還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僧會苦、愛別離苦、所惡臨身苦、所求不得苦(求不得苦)等八種支分苦。


    三種根本苦


    一、變苦(壞苦)。我們在遭遇無常的時候,所有的平安快樂都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煩惱和痛苦。原本是安定的生活變得不再安定,原本是舒適的日子變得不再舒適,原本是享有權力名望的身份一下子變得沒落貧賤。我們因為改變而嚐到痛苦,這些狀態稱為變苦(壞苦)。


    二、苦苦。苦苦有點像禍不單行,或是說屋漏偏逢連夜雨。一種苦來了,還沒受完,另一個苦又跟著來了。就好比一個家庭裏,父親失業了,母親又生病,孩子還很幼小,沒有錢付房租。這種前苦未去、後苦又來的情形,就叫做苦苦,也就是苦上加苦的意思。


    三、行苦。行苦是變苦(壞苦)和苦苦的根本。我們認為自己現在好像沒有感受到痛苦,但實際上我們所享受或所作的一切都蘊含了痛苦的因。就像要得到一碗米飯,從播種、灌溉、施肥、噴灑農藥等過程,不知傷害了多少小生命。巴祖仁波切說:“一碗糌粑,半碗蟲。如果仔細想想,吃糌粑就好像在吃蟲的粉末一樣。”以此類推,我們吃飯、穿衣服、住房子、享受財富等等,其實都成了造罪業的因,而所作也都離不開造罪業的行為。所以,我們表麵上幸福快樂的所有事物,其實都蘊含著痛苦的因,也都具有行苦的本性。


    八種支分苦


    人最切身的感受,一種發生在身體上,一種是產生在內心中。發生在身體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生、老、病、死四種苦,在內心產生的則是怨僧會、愛別離、所求不得(求不得)、所惡臨身四種苦。


    一、生苦。每一個凡人都是從母體中出生的,出生的時候,母親忍受失去生命的危險和痛苦生下我們。而人從入胎到成形出生時,在母胎中也會有種種不同的變化,受種種不同的苦,這些在佛經上有很詳細的記載。當胎兒要從母體中出來時,不僅是母親,胎兒也要忍受出生的痛苦。如果不幸,甚至會有母子都死亡的可能。雖然很多人都平安來到人世,也會為嬰兒的來臨而賀喜,可經曆這種懷胎、出生痛苦的母親和嬰兒是要通過生命中險難的考驗啊!


    二、老苦。人沒有生而不老的。每一分每一秒,人類的細胞都隨時在成長、變化、衰老。從曆史上看,秦始皇遍求長生不老的仙丹,直到科學進步的今天也發明了許多抗衰老的藥物。尤其是女性,更是難以接受年老的事實,所以市麵上就有美容、化妝產品,或運用醫學上的種種技術來保持人的青春美貌。實際上,不管這些技術或產品能維持多久的青春,隻要還活著,人一定會慢慢衰老。


    人為什麽那麽怕衰老呢?因為人老了,除了青春美貌不再,體力也開始衰退了,眼睛變得老花,耳朵開始重聽,牙齒慢慢動搖,頭發轉黃變白。慢慢地,腦筋也不清楚了,行動不再矯捷,愈來愈遲緩。當身體的精氣神愈來愈衰弱,對死亡就有了恐懼。人老時最容易生病,年老的痛苦也會隨著病痛而來。


    三、病苦。生病不是老人的專利。人是四大結合的肉身,一般人隻要四大不調或是受外在感染,就會生病。病魔對人沒有分別,從嬰兒、幼童、青少年、壯年到老年,不管是貧賤還是富貴,隻要一生病,就任憑醫生和病魔的擺布了。生病是非常痛苦的,因為痛在自己的肉體上,無論多麽親的人都不能代替承受。有句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人生病一久,重病不起,無法醫治,不但病人受苦,連旁人都非常辛苦,種種煩惱和人性的醜惡麵就會出現,是非常可憐的!


    四、死苦。生老病死的四大苦中,死亡之苦雖然是放在最後,但其實是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的身上。有句話叫“棺材裏裝的不一定是老人”,有人一出生就死了,有人在幼兒時就夭折了,有人在壯年的時候遭遇不測……人會在任何可能的時期,因為任何可能的因素,以不同的死亡方式結束生命。隻是,每個人生命的長短和死亡的狀態,會因為業力因果而有所不同,他所受到的死亡痛苦也會隨之有所差別。


    死亡對現世活著的人是一種無法經曆的體驗,因此,死亡的痛苦對活人來說是陌生的。當死亡來臨,除了肉體上不斷變化的痛苦,最嚴重的是意識上的恐懼和慌亂。因為一般人要麵臨死亡時,多生累劫的善惡會成為決定投胎到何處的因素。


    有人不相信輪回的說法,認為佛教用善惡果報和輪回的關係來恐嚇人。其實,不管接不接受輪回的觀念,或是信仰哪個宗教,善惡果報和生死輪回都是不能避免的事實,隻要是具有生命的眾生,必然要麵對。


    五、怨憎會苦。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對自己不友善、甚至會傷害我們的人。我們擁有的財物或其他的一切,常常會被周遭的人侵害、偷盜和搶劫,心中沒有安全感,會有恐懼心。此外,自己不喜歡的人、害怕的事物,我們卻不得不和他們在一起,無法遠離。這些就是“怨憎會苦”。


    六、愛別離苦。愛別離苦和怨憎會苦正好相反。我們所喜愛的親人常常不能和我們好好相聚,因為世間的無常和輪回的變化必須生離或死別。不論是親如父母子女、兄弟姊妹,乃至親朋好友,都很難不麵臨這些痛苦。有時候,自己擁有的種種財物無法永遠享用,在無常或死亡來臨時都要離開自己。這些就是愛別離苦。


    七、所求不得苦(求不得苦)。人的一生都是在追求舒適與安樂,追求好吃的食物、舒適的房子、高等學曆、響亮的名聲等等,在追求過程中,大多數人都非常辛苦。辛苦的付出希望會有所收獲,但也有很多不是有求必得的。辛苦不一定有所得。也有人辛苦一輩子,雖然得到想要的一切,卻常常反受其害。就像有些大富翁因為太富有而遭人綁架,高官因為政治變遷而落為平民或變成囚犯。


    很多無常的變化,使得“所求不得”(求不得)成為一種痛苦,連“所得”也是一種痛苦啊!但是,如果我們是為了追求出離輪回之苦而受苦,這種苦一定會讓你有所得,因為在正法中為修行而受苦,所得到的是永遠不會消失的福報。


    八、所惡臨身苦。自己不喜歡、厭惡的事常常會降臨在自己身上,稱為所惡臨身苦。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喜歡痛苦,卻偏偏要承受許多痛苦的事。人因為業力的關係,有人不願意去做壞事,可是遇到壞人逼迫,不得不犯法,最後也會受到法律的製裁;有人不喜歡殺人,可是戰爭爆發,也會被迫殺人。世間種種的事情,有太多不是自己所樂意的,卻必須去麵對,去接受,這就是所惡臨身苦。


    當我們發菩提心時,都會發願以利益自己和他人為目的,讓所有眾生從痛苦中得到解脫,讓他們可以暫時得到天人的福報和未來究竟成佛的果位。成就這些福報的基礎,就是必須先理解眾生痛苦的存在,才能感同身受產生慈悲心!能生起慈悲心,才會去尋找痛苦的根源,進而能斷除這些痛苦的根源。所以我們在發願時常會說:“願一切眾生永離苦及苦因。”不單是希望眾生脫離痛苦,連苦因都要脫離。當我們觀修六道輪回的痛苦之後,會知道輪回之中沒有真正的快樂存在,內心會想要修學正法,對因果也能生起信心,能放下對今生的種種執著,對眾生能生起慈悲心。所以,如果自己還沒有對輪回之苦生起穩固的定解時,就要持續不斷地觀修。


    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還不夠謙卑,放不下心中的自我知見和傲慢去看待和認識無常。我們總認為自我可以掌控一切,包括因緣和因果,這就是個一葉障目式的思維方式,所以佛經裏說:“舍本逐末,顛倒眾生。”如果我們能以正知見去思維輪回,就會明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凡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是無常,也都會因為緣聚緣滅而被耗盡,無一例外。對於心中的執著,學會放下,痛苦就會少許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命的覺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嘎瑪仁波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嘎瑪仁波切並收藏生命的覺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