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學佛者很喜歡聽比較深奧而自己又聽不懂的教理。有一群大學生請我去演講。


    第一次講慈悲心,講完後我發覺大家沒什麽反應,於是晚上就問一個老弟子怎麽回事,他回答:“這些都聽過了,不深奧,所以沒什麽感覺!”於是第二次講了般若(空性),就是


    “非有,非無,非有無皆是,也非有無皆不是”,像繞口令般地講給他們聽,大家都在鼓掌,認為今天講得很深奧。


    為什麽很深奧?因為他們都聽不懂!我覺得很奇怪:天底下怎麽會有這種事——自己聽不懂的內容就是深奧?


    但,這就是我們的人性。我們要知道,聽聞對自己有用的法是比較重要的,而對你聽不懂的內容,你無法了解其中的意思,所以對你來說也就沒任何意義。


    這不代表它不好,因為一般人認為的深和淺,是用詞有所差別。所以,要慢慢學會用自己聽得懂的、比較淺的言詞來解釋深奧的佛法。


    佛教裏最精華的部分是菩提心,我們是大乘佛教徒,菩提心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無始以來,直到現在,每一個人都習慣了自私,如果把這個自私的心解開,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其他的眾生——正因為要依靠其他的眾生幫助自己,所以要拓寬心胸想到別人。


    我們常發願要度盡天下一切眾生,而要利益眾生應該先從周邊的親人開始。


    上一代的人大多比較孝順,會想到父母親有什麽煩惱、會不會生病、現在過得好不好、需不需要幫什麽忙,常常為父母著想。


    現在的情形顛倒了,有很多


    “往下”孝順的


    “孝子”、


    “孝女”,他們常常會擔心


    “我的兒子缺不缺錢花”、


    “我需不需要幫孩子買房子、買車子”等等。像有些老居士講:不要把我們送到老人院,就很滿意了。


    其實,去老人院的可能很大,因為目前這一代年輕人工作繁忙,並不一定有時間照料老人,所以會送父母去老人院過孤獨的生活。


    對於年輕的一代,我們就必須要求自己先做表率。我們孝順長輩,把父母照顧好,就是兒女的榜樣,兒女也會跟著你學,也會做得好,而這樣的傳統就是佛教慈悲的來源了。


    在《父母恩重難報經》中佛陀說,他的父親往生時,他去抬棺;又為了度他的母親到三十三天界,去修七七四十九天的法。


    佛陀雖然成佛了,還是非常孝順。這是我們應該先努力的部分,然後再慢慢延伸出去。


    如此,這種中華民族最好的傳統美德,才可以延續下去。很多人會以為修行佛法就要六親不認,與世隔絕。


    其實這樣的理解是有偏差的。真正的大乘修行講的是要我們慈悲一切如母有情眾生,願他們能先成就並早日離苦得樂。


    因為如果沒有眾生,我們就沒有行善積德的對象,所以我們必須要感念眾生的恩情。


    那麽世間法也是如此,沒有一個人有本事不靠別人的幫助和外界的力量就能生存的。


    我們自以為是的時候,那是一種缺少智慧的表現,一個人再有能力,也是在別人的承托下才能顯示出來的。


    父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恩人,如果我們連自己的父母恩都能忘,那就真的沒有資格再去高談闊論了。


    所以,一切看似簡單的東西,都是能給我們教育和積累經驗的對境,急於好高騖遠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生命的覺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嘎瑪仁波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嘎瑪仁波切並收藏生命的覺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