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全縣幾個副縣長中排名靠後,分管的也是文教、衛生以及信訪、民族宗教等相對非核心工作,不過劉運升能以不到四旬的年紀位列縣政fu領導班子成員之一,除了**背景、人脈關係等因素外,其個人能力和眼光、見識也是毋庸置疑的。
坦白地說,參考易陽縣開發區的過往及現狀,劉運升並不看好其在未來幾年內的發展勢頭。
在這件事的處理上,稍有不慎,很可能就會成為他仕途中的滑鐵盧。
作為縣級領導班子裏典型的少壯派代表,他本人的進步空間相當大,也有一定的野心,自然不願意遭遇不必要的挫折,也不希望在上級領導眼中落得個屍位素餐的壞印象。
為此,他專門跑到市委,問計於當初賞識、提拔自己的老領導。
老領導隻說了一句話:“同行不同利,同人不同德。”
劉運升幡然大悟。
別人做不好的,我不一定也做不好。
反過來說,別人做不好的,我做好了,才更顯能力。
自此,他終於放下思想包袱,開始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不代表盲目激進。
有了騙貸案的前車之鑒,劉運升接盤之後,並沒有急於搞出什麽大動作,反正開發區已經荒置了這麽久,再晾它個仨月倆月也沒人能指摘什麽。
何況他剛接觸招商這一塊,連半個行家也算不上,暫時按兵不動,正是明智之舉。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忙著研究國家的相關政策,拜訪本地區比較知名的經濟類專家學者,約談本縣的工商界代表,以廣納百家之長。
作為喜羊羊火鍋城的當家人,在本縣餐飲業異軍突起的代表人物,楊昆的商業天賦和眼光自然有其可供借鑒、參考之處。
雖然受楊昆的年齡所惑,劉運升對其閱曆和眼光尚存質疑,不認為他能給出什麽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不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聽聽幾個人的看法總是好的。
楊昆今晚的表現令他有些喜出望外。
隻是被劉小亮這麽一攪和,飯後的這場談話完全成了父子二人關於“上學無用論”的辯論專場,跑題跑到這種程度,離他最初的打算已經是南轅北轍了。
其實他請楊昆到家裏吃飯,還有個難以啟齒的緣由。
這個時代,機關幹部和個體戶之間的關係遠不像楊昆經曆過的後世那樣密切。
從當前個體工商業主的主要構成來看,除了下崗的工人,進城的農民,前兩年,響應國家號召下海經商的公職人員也不在少數。(.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有的人發家致富,提前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小康生活。
更多的人在無情的商海中撞得頭破血流,不得已铩羽而歸,頂著昔日同僚嘲笑、憐憫的眼神,硬著頭皮回到舊單位,從頭做起。
無論這些不甘安於現狀的人們成功還是失敗,對於那些依然守著鐵飯碗不放的公職人員來說,雖然自身的收入普遍不高,卻都有著機關人員特有的矜持和驕傲,一般不太看得起自食其力的個體戶。
反過來,腰纏萬貫的土財主們也不大看得起那些腰包幹癟卻自命不凡的家夥。
前幾年有句很流行的話,叫“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
這裏的茶葉蛋,指的當然不是棒子們所說的珍稀程度堪比切糕的那種。
類似的說法之所以大行其道,用楊昆的話來形容,其原因就在於“現在的公務員不吃香!”
當然,現在還不流行“公務員”的說法。
國內的公務員考試錄用製度要從90年代中後期才開始在小範圍內進行試點,現在的人們談**職人員時,一般都會用“幹部”這個詞來指代。
所以,楊昆這句玩笑話隻是跟自家人閑聊時順口蹦出來的,並沒有滿世界顯擺的意思。
別人也理解不了。
不過在90年代中期,和生意人相比,幹部們的工資收入確實不值一提。
同時,受素質良莠不齊的鄉鎮幹部所拖累,現在的幹部形象整體不佳也是不爭的事實。
劉運升身為副縣長,堂堂一位副處級幹部,其修養、境界自然不是一般的鄉鎮幹部能比的,不過受主流的意識形態影響,對於個體戶的看法和認識也不會顯得太過積極。
他知道兒子在學校裏和楊昆最為投緣,心裏便始終有一層若有若無的憂慮,擔心劉小亮從他身上沾染到太多重利輕義的商人本性,對其今後的發展不利,也有借此閑聊的機會敲打、警告一番的打算。
隻是和楊昆接觸過兩次後,其恰如其分的表現,多少打消了他心中的一部分顧慮,事先準備好的勸誡之言也就沒有貿然出口。
在他暗自考量、評價楊昆的同時,楊昆也在揣摩他的心思和用意。
其實做生意和做官在很多方麵都有共通之處。
例如琢磨人。
體製中人要揣摩上意,避免行差踏錯,生意人也要研究對手和合作夥伴,趨利避害,謀求最大利益。
以楊昆心態之成熟,心思之敏銳,自然能體會到劉副縣長言下未盡之意。
不過考慮到彼此交情尚淺,而且以他現在的情況,還沒有什麽能借助到劉副縣長的地方,是以今天登門的主要目的,隻是想給對方留下個懂規矩、識進退的好印象,實不指望第二次見麵就能霸氣側漏,引得這位未來的省部級**納頭便拜。
因此,對於劉運升提出的話題,楊昆也隻是沉著應對,訥言慎行,並沒有刻意表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和“遠見卓識”來。
和政fu官員打交道,要有足夠的耐心,急功近利,隻會欲速則不達。
等到劉家父子的爭論暫時告一段落,楊昆看看時間,已經過了9點。
他知道機關單位的人生活作息都極有規律,便借機起身告辭。
今天的談話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覺得楊昆身上還有極大潛力可挖,劉運升略感遺憾,去儲藏室拿了盒點心作為回禮,親自將他送出門外,說:“今天時間有限,招呼不周,以後常走動。”
楊昆推辭了一番,勉強接過點心,道了聲謝,說:“改日再來聆聽劉叔叔教誨。”
坦白地說,參考易陽縣開發區的過往及現狀,劉運升並不看好其在未來幾年內的發展勢頭。
在這件事的處理上,稍有不慎,很可能就會成為他仕途中的滑鐵盧。
作為縣級領導班子裏典型的少壯派代表,他本人的進步空間相當大,也有一定的野心,自然不願意遭遇不必要的挫折,也不希望在上級領導眼中落得個屍位素餐的壞印象。
為此,他專門跑到市委,問計於當初賞識、提拔自己的老領導。
老領導隻說了一句話:“同行不同利,同人不同德。”
劉運升幡然大悟。
別人做不好的,我不一定也做不好。
反過來說,別人做不好的,我做好了,才更顯能力。
自此,他終於放下思想包袱,開始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不代表盲目激進。
有了騙貸案的前車之鑒,劉運升接盤之後,並沒有急於搞出什麽大動作,反正開發區已經荒置了這麽久,再晾它個仨月倆月也沒人能指摘什麽。
何況他剛接觸招商這一塊,連半個行家也算不上,暫時按兵不動,正是明智之舉。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忙著研究國家的相關政策,拜訪本地區比較知名的經濟類專家學者,約談本縣的工商界代表,以廣納百家之長。
作為喜羊羊火鍋城的當家人,在本縣餐飲業異軍突起的代表人物,楊昆的商業天賦和眼光自然有其可供借鑒、參考之處。
雖然受楊昆的年齡所惑,劉運升對其閱曆和眼光尚存質疑,不認為他能給出什麽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不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聽聽幾個人的看法總是好的。
楊昆今晚的表現令他有些喜出望外。
隻是被劉小亮這麽一攪和,飯後的這場談話完全成了父子二人關於“上學無用論”的辯論專場,跑題跑到這種程度,離他最初的打算已經是南轅北轍了。
其實他請楊昆到家裏吃飯,還有個難以啟齒的緣由。
這個時代,機關幹部和個體戶之間的關係遠不像楊昆經曆過的後世那樣密切。
從當前個體工商業主的主要構成來看,除了下崗的工人,進城的農民,前兩年,響應國家號召下海經商的公職人員也不在少數。(.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有的人發家致富,提前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小康生活。
更多的人在無情的商海中撞得頭破血流,不得已铩羽而歸,頂著昔日同僚嘲笑、憐憫的眼神,硬著頭皮回到舊單位,從頭做起。
無論這些不甘安於現狀的人們成功還是失敗,對於那些依然守著鐵飯碗不放的公職人員來說,雖然自身的收入普遍不高,卻都有著機關人員特有的矜持和驕傲,一般不太看得起自食其力的個體戶。
反過來,腰纏萬貫的土財主們也不大看得起那些腰包幹癟卻自命不凡的家夥。
前幾年有句很流行的話,叫“造導彈不如賣茶葉蛋”。
這裏的茶葉蛋,指的當然不是棒子們所說的珍稀程度堪比切糕的那種。
類似的說法之所以大行其道,用楊昆的話來形容,其原因就在於“現在的公務員不吃香!”
當然,現在還不流行“公務員”的說法。
國內的公務員考試錄用製度要從90年代中後期才開始在小範圍內進行試點,現在的人們談**職人員時,一般都會用“幹部”這個詞來指代。
所以,楊昆這句玩笑話隻是跟自家人閑聊時順口蹦出來的,並沒有滿世界顯擺的意思。
別人也理解不了。
不過在90年代中期,和生意人相比,幹部們的工資收入確實不值一提。
同時,受素質良莠不齊的鄉鎮幹部所拖累,現在的幹部形象整體不佳也是不爭的事實。
劉運升身為副縣長,堂堂一位副處級幹部,其修養、境界自然不是一般的鄉鎮幹部能比的,不過受主流的意識形態影響,對於個體戶的看法和認識也不會顯得太過積極。
他知道兒子在學校裏和楊昆最為投緣,心裏便始終有一層若有若無的憂慮,擔心劉小亮從他身上沾染到太多重利輕義的商人本性,對其今後的發展不利,也有借此閑聊的機會敲打、警告一番的打算。
隻是和楊昆接觸過兩次後,其恰如其分的表現,多少打消了他心中的一部分顧慮,事先準備好的勸誡之言也就沒有貿然出口。
在他暗自考量、評價楊昆的同時,楊昆也在揣摩他的心思和用意。
其實做生意和做官在很多方麵都有共通之處。
例如琢磨人。
體製中人要揣摩上意,避免行差踏錯,生意人也要研究對手和合作夥伴,趨利避害,謀求最大利益。
以楊昆心態之成熟,心思之敏銳,自然能體會到劉副縣長言下未盡之意。
不過考慮到彼此交情尚淺,而且以他現在的情況,還沒有什麽能借助到劉副縣長的地方,是以今天登門的主要目的,隻是想給對方留下個懂規矩、識進退的好印象,實不指望第二次見麵就能霸氣側漏,引得這位未來的省部級**納頭便拜。
因此,對於劉運升提出的話題,楊昆也隻是沉著應對,訥言慎行,並沒有刻意表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和“遠見卓識”來。
和政fu官員打交道,要有足夠的耐心,急功近利,隻會欲速則不達。
等到劉家父子的爭論暫時告一段落,楊昆看看時間,已經過了9點。
他知道機關單位的人生活作息都極有規律,便借機起身告辭。
今天的談話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且覺得楊昆身上還有極大潛力可挖,劉運升略感遺憾,去儲藏室拿了盒點心作為回禮,親自將他送出門外,說:“今天時間有限,招呼不周,以後常走動。”
楊昆推辭了一番,勉強接過點心,道了聲謝,說:“改日再來聆聽劉叔叔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