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這句話一點不假。當山寨裏這些原本看起來四六不成行的綠林好漢穿上新軍裝時,頓時給人眼前一亮之感。萬八千當眾宣布張虎他們為保安三團的訓練教官,除負有教導訓練這些新兵的職責外,還有一項更重要的職責,那就是負責執行軍法。為了讓這新成立的保安三團更象個樣子,萬八千命令張虎他們在山上又訓練了這九十七個新兵兩天,才帶著他們下山。臨行之時,把山上所有的能搬走的東西全都上了,最後還放了一把火,將山上那些茅草房子全都燒毀了。
得知萬八千帶著部隊到了城外,袁鐵嘴帶著眾官差出城十裏迎接。當看到整整齊齊的這麽一支隊伍時,袁鐵嘴壓抑不住內心的喜悅笑了。袁鐵嘴跟竇二寶、顏清等人彼此都認識,也就用不著太客氣。軍隊開進城內,頓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寶山縣本是一座荒野小縣,多年來一直沒有軍隊駐紮過,一下子來了這麽多軍隊,想不引起人們注意都難。大家奔走相告都說,這下可好了,zongāng派來的特派員帶軍隊來了,大家有救了。尤其是那些逃難的難民,這些ri子得到了官府的救濟,雖然每ri隻能領到一次舍粥,但也好過幾天吃不上飯,這次又看到大車上拉來不少糧食,民心頓時安下來不少。
保安三團的團部暫時也設在了縣衙門內。當天晚上,萬八千將袁鐵嘴、竇二寶、顏清以及營長馬三炮、連長趙嗣,還有原先縣衙門裏的三班六房的頭頭腦腦召集起來,開了第一個軍地聯席會議。簡單地開場白過後,萬八千將話引到了實質ing問題上。
萬八千宣布:“保安三團暫時劃歸寶山縣指揮,要聽從袁縣長的節製。”一聽這話,竇二寶、顏清、馬三炮、趙嗣不由得互相對視一眼,似乎全都有話要說,但見萬八千沒有讓他們說話的意思,而且又當著這麽多外人的麵,沒有一個人敢挑頭站出來。
“保安三團除了抓緊時間訓練外,還要做好擴編工作。”一聽這話,竇二寶頓時來了ing神,沒等萬八千把話說完,便問道:“擴編?擴編到多少?”
萬八千看了看他答道:“具體擴編規模,由你跟袁縣長商量決定。這主要看咱們的糧食。我想,隻要糧食充足,外麵這麽多難民,招兵應該不是什麽大問題。軍隊的事說完了,現在說說,咱們麵臨的最大的困難,就難民問題。我們剛剛運來了一萬多斤糧食。一萬多斤糧食雖然不少,可與這麽多難民比起來,也是杯水車薪,需要大家一塊想想辦法,看看怎麽渡過眼前的難關。”
聽萬八千這麽一說,立刻有人提出來,應該向zongāngzèngfu申請賑災糧款。萬八千知道準有這麽一問,笑了笑道:“現在全國受災的地方不少,咱們這還不算最困難的地方,zongāng一時也拿不出這麽多糧食來救濟咱們。眼下,就要靠咱們自己想辦法了。這旱災還不知道要鬧到什麽時候,就算zongāng有糧食,也是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咱們大家最好能想出一個長久之計來才好。比如說,修一些水利設施,引水灌溉,或者多打一些水井,就能徹底擺脫靠天吃飯了。”
萬八千這麽一說,大家頓時熱鬧地議論了起來。有人讚成,有人反對。反對的理由是,寶山縣身處大山深處,打井非常困難,引水灌溉也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整個縣境內就沒有一條象樣河流,就算想引也無從引起。
萬八千道:“有山就有水,難道附近就沒有一條大江大河嗎?”
立刻有知情的本地人道:“有是有。咱們象東邊的臨縣就有。那裏有一條大江,名叫臨江。這臨縣之名,也是得以此江。臨江一年四季水勢都很大,可就怕人家不肯讓咱們鑿渠引水。人家要是不讓咱們引,咋辦?”
萬八千聞聽有水,頓時眼前一亮,問道:“那臨江離咱們寶山縣有多遠?”
“最近的地方也就二三十裏路。”
萬八千興奮地一拍桌子站了起來道:“明天你帶我們先到臨江看看,如果真象你說的,水資源充足的話,咱們就從那開渠引水了。”
第二天一早,萬八千帶領著袁鐵嘴、竇二寶、顏清還有原先縣衙門裏的幾個知情人騎馬趕到了臨江。離臨江還有很遠,便看到一條銀鏈橫在了麵前,再近一點,便聽到洶湧咆哮的江水聲,及到近前,萬八千不禁感歎了一聲,“好一條大江啊!”
站在江岸邊上,萬八千用目測了一下,這江麵雖不算太寬闊,也就是五六十米的樣子,但江水卻很激,奔騰洶湧翻卷著浪花,擊打著兩岸,發出陣陣咆哮聲,好似萬馬奔騰一般。水深得一眼看不到底,而且水質還很好,清澈得很。袁鐵嘴一見,也喜道:“八爺,咱們要是從這開條渠,將江水引出去,最少也能澆灌萬畝良田……”
萬八千“嗬嗬”一笑道:“我說老袁,這萬畝良田太少了,依我看,最少也得十幾萬畝。要是真能把渠開鑿好的話,從今以後,這裏再也不怕旱災了,你說呢?”
“是啊……是啊。想想都讓人激動。八爺,咱們怎麽幹?就怕這臨縣的縣長不同意咱們開渠,那可咋辦?”
萬八千回頭看了看袁鐵嘴,又看了看竇二寶他們道:“這個很簡單。”
“很簡單?怎麽辦?”
萬八千擺了擺手道:“走。咱們先回去,商量商量怎麽開渠。等咱們一切商量好了,籌備的差不多了,再跟他打個招呼就行了。”
袁鐵嘴見萬八千胸有成竹的樣子,便知道他已經有了主意,便不再囉嗦,跟著他一起回了寶山縣。回到縣衙時,已經快中午了。萬八千急需要把這裏的事情安排妥當,然後好趕回上海去,便急忙又召集了第二軍政聯席會議。
會議上,萬八千將開渠引水的事向大家宣布,定了下來,作為下一階段的中心任務,要求各部門一定要把這件事辦好。有人道:“那是不是要各家各戶派人服役?”
萬八千道:“那到大可不必。此事,咱們分兩步走。第一步,先找一些有開渠經驗的人員,勘查地形,拿出了一個方案來。然後再廣招人員,分段同時動工,爭取盡早將渠建好,早ri將水引進農田,力爭在un耕前,將水渠建好。”
眾人聞聽都有點激動起來,忍不住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這是天大的好事。有的說,隻怕很困難。也有的幹脆說,是異想天開,這麽大的工程,怎麽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呢?也有的說,這下可好了,真要能趕上un耕的話,那到了秋天就能收獲糧食了。
萬八千聽大家夥議論了一陣,這才繼續說道:“這次開渠,咱們不派一個役工。”
“那人從哪來?”
萬八千笑了笑道:“人不有的是嗎?門外有這麽多難民呢,隻要咱們給他們飯吃,還怕他們不肯出力?凡是自願出工的,咱們一天給他們二斤糧食,你們看怎麽樣?”
“二斤糧食?一斤糧食就有人搶著去了。”
“咱們哪來這麽多糧食?”
麵對人們這個疑問,萬八千笑而不答道:“糧食會有的。你們大家放心好了。”
下午,萬八千便命令竇二寶派人接管了四座城門的防務,並給他交代了任務,防止富戶大戶們外逃。轉過天來,袁鐵嘴以縣zèngfu的名義出了一個告示,要求全城的富戶、大戶們自覺捐糧捐款。與此同時,新組建的開渠引水勘查隊也出發,先期勘查地形了。
捐糧捐款的告示一出,城內的富戶、大戶頓時炸了窩。有人找關係,向袁鐵嘴說情免捐;也有人軟磨,也不說不捐,隻是象征ing地捐出了一點點;也有人仗勢硬抗;也有人不捐也不動,準備看看情況再說;也有人做好了先外出躲躲再說。當這些準備外出躲避一時的走到城門時,卻發現自己根本將糧食和銀子帶出城。城門口,全都被保安團的人看守的嚴嚴實實的,不要說帶糧錢離開了,隻怕連隻蒼蠅都很難飛出去。也有人心眼靈活,想將家產變賣了,帶著銀票逃離出他。可到了錢莊一打聽才知道,這條路也被堵死了,要想換銀票,需要得有縣zèngfu的證明才行,否則的話,錢莊就要吃官司。
眼見一條條路被堵死了,這些大戶、富戶中,有些自認有頭有臉的聯合了起來,來找袁鐵嘴辨理了。
“袁縣長,我們的錢糧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憑什麽要我們拿出來救濟那些窮鬼?請問,這是根據民國哪條法律?”
“是啊。你若是一意孤行的話,我們要聯合起來到省裏、府裏告你。如果省裏,府裏不管,我們就層層上告,一直告到běing,找袁大總統理論?”
“我活到今天都快七十了,還從來沒聽說過這種事。袁縣長,你幹脆把我這把老骨頭煮著給那幫窮鬼們吃了算了。”
“袁縣長,你身為地方父母官,也要為我們士紳著想,不能光想著那些難民不是?”
“是啊。這些難民,我敢說,絕大多數都是好吃懶做之徒,死不足惜!若是勤儉持家之人,怎麽可能沒有糧食吃呢?”
u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dd>
得知萬八千帶著部隊到了城外,袁鐵嘴帶著眾官差出城十裏迎接。當看到整整齊齊的這麽一支隊伍時,袁鐵嘴壓抑不住內心的喜悅笑了。袁鐵嘴跟竇二寶、顏清等人彼此都認識,也就用不著太客氣。軍隊開進城內,頓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寶山縣本是一座荒野小縣,多年來一直沒有軍隊駐紮過,一下子來了這麽多軍隊,想不引起人們注意都難。大家奔走相告都說,這下可好了,zongāng派來的特派員帶軍隊來了,大家有救了。尤其是那些逃難的難民,這些ri子得到了官府的救濟,雖然每ri隻能領到一次舍粥,但也好過幾天吃不上飯,這次又看到大車上拉來不少糧食,民心頓時安下來不少。
保安三團的團部暫時也設在了縣衙門內。當天晚上,萬八千將袁鐵嘴、竇二寶、顏清以及營長馬三炮、連長趙嗣,還有原先縣衙門裏的三班六房的頭頭腦腦召集起來,開了第一個軍地聯席會議。簡單地開場白過後,萬八千將話引到了實質ing問題上。
萬八千宣布:“保安三團暫時劃歸寶山縣指揮,要聽從袁縣長的節製。”一聽這話,竇二寶、顏清、馬三炮、趙嗣不由得互相對視一眼,似乎全都有話要說,但見萬八千沒有讓他們說話的意思,而且又當著這麽多外人的麵,沒有一個人敢挑頭站出來。
“保安三團除了抓緊時間訓練外,還要做好擴編工作。”一聽這話,竇二寶頓時來了ing神,沒等萬八千把話說完,便問道:“擴編?擴編到多少?”
萬八千看了看他答道:“具體擴編規模,由你跟袁縣長商量決定。這主要看咱們的糧食。我想,隻要糧食充足,外麵這麽多難民,招兵應該不是什麽大問題。軍隊的事說完了,現在說說,咱們麵臨的最大的困難,就難民問題。我們剛剛運來了一萬多斤糧食。一萬多斤糧食雖然不少,可與這麽多難民比起來,也是杯水車薪,需要大家一塊想想辦法,看看怎麽渡過眼前的難關。”
聽萬八千這麽一說,立刻有人提出來,應該向zongāngzèngfu申請賑災糧款。萬八千知道準有這麽一問,笑了笑道:“現在全國受災的地方不少,咱們這還不算最困難的地方,zongāng一時也拿不出這麽多糧食來救濟咱們。眼下,就要靠咱們自己想辦法了。這旱災還不知道要鬧到什麽時候,就算zongāng有糧食,也是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咱們大家最好能想出一個長久之計來才好。比如說,修一些水利設施,引水灌溉,或者多打一些水井,就能徹底擺脫靠天吃飯了。”
萬八千這麽一說,大家頓時熱鬧地議論了起來。有人讚成,有人反對。反對的理由是,寶山縣身處大山深處,打井非常困難,引水灌溉也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整個縣境內就沒有一條象樣河流,就算想引也無從引起。
萬八千道:“有山就有水,難道附近就沒有一條大江大河嗎?”
立刻有知情的本地人道:“有是有。咱們象東邊的臨縣就有。那裏有一條大江,名叫臨江。這臨縣之名,也是得以此江。臨江一年四季水勢都很大,可就怕人家不肯讓咱們鑿渠引水。人家要是不讓咱們引,咋辦?”
萬八千聞聽有水,頓時眼前一亮,問道:“那臨江離咱們寶山縣有多遠?”
“最近的地方也就二三十裏路。”
萬八千興奮地一拍桌子站了起來道:“明天你帶我們先到臨江看看,如果真象你說的,水資源充足的話,咱們就從那開渠引水了。”
第二天一早,萬八千帶領著袁鐵嘴、竇二寶、顏清還有原先縣衙門裏的幾個知情人騎馬趕到了臨江。離臨江還有很遠,便看到一條銀鏈橫在了麵前,再近一點,便聽到洶湧咆哮的江水聲,及到近前,萬八千不禁感歎了一聲,“好一條大江啊!”
站在江岸邊上,萬八千用目測了一下,這江麵雖不算太寬闊,也就是五六十米的樣子,但江水卻很激,奔騰洶湧翻卷著浪花,擊打著兩岸,發出陣陣咆哮聲,好似萬馬奔騰一般。水深得一眼看不到底,而且水質還很好,清澈得很。袁鐵嘴一見,也喜道:“八爺,咱們要是從這開條渠,將江水引出去,最少也能澆灌萬畝良田……”
萬八千“嗬嗬”一笑道:“我說老袁,這萬畝良田太少了,依我看,最少也得十幾萬畝。要是真能把渠開鑿好的話,從今以後,這裏再也不怕旱災了,你說呢?”
“是啊……是啊。想想都讓人激動。八爺,咱們怎麽幹?就怕這臨縣的縣長不同意咱們開渠,那可咋辦?”
萬八千回頭看了看袁鐵嘴,又看了看竇二寶他們道:“這個很簡單。”
“很簡單?怎麽辦?”
萬八千擺了擺手道:“走。咱們先回去,商量商量怎麽開渠。等咱們一切商量好了,籌備的差不多了,再跟他打個招呼就行了。”
袁鐵嘴見萬八千胸有成竹的樣子,便知道他已經有了主意,便不再囉嗦,跟著他一起回了寶山縣。回到縣衙時,已經快中午了。萬八千急需要把這裏的事情安排妥當,然後好趕回上海去,便急忙又召集了第二軍政聯席會議。
會議上,萬八千將開渠引水的事向大家宣布,定了下來,作為下一階段的中心任務,要求各部門一定要把這件事辦好。有人道:“那是不是要各家各戶派人服役?”
萬八千道:“那到大可不必。此事,咱們分兩步走。第一步,先找一些有開渠經驗的人員,勘查地形,拿出了一個方案來。然後再廣招人員,分段同時動工,爭取盡早將渠建好,早ri將水引進農田,力爭在un耕前,將水渠建好。”
眾人聞聽都有點激動起來,忍不住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這是天大的好事。有的說,隻怕很困難。也有的幹脆說,是異想天開,這麽大的工程,怎麽可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完成呢?也有的說,這下可好了,真要能趕上un耕的話,那到了秋天就能收獲糧食了。
萬八千聽大家夥議論了一陣,這才繼續說道:“這次開渠,咱們不派一個役工。”
“那人從哪來?”
萬八千笑了笑道:“人不有的是嗎?門外有這麽多難民呢,隻要咱們給他們飯吃,還怕他們不肯出力?凡是自願出工的,咱們一天給他們二斤糧食,你們看怎麽樣?”
“二斤糧食?一斤糧食就有人搶著去了。”
“咱們哪來這麽多糧食?”
麵對人們這個疑問,萬八千笑而不答道:“糧食會有的。你們大家放心好了。”
下午,萬八千便命令竇二寶派人接管了四座城門的防務,並給他交代了任務,防止富戶大戶們外逃。轉過天來,袁鐵嘴以縣zèngfu的名義出了一個告示,要求全城的富戶、大戶們自覺捐糧捐款。與此同時,新組建的開渠引水勘查隊也出發,先期勘查地形了。
捐糧捐款的告示一出,城內的富戶、大戶頓時炸了窩。有人找關係,向袁鐵嘴說情免捐;也有人軟磨,也不說不捐,隻是象征ing地捐出了一點點;也有人仗勢硬抗;也有人不捐也不動,準備看看情況再說;也有人做好了先外出躲躲再說。當這些準備外出躲避一時的走到城門時,卻發現自己根本將糧食和銀子帶出城。城門口,全都被保安團的人看守的嚴嚴實實的,不要說帶糧錢離開了,隻怕連隻蒼蠅都很難飛出去。也有人心眼靈活,想將家產變賣了,帶著銀票逃離出他。可到了錢莊一打聽才知道,這條路也被堵死了,要想換銀票,需要得有縣zèngfu的證明才行,否則的話,錢莊就要吃官司。
眼見一條條路被堵死了,這些大戶、富戶中,有些自認有頭有臉的聯合了起來,來找袁鐵嘴辨理了。
“袁縣長,我們的錢糧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憑什麽要我們拿出來救濟那些窮鬼?請問,這是根據民國哪條法律?”
“是啊。你若是一意孤行的話,我們要聯合起來到省裏、府裏告你。如果省裏,府裏不管,我們就層層上告,一直告到běing,找袁大總統理論?”
“我活到今天都快七十了,還從來沒聽說過這種事。袁縣長,你幹脆把我這把老骨頭煮著給那幫窮鬼們吃了算了。”
“袁縣長,你身為地方父母官,也要為我們士紳著想,不能光想著那些難民不是?”
“是啊。這些難民,我敢說,絕大多數都是好吃懶做之徒,死不足惜!若是勤儉持家之人,怎麽可能沒有糧食吃呢?”
u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