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69章董小宛
------------
夏侯水真可謂是見了棺材還不落淚的典型代表,眼見著孝陵的規製如此恢弘,皇帝的棺槨更是遊移於山川河流間,卻還要舊事重提,非說順治並沒有葬於陵內,實在是不可理喻。正衡隻當他食古不化,卻又不得不申明他自己的看法,隻略微想了下,就道:
“如果棺材裏的真是個女人,那整個孝陵的風水格局就完全不同了……”
“此話怎講?”夏侯水仍舊不依不饒。
正衡心想夏侯水如此刨根問底,難不成是想考考自己?正衡的風水之學全部師承於義父夏侯古,可夏侯水卻自小就對之嗤之以鼻,說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之所以流傳於世,隻不過是被人當成賺錢的工具加以利用罷了,論起使用價值,比起西方的科學來,不知落後了多少。夏侯古一生對這個獨生子最是溺愛,知他對摸金之術不感興趣,也就從來沒有強迫他對此加以研習,好在他還有正衡這個義子,不但對此道很感興趣,比起夏侯水來更加天資聰穎,這才會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中國人凡事都愛講風水,修建埋骨之所這麽重大的事情更是如此,因此,古往今來,風水之術都是摸金倒鬥的手藝人索要必須具備的技能。夏侯水既然對此道既不熟稔,更加是從來都不篤信,卻偏偏要在此時打破沙鍋問到底,在正衡看來,十有**是懷揣著借機考他一考的目的,想看義父和他所倍加推崇的風水學說,到底有什麽實用的價值吧。
想到這裏,正衡自知若是在此時露怯,丟掉的就不僅僅是自己的麵子,還會順帶著連累義父的一世英名,所以對於夏侯水的問題,不但要耐心回答,更加要小心應對,說的對錯倒還在其次,重要的是要煞有介事,讓夏侯水從中挑不出半點瑕疵來加以反駁,那就算是功成圓滿了,好在正衡一向巧言辭令,加之夏侯水隻是菜鳥一個,糊弄起他來,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嘛!
“正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天為陽,地為陰,人間正道是滄桑,所以結合卦象來看,帝陵的地麵建築都可以被當成為八卦中的‘巽’卦;而位於地麵建築之下的地宮,上下皆為地陰,帝王葬於其間是為陽,亦即八卦中的‘坎’卦。由此,上巽下坎,是為六十四卦中的‘渙’卦了……
“此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第五十九卦,風水渙拯救渙散之意,異卦相疊,風在水上行,推波助瀾,四方流溢。渙,水流流散之意。象征組織和人心渙散,必用積極的手段和方法克服,戰勝弊端,挽救渙散,轉危為安,順暢亨通。賢明的君主去祠廟祭祀神靈以祈求保佑,利於渡過大川河流,利於堅守中正之道。此種帝陵的布局,十分準確的描繪出清朝剛剛定鼎中原時,所麵對的諸多困難的情況,同時也表露了滿人勢要據攬大川河流,堅守中正之道的決心,可謂是古代陵墓裏,規規矩矩卻又不失暗藏雄心的布局……”
夏侯水聽到這裏忍不住插話問:“按照你的說法,那豈不是明清兩朝的帝陵都是相同的‘渙’卦布局,孝陵的情況,怎能成為放之四海皆準的統一標準?”
正衡打了個突,心想夏侯水雖然不懂卦數,卻也不失精明,竟然這麽快就捕捉到自己這番理論的瑕疵,看來要想糊弄過關,並不十分容易,非要使出全身的本事才行:
“你懂什麽,帝陵建築的配置與組合均以風水學中的形勢理論為指導,其大小、高低、遠近、疏密皆以”百尺為形、千尺為勢”的尺度加以控製,並將山川形勝納於景框之中,作為建築的對景、底景和襯景,以此實現‘駐遠勢以環形,聚巧形而展勢’的目的,所謂的‘上巽下坎’的渙卦卦象,可不僅僅是從孝陵整體布局上就能做出的判斷,還要取決於很多被人故意設計和製造的細節。一座山是山,一條河是河,可山水合二為一,才是為風水,而它們按照結合的方式不同,又能構成千萬種彼此各不同的格局。要知道卦有界而法無邊,不然你難道真以為,區區六十四道卦象,就能囊括天下萬物、宇宙眾生於其中?”
見夏侯水一直點頭稱是,正衡暗中舒了口氣,心想到底還是被自己蒙混過關了,可卻不料夏侯水緊接著又追問道:“那如果棺材裏的是個女人又會怎樣?”
“女人屬陰,所以此卦是為‘上巽下坤’的‘觀’卦。巽為體,謀事可成,坤為體有災,為風吹拂於地上而遍及萬物之表象,象征瞻仰。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所謂‘觀’者,是說要將道義展示於眾人之前,眾人必然也對自己瞻仰的道理……”
夏侯水一頭霧水,問正衡道:“這卦聽上去也還好啊,沒感覺與前麵的‘渙’卦有何不同。”
正衡搖搖頭道:“卦無好壞之分,隻有上下之別。再者說了,清帝陵大多都是帝後合葬,所以存有‘觀’卦本也並不奇怪,隻不過按照規製來說,必定隻有由皇帝來巡幸山河,後妃的棺槨則隻能被靜置安放在角落,所以我前麵才說,如果真如你所言,那口棺材裏的是個女人的話,那就將整座帝陵的風水格局完全顛覆,甚至還會禍延子孫了――對了,你到底想到什麽,非說棺材裏的是女人?”
夏侯水似懂非懂的“哦”了聲,可卻不急於回答正衡,而是又反問他道:“你聽說過董小宛嗎?”
正衡一怔,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問題,當下身處在凶險的墓室裏,夏侯水怎麽還有興致提起個毫不相關的女人?
“你說董小宛?”正衡忍不住又問了一遍,在得到夏侯水點頭確認後,這才說:“明朝末年‘秦淮八豔’之一,據說她聰明靈秀、神姿豔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第一流的人物,後來嫁給江南著名的才子冒辟疆,隻要讀過些書的人,對於這段立時又有誰人不知?”
“對,我說的,正是那個國色天香般的女子……”夏侯水話鋒一轉又道,“不過衡弟你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董小宛自從嫁入冒家後,專心操持家業,夫妻恩愛,婆媳睦和,隻不過時值明亡清興,冒家多行反清之舉,逐漸家道中落,以至於後來更是被迫居家四處飄泊,終至董小宛身染重病,在隻有二十八歲的年紀時,便香消玉殞了……”
正衡聽了半天,也沒從夏侯水的話裏尋到半點自己先前並不知道的故事,以至於有些不耐煩了。可夏侯水卻並沒有收聲的打算,顧自地繼續講道:
“不過,坊間也有傳聞,說是董小宛並未英年早逝,而是在秦溪被清兵擄,不久被輾轉送到經略江浙軍務的洪承疇處。洪承疇老謀深算,決計把小宛送往紫禁城內,一來自己可以加官晉爵,二來想用漢人的儒家文化來影響滿清的王公大臣特別是皇帝,讓小宛充當王昭君、文成公主那樣的角色,自己也好青史留名。董小宛將計就計,也想進京為漢人複辟,於是憑著洪承疇與內大臣鄂碩的莫逆之交,小宛進了鄂府被鄂碩收為義女,取名董鄂氏,漢名仍稱小宛。等到三年後,她的的穿戴打扮、言談舉止早就活脫脫地出落成一位滿族格格,乘著順治皇帝選妃的機會,小宛憑借天生麗質和出眾才藝順利入宮,並且立刻就博得順治的寵愛,先是封為賢妃,後又加封為皇貴妃。兩年後她生了一個龍子,不料3個月後就夭折,順治還破例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但小宛再也承受不了失夫喪子的悲痛,加之東窗事發,當年入宮前留給冒辟疆的絕命書被莊太後發現,於是小宛坦然飲鴆而去,死後備及哀榮,被諡為‘孝獻端敬皇後’,據說順治鬱鬱寡歡,不久就跑到五台山削發為僧,正是為了緬懷這個女人……”
他無非是想說,曾經的“秦淮八豔”董小宛,就是後來獨攬寵幸的董貴妃嘛,這本也不是什麽新鮮的說法,隻不過在正衡看來實在無從稽考,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尚可,若是非要較真地追根溯源,恐怕就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清道的明的了。
聽夏侯水一口氣說到這裏,正衡都替他累得慌,隻覺得他把精力都花費在了研究這些野史上麵,真到了需要的時候,找不出有半點用處。
夏侯水顯然並不讚同正衡的說法,悻悻地申辯道:
“龍遊深潭,鼠行小道,我這點本事在你看來或許並不入流,可在倒騰古董的行當裏,可是個不是誰人都能具備的才能。別的不說,就算你像咱家老爺子一樣,能從最隱秘的陵墓中摸出古董來,可我說它值一百,就是一百,我說值一萬,還就是一萬。這麽大的區別從哪裏來?可不能僅憑嘴皮子碰碰就算,得要道出你能夠讓人信服的理由來,說到底,什麽古董不古董的,無非是些破瓶爛罐而已,既不能吃又不能穿,值得幾個錢?真正值錢的是在它們身上發生過的那些故事,能把死的說成活的,黑的說成白的,那也算是天大的本事,將來找個時間,哥哥我好好教教你,這些可都是價值千金的生財之道,你總不能一輩子幹這摸金倒鬥的勾當,將來娶妻生子,總要有養家糊口的能力才行――咳咳,扯遠了,要是想看看我猜的對與不對,咱們幹脆過河去看看,那口棺材裏躺著的,到底是男,還是女……”
------------
夏侯水真可謂是見了棺材還不落淚的典型代表,眼見著孝陵的規製如此恢弘,皇帝的棺槨更是遊移於山川河流間,卻還要舊事重提,非說順治並沒有葬於陵內,實在是不可理喻。正衡隻當他食古不化,卻又不得不申明他自己的看法,隻略微想了下,就道:
“如果棺材裏的真是個女人,那整個孝陵的風水格局就完全不同了……”
“此話怎講?”夏侯水仍舊不依不饒。
正衡心想夏侯水如此刨根問底,難不成是想考考自己?正衡的風水之學全部師承於義父夏侯古,可夏侯水卻自小就對之嗤之以鼻,說這些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之所以流傳於世,隻不過是被人當成賺錢的工具加以利用罷了,論起使用價值,比起西方的科學來,不知落後了多少。夏侯古一生對這個獨生子最是溺愛,知他對摸金之術不感興趣,也就從來沒有強迫他對此加以研習,好在他還有正衡這個義子,不但對此道很感興趣,比起夏侯水來更加天資聰穎,這才會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
中國人凡事都愛講風水,修建埋骨之所這麽重大的事情更是如此,因此,古往今來,風水之術都是摸金倒鬥的手藝人索要必須具備的技能。夏侯水既然對此道既不熟稔,更加是從來都不篤信,卻偏偏要在此時打破沙鍋問到底,在正衡看來,十有**是懷揣著借機考他一考的目的,想看義父和他所倍加推崇的風水學說,到底有什麽實用的價值吧。
想到這裏,正衡自知若是在此時露怯,丟掉的就不僅僅是自己的麵子,還會順帶著連累義父的一世英名,所以對於夏侯水的問題,不但要耐心回答,更加要小心應對,說的對錯倒還在其次,重要的是要煞有介事,讓夏侯水從中挑不出半點瑕疵來加以反駁,那就算是功成圓滿了,好在正衡一向巧言辭令,加之夏侯水隻是菜鳥一個,糊弄起他來,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嘛!
“正所謂: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天為陽,地為陰,人間正道是滄桑,所以結合卦象來看,帝陵的地麵建築都可以被當成為八卦中的‘巽’卦;而位於地麵建築之下的地宮,上下皆為地陰,帝王葬於其間是為陽,亦即八卦中的‘坎’卦。由此,上巽下坎,是為六十四卦中的‘渙’卦了……
“此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第五十九卦,風水渙拯救渙散之意,異卦相疊,風在水上行,推波助瀾,四方流溢。渙,水流流散之意。象征組織和人心渙散,必用積極的手段和方法克服,戰勝弊端,挽救渙散,轉危為安,順暢亨通。賢明的君主去祠廟祭祀神靈以祈求保佑,利於渡過大川河流,利於堅守中正之道。此種帝陵的布局,十分準確的描繪出清朝剛剛定鼎中原時,所麵對的諸多困難的情況,同時也表露了滿人勢要據攬大川河流,堅守中正之道的決心,可謂是古代陵墓裏,規規矩矩卻又不失暗藏雄心的布局……”
夏侯水聽到這裏忍不住插話問:“按照你的說法,那豈不是明清兩朝的帝陵都是相同的‘渙’卦布局,孝陵的情況,怎能成為放之四海皆準的統一標準?”
正衡打了個突,心想夏侯水雖然不懂卦數,卻也不失精明,竟然這麽快就捕捉到自己這番理論的瑕疵,看來要想糊弄過關,並不十分容易,非要使出全身的本事才行:
“你懂什麽,帝陵建築的配置與組合均以風水學中的形勢理論為指導,其大小、高低、遠近、疏密皆以”百尺為形、千尺為勢”的尺度加以控製,並將山川形勝納於景框之中,作為建築的對景、底景和襯景,以此實現‘駐遠勢以環形,聚巧形而展勢’的目的,所謂的‘上巽下坎’的渙卦卦象,可不僅僅是從孝陵整體布局上就能做出的判斷,還要取決於很多被人故意設計和製造的細節。一座山是山,一條河是河,可山水合二為一,才是為風水,而它們按照結合的方式不同,又能構成千萬種彼此各不同的格局。要知道卦有界而法無邊,不然你難道真以為,區區六十四道卦象,就能囊括天下萬物、宇宙眾生於其中?”
見夏侯水一直點頭稱是,正衡暗中舒了口氣,心想到底還是被自己蒙混過關了,可卻不料夏侯水緊接著又追問道:“那如果棺材裏的是個女人又會怎樣?”
“女人屬陰,所以此卦是為‘上巽下坤’的‘觀’卦。巽為體,謀事可成,坤為體有災,為風吹拂於地上而遍及萬物之表象,象征瞻仰。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所謂‘觀’者,是說要將道義展示於眾人之前,眾人必然也對自己瞻仰的道理……”
夏侯水一頭霧水,問正衡道:“這卦聽上去也還好啊,沒感覺與前麵的‘渙’卦有何不同。”
正衡搖搖頭道:“卦無好壞之分,隻有上下之別。再者說了,清帝陵大多都是帝後合葬,所以存有‘觀’卦本也並不奇怪,隻不過按照規製來說,必定隻有由皇帝來巡幸山河,後妃的棺槨則隻能被靜置安放在角落,所以我前麵才說,如果真如你所言,那口棺材裏的是個女人的話,那就將整座帝陵的風水格局完全顛覆,甚至還會禍延子孫了――對了,你到底想到什麽,非說棺材裏的是女人?”
夏侯水似懂非懂的“哦”了聲,可卻不急於回答正衡,而是又反問他道:“你聽說過董小宛嗎?”
正衡一怔,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問題,當下身處在凶險的墓室裏,夏侯水怎麽還有興致提起個毫不相關的女人?
“你說董小宛?”正衡忍不住又問了一遍,在得到夏侯水點頭確認後,這才說:“明朝末年‘秦淮八豔’之一,據說她聰明靈秀、神姿豔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第一流的人物,後來嫁給江南著名的才子冒辟疆,隻要讀過些書的人,對於這段立時又有誰人不知?”
“對,我說的,正是那個國色天香般的女子……”夏侯水話鋒一轉又道,“不過衡弟你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董小宛自從嫁入冒家後,專心操持家業,夫妻恩愛,婆媳睦和,隻不過時值明亡清興,冒家多行反清之舉,逐漸家道中落,以至於後來更是被迫居家四處飄泊,終至董小宛身染重病,在隻有二十八歲的年紀時,便香消玉殞了……”
正衡聽了半天,也沒從夏侯水的話裏尋到半點自己先前並不知道的故事,以至於有些不耐煩了。可夏侯水卻並沒有收聲的打算,顧自地繼續講道:
“不過,坊間也有傳聞,說是董小宛並未英年早逝,而是在秦溪被清兵擄,不久被輾轉送到經略江浙軍務的洪承疇處。洪承疇老謀深算,決計把小宛送往紫禁城內,一來自己可以加官晉爵,二來想用漢人的儒家文化來影響滿清的王公大臣特別是皇帝,讓小宛充當王昭君、文成公主那樣的角色,自己也好青史留名。董小宛將計就計,也想進京為漢人複辟,於是憑著洪承疇與內大臣鄂碩的莫逆之交,小宛進了鄂府被鄂碩收為義女,取名董鄂氏,漢名仍稱小宛。等到三年後,她的的穿戴打扮、言談舉止早就活脫脫地出落成一位滿族格格,乘著順治皇帝選妃的機會,小宛憑借天生麗質和出眾才藝順利入宮,並且立刻就博得順治的寵愛,先是封為賢妃,後又加封為皇貴妃。兩年後她生了一個龍子,不料3個月後就夭折,順治還破例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但小宛再也承受不了失夫喪子的悲痛,加之東窗事發,當年入宮前留給冒辟疆的絕命書被莊太後發現,於是小宛坦然飲鴆而去,死後備及哀榮,被諡為‘孝獻端敬皇後’,據說順治鬱鬱寡歡,不久就跑到五台山削發為僧,正是為了緬懷這個女人……”
他無非是想說,曾經的“秦淮八豔”董小宛,就是後來獨攬寵幸的董貴妃嘛,這本也不是什麽新鮮的說法,隻不過在正衡看來實在無從稽考,當成茶餘飯後的談資尚可,若是非要較真地追根溯源,恐怕就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清道的明的了。
聽夏侯水一口氣說到這裏,正衡都替他累得慌,隻覺得他把精力都花費在了研究這些野史上麵,真到了需要的時候,找不出有半點用處。
夏侯水顯然並不讚同正衡的說法,悻悻地申辯道:
“龍遊深潭,鼠行小道,我這點本事在你看來或許並不入流,可在倒騰古董的行當裏,可是個不是誰人都能具備的才能。別的不說,就算你像咱家老爺子一樣,能從最隱秘的陵墓中摸出古董來,可我說它值一百,就是一百,我說值一萬,還就是一萬。這麽大的區別從哪裏來?可不能僅憑嘴皮子碰碰就算,得要道出你能夠讓人信服的理由來,說到底,什麽古董不古董的,無非是些破瓶爛罐而已,既不能吃又不能穿,值得幾個錢?真正值錢的是在它們身上發生過的那些故事,能把死的說成活的,黑的說成白的,那也算是天大的本事,將來找個時間,哥哥我好好教教你,這些可都是價值千金的生財之道,你總不能一輩子幹這摸金倒鬥的勾當,將來娶妻生子,總要有養家糊口的能力才行――咳咳,扯遠了,要是想看看我猜的對與不對,咱們幹脆過河去看看,那口棺材裏躺著的,到底是男,還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