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08章明修棧道
------------
北平到遵化雖然隻有區區幾十公裏的直線距離,可整個華北在戰爭的鐵蹄下早就變得滿目瘡痍,公路鐵路一概破壞殆盡,甚至一路上連個歇腳的村落都難覓其蹤,僅憑兩隻腳板緊著倒騰,正衡等人終於在天黑前趕到了馬蘭峪。[.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馬蘭峪,自古就被譽為京東名鎮,位居河北省遵化市西北23公裏的薊(縣)遵(化)興(隆)三縣交界處,傳因此地駐守過名叫馬蘭的邊將,並在此處栽植些馬蘭花而得名,初名馬蘭穀營、馬蘭城、馬蘭峪,又因清道光年間在此建蘭陽書院而名蘭陽。雖然曆史悠久,可素以“十裏不通風,百裏不通俗”的風俗寫照而聞名,加之近年戰火連連,常住人口銳減了大半,很多現成的房屋茅舍都被遺棄成的空宅,就算幾千人的大隊人馬亦能輕鬆入住。
這就是正衡等人之前認為理所當然的情境,可到達後卻分明發現並不是那麽回事――雖然已經時值黃昏,可本就不大的鎮子上卻分外熱鬧,從遠處望去,幾乎每座民宅的窗戶裏都透出了燈光,走得越近,甚至能夠聽到裏麵傳來的杯盞碗碟的碰撞聲,以及醉漢發出的囈語和狂笑,如果不是在當下這個特殊的時期,恐怕要讓人誤以為是置身在某個太平盛世了……
韓四顯然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沒有任何概念,撓撓腦袋狐疑著對正南道:“不是說好了低調行事嗎,怎麽鎮上一下子湧進這麽多人?肯定不是大帥的人馬,不然從外省調來這麽多人,別人不知道,我肯定得知道的啊……”
正衡側著耳朵聽了半天,覺得這些人都操著河北口音,應該不是像他們一樣從外地來的,鎮上居然有如此古怪的高人氣暫且不說,這幫人並不似艱苦度日的百姓人家,反而更像是在四處都是斷壁殘垣的殘破房舍聚眾飲樂一般,兩者搭配在一起,這樣的景象給人以不同尋常的感受。(.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正疑惑間,忽然有人舉起一盞燈籠,直接照在正衡和韓四的臉上:
“哪村的?”
“我?我們打這路過的……”韓四見問話的是一個四十歲上下,農民打扮的漢子,伸手就要摸槍,卻瞥見正衡給他使了個眼色,心知不易張揚,便隨口應付道。
“過路的?”農夫上下打量了一番,撇著嘴道,“糊弄誰啊,肯定是從哪知道這兒有大買賣,來這混飯吃的吧?”
正衡心下一驚,想到如此機密的事情,竟然走漏的風聲,看來當地人早有準備,這事是無法成行了,當下之計,還是想想如何脫身吧。
就在正衡心中忐忑的時候,那農夫忽然變了一張笑臉,大大咧咧地說道:“心虛什莫,有飯大家吃,皇帝老兒的墳頭裏那麽多財寶,就算再多的人也搬不空用不完,還在乎多出你們兩個?來來來,進屋裏喝酒……”
正衡和韓四如墜霧裏,莫名其妙的被農夫拉近屋內,眼見著裏麵烏煙瘴氣,煙酒和汗臭的氣味混雜在一起,直衝著正衡撲麵而來,甚至在他體內的正南也連連作嘔,若不是身不由己,恐怕早就落荒而逃了。
見有人進來,屋內圍在圓桌上的十幾個人並不感到意外,其中三支撐著站起身,搖搖晃晃地走近上前,好像早就熟識的哥們一樣,勾肩搭背地把他們拖到桌邊坐下,又是斟酒又是夾菜,毫無半點應對陌生人應有的戒備之心。
韓四受寵若驚,很快就與這幫人推杯換盞大嘮家常起來,正衡看在眼裏,表麵上賠出笑臉,私下裏留心傾聽著他們的每句談話,沒用多久,就明白究竟是怎麽回事了。
原來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裏,足足上千人湧進了馬蘭峪,都是遵化當地或者周邊郊縣的農民。不知他們最先是從哪裏得到的消息,隻是說有個王姓的響馬正在打著皇陵的主意,可他人單力薄,所以在當地廣泛散布消息招攬幫手,並且許諾所獲全部按照人頭均分。遵化當地的百姓大多都是守著幾分土地養家糊口的農民,自打戰爭爆發起日子過得越發艱難,祖輩上流傳下來的關於皇陵神聖不可侵犯的觀念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再加上存有“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以至於馬蘭峪的人就越聚越多了。此時,每個人都抱著大發橫財的美好願望,一肚子“要劫劫黃岡,要睡睡娘娘”的匪氣,恨不得立馬就找把鐵鍁在地上挖個坑出來。可真問他們是否知道怎樣盜陵,除了幾個喝得不省人事的人外,其餘的都大搖其頭,一副“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架勢……
正衡心想這事還真是有點意思,要說起來有人打皇陵的主意沒有什麽,可怪就怪在,這幫人的行動恰好與他們的計劃同時抵達,世上不會有如此巧合的事情發生,除非……
正衡想了幾種可能,最後雖然還不敢確定,可還是覺得隻有一種情況應該最接近事實。此時韓四已經喝得半醉,跟村民的交談大多變成毫無意義的胡扯,正衡心想再這樣下去看來也無法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若想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準確,隻要盡快跟自己人匯合就可得知了。想到這裏,他扶起韓四,向那些大多已經進入到酒醉不醒的狀態的人一一道別,徑自走出屋去。
想不到剛出門口,正好與大帥手下的一個工兵打了個照麵,對方長舒口氣道:“你們還有閑情在這喝酒,軍座正四處派人找你們呢!”
正衡和那工兵一人一邊,架著韓四,急急忙忙的就往前走,好在這鎮子本就不大,一轉眼的功夫就到了以前的鎮政fu大院。
說是鎮政fu,其實以前清朝的地方衙門的所在地,進得院門後,正對著一個算是寬敞卻很破敗的大堂,應該是從前提審案件的地方,左右兩側各有偏室,不過都小的甚至無法住人,一眼望去,隻見到孫殿英帶著手下的工兵坐在堂上,卻不見其他人的蹤影。正衡心想難道自己先前猜測有誤,那些人見到已經走漏風聲,索性放棄了計劃不成?那為什麽孫殿英還在留守此地,該不會是想獨自一人行動吧?
孫殿英命人取了盆涼水一下倒在韓四的臉上,韓四一個激靈站起身,見到大帥滿麵怒氣,酒早就醒了七分,悻悻地不知所措。正衡見狀忙幫他打圓場道:“大帥,韓副官是看那幫鎮上百姓可疑,特意去摸他們的底細去了……”
“那你們摸出什麽來了啊?”
正衡見孫殿英如他所願的“上道”,心下不免竊喜,表麵上卻裝作一本正經地說:
“不查還好,一查可真不得了啊,原來我們這次行動的計劃早就被人泄露出去了,附近十裏八鄉這麽多人聚在此地,依小的看現在是人多眼雜,絕對不是動手的好機會,倒不如……”
“倒不如就此打道回府是吧?”孫殿英臉上掠過一絲得意,“你們懂個鳥蛋,走漏消息的不是別人,而是老子我故意派人幹的,正巴不得這馬蘭峪聚滿想發橫財的盜賊呢――去去去,趕緊休息一下,明天一早動手……”
韓四吃了孫殿英這通數落,自覺在正衡和手下麵前丟了麵子,退到院中角落後對著堂上恨恨地啐了口痰,隨即才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趕緊佯裝著幹咳了兩聲,轉而問正衡道:“大帥到底打著什麽主意,還沒聽說有誰是自己給自己拆台的,你說這亂哄哄的,還怎麽動手?”
正衡一笑:“四爺,這就是你不懂了,越亂,才越好動手呢!”
見韓四沒有領會他的意思,正衡進一步解道:
“一幫隻懂種田耕地的百姓能幹什麽?說是盜陵,恐怕連墓室在哪都說不清楚,到頭來還不是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四處亂衝亂撞一氣後敗興而歸嘛。不過被他們這麽一攪和,對我們來說至少有兩點好處:其一是將那些致力於‘防賊防盜’的當地百姓轉變成誌同道合的盜賊,等同於在無形中減少了緊盯著我們的耳目,在這樣的環境下,做起事來不是就更加得心應手嘛……”
韓四想想也對,剛才在鎮口的經曆就是最好的證明,想來那些百姓雖然愚蠢,可也最易被人拉攏和利用,大帥這招等同於是讓他們明修棧道,而自己人則在掩護下來個暗度陳倉,不可謂是不高明啊。
“這還不算完呢――”正衡接著說,“盜掘皇陵畢竟關係重大,一旦時局企穩,自然會有人來翻舊賬,到時候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有可能被拔出蘿卜帶起泥一樣的牽連出來,正所謂城頭變化大王旗,孫大帥雖然今朝大權在握,難保明天還是一樣得勢,所以與其背負未知的風險,倒不如現在就找好替罪羔羊――若幹年後,如果有人提起這次盜陵事件,恐怕隻說是附近的百姓村民在一個王姓的響馬帶領下為之,卻不知道真正的魁首還另有其人了……”
韓四聽正衡這樣說,開始還一臉的欽佩之情,隨即臉色陰沉了下來,半響不語。正衡心知他感覺到了孫殿英的狠辣,正在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擔心,嘴角閃過一絲旁人難以察覺的微笑。
------------
北平到遵化雖然隻有區區幾十公裏的直線距離,可整個華北在戰爭的鐵蹄下早就變得滿目瘡痍,公路鐵路一概破壞殆盡,甚至一路上連個歇腳的村落都難覓其蹤,僅憑兩隻腳板緊著倒騰,正衡等人終於在天黑前趕到了馬蘭峪。[.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馬蘭峪,自古就被譽為京東名鎮,位居河北省遵化市西北23公裏的薊(縣)遵(化)興(隆)三縣交界處,傳因此地駐守過名叫馬蘭的邊將,並在此處栽植些馬蘭花而得名,初名馬蘭穀營、馬蘭城、馬蘭峪,又因清道光年間在此建蘭陽書院而名蘭陽。雖然曆史悠久,可素以“十裏不通風,百裏不通俗”的風俗寫照而聞名,加之近年戰火連連,常住人口銳減了大半,很多現成的房屋茅舍都被遺棄成的空宅,就算幾千人的大隊人馬亦能輕鬆入住。
這就是正衡等人之前認為理所當然的情境,可到達後卻分明發現並不是那麽回事――雖然已經時值黃昏,可本就不大的鎮子上卻分外熱鬧,從遠處望去,幾乎每座民宅的窗戶裏都透出了燈光,走得越近,甚至能夠聽到裏麵傳來的杯盞碗碟的碰撞聲,以及醉漢發出的囈語和狂笑,如果不是在當下這個特殊的時期,恐怕要讓人誤以為是置身在某個太平盛世了……
韓四顯然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沒有任何概念,撓撓腦袋狐疑著對正南道:“不是說好了低調行事嗎,怎麽鎮上一下子湧進這麽多人?肯定不是大帥的人馬,不然從外省調來這麽多人,別人不知道,我肯定得知道的啊……”
正衡側著耳朵聽了半天,覺得這些人都操著河北口音,應該不是像他們一樣從外地來的,鎮上居然有如此古怪的高人氣暫且不說,這幫人並不似艱苦度日的百姓人家,反而更像是在四處都是斷壁殘垣的殘破房舍聚眾飲樂一般,兩者搭配在一起,這樣的景象給人以不同尋常的感受。(.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正疑惑間,忽然有人舉起一盞燈籠,直接照在正衡和韓四的臉上:
“哪村的?”
“我?我們打這路過的……”韓四見問話的是一個四十歲上下,農民打扮的漢子,伸手就要摸槍,卻瞥見正衡給他使了個眼色,心知不易張揚,便隨口應付道。
“過路的?”農夫上下打量了一番,撇著嘴道,“糊弄誰啊,肯定是從哪知道這兒有大買賣,來這混飯吃的吧?”
正衡心下一驚,想到如此機密的事情,竟然走漏的風聲,看來當地人早有準備,這事是無法成行了,當下之計,還是想想如何脫身吧。
就在正衡心中忐忑的時候,那農夫忽然變了一張笑臉,大大咧咧地說道:“心虛什莫,有飯大家吃,皇帝老兒的墳頭裏那麽多財寶,就算再多的人也搬不空用不完,還在乎多出你們兩個?來來來,進屋裏喝酒……”
正衡和韓四如墜霧裏,莫名其妙的被農夫拉近屋內,眼見著裏麵烏煙瘴氣,煙酒和汗臭的氣味混雜在一起,直衝著正衡撲麵而來,甚至在他體內的正南也連連作嘔,若不是身不由己,恐怕早就落荒而逃了。
見有人進來,屋內圍在圓桌上的十幾個人並不感到意外,其中三支撐著站起身,搖搖晃晃地走近上前,好像早就熟識的哥們一樣,勾肩搭背地把他們拖到桌邊坐下,又是斟酒又是夾菜,毫無半點應對陌生人應有的戒備之心。
韓四受寵若驚,很快就與這幫人推杯換盞大嘮家常起來,正衡看在眼裏,表麵上賠出笑臉,私下裏留心傾聽著他們的每句談話,沒用多久,就明白究竟是怎麽回事了。
原來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裏,足足上千人湧進了馬蘭峪,都是遵化當地或者周邊郊縣的農民。不知他們最先是從哪裏得到的消息,隻是說有個王姓的響馬正在打著皇陵的主意,可他人單力薄,所以在當地廣泛散布消息招攬幫手,並且許諾所獲全部按照人頭均分。遵化當地的百姓大多都是守著幾分土地養家糊口的農民,自打戰爭爆發起日子過得越發艱難,祖輩上流傳下來的關於皇陵神聖不可侵犯的觀念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再加上存有“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以至於馬蘭峪的人就越聚越多了。此時,每個人都抱著大發橫財的美好願望,一肚子“要劫劫黃岡,要睡睡娘娘”的匪氣,恨不得立馬就找把鐵鍁在地上挖個坑出來。可真問他們是否知道怎樣盜陵,除了幾個喝得不省人事的人外,其餘的都大搖其頭,一副“車到山前必有路”的架勢……
正衡心想這事還真是有點意思,要說起來有人打皇陵的主意沒有什麽,可怪就怪在,這幫人的行動恰好與他們的計劃同時抵達,世上不會有如此巧合的事情發生,除非……
正衡想了幾種可能,最後雖然還不敢確定,可還是覺得隻有一種情況應該最接近事實。此時韓四已經喝得半醉,跟村民的交談大多變成毫無意義的胡扯,正衡心想再這樣下去看來也無法獲得更多有用的信息,若想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準確,隻要盡快跟自己人匯合就可得知了。想到這裏,他扶起韓四,向那些大多已經進入到酒醉不醒的狀態的人一一道別,徑自走出屋去。
想不到剛出門口,正好與大帥手下的一個工兵打了個照麵,對方長舒口氣道:“你們還有閑情在這喝酒,軍座正四處派人找你們呢!”
正衡和那工兵一人一邊,架著韓四,急急忙忙的就往前走,好在這鎮子本就不大,一轉眼的功夫就到了以前的鎮政fu大院。
說是鎮政fu,其實以前清朝的地方衙門的所在地,進得院門後,正對著一個算是寬敞卻很破敗的大堂,應該是從前提審案件的地方,左右兩側各有偏室,不過都小的甚至無法住人,一眼望去,隻見到孫殿英帶著手下的工兵坐在堂上,卻不見其他人的蹤影。正衡心想難道自己先前猜測有誤,那些人見到已經走漏風聲,索性放棄了計劃不成?那為什麽孫殿英還在留守此地,該不會是想獨自一人行動吧?
孫殿英命人取了盆涼水一下倒在韓四的臉上,韓四一個激靈站起身,見到大帥滿麵怒氣,酒早就醒了七分,悻悻地不知所措。正衡見狀忙幫他打圓場道:“大帥,韓副官是看那幫鎮上百姓可疑,特意去摸他們的底細去了……”
“那你們摸出什麽來了啊?”
正衡見孫殿英如他所願的“上道”,心下不免竊喜,表麵上卻裝作一本正經地說:
“不查還好,一查可真不得了啊,原來我們這次行動的計劃早就被人泄露出去了,附近十裏八鄉這麽多人聚在此地,依小的看現在是人多眼雜,絕對不是動手的好機會,倒不如……”
“倒不如就此打道回府是吧?”孫殿英臉上掠過一絲得意,“你們懂個鳥蛋,走漏消息的不是別人,而是老子我故意派人幹的,正巴不得這馬蘭峪聚滿想發橫財的盜賊呢――去去去,趕緊休息一下,明天一早動手……”
韓四吃了孫殿英這通數落,自覺在正衡和手下麵前丟了麵子,退到院中角落後對著堂上恨恨地啐了口痰,隨即才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趕緊佯裝著幹咳了兩聲,轉而問正衡道:“大帥到底打著什麽主意,還沒聽說有誰是自己給自己拆台的,你說這亂哄哄的,還怎麽動手?”
正衡一笑:“四爺,這就是你不懂了,越亂,才越好動手呢!”
見韓四沒有領會他的意思,正衡進一步解道:
“一幫隻懂種田耕地的百姓能幹什麽?說是盜陵,恐怕連墓室在哪都說不清楚,到頭來還不是像沒頭的蒼蠅一樣,四處亂衝亂撞一氣後敗興而歸嘛。不過被他們這麽一攪和,對我們來說至少有兩點好處:其一是將那些致力於‘防賊防盜’的當地百姓轉變成誌同道合的盜賊,等同於在無形中減少了緊盯著我們的耳目,在這樣的環境下,做起事來不是就更加得心應手嘛……”
韓四想想也對,剛才在鎮口的經曆就是最好的證明,想來那些百姓雖然愚蠢,可也最易被人拉攏和利用,大帥這招等同於是讓他們明修棧道,而自己人則在掩護下來個暗度陳倉,不可謂是不高明啊。
“這還不算完呢――”正衡接著說,“盜掘皇陵畢竟關係重大,一旦時局企穩,自然會有人來翻舊賬,到時候所有參與其中的人都有可能被拔出蘿卜帶起泥一樣的牽連出來,正所謂城頭變化大王旗,孫大帥雖然今朝大權在握,難保明天還是一樣得勢,所以與其背負未知的風險,倒不如現在就找好替罪羔羊――若幹年後,如果有人提起這次盜陵事件,恐怕隻說是附近的百姓村民在一個王姓的響馬帶領下為之,卻不知道真正的魁首還另有其人了……”
韓四聽正衡這樣說,開始還一臉的欽佩之情,隨即臉色陰沉了下來,半響不語。正衡心知他感覺到了孫殿英的狠辣,正在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擔心,嘴角閃過一絲旁人難以察覺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