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在下荊軻最新章節!
張蒼,曾是荀子門下年紀最小的一位弟子,拜師時才十五六歲,剛進門沒學幾年,連皮毛都沒摸著,荀子就在蘭陵病逝,他如今也不過三十出頭的年紀。
見著故人,韓非笑容滿麵地起身迎接,讓人招呼他入席而作,端食倒水,拿來兩盤應季的鮮果兒,親切地幫他擦了個梨子遞去。
張蒼比他小十幾歲,兩人坐在一起乍看像父子。
他恭恭敬敬接過梨,雙手捧著,悵然唏噓道:“自那年老師離世,師兄與我已是十年未見呐。”
韓非點了點頭:“十一年了,這些年你一直在、在蘭陵麽?”
“是,老師膝下無子,他走了之後,師母一人無依無靠,二老帶我如親生,我父母早逝,自束發起便跟著他們,養育之恩無以為報,自然也是要留下照顧師母終老的。”
“可如今你既離開了蘭陵,那就、就說明……”韓非黯著眸子歎了口氣,“……師母也走了。”
張蒼鄭重道:“師兄放心吧,師母的身後事我都已經辦妥,她老人家的喪義不敢怠慢,另幾位師兄也來出了力,將她與師父合葬在了一處,我們湊錢雇了農戶守陵,韓師兄和李師兄若是想要祭拜,東去蘭陵文峰山,仍是十一年前地方,就在那片杏樹林的深處,師兄是知道的。”
“路途遙遠,我也許是會、會去的,如果陛下準允的話,可你李、李師兄就未必了,當年師父走時,他不就沒、沒去麽?連封唁函也沒讓人差來,他忙著在秦、秦國做官哩。”
韓非作為荀子最看重、同樣也是名氣最大的門生,極重師恩,對李斯當年缺席老師的喪義非常不滿,那次所有學生都到場了,唯獨缺他一個,甚至都不找人帶話,就如與師門形同陌路一般,令人心寒。
也難怪像他這樣功利的,拜師時已經四十上下,在師門中因年紀略大而與旁人沒有多少話說,與師父和師兄弟感情淡薄,本也就是抱著做官的目的才來學習,出師了,師父就是陌路人。
荀子向來重禮法,出了這麽一個不念師誼的弟子,韓非是在為老師感到憤懣。
張蒼聽出他對李斯的看法,默默放回了梨子:“不瞞師兄,師弟我此來鹹陽也是尋求仕途,先前在蘭陵學室學習秦律,於縣府謀了一文書差事,做個令史,如今被調任至鹹陽,進了禦史台,任柱下侍禦史,此次前來便是赴任的,以後也是要留在這裏了,正好多陪陪師兄。”
“柱下史?”韓非讚許地笑笑,“能從一縣之吏登入大、大殿為吏,足見你本事,後生可、可畏。”
張蒼低頭嘿嘿了兩聲:“師兄過譽了,隻是……埋頭苦學,鑽書眼罷了,先前僥幸在縣和郡的考校中連年第一,這便被內史看中給調了來的。”
韓非笑而不語,又把梨子放回他手中,囑咐了聲“吃吧”,又道:“我有些朝堂上的朋、朋友,都是爽朗豁達之人,到時與你介、介紹了認識,你也定會與他們投緣的,那殿上風浪大,日後也可有個照應。”
“甚好,多謝師兄了。”
“還有學宮裏的書,”他伸手指了下周圍頂天的書架,“老師的著書想必你、你已爛熟於心了,這裏有《左傳》、《呂、呂氏春秋》、《詩》、《書》、百家語錄,還有我的幾、幾篇拙作,師兄知道你喜歡看書,稍後吩咐下去,你便可隨、隨時來這兒閱覽。”
張蒼是個老書蟲,繼承了荀子的所有書籍,日日鑽研在書堆裏,可翻來覆去地總也看不夠,也沒錢到書坊買那些由書工手抄的別家書簡。
這會兒能有免費的、看不完的書,心裏一激動,感動得眼淚都要掉下來,朝著師兄一拜:“深謝師兄。”
韓非瞥見他行囊中一根長管布包,稍指了一下問道:“還在吹篪麽?”
(篪,音同遲,形似笛子的八孔樂器。)
張蒼稍愣,側頭看了眼布包,點頭道:“小奏怡情,紓解胸臆,便時常吹來解悶。”
韓非幫他倒滿一杯水:“師兄記得你還對樂律、演算和曆法頗有見、見解,興趣也廣泛,皆是小有所成,現在想來,隻做一個柱下史的確是屈、屈才的了,以後可要努力,位列九卿也未嚐不可。”
他連連笑著擺手說道:“師兄折煞我也,能來鹹陽任職為官吃俸祿,衣食無憂便已是滿足,現在還有學宮裏這些畢生都看不完的書卷,這簡直是仙境般的日子,饒是在仕途上不能進前,卻仍能於學海中徜徉於無窮,也頗是人生一大幸事,又何談屈才?”
韓非不置褒貶,所言對他隨遇而安的選擇似是有些看法:“生而為能者,自當多勞,你的這些富足充沛的才、才能,若是不能得到張顯,豈不覺得憋、憋悶?
“該當發揚的,如有機會,一定不要掩藏,要讓人知、知道你的才華,學有所用,人們才會重視你,陛下才、才會采納你的建議,用所學去治天下,這便是吾等學道之人應該傾力去完成的追求,你難道不願麽?”
張蒼雖說做了幾年小吏,但在鹹陽這大江大河中還是初出茅廬,難免生怯,此時略顯歉疚:“張蒼粗通皮毛,貿然展露怕是會獻醜、亦給老師丟了臉麵。”
韓非輕搖一下頭:“來到鹹陽,自有你施、施展的地方,才華亦、亦如通天大河,若是隻知向東奔流,便隻有一條路,也隻能走這一條路,卻不知兩岸百裏之外存在著不同的境地,那裏尚有旱地枯田需要滋養。
“倘若能將滔滔的河水分流到不同的領域成為通衢之河,詩書、數術、音律、天文、曆法,還有太多太多的地方需要去完善、教化,若是一人能精通多才,行行之間融會貫通,便能惠及更多,利於天下,造福萬民萬代,而不再僅僅隻是單一的政途,你可有這般誌向?”
他說得細聲細氣,連磕巴都不打了,張蒼聽在耳裏卻似振聾發聵一般,胸腔深處隱隱震顫,像是被疏通了全身經絡,豁然開朗,鄭重拜道:“今日聽聞師兄一言,仿若老師先音再世,張蒼銘記於心。”
“水涼了,”韓非揣袖舒了一口氣,“快喝吧。”
師兄弟倆在屋內輕鬆和悅地聊了些近況,一道挺立蓬勃的少年身影側立門外靜靜聽著。
他覺得韓子方才所言極為新穎、犀利,與秦國教民隻知律法和耕戰的理念大為不同。
這番主張,雖用河道作比喻,但放在眼下的情景裏也能讓人知曉得明明白白,是鼓勵人們去見識、去學習、去開拓的言論。
這些話,韓非從不會在上午公開講學時說出。
少年聽得全神貫注,忽然“咦”的一聲打斷他的專注“竊聽”。
“咦”的是個仆人,衝他欠身道:“見過長公子。”
少年正是扶蘇,仆人是來送飯的,端著香噴噴的飯菜,讓他不免張了兩下鼻翼。
而這一聲“見過長公子”叫屋內聽了去,裏麵的對話也瞬間收了聲,韓張師兄弟二人完全沒意識門外有耳。
扶蘇見藏不住,便幹脆現身,背著手輕咳了一下。
韓非隨即帶著張蒼趨步出門來見過他,亦對自己方才出口所言頗感惴惴。
扶蘇今年十四五歲,uu看書 .ukansu.co 也常來法學院聽講,在坐滿長胡子、白頭發的官吏和布衣學子中,他是年齡最小的,也是地位最高的,但決然沒有“我是皇帝的長子我就要坐第一排”的事。
他總是穿得低調,往坐了一地的學子中一紮就找不見人影,遲到了便隻能在最後一排勉強聽個大概。
他平日有太傅、少傅排著隊地教授學問,大可不必跟人擠著來聽韓子講課。
可韓子是誰?當年連他老爹不惜出兵也要瘋狂追逐的耀眼明星,盡管人被限製在學宮,也依然掩不住他璀璨的星芒。
老爹雖同意他可以自行去法學院聽講,但沒有要給他開後門上一對一課程的意思。
而他曾有幸得到過幾次韓非的單獨授業,還是通過了他劍術老師的關係,正是那位教“守”招的荊師父。
此時。扶蘇衝韓非作了一揖,認真道:“先生方才說的……通衢大道,可否再細說一番?弟子很有興趣。”
張蒼,曾是荀子門下年紀最小的一位弟子,拜師時才十五六歲,剛進門沒學幾年,連皮毛都沒摸著,荀子就在蘭陵病逝,他如今也不過三十出頭的年紀。
見著故人,韓非笑容滿麵地起身迎接,讓人招呼他入席而作,端食倒水,拿來兩盤應季的鮮果兒,親切地幫他擦了個梨子遞去。
張蒼比他小十幾歲,兩人坐在一起乍看像父子。
他恭恭敬敬接過梨,雙手捧著,悵然唏噓道:“自那年老師離世,師兄與我已是十年未見呐。”
韓非點了點頭:“十一年了,這些年你一直在、在蘭陵麽?”
“是,老師膝下無子,他走了之後,師母一人無依無靠,二老帶我如親生,我父母早逝,自束發起便跟著他們,養育之恩無以為報,自然也是要留下照顧師母終老的。”
“可如今你既離開了蘭陵,那就、就說明……”韓非黯著眸子歎了口氣,“……師母也走了。”
張蒼鄭重道:“師兄放心吧,師母的身後事我都已經辦妥,她老人家的喪義不敢怠慢,另幾位師兄也來出了力,將她與師父合葬在了一處,我們湊錢雇了農戶守陵,韓師兄和李師兄若是想要祭拜,東去蘭陵文峰山,仍是十一年前地方,就在那片杏樹林的深處,師兄是知道的。”
“路途遙遠,我也許是會、會去的,如果陛下準允的話,可你李、李師兄就未必了,當年師父走時,他不就沒、沒去麽?連封唁函也沒讓人差來,他忙著在秦、秦國做官哩。”
韓非作為荀子最看重、同樣也是名氣最大的門生,極重師恩,對李斯當年缺席老師的喪義非常不滿,那次所有學生都到場了,唯獨缺他一個,甚至都不找人帶話,就如與師門形同陌路一般,令人心寒。
也難怪像他這樣功利的,拜師時已經四十上下,在師門中因年紀略大而與旁人沒有多少話說,與師父和師兄弟感情淡薄,本也就是抱著做官的目的才來學習,出師了,師父就是陌路人。
荀子向來重禮法,出了這麽一個不念師誼的弟子,韓非是在為老師感到憤懣。
張蒼聽出他對李斯的看法,默默放回了梨子:“不瞞師兄,師弟我此來鹹陽也是尋求仕途,先前在蘭陵學室學習秦律,於縣府謀了一文書差事,做個令史,如今被調任至鹹陽,進了禦史台,任柱下侍禦史,此次前來便是赴任的,以後也是要留在這裏了,正好多陪陪師兄。”
“柱下史?”韓非讚許地笑笑,“能從一縣之吏登入大、大殿為吏,足見你本事,後生可、可畏。”
張蒼低頭嘿嘿了兩聲:“師兄過譽了,隻是……埋頭苦學,鑽書眼罷了,先前僥幸在縣和郡的考校中連年第一,這便被內史看中給調了來的。”
韓非笑而不語,又把梨子放回他手中,囑咐了聲“吃吧”,又道:“我有些朝堂上的朋、朋友,都是爽朗豁達之人,到時與你介、介紹了認識,你也定會與他們投緣的,那殿上風浪大,日後也可有個照應。”
“甚好,多謝師兄了。”
“還有學宮裏的書,”他伸手指了下周圍頂天的書架,“老師的著書想必你、你已爛熟於心了,這裏有《左傳》、《呂、呂氏春秋》、《詩》、《書》、百家語錄,還有我的幾、幾篇拙作,師兄知道你喜歡看書,稍後吩咐下去,你便可隨、隨時來這兒閱覽。”
張蒼是個老書蟲,繼承了荀子的所有書籍,日日鑽研在書堆裏,可翻來覆去地總也看不夠,也沒錢到書坊買那些由書工手抄的別家書簡。
這會兒能有免費的、看不完的書,心裏一激動,感動得眼淚都要掉下來,朝著師兄一拜:“深謝師兄。”
韓非瞥見他行囊中一根長管布包,稍指了一下問道:“還在吹篪麽?”
(篪,音同遲,形似笛子的八孔樂器。)
張蒼稍愣,側頭看了眼布包,點頭道:“小奏怡情,紓解胸臆,便時常吹來解悶。”
韓非幫他倒滿一杯水:“師兄記得你還對樂律、演算和曆法頗有見、見解,興趣也廣泛,皆是小有所成,現在想來,隻做一個柱下史的確是屈、屈才的了,以後可要努力,位列九卿也未嚐不可。”
他連連笑著擺手說道:“師兄折煞我也,能來鹹陽任職為官吃俸祿,衣食無憂便已是滿足,現在還有學宮裏這些畢生都看不完的書卷,這簡直是仙境般的日子,饒是在仕途上不能進前,卻仍能於學海中徜徉於無窮,也頗是人生一大幸事,又何談屈才?”
韓非不置褒貶,所言對他隨遇而安的選擇似是有些看法:“生而為能者,自當多勞,你的這些富足充沛的才、才能,若是不能得到張顯,豈不覺得憋、憋悶?
“該當發揚的,如有機會,一定不要掩藏,要讓人知、知道你的才華,學有所用,人們才會重視你,陛下才、才會采納你的建議,用所學去治天下,這便是吾等學道之人應該傾力去完成的追求,你難道不願麽?”
張蒼雖說做了幾年小吏,但在鹹陽這大江大河中還是初出茅廬,難免生怯,此時略顯歉疚:“張蒼粗通皮毛,貿然展露怕是會獻醜、亦給老師丟了臉麵。”
韓非輕搖一下頭:“來到鹹陽,自有你施、施展的地方,才華亦、亦如通天大河,若是隻知向東奔流,便隻有一條路,也隻能走這一條路,卻不知兩岸百裏之外存在著不同的境地,那裏尚有旱地枯田需要滋養。
“倘若能將滔滔的河水分流到不同的領域成為通衢之河,詩書、數術、音律、天文、曆法,還有太多太多的地方需要去完善、教化,若是一人能精通多才,行行之間融會貫通,便能惠及更多,利於天下,造福萬民萬代,而不再僅僅隻是單一的政途,你可有這般誌向?”
他說得細聲細氣,連磕巴都不打了,張蒼聽在耳裏卻似振聾發聵一般,胸腔深處隱隱震顫,像是被疏通了全身經絡,豁然開朗,鄭重拜道:“今日聽聞師兄一言,仿若老師先音再世,張蒼銘記於心。”
“水涼了,”韓非揣袖舒了一口氣,“快喝吧。”
師兄弟倆在屋內輕鬆和悅地聊了些近況,一道挺立蓬勃的少年身影側立門外靜靜聽著。
他覺得韓子方才所言極為新穎、犀利,與秦國教民隻知律法和耕戰的理念大為不同。
這番主張,雖用河道作比喻,但放在眼下的情景裏也能讓人知曉得明明白白,是鼓勵人們去見識、去學習、去開拓的言論。
這些話,韓非從不會在上午公開講學時說出。
少年聽得全神貫注,忽然“咦”的一聲打斷他的專注“竊聽”。
“咦”的是個仆人,衝他欠身道:“見過長公子。”
少年正是扶蘇,仆人是來送飯的,端著香噴噴的飯菜,讓他不免張了兩下鼻翼。
而這一聲“見過長公子”叫屋內聽了去,裏麵的對話也瞬間收了聲,韓張師兄弟二人完全沒意識門外有耳。
扶蘇見藏不住,便幹脆現身,背著手輕咳了一下。
韓非隨即帶著張蒼趨步出門來見過他,亦對自己方才出口所言頗感惴惴。
扶蘇今年十四五歲,uu看書 .ukansu.co 也常來法學院聽講,在坐滿長胡子、白頭發的官吏和布衣學子中,他是年齡最小的,也是地位最高的,但決然沒有“我是皇帝的長子我就要坐第一排”的事。
他總是穿得低調,往坐了一地的學子中一紮就找不見人影,遲到了便隻能在最後一排勉強聽個大概。
他平日有太傅、少傅排著隊地教授學問,大可不必跟人擠著來聽韓子講課。
可韓子是誰?當年連他老爹不惜出兵也要瘋狂追逐的耀眼明星,盡管人被限製在學宮,也依然掩不住他璀璨的星芒。
老爹雖同意他可以自行去法學院聽講,但沒有要給他開後門上一對一課程的意思。
而他曾有幸得到過幾次韓非的單獨授業,還是通過了他劍術老師的關係,正是那位教“守”招的荊師父。
此時。扶蘇衝韓非作了一揖,認真道:“先生方才說的……通衢大道,可否再細說一番?弟子很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