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蜀 ()”
魏黃初六年(229)春三月。
隨著深入江南四方襲擾漢軍腹地的曹彰所部數千精騎被全殲以後,原本已然平定的中原州郡再度起義頻繁而起,規模較之先前更為宏大,徹底了陷入了戰火紛飛當中。
而席卷青徐二州的陸遜也果斷的調整戰術,對內開始經營二州郡縣,對外則派遣將領協助起義軍抗衡魏軍。
這更是助漲了起義軍的氣焰。
令原本隻是癖蘚之疾的中原叛亂變得尤為強盛、複雜。
隨著中原各州郡間的局勢越發難以掌控,自然首當其衝的影響到淮南會戰。
不僅如此。
當東線傳回大捷後,漢軍其餘兩線也展開了迅猛的進攻。
荊北的新野、宛城前線,原本由於司馬懿親自坐鎮宛城總督戰事,縱然鄧艾用兵靈活多變,但在他經營得鐵桶一般的防線下,令己方防禦仿佛無懈可擊!
鄧艾連連捕捉數次戰機,縱兵意欲奪宛城,打開北上許都、洛陽的交通,但卻都無一例外铩羽而歸。
數次攻勢被化解,兩軍隻得各自緊守營盤展開對峙,局勢就此僵持了下來。
西線。
自諸葛亮從漢中舉三萬蜀中主力經褒斜道出斜穀徑直沿武功水東進,徑取長安以西的鶥縣、美陽等地,並屯兵於地勢雄闊的渭河平原上。
丞相諸葛亮遣三萬人屯於五丈原安營,結八陣圖與魏征西大都督曹真對峙。
曹真雖數次引軍來功,但在對戰中,漢軍憑借著元戎連弩、陌刀軍等新興裝備卻屢屢大占上風,野戰頻繁壓製敵軍。
曹真深感無以野戰擊潰漢軍,隻得還營固守,陷入了拉鋸戰。
而在五丈原立足以後,丞相諸葛亮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
並與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其軍軍紀嚴明,與民秋毫無犯,逐漸在關中平原掌握了立錐之地。
另一麵,諸葛亮也分遣魏延率隴右之士渡過涇水,攻略並州諸郡。
又命駐軍臨涇的吳懿率部沿涇水沿岸佯攻北原,從關中已北威脅長安的安危,以分散魏軍注意。
……
時至今日。
隨著東線頻頻傳來捷報,諸葛亮不愧是頂級的戰略家,他立即展開激烈進攻令曹真感到西線無與倫比的壓力,讓其不敢輕舉妄動,派遣部眾東進援助。
而由於中原局勢大變,起義軍四起的局麵,鄧艾更是大膽派遣龐德,馬岱率精騎寇略許都、洛陽間的交通要道。
隨著漢軍騎士的襲擾,魏國此刻卻是無能為力。
機動騎士幾乎都已經盡數調集前線,三千精銳幽燕騎士也折損殆盡,現在的龐德所部精騎卻出人預料般的縱橫馳騁中原,仿若無人之境。
而曹彰戰死的消息也頓時猶如導火索般起了連鎖反應,令東、中兩線的局勢都不堪重負了。
經過群臣間的商討、真執,最終在劉曄的建議下,天子曹叡萬般無奈忍痛的下詔宣布,將即日起舉行遷都,以鄴城為都。
這一詔令剛下達,中原諸州一片嘩然。
遷都鄴城。
這說明了什麽?
預示著魏國持久經營的中原腹地將出現了破綻。
遷都鄴城等於收縮防線,日後將有河北為基。
等於將原本是以中原為根基的換成了河北之地,而中原卻成為了前哨所在。
自古皆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類的說法來將占據中原的王朝追溯為正統。
如今魏國遷都意欲著什麽?
他們魏軍無法抵禦漢軍的攻勢而遷都河北諸州,最終隻得閉守一方,偏安一隅。
反觀漢軍卻可以趁勢平定中原來宣示己方正統,若真的平定了中原諸州,在法理上也將具備無與倫比的優勢。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政治綱領也將更具有說服力。
……
做出了遷都的決議,天子曹叡神情悲戚的駕車至洛陽南郊陵邑。
他跪於其父與祖父諸墓碑前,淚如雨下,無比自責的道:“父親,祖父,孩兒有愧於你們的囑托,未能護佑好我大魏江山。”
“現更是讓蜀軍賊子染指了中原腹地,迫使我不得不以遷都至鄴城,以繼續與敵軍所抗衡。”
“孩兒愧對於你們呀!”
一時間,曹叡於陵前大哭許久。
將近半月。
魏國遷都已經基本完成,隨後天子曹叡下詔命東線曹休、中線司馬懿陸續放棄淮南、宛城等戰略要地,率部且戰且退。
由於中原已經形成亂局,在堅守前線已是無任何異議。
隨著魏國遷都,戰場局勢再度瞬息萬變。
進取淮南諸地後,關平頓時分遣石苞、州泰為將各領一軍兩線入徐,協助陸遜逐步攻略青州黃河已北的平原郡等腹地。
又任命黃權坐鎮壽春,以主持戰後的治理恢複事宜。
隨後,關平調集五萬大軍直直進軍中原腹地,憑借強大的威懾力以及號召力,沿途陸續收複各部起義軍,大軍一路增長至十餘萬眾。
攻許都,取洛陽。
隨著魏國的遷都,收縮兵力至黃河沿岸一線,短短一個月內,曾經雄踞於魏軍中樞、核心地區的二城宣告陷落。
夏四月。
中原諸州郡宣告平定,久違的再度插上了“漢”字大旗。
這一刻,漢軍上下再度凝聚了治下軍民之心,以及中原士民。
因為,他們已經相信了大漢的確即將中興。
短短的兩年時間裏,漢軍順江直下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了吳地,實現了江南統一,北伐戰局持續數月時間不到,便連破魏軍。
令魏國上下不得不於慌亂間遷都北向,以黃河天險為界,進行固守。
一切局勢皆已反轉,天下大勢已向蜀漢靠攏。
蜀漢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割據性政權,而是能夠繼光武以後再度中興漢室的強盛王朝。uu看書 ww.uukashu
……
平定中原,漢大將軍關平經過與麾下諸幕僚一番商議後決議,暫時進行裁軍。
由於之前各地起義軍接連而起,導致己方軍力大幅度增長,戰力已然是極度下降,這對於一向崇尚“精兵為王”的關平來說,並不算好消息。
另一方麵,由於魏軍遷都乃是準備充分,黃河沿岸的各處渡口此刻都集結了重兵防禦,短時間內難以攻破,又兼中原新附,當務之急應該是立即著手整頓穩定中原之地的治理和發展。
所以,裁軍勢在必行!
讓原本起義的民眾重新歸於田間方才是正途。
正巧由於關平曾在許都以南的比水一線大肆打擊過地方豪強的勢力,故此當聽聞魏國無力守備中原時,部分豪強畏懼之下也紛紛舉家跟隨曹魏遷徙河北。
正好又多了許多的無主之地,關平自然不會浪費資源,充分的利用了起來。
收攏佃戶、流民,編戶其民,分賜田地。
短短時間之內,中原因戰亂後有些騷亂、殘破的景象便在漢軍各級官吏有條不紊的治理下恢複著創傷。
中原之民又重新開始歸於和平平靜的生活間。
……
裁軍以後。
漢大將軍關平親自修書一封於成都呈稟天子劉禪,請命擴充設立中原軍團,以精騎五千為輔,步軍四萬為主,合計荊襄、揚州之師共計十餘萬眾。
以這十餘萬眾精銳積極操練,整軍備戰,待中原穩定後,便北進一舉滅掉曹魏,實現一統。
又請命建立了青州海軍三萬餘眾,大肆打造戰船,以陸遜為督。
魏黃初六年(229)春三月。
隨著深入江南四方襲擾漢軍腹地的曹彰所部數千精騎被全殲以後,原本已然平定的中原州郡再度起義頻繁而起,規模較之先前更為宏大,徹底了陷入了戰火紛飛當中。
而席卷青徐二州的陸遜也果斷的調整戰術,對內開始經營二州郡縣,對外則派遣將領協助起義軍抗衡魏軍。
這更是助漲了起義軍的氣焰。
令原本隻是癖蘚之疾的中原叛亂變得尤為強盛、複雜。
隨著中原各州郡間的局勢越發難以掌控,自然首當其衝的影響到淮南會戰。
不僅如此。
當東線傳回大捷後,漢軍其餘兩線也展開了迅猛的進攻。
荊北的新野、宛城前線,原本由於司馬懿親自坐鎮宛城總督戰事,縱然鄧艾用兵靈活多變,但在他經營得鐵桶一般的防線下,令己方防禦仿佛無懈可擊!
鄧艾連連捕捉數次戰機,縱兵意欲奪宛城,打開北上許都、洛陽的交通,但卻都無一例外铩羽而歸。
數次攻勢被化解,兩軍隻得各自緊守營盤展開對峙,局勢就此僵持了下來。
西線。
自諸葛亮從漢中舉三萬蜀中主力經褒斜道出斜穀徑直沿武功水東進,徑取長安以西的鶥縣、美陽等地,並屯兵於地勢雄闊的渭河平原上。
丞相諸葛亮遣三萬人屯於五丈原安營,結八陣圖與魏征西大都督曹真對峙。
曹真雖數次引軍來功,但在對戰中,漢軍憑借著元戎連弩、陌刀軍等新興裝備卻屢屢大占上風,野戰頻繁壓製敵軍。
曹真深感無以野戰擊潰漢軍,隻得還營固守,陷入了拉鋸戰。
而在五丈原立足以後,丞相諸葛亮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
並與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其軍軍紀嚴明,與民秋毫無犯,逐漸在關中平原掌握了立錐之地。
另一麵,諸葛亮也分遣魏延率隴右之士渡過涇水,攻略並州諸郡。
又命駐軍臨涇的吳懿率部沿涇水沿岸佯攻北原,從關中已北威脅長安的安危,以分散魏軍注意。
……
時至今日。
隨著東線頻頻傳來捷報,諸葛亮不愧是頂級的戰略家,他立即展開激烈進攻令曹真感到西線無與倫比的壓力,讓其不敢輕舉妄動,派遣部眾東進援助。
而由於中原局勢大變,起義軍四起的局麵,鄧艾更是大膽派遣龐德,馬岱率精騎寇略許都、洛陽間的交通要道。
隨著漢軍騎士的襲擾,魏國此刻卻是無能為力。
機動騎士幾乎都已經盡數調集前線,三千精銳幽燕騎士也折損殆盡,現在的龐德所部精騎卻出人預料般的縱橫馳騁中原,仿若無人之境。
而曹彰戰死的消息也頓時猶如導火索般起了連鎖反應,令東、中兩線的局勢都不堪重負了。
經過群臣間的商討、真執,最終在劉曄的建議下,天子曹叡萬般無奈忍痛的下詔宣布,將即日起舉行遷都,以鄴城為都。
這一詔令剛下達,中原諸州一片嘩然。
遷都鄴城。
這說明了什麽?
預示著魏國持久經營的中原腹地將出現了破綻。
遷都鄴城等於收縮防線,日後將有河北為基。
等於將原本是以中原為根基的換成了河北之地,而中原卻成為了前哨所在。
自古皆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類的說法來將占據中原的王朝追溯為正統。
如今魏國遷都意欲著什麽?
他們魏軍無法抵禦漢軍的攻勢而遷都河北諸州,最終隻得閉守一方,偏安一隅。
反觀漢軍卻可以趁勢平定中原來宣示己方正統,若真的平定了中原諸州,在法理上也將具備無與倫比的優勢。
“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政治綱領也將更具有說服力。
……
做出了遷都的決議,天子曹叡神情悲戚的駕車至洛陽南郊陵邑。
他跪於其父與祖父諸墓碑前,淚如雨下,無比自責的道:“父親,祖父,孩兒有愧於你們的囑托,未能護佑好我大魏江山。”
“現更是讓蜀軍賊子染指了中原腹地,迫使我不得不以遷都至鄴城,以繼續與敵軍所抗衡。”
“孩兒愧對於你們呀!”
一時間,曹叡於陵前大哭許久。
將近半月。
魏國遷都已經基本完成,隨後天子曹叡下詔命東線曹休、中線司馬懿陸續放棄淮南、宛城等戰略要地,率部且戰且退。
由於中原已經形成亂局,在堅守前線已是無任何異議。
隨著魏國遷都,戰場局勢再度瞬息萬變。
進取淮南諸地後,關平頓時分遣石苞、州泰為將各領一軍兩線入徐,協助陸遜逐步攻略青州黃河已北的平原郡等腹地。
又任命黃權坐鎮壽春,以主持戰後的治理恢複事宜。
隨後,關平調集五萬大軍直直進軍中原腹地,憑借強大的威懾力以及號召力,沿途陸續收複各部起義軍,大軍一路增長至十餘萬眾。
攻許都,取洛陽。
隨著魏國的遷都,收縮兵力至黃河沿岸一線,短短一個月內,曾經雄踞於魏軍中樞、核心地區的二城宣告陷落。
夏四月。
中原諸州郡宣告平定,久違的再度插上了“漢”字大旗。
這一刻,漢軍上下再度凝聚了治下軍民之心,以及中原士民。
因為,他們已經相信了大漢的確即將中興。
短短的兩年時間裏,漢軍順江直下以摧枯拉朽之勢滅了吳地,實現了江南統一,北伐戰局持續數月時間不到,便連破魏軍。
令魏國上下不得不於慌亂間遷都北向,以黃河天險為界,進行固守。
一切局勢皆已反轉,天下大勢已向蜀漢靠攏。
蜀漢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割據性政權,而是能夠繼光武以後再度中興漢室的強盛王朝。uu看書 ww.uukashu
……
平定中原,漢大將軍關平經過與麾下諸幕僚一番商議後決議,暫時進行裁軍。
由於之前各地起義軍接連而起,導致己方軍力大幅度增長,戰力已然是極度下降,這對於一向崇尚“精兵為王”的關平來說,並不算好消息。
另一方麵,由於魏軍遷都乃是準備充分,黃河沿岸的各處渡口此刻都集結了重兵防禦,短時間內難以攻破,又兼中原新附,當務之急應該是立即著手整頓穩定中原之地的治理和發展。
所以,裁軍勢在必行!
讓原本起義的民眾重新歸於田間方才是正途。
正巧由於關平曾在許都以南的比水一線大肆打擊過地方豪強的勢力,故此當聽聞魏國無力守備中原時,部分豪強畏懼之下也紛紛舉家跟隨曹魏遷徙河北。
正好又多了許多的無主之地,關平自然不會浪費資源,充分的利用了起來。
收攏佃戶、流民,編戶其民,分賜田地。
短短時間之內,中原因戰亂後有些騷亂、殘破的景象便在漢軍各級官吏有條不紊的治理下恢複著創傷。
中原之民又重新開始歸於和平平靜的生活間。
……
裁軍以後。
漢大將軍關平親自修書一封於成都呈稟天子劉禪,請命擴充設立中原軍團,以精騎五千為輔,步軍四萬為主,合計荊襄、揚州之師共計十餘萬眾。
以這十餘萬眾精銳積極操練,整軍備戰,待中原穩定後,便北進一舉滅掉曹魏,實現一統。
又請命建立了青州海軍三萬餘眾,大肆打造戰船,以陸遜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