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桂州的奏折,李恪放大招了啊!
李世民的額頭冒出了細微的冷汗。
他的眼睛圓瞪,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李恪為何如何糊塗,竟讓人輕易抓住了把柄?!
長孫無忌敏銳都捕捉到了李世民的動態,暗喜計劃順利,又自認為此次定能將李恪這個眼中釘肉中刺給除掉,便走出隊伍,義正言辭道:“陛下!微臣雖然知道公然議論皇子實屬不該,但嶺南王殿下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令常人難以接受!微臣作為主管天下官員的吏部尚書,此時都無法站出來說幾句公道話,的確難以服眾,還請陛下諒解。”
老謀深算的長孫無忌把自己撇幹淨之後,馬上峰回路轉,嚴聲道:“嶺南王殿下貴為皇子,竟為一己之利,先是擅自任免官職,又私下高額的稅收,公然知法犯法,沒有以身作則!所作所為,竟跟三歲孩童般肆意妄為!”
“盡管,嶺南王殿下可能是因為年少無知、凡事操之過急才會作出如此荒唐至極之事,但這些借口,著實難以平複民憤和眾怒。“
”所以,微臣在此懇請陛下,罷免三皇子李恪的嶺南王以及節度使職務,即日起,速速趕回長安,由太子太傅重新教導!”
李世民還沒能說上話,尚書右仆射(宰相)、太子少師(輔佐之職,正二品)高士廉也站出來,微怒道:“微臣曾被貶至嶺南,嶺南瘴氣之重,百姓疾苦至今仍然是曆曆在目啊!”
高士廉眼冒怒火,接著道:“雖說嶺南王殿下曾為廣州清除了楊盛喜等二十餘名貪官汙吏和奸商,上繳的錢糧也充盈了國庫,暫時延緩了國庫空虛的危機,但事分兩麵看!”
“嶺南王殿下曾年少有為,為廣州百姓鏟奸除惡,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正因如此,滋生了殿下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錯誤思維,若不及時製止,恐怕,遭殃的不僅僅是廣州的百姓啊!”
現在就連當朝宰相、國舅都站出來彈劾李恪了,各部官員們能做到五品、進京麵聖的,哪個不是人精,趕忙一個個相繼走出,聲嚴厲色地向李世民控訴李恪的罪行,或是直接數落出李恪種種“紈絝”。
先是吏部、戶部,隨後到兵部、禮部、工部的各級官員,你方唱罷我登台。
他們從李恪在廣州的各種事情,再到他過往的小錯誤,全都拿出來彈劾。
此時,朝堂上人人都是禦史,人人都是諫官,人人爭做大唐第一杠精!
魏征作為諫臣,又是大唐當之無愧的杠精,第一能臣,見狀卻是閉口不言。
他非常清楚,吏部、戶部、禮部、工部的官員一個接著一個地彈劾李恪,不是出於仗義執言,也不是要為民請願,而是單純地向長孫無忌、高士廉獻媚,給李世民施壓而已。
牆倒眾人推,人倒眾人踩。
看到當今三皇子好不容易豎起起來的地位搖搖欲墜了,官員們不管與李恪有仇無仇,借勢討好得勢者就行了!
同時,魏征也清楚,政治,是不需要也不能講良心的。
良心對於官場政壇中來說,是不存在的,政治的道德就是不講道德,同理,政治的良心就是不講良心。
人人都以達到目的為手段,隻有弱者才需要良心保護,故而魏征不願參與黨爭,也不願隨波逐流、踩人一腳,畢竟,被彈劾的人,乃是當今三皇子,賢王李恪阿!
“陛下!請立即召回三皇子!”
“陛下,千萬不能再猶豫了啊!”
“陛下,那可是廣州八十萬的百姓啊!”
“陛下!嶺南王殿下,已失民心!”
“陛下!”殺人誅心,長孫無忌最後一張底牌——禦史台的禦史陳大秀見時機成熟,立即搶過吏部陳大釗的話,說:“微臣身為禦史,自當寧願粉身碎骨,也不願親眼看到廣州的百姓因為嶺南王殿下的荒唐、無知的行為而生靈塗炭,被迫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若陛下不立即召回嶺南王殿下,以此安撫好廣州的百姓,微臣寧可血流當堂,以己身鮮血,諫陛下!”
來了...
又來了...
禦史們就自認為以死相諫為光榮,也不管什麽是非曲直了,反正自認為正確的,就滿腔熱血地“以死相諫”!
這就是商朝的比幹開的不好的頭啊...
之後被魏征借鑒、屢試不爽,李世民就是怕自己因玄武門之變被史官寫得太差,隻好一味的忍讓,最後還讓魏征官拜宰相。
其他的禦史們都是以諫言為生,見到魏征‘以死相諫’開創了一條升官發財的道路,當然紛紛追隨咯。
李世民見這陳大秀又在朝堂之上獨秀了,立即大怒道:“夠了!朕,已經知道諸位愛卿的意思也聽膩味了!現在下令,吏部再次審核,若三皇子李恪果真犯有以上錯誤,立即.....”
“請等一下!陛下...”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道聲音忽然從大殿的門口傳來。
眾官神色詫異地尋聲望去,就見戶部五品計史、分管嶺南以北地區即桂州的官員張誌東,滿頭大汗地跑到大殿中央。
“若還是有關於三皇子李恪的事宜,大可不必稟告了!”
李世民緊閉雙眼,“除非能說出點新鮮的東西!不然,朕要定你一個欺君之罪!”
“這...”張誌東聞言,渾身顫抖了一下。
這可是黨爭阿!
說錯一句話,極有可能被誅九族的阿!
他想要退縮,卻想起自己在桂州的家人,以及欠給彭通五萬貫銅錢,隻能咬牙道:“臣戶部五品計史張誌東!有緊要事務啟奏!”
“宣!”李世民不耐煩道。
“啟稟陛下,嶺南王殿下托桂州當地戶部官員,向臣上交了一份奏折,還請殿下過目!”
“是恪兒的奏折!”李世民眼睛一亮,“快!快拿上來!”
聞言,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無不麵露驚恐之色!
長孫無忌更是和高士廉麵麵相覷,兩個老狐狸的眼中竟也帶著惶恐之色!
他們已經用各種方法,串通了戶部、吏部,甚至是兵部、工部、禮部的各級官員,嚴查從廣州到長安的奏折,尤其是李恪的奏章,發現之後,立即扣押,絕對不能讓奏折遞交到殿下的麵前。
然而,眾官員們千算萬算,也萬萬沒有想到,李恪竟然有如此手段,居然借助行商,將觸角伸到了桂州的官場!
最後,竟然一個五品小官吏撿漏,將李恪的奏折遞給了當今聖上!
李世民的額頭冒出了細微的冷汗。
他的眼睛圓瞪,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李恪為何如何糊塗,竟讓人輕易抓住了把柄?!
長孫無忌敏銳都捕捉到了李世民的動態,暗喜計劃順利,又自認為此次定能將李恪這個眼中釘肉中刺給除掉,便走出隊伍,義正言辭道:“陛下!微臣雖然知道公然議論皇子實屬不該,但嶺南王殿下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令常人難以接受!微臣作為主管天下官員的吏部尚書,此時都無法站出來說幾句公道話,的確難以服眾,還請陛下諒解。”
老謀深算的長孫無忌把自己撇幹淨之後,馬上峰回路轉,嚴聲道:“嶺南王殿下貴為皇子,竟為一己之利,先是擅自任免官職,又私下高額的稅收,公然知法犯法,沒有以身作則!所作所為,竟跟三歲孩童般肆意妄為!”
“盡管,嶺南王殿下可能是因為年少無知、凡事操之過急才會作出如此荒唐至極之事,但這些借口,著實難以平複民憤和眾怒。“
”所以,微臣在此懇請陛下,罷免三皇子李恪的嶺南王以及節度使職務,即日起,速速趕回長安,由太子太傅重新教導!”
李世民還沒能說上話,尚書右仆射(宰相)、太子少師(輔佐之職,正二品)高士廉也站出來,微怒道:“微臣曾被貶至嶺南,嶺南瘴氣之重,百姓疾苦至今仍然是曆曆在目啊!”
高士廉眼冒怒火,接著道:“雖說嶺南王殿下曾為廣州清除了楊盛喜等二十餘名貪官汙吏和奸商,上繳的錢糧也充盈了國庫,暫時延緩了國庫空虛的危機,但事分兩麵看!”
“嶺南王殿下曾年少有為,為廣州百姓鏟奸除惡,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正因如此,滋生了殿下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錯誤思維,若不及時製止,恐怕,遭殃的不僅僅是廣州的百姓啊!”
現在就連當朝宰相、國舅都站出來彈劾李恪了,各部官員們能做到五品、進京麵聖的,哪個不是人精,趕忙一個個相繼走出,聲嚴厲色地向李世民控訴李恪的罪行,或是直接數落出李恪種種“紈絝”。
先是吏部、戶部,隨後到兵部、禮部、工部的各級官員,你方唱罷我登台。
他們從李恪在廣州的各種事情,再到他過往的小錯誤,全都拿出來彈劾。
此時,朝堂上人人都是禦史,人人都是諫官,人人爭做大唐第一杠精!
魏征作為諫臣,又是大唐當之無愧的杠精,第一能臣,見狀卻是閉口不言。
他非常清楚,吏部、戶部、禮部、工部的官員一個接著一個地彈劾李恪,不是出於仗義執言,也不是要為民請願,而是單純地向長孫無忌、高士廉獻媚,給李世民施壓而已。
牆倒眾人推,人倒眾人踩。
看到當今三皇子好不容易豎起起來的地位搖搖欲墜了,官員們不管與李恪有仇無仇,借勢討好得勢者就行了!
同時,魏征也清楚,政治,是不需要也不能講良心的。
良心對於官場政壇中來說,是不存在的,政治的道德就是不講道德,同理,政治的良心就是不講良心。
人人都以達到目的為手段,隻有弱者才需要良心保護,故而魏征不願參與黨爭,也不願隨波逐流、踩人一腳,畢竟,被彈劾的人,乃是當今三皇子,賢王李恪阿!
“陛下!請立即召回三皇子!”
“陛下,千萬不能再猶豫了啊!”
“陛下,那可是廣州八十萬的百姓啊!”
“陛下!嶺南王殿下,已失民心!”
“陛下!”殺人誅心,長孫無忌最後一張底牌——禦史台的禦史陳大秀見時機成熟,立即搶過吏部陳大釗的話,說:“微臣身為禦史,自當寧願粉身碎骨,也不願親眼看到廣州的百姓因為嶺南王殿下的荒唐、無知的行為而生靈塗炭,被迫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若陛下不立即召回嶺南王殿下,以此安撫好廣州的百姓,微臣寧可血流當堂,以己身鮮血,諫陛下!”
來了...
又來了...
禦史們就自認為以死相諫為光榮,也不管什麽是非曲直了,反正自認為正確的,就滿腔熱血地“以死相諫”!
這就是商朝的比幹開的不好的頭啊...
之後被魏征借鑒、屢試不爽,李世民就是怕自己因玄武門之變被史官寫得太差,隻好一味的忍讓,最後還讓魏征官拜宰相。
其他的禦史們都是以諫言為生,見到魏征‘以死相諫’開創了一條升官發財的道路,當然紛紛追隨咯。
李世民見這陳大秀又在朝堂之上獨秀了,立即大怒道:“夠了!朕,已經知道諸位愛卿的意思也聽膩味了!現在下令,吏部再次審核,若三皇子李恪果真犯有以上錯誤,立即.....”
“請等一下!陛下...”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道聲音忽然從大殿的門口傳來。
眾官神色詫異地尋聲望去,就見戶部五品計史、分管嶺南以北地區即桂州的官員張誌東,滿頭大汗地跑到大殿中央。
“若還是有關於三皇子李恪的事宜,大可不必稟告了!”
李世民緊閉雙眼,“除非能說出點新鮮的東西!不然,朕要定你一個欺君之罪!”
“這...”張誌東聞言,渾身顫抖了一下。
這可是黨爭阿!
說錯一句話,極有可能被誅九族的阿!
他想要退縮,卻想起自己在桂州的家人,以及欠給彭通五萬貫銅錢,隻能咬牙道:“臣戶部五品計史張誌東!有緊要事務啟奏!”
“宣!”李世民不耐煩道。
“啟稟陛下,嶺南王殿下托桂州當地戶部官員,向臣上交了一份奏折,還請殿下過目!”
“是恪兒的奏折!”李世民眼睛一亮,“快!快拿上來!”
聞言,大殿上的文武百官無不麵露驚恐之色!
長孫無忌更是和高士廉麵麵相覷,兩個老狐狸的眼中竟也帶著惶恐之色!
他們已經用各種方法,串通了戶部、吏部,甚至是兵部、工部、禮部的各級官員,嚴查從廣州到長安的奏折,尤其是李恪的奏章,發現之後,立即扣押,絕對不能讓奏折遞交到殿下的麵前。
然而,眾官員們千算萬算,也萬萬沒有想到,李恪竟然有如此手段,居然借助行商,將觸角伸到了桂州的官場!
最後,竟然一個五品小官吏撿漏,將李恪的奏折遞給了當今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