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疑惑的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同樣不解的林貴妃,緩緩翻開冊子。
“敬老院計劃書與慈幼局計劃書!”她念著上麵的標題,感覺新奇不已。
林貴妃思索了一下,眼睛一亮“姐姐,聽著像是做善事,是有關老人孩子的?”她看向宋硯。
宋硯卻顯然不想這麽快就提示謎底“您們仔細看完就知道了,而且您們看看這計劃是否可行?可會為周國帶來一定的好處?”
皇後顯然被挑起了興趣,朝林貴妃招了招手,示意她挨著自己坐在鳳榻上。
林貴妃卻搬了個小杌子坐到皇後腳邊,頭伸過去與皇後一起看了起來。
“民為國之本,若國為舟,則民為水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林貴妃輕聲讀到,皺了皺柳眉,自言自語道“這不是唐魏征給唐太宗的柬言嗎?引致《荀子?王製篇》”。
“貴妃娘娘好學問!”宋硯真心的讚了一句,很多人都知道魏征說過此句,但卻不知道原是《荀子?王製篇》裏一段話:“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林貴妃不好意思的一笑,看著宋後說“這還是剛進宮時,姐姐教我的,妹妹一直銘記於心。”
宋後溫和地一笑,又接著輕聲念道“民,為國之根本。凡是施行仁德之政、順民心、不斷修德於天下的賢君,都使國家昌盛興隆,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反之,逆民心,而最終走向毀滅。辟如前朝,正如曆史之鏡也。”看到這裏,宋後輕輕歎了口氣,看向宋硯“這冊子是誰給你的,這番話太大膽了一些。國家興衰。豈是由人隨意胡謅的!”
宋硯輕輕一笑,安慰道“您別急嘛,看下去,您就會覺得有理了。”
林貴妃卻看著那冊子出神了:這字,怎麽看著像是!?、、、、、、、她急忙笑著說“是呀,姐姐,反正閑著無事,咱們看完再說。”
宋後看了一眼宋硯,又看了看低眉順眼的林貴妃,耐著性子看了下去“《禮記?禮運篇》曾說過: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讀到這裏,宋後臉上顯現出一絲凝重,又靜氣看了下去。
“大周自建國以來。三丁抽其二,是以成千數萬壯男灑血於疆土,魂歸於天國。然為國犧牲,是謂壯哉!然,獨留父母年邁,無依無靠、孤獨終老!洪澇、旱災猛於虎矣!每每天公降怒,便危及百姓。獨留孤寡老人與幼童。他們也是我大周子民矣!如何老有所依、幼有所養?”宋後凝神靜思片刻,又急急看了下去。
“敬老院,顧名思義,乃奉養孤寡老人之所;慈幼局,乃撫養孤兒之所。為老人養老送終,方顯我大周之仁政;為幼兒建遮風擋雨之所,教育成材,方為我大周基業之建設。淮河洪水肆虐,千萬家園摧毀,千萬百姓失去家園。家中不乏失去依仗之老人,與失雙親之幼兒。老人年邁,無生產之勞力,幼兒年幼,尚不能自保。皇後娘娘乃仁慈寬和之人,必定不忍任其自生自滅。”皇後歎息了一聲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想必就是這般來的吧?”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財政事務,可在其下設民政部一職。專管孤寡老人與孤兒事宜。村報於鄉、鄉報於鎮、鎮報於縣、縣報於府,逐級管理。縣分設敬老院與慈幼局,分管孤寡老人與孤兒。為老人養老送終;顯我大周君主仁慈、愛民若子。慈幼局主管孤兒之事宜,適齡兒童送於私塾,學禮儀詩書。焉知裏麵不會出國家棟梁之材?若有不育夫妻領養,為國分憂解難,也不無不可。卻要達到以下條件:一、夫婦雙方均年滿20周歲無子,或家中隻有一獨子(女)亦可;二、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即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家境尚可);三、夫婦雙方收養意見必須一致;四、被收養人必須是慈幼兒局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兒童,年齡不滿12周歲。領養人需向當地民政部門報備真實姓名、住址,親自呈上收養申請書。民政部門整理歸檔後,需親自作出對收養人一家的調查,比如其人品、經濟等。每年追蹤調查被收養人在領養一方的生活、學習等。每年更新檔案,若發現有虐待、失蹤等,民政部門可申請當地府衙直接介入,列為刑事案件。若收養人家中遭巨變,比如破產(即負債、沒有經濟收入)、喪偶等,可向民政部門申請不再繼續收養。”看到這裏,宋後臉上已露出一片欣賞與肯定之色。
林貴妃也暗自鬆了口氣,她想了想,忽然問道“這事倒是好事,但是這耗費不虛吧?這銀子從何得來?”
宋後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把眼光看向宋硯。
宋硯一笑,吐出三個字“善基金!”
宋後與林貴妃一愣繼而大悟。
“可不是嗎?善兒去年提出善基金一事後,陸陸續續收到不下五十萬兩善款,用於春耕之後,還剩下四十餘萬兩。大長公主與宋國公夫人又投於經商,聽說收益頗豐。咦!這字不正是知善的字體嗎?”宋後此時終於想起這一直覺得麵熟的字是屬於何人。
林貴妃笑得與有榮嫣,用手絹輕掩櫻唇“可不就是那調皮孩子,真真膽大得很。都快作新嫁娘的人了,也不知道好好為自己縫製嫁衣!天天弄這與自己無關的事物。”聽著像是責備,可怎麽也沒藏住自己那絲得意。
“宋將軍,你可別怪她。這孩子打小鬼主意就多,以後啊,還請你多擔待些。”她又衝宋硯說道。
宋硯一笑,誠懇地說“我倒覺得她這樣極好。眼界如此之寬,心胸如此仁善,又豈是一般閨閣女子所能比擬的?以前每次戰亂與天災後,便會湧出不少所謂的綠林好漢、打家劫舍。不僅民心惶然,更會傷及無辜。若是早有知善這樣的主意,妥善安置災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那些百姓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有了一技之長。隻會憑借自己的勞動養活妻小家人,又怎會作出那有違天道之事?憑添罪孽?但孤寡老人與孤兒確實一直以來是朝廷的一塊心病,因為人力與物力的原因,通常是有心無力,慢慢便忽視了。知善成立善基金後,解決了財力問題,而在戶部之下設民政局,又解決了人力問題。再加上戶部本就掌管天下戶籍一事,可謂是事半功倍。老人年邁體衰,雖不能生產,但也弘揚了我大周君王的仁慈與關愛之情。孤兒或被領養,或是成長於慈幼兒局。都可進學識字,懂羞恥、知禮儀。雖難說會個個成為棟梁之材。卻也避免了成為流浪兒、小乞丐,整天混跡於市井,早早染上一身惡習,小時偷針,大了可就敢搶金了。那樣的話,長大後,用知善的話說遲早會成為大周的一塊毒瘤。”他停下來,看向一直微笑的宋後“姐姐,您認為呢?”
宋後輕輕摸索著手中的小冊子,笑著點頭道“好,極好。知善寫得極為詳盡,又有善基金作為後盾,朝廷隻需照章辦事即可。”
宋硯眼睛一亮“那這事就需姐姐親力親為了。”
“我?不,這事還是交給、、、、、、”宋後一愣,隨即搖了搖頭。
“這事還非姐姐不可!”林貴妃笑著說道“二皇子監國,本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二皇子妃又有身孕,力不從心。依妹妹看來,姐姐主理此事再好不過,您開口要那些財帛豐厚的夫人小姐出錢出力,難道她們不會一呼百應嗎?唉呀,姐姐,您就應了吧!”林貴妃像個小孩子一般,拉著宋後的手左搖右晃起來。
宋硯沒作聲,隻覺得林貴妃簡直就是個心思玲瓏到極致的妙人,聞弦而知雅意。
宋後笑著拍了拍林貴妃的手“好了,別晃了,怎麽還是像個小孩子一樣?”她嗔怪地說“好了,我應下了,怎麽著這也是有關民生的大事,我應該支持,方不負了知善的一片心血。”
林貴妃明媚的臉上立刻露出勝利的微笑。
宋硯心中也暗自高興“那這事就這樣定了,林知行在平穀縣,已經與天嬌郡主設了一個試點,咱們觀觀後效,再在全國推廣開來。在這之前,可著令戶部搜集各府各縣孤寡老人與孤兒的名冊。您看行嗎?姐姐?”
“好,原來知善早就走了下一步棋了。這事十有八九能進展得順利,你回去告訴知善,等她大婚後,我再叫她進宮來厚厚賞賜於她。”宋後笑道。
“敬老院計劃書與慈幼局計劃書!”她念著上麵的標題,感覺新奇不已。
林貴妃思索了一下,眼睛一亮“姐姐,聽著像是做善事,是有關老人孩子的?”她看向宋硯。
宋硯卻顯然不想這麽快就提示謎底“您們仔細看完就知道了,而且您們看看這計劃是否可行?可會為周國帶來一定的好處?”
皇後顯然被挑起了興趣,朝林貴妃招了招手,示意她挨著自己坐在鳳榻上。
林貴妃卻搬了個小杌子坐到皇後腳邊,頭伸過去與皇後一起看了起來。
“民為國之本,若國為舟,則民為水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林貴妃輕聲讀到,皺了皺柳眉,自言自語道“這不是唐魏征給唐太宗的柬言嗎?引致《荀子?王製篇》”。
“貴妃娘娘好學問!”宋硯真心的讚了一句,很多人都知道魏征說過此句,但卻不知道原是《荀子?王製篇》裏一段話:“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林貴妃不好意思的一笑,看著宋後說“這還是剛進宮時,姐姐教我的,妹妹一直銘記於心。”
宋後溫和地一笑,又接著輕聲念道“民,為國之根本。凡是施行仁德之政、順民心、不斷修德於天下的賢君,都使國家昌盛興隆,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反之,逆民心,而最終走向毀滅。辟如前朝,正如曆史之鏡也。”看到這裏,宋後輕輕歎了口氣,看向宋硯“這冊子是誰給你的,這番話太大膽了一些。國家興衰。豈是由人隨意胡謅的!”
宋硯輕輕一笑,安慰道“您別急嘛,看下去,您就會覺得有理了。”
林貴妃卻看著那冊子出神了:這字,怎麽看著像是!?、、、、、、、她急忙笑著說“是呀,姐姐,反正閑著無事,咱們看完再說。”
宋後看了一眼宋硯,又看了看低眉順眼的林貴妃,耐著性子看了下去“《禮記?禮運篇》曾說過: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是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讀到這裏,宋後臉上顯現出一絲凝重,又靜氣看了下去。
“大周自建國以來。三丁抽其二,是以成千數萬壯男灑血於疆土,魂歸於天國。然為國犧牲,是謂壯哉!然,獨留父母年邁,無依無靠、孤獨終老!洪澇、旱災猛於虎矣!每每天公降怒,便危及百姓。獨留孤寡老人與幼童。他們也是我大周子民矣!如何老有所依、幼有所養?”宋後凝神靜思片刻,又急急看了下去。
“敬老院,顧名思義,乃奉養孤寡老人之所;慈幼局,乃撫養孤兒之所。為老人養老送終,方顯我大周之仁政;為幼兒建遮風擋雨之所,教育成材,方為我大周基業之建設。淮河洪水肆虐,千萬家園摧毀,千萬百姓失去家園。家中不乏失去依仗之老人,與失雙親之幼兒。老人年邁,無生產之勞力,幼兒年幼,尚不能自保。皇後娘娘乃仁慈寬和之人,必定不忍任其自生自滅。”皇後歎息了一聲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想必就是這般來的吧?”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財政事務,可在其下設民政部一職。專管孤寡老人與孤兒事宜。村報於鄉、鄉報於鎮、鎮報於縣、縣報於府,逐級管理。縣分設敬老院與慈幼局,分管孤寡老人與孤兒。為老人養老送終;顯我大周君主仁慈、愛民若子。慈幼局主管孤兒之事宜,適齡兒童送於私塾,學禮儀詩書。焉知裏麵不會出國家棟梁之材?若有不育夫妻領養,為國分憂解難,也不無不可。卻要達到以下條件:一、夫婦雙方均年滿20周歲無子,或家中隻有一獨子(女)亦可;二、有撫養教育被收養人的能力,即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家境尚可);三、夫婦雙方收養意見必須一致;四、被收養人必須是慈幼兒局撫養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兒童,年齡不滿12周歲。領養人需向當地民政部門報備真實姓名、住址,親自呈上收養申請書。民政部門整理歸檔後,需親自作出對收養人一家的調查,比如其人品、經濟等。每年追蹤調查被收養人在領養一方的生活、學習等。每年更新檔案,若發現有虐待、失蹤等,民政部門可申請當地府衙直接介入,列為刑事案件。若收養人家中遭巨變,比如破產(即負債、沒有經濟收入)、喪偶等,可向民政部門申請不再繼續收養。”看到這裏,宋後臉上已露出一片欣賞與肯定之色。
林貴妃也暗自鬆了口氣,她想了想,忽然問道“這事倒是好事,但是這耗費不虛吧?這銀子從何得來?”
宋後也想到了這個問題,把眼光看向宋硯。
宋硯一笑,吐出三個字“善基金!”
宋後與林貴妃一愣繼而大悟。
“可不是嗎?善兒去年提出善基金一事後,陸陸續續收到不下五十萬兩善款,用於春耕之後,還剩下四十餘萬兩。大長公主與宋國公夫人又投於經商,聽說收益頗豐。咦!這字不正是知善的字體嗎?”宋後此時終於想起這一直覺得麵熟的字是屬於何人。
林貴妃笑得與有榮嫣,用手絹輕掩櫻唇“可不就是那調皮孩子,真真膽大得很。都快作新嫁娘的人了,也不知道好好為自己縫製嫁衣!天天弄這與自己無關的事物。”聽著像是責備,可怎麽也沒藏住自己那絲得意。
“宋將軍,你可別怪她。這孩子打小鬼主意就多,以後啊,還請你多擔待些。”她又衝宋硯說道。
宋硯一笑,誠懇地說“我倒覺得她這樣極好。眼界如此之寬,心胸如此仁善,又豈是一般閨閣女子所能比擬的?以前每次戰亂與天災後,便會湧出不少所謂的綠林好漢、打家劫舍。不僅民心惶然,更會傷及無辜。若是早有知善這樣的主意,妥善安置災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那些百姓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有了一技之長。隻會憑借自己的勞動養活妻小家人,又怎會作出那有違天道之事?憑添罪孽?但孤寡老人與孤兒確實一直以來是朝廷的一塊心病,因為人力與物力的原因,通常是有心無力,慢慢便忽視了。知善成立善基金後,解決了財力問題,而在戶部之下設民政局,又解決了人力問題。再加上戶部本就掌管天下戶籍一事,可謂是事半功倍。老人年邁體衰,雖不能生產,但也弘揚了我大周君王的仁慈與關愛之情。孤兒或被領養,或是成長於慈幼兒局。都可進學識字,懂羞恥、知禮儀。雖難說會個個成為棟梁之材。卻也避免了成為流浪兒、小乞丐,整天混跡於市井,早早染上一身惡習,小時偷針,大了可就敢搶金了。那樣的話,長大後,用知善的話說遲早會成為大周的一塊毒瘤。”他停下來,看向一直微笑的宋後“姐姐,您認為呢?”
宋後輕輕摸索著手中的小冊子,笑著點頭道“好,極好。知善寫得極為詳盡,又有善基金作為後盾,朝廷隻需照章辦事即可。”
宋硯眼睛一亮“那這事就需姐姐親力親為了。”
“我?不,這事還是交給、、、、、、”宋後一愣,隨即搖了搖頭。
“這事還非姐姐不可!”林貴妃笑著說道“二皇子監國,本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二皇子妃又有身孕,力不從心。依妹妹看來,姐姐主理此事再好不過,您開口要那些財帛豐厚的夫人小姐出錢出力,難道她們不會一呼百應嗎?唉呀,姐姐,您就應了吧!”林貴妃像個小孩子一般,拉著宋後的手左搖右晃起來。
宋硯沒作聲,隻覺得林貴妃簡直就是個心思玲瓏到極致的妙人,聞弦而知雅意。
宋後笑著拍了拍林貴妃的手“好了,別晃了,怎麽還是像個小孩子一樣?”她嗔怪地說“好了,我應下了,怎麽著這也是有關民生的大事,我應該支持,方不負了知善的一片心血。”
林貴妃明媚的臉上立刻露出勝利的微笑。
宋硯心中也暗自高興“那這事就這樣定了,林知行在平穀縣,已經與天嬌郡主設了一個試點,咱們觀觀後效,再在全國推廣開來。在這之前,可著令戶部搜集各府各縣孤寡老人與孤兒的名冊。您看行嗎?姐姐?”
“好,原來知善早就走了下一步棋了。這事十有八九能進展得順利,你回去告訴知善,等她大婚後,我再叫她進宮來厚厚賞賜於她。”宋後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