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後這天氣便一日涼過一日,一天寒過一天。
鐵山的那幫隨從哪兒來的回哪兒,洪景來這再度閑了下來。到是有時間想一想近代步兵的問題,其實照抄拿皇那一套最順手。畢竟管你是威靈頓還是布呂歇爾,甚至庫圖佐夫,說白了都是被拿皇摁在地上摩擦過的。
雖然最後拿皇是輸了,但是不代表這一套不行啊。起碼這一套東西,在李朝這一畝三分地上絕對是領先了。這點自信都沒有,怎麽對得起拿皇的鼎鼎大名呢。
不過想想又不是這麽一回事,現而今錢掙著,官做著,搞啥了。我又不是明天要去跟著袁大帥小站練兵,我想這幹啥?
顧好眼前,再說將來嘛!
眼前洪景來這個官兒就這一個好,雖說是地方上的親民官,也經手一些賦稅土貢差事,但沒有錢糧要辦,不辦錢糧就不會有虧空,沒有虧空到年底就不需要做賬。
洪景來連個錢穀師爺似的人物都不需要,隻需按著時節給各位上官們送節禮就可以了。
很樸素的,東萊府使二百就能過年,慶尚道觀察使也不過隻要四百而已。反正基數大,一個道好幾十個縣,一人四百,觀察使也能收不少。
恰好又逢上大考,洪景來那是有誌於仕途的,又不是什麽聖人。想要好考評,總要使上些。京裏不需要怎樣,地方上還要下點心思。
……………………
“這是哪裏送來的?”
榻上的儒士,正在精心的修飾著自己的小指甲,那模樣,那神態,好像在伺候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而他那個指甲,看長度怕是有三厘米多。起碼好幾年不幹一丁點兒活才能留這麽長,然後還要平時十二分的小心,才能不折斷。
輕輕的捏著洪景來的稟帖,並沒有打開。隻是大拇指和食指稍微摩挲了一下,大概就對稟帖的厚度有了了解。
略帶滿意的點了點頭,那儒士就把稟帖輕輕地放在小書案上。拿起他的小銼刀,繼續對著自己的小指甲下苦工。
“回稟老爺,是東萊府富山浦分駐判官洪景來。”一名下人恭敬的半彎著腰答話。
“東萊判官?說來他們今年辦的土貢送來了?”像是想起了什麽,儒士手裏的小銼刀終於舍得停了下來。
“來送稟帖的那個馬弁說今年差事換了章程,他們大人寫了稟帖交給老爺,至於土貢就不送了!”下人答話添著小心。
“改了章程?膽子倒是不小。”
冷哼了一聲,儒士到也對稟帖產生了興趣,用小刀劃開封套,打開帖子讀了起來。翹著蘭花指,姿勢到是頗為“優雅”。
洪景來寫的自然是關於改變東萊土貢辦理的章程辦法,榻上的儒士更不用說了,需要洪景來用稟帖來通知的,自然是慶尚道觀察使金魯忠。
當看到洪景來說以後什麽土貢都一概不送的時候,金魯忠其實心下也頗為惱怒的。但是一來他身為堂上高官,自詡風流雅士,喜怒不形於色。二來到底知道洪景來的來曆,是那惠慶宮洪妃的族侄,提卷房師又是閔景爀,靠山硬邦邦。
不過也幸好他沒有發怒,因為翻麵過後,洪景來話音一轉,就是直白的表示協濟道署薪炭紙張錢二千兩,重點是就夾在稟帖內。
金魯忠不是窮鬼出身,自然也不是沒見過二千兩錢,可是二千兩一整張的大票還真是比較少見,他也是頭回見著。
萊商柳成用的簽名花押就在票上,以金魯忠的手感,實際上剛摸上兌票就知道這玩意兒是真的。可不知是怎麽的,鬼使神差,居然站起來,又讓下人打開窗,對著光又反複瞅了好幾遍,才算罷休。
“哎呀,到是個會做官的!”不知是出於什麽情誼,金魯忠慢悠悠的誇了一句。
最後又是兩張兌票,都是四百的,一張是節敬,一張是洪景來希望金魯忠在考評上美言一番的潤筆。
這回金魯忠沒有再失態的站起來去查驗那兩張票的真偽,而是仍舊把稟帖合上,兌票則收進一個書案上一個小暗格。
“真就是個能吏!”
“來送稟帖的馬弁還在嗎?賞一壺熱酒給他,讓他告訴洪判,俱已知悉!”金魯忠本想寫個回帖,想了想還是放下筆。
同樣的事情一樣發生在慶尚道兵馬節度使衙署,以及東萊府署,看到上千兩的大票,u看書. 以及及時的節敬,這些大人們嘖嘖稱奇。
樸賢瑜人情練達,在漢陽自然是遊刃有餘,不過是一月有餘就往東萊遞回了應該協濟各衙署的銀錢。而且生意做的飛起,大獲其利。看他的回信,那真就是春風得意,掙的錢比他當一個承差中人時多得多。
有了他遞回來的利錢,洪景來自然送的毫無負擔。大把大把的往外撒,完全不心疼。雖然孝敬上官是由來已久的陋規,但是像洪景來這樣上趕著給人加碼,還送的如此大義凜然,符合王法的到是頭一遭。
現而今哪兒衙門不是虧空一大片,窮的底兒朝天。洪景來一個小小的分駐巡海判官衙門,居然有羨餘能協濟上司,可不就是能吏嘛!
而且很明顯的,東萊的的民情安穩,整個城鄉風平浪靜,別說什麽抗稅抗捐的刁民鬧事,連今年的稅賦都已經全部足額完納,上解漢陽去了。
不激生民變,卻能讓上下的官吏都分潤不少,這就足夠讓洪景來的上司們對洪景來得到評價大為提升了。再回想一下,洪景來還是探花郎及第,不說背後的靠山,就說之前純宗大王特別點選的使日製述官,指不定就是主上近臣的套路啊。
那還能難為了?
一路綠燈!綠燈綠燈!
什麽嫻明吏理,撫綏有度之類的好話,轉著圈的給洪景來就套上,反正不帶一個貶詞。就可著勁的給洪景來吹一個彩虹屁,大有齊聲保舉的架勢。
當然啦,他們其實是希望洪景來擱這判官任上多做幾年的,要是能協濟來更多的薪炭紙張錢豈不是皆大歡喜。
鐵山的那幫隨從哪兒來的回哪兒,洪景來這再度閑了下來。到是有時間想一想近代步兵的問題,其實照抄拿皇那一套最順手。畢竟管你是威靈頓還是布呂歇爾,甚至庫圖佐夫,說白了都是被拿皇摁在地上摩擦過的。
雖然最後拿皇是輸了,但是不代表這一套不行啊。起碼這一套東西,在李朝這一畝三分地上絕對是領先了。這點自信都沒有,怎麽對得起拿皇的鼎鼎大名呢。
不過想想又不是這麽一回事,現而今錢掙著,官做著,搞啥了。我又不是明天要去跟著袁大帥小站練兵,我想這幹啥?
顧好眼前,再說將來嘛!
眼前洪景來這個官兒就這一個好,雖說是地方上的親民官,也經手一些賦稅土貢差事,但沒有錢糧要辦,不辦錢糧就不會有虧空,沒有虧空到年底就不需要做賬。
洪景來連個錢穀師爺似的人物都不需要,隻需按著時節給各位上官們送節禮就可以了。
很樸素的,東萊府使二百就能過年,慶尚道觀察使也不過隻要四百而已。反正基數大,一個道好幾十個縣,一人四百,觀察使也能收不少。
恰好又逢上大考,洪景來那是有誌於仕途的,又不是什麽聖人。想要好考評,總要使上些。京裏不需要怎樣,地方上還要下點心思。
……………………
“這是哪裏送來的?”
榻上的儒士,正在精心的修飾著自己的小指甲,那模樣,那神態,好像在伺候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而他那個指甲,看長度怕是有三厘米多。起碼好幾年不幹一丁點兒活才能留這麽長,然後還要平時十二分的小心,才能不折斷。
輕輕的捏著洪景來的稟帖,並沒有打開。隻是大拇指和食指稍微摩挲了一下,大概就對稟帖的厚度有了了解。
略帶滿意的點了點頭,那儒士就把稟帖輕輕地放在小書案上。拿起他的小銼刀,繼續對著自己的小指甲下苦工。
“回稟老爺,是東萊府富山浦分駐判官洪景來。”一名下人恭敬的半彎著腰答話。
“東萊判官?說來他們今年辦的土貢送來了?”像是想起了什麽,儒士手裏的小銼刀終於舍得停了下來。
“來送稟帖的那個馬弁說今年差事換了章程,他們大人寫了稟帖交給老爺,至於土貢就不送了!”下人答話添著小心。
“改了章程?膽子倒是不小。”
冷哼了一聲,儒士到也對稟帖產生了興趣,用小刀劃開封套,打開帖子讀了起來。翹著蘭花指,姿勢到是頗為“優雅”。
洪景來寫的自然是關於改變東萊土貢辦理的章程辦法,榻上的儒士更不用說了,需要洪景來用稟帖來通知的,自然是慶尚道觀察使金魯忠。
當看到洪景來說以後什麽土貢都一概不送的時候,金魯忠其實心下也頗為惱怒的。但是一來他身為堂上高官,自詡風流雅士,喜怒不形於色。二來到底知道洪景來的來曆,是那惠慶宮洪妃的族侄,提卷房師又是閔景爀,靠山硬邦邦。
不過也幸好他沒有發怒,因為翻麵過後,洪景來話音一轉,就是直白的表示協濟道署薪炭紙張錢二千兩,重點是就夾在稟帖內。
金魯忠不是窮鬼出身,自然也不是沒見過二千兩錢,可是二千兩一整張的大票還真是比較少見,他也是頭回見著。
萊商柳成用的簽名花押就在票上,以金魯忠的手感,實際上剛摸上兌票就知道這玩意兒是真的。可不知是怎麽的,鬼使神差,居然站起來,又讓下人打開窗,對著光又反複瞅了好幾遍,才算罷休。
“哎呀,到是個會做官的!”不知是出於什麽情誼,金魯忠慢悠悠的誇了一句。
最後又是兩張兌票,都是四百的,一張是節敬,一張是洪景來希望金魯忠在考評上美言一番的潤筆。
這回金魯忠沒有再失態的站起來去查驗那兩張票的真偽,而是仍舊把稟帖合上,兌票則收進一個書案上一個小暗格。
“真就是個能吏!”
“來送稟帖的馬弁還在嗎?賞一壺熱酒給他,讓他告訴洪判,俱已知悉!”金魯忠本想寫個回帖,想了想還是放下筆。
同樣的事情一樣發生在慶尚道兵馬節度使衙署,以及東萊府署,看到上千兩的大票,u看書. 以及及時的節敬,這些大人們嘖嘖稱奇。
樸賢瑜人情練達,在漢陽自然是遊刃有餘,不過是一月有餘就往東萊遞回了應該協濟各衙署的銀錢。而且生意做的飛起,大獲其利。看他的回信,那真就是春風得意,掙的錢比他當一個承差中人時多得多。
有了他遞回來的利錢,洪景來自然送的毫無負擔。大把大把的往外撒,完全不心疼。雖然孝敬上官是由來已久的陋規,但是像洪景來這樣上趕著給人加碼,還送的如此大義凜然,符合王法的到是頭一遭。
現而今哪兒衙門不是虧空一大片,窮的底兒朝天。洪景來一個小小的分駐巡海判官衙門,居然有羨餘能協濟上司,可不就是能吏嘛!
而且很明顯的,東萊的的民情安穩,整個城鄉風平浪靜,別說什麽抗稅抗捐的刁民鬧事,連今年的稅賦都已經全部足額完納,上解漢陽去了。
不激生民變,卻能讓上下的官吏都分潤不少,這就足夠讓洪景來的上司們對洪景來得到評價大為提升了。再回想一下,洪景來還是探花郎及第,不說背後的靠山,就說之前純宗大王特別點選的使日製述官,指不定就是主上近臣的套路啊。
那還能難為了?
一路綠燈!綠燈綠燈!
什麽嫻明吏理,撫綏有度之類的好話,轉著圈的給洪景來就套上,反正不帶一個貶詞。就可著勁的給洪景來吹一個彩虹屁,大有齊聲保舉的架勢。
當然啦,他們其實是希望洪景來擱這判官任上多做幾年的,要是能協濟來更多的薪炭紙張錢豈不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