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廷爀閔大監自然不會隻把這種事情告訴洪景來,他還有一個不太近人情的吩咐,或者更直白一點說是要求。
朝堂上的爭鬥是金祖淳和樸宗慶勝了,但貞純王大妃垂簾聽政的事實沒有改變。如果不能讓老太太撤簾歸政,那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代理人還是貞純王大妃。
沈煥被貶敦寧府,貞純王大妃肯定會記恨上那些參與此事的人。
綏嬪樸氏她弄不了,純宗大王生母,地位穩固。誰叫她肚子不爭氣沒有生一個兒子,不然她的兒子就是嫡子,哪有正宗大王的事兒?
至於通風報信的宮人?也避入綏嬪的殿閣,受到樸氏的保護。綏嬪要是連一個宮人都護不住,她也不可能從千百女人中脫穎而出,生下王子,並撫育成人。
那最後貞純王大妃隻能難為朝堂上金祖淳和樸宗慶兩派的文武官員,但這兩位大哥她又鬥不死,隻能欺負小魚小蝦之類的。
不弄你洪景來,她弄誰?
所以咱們閔大監半勸半命的希望洪景來回鄉暫時養望,過上一年兩年,貞純王大妃伸腿了,或者被鬥倒了,再回來。
免得留在朝堂上,被人挑刺兒。要知道,沒有任何人是真的完美到無懈可擊的。
而黨爭就是無所不用其極,吹毛求疵,針眼大的錯漏能放大成天一般大。
如今洪景來留在漢陽,簡直就是撞槍口,三天五天可能屁事沒有。但是三月五月呢?三年五年呢?總不可能一丁點兒錯誤都不犯吧,犯了錯就有可能被揪出來。
那就不可避免又是一場朝堂風暴,而且不可能次次都這麽好運,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當然,人家也不會虧待洪景來。本來沒多少可能的成均館館職給洪景來保舉了一個,隻要你回來立刻入館。
同時加了奉祀郎(陵園郎)的小差事,每年在家坐著白拿朝廷發的香火錢。真正的祭祀有人管,根本用不著洪景來操心。
恩,總之就是你先回家,風頭過了再回來。大哥們不會忘了你的,這是一百萬,你先拿著用。
巧了,洪景來自己也覺得這朝堂沒法混,本來以為已經是安東金氏勢道政治了,黨爭偃旗息鼓,其實一樣爭得你死我活。
不如等金祖淳徹底執政再回來,做順風順水的官兒。
你讓洪景來來玩黨爭?真是太高看他了,怕不是被人吃了都不吐骨頭。
甘霖娘!
等我洪景來練滿了級回來!
………
收拾完包裹,拜托趙萬永替自己照看好這處宅子,並且留了下一年的租金讓他幫忙續租,洪景來頭也不回的離開漢陽回鐵山去了。
再有三四個月舍科夫就要去土門江口等洪景來交易蒸汽機,算算時間還有點緊。還好熟練工匠都是現成的,鐵山也有鐵。
就是不知道去年讓林尚沃和韓三石回來辦礦的事情怎麽樣了,五峯山上的鐵礦肯定沒問題,這個是穩得,但具體經辦到什麽程度還不好說。
期間林尚沃隻來過一次信,說是六孫已經答應了合做,蒸汽機很快就能架設到礦上。如果有辦法,讓洪景來弄一張執照回來,有個執照的話,那灣商就可以全部承辦產鐵。
洪景來自然知道拿張執照的好處,所以去宣惠廳弄了一張。很便宜,一座爐子,一年隻要十兩而已。
當然這是對洪景來而言便宜,別人的爐子一個月開不了三五回,因為沒有礦石。一年十兩,那就等於是重抽了。
洪大守有蒸汽機,可以擴大開采麵和增加礦井開采深度。爐子一年到頭都能開爐,根本不怕沒有礦石冶煉。
而且洪景來發現了一個很有用處的東西,李朝那個和大狗差不多大的馬,可以下礦井啊!
那種肩高零點九米或者一米的小矮馬,在民間都隻能拿來擔糞,根本賣不上價錢。真的就是牲口而已,幹活都嫌他小。
可是這小矮馬下礦井就方便啦,簡直就是非常方便!
弄個軌道,弄上幾輛礦車,小馬前麵一拉,一個礦工在後麵推一推。比幾十個礦工往上背的礦石還多,又輕省又快捷。
軌道這個東西有技術難度嗎?軌道輪這個東西有技術難度嗎?
洪景來覺得之所以以前沒出現,最簡單的原因就是礦井挖不出那麽多礦石。還沒往下挖,就塌方滲水了。他不需要有能夠把大量礦石運出去的機械。
這玩意兒大概就是作用與反作用吧!
隻要礦石推上來,漢代的爐子就能一爐幾萬斤礦石了,還怕堆在那裏沒空煉?
大不了再搭幾個爐子嘛!
這年頭還怕鐵賣不出去?李朝由於鐵產量低,uu看書.ukashu 連農具鏵犁都要從清國進口。就算李朝消化不了產量,隔壁不是還有帶清嘛。
一路憧憬,一路期待,回到鐵山。
大變樣了!
洪景來家那個院子先是擴大了一倍,又多蓋了一進屋,本來和玩一樣的圍牆用青磚從新壘砌,甚至還加上了瓦。
藤枝編的木扉,也換成了有屋簷的門房,左邊貼著人壽年豐,右邊貼著一筆虎。
村口豎著一座新蓋的牌坊,用的都是上好的石料。甚至道旁還平整了一塊地出來,蓋了一座六角亭,以供路人休息。
權力帶來的變化,如此的顯著。
倒是洪氏,未改顏色,穿布衣用木釵,在院裏忙活。
她自己不慣於享受,別人也希望她一直“寒素不改顏色”!節婦嘛!可不就是要一副貧窮微寒的樣子。
看見洪景來回來,洪氏還是那樣。
“餓不餓?我給你下麵吃啊?”
吃吃吃!
早就餓了,有現成的不吃是傻子!
聞聽了洪景來回鄉,鐵山大大小小的官員,以及地方上的頭麵人物都來拜訪。
前郡守宣煙因為沾了洪景來的光,終於得以改任,往江原道去了。新任的郡守還沒到任,可能一時半會兒也沒有人到任。
反正這鐵山,缺了太守縣令一樣轉,他們不過都是點頭畫諾的橡皮圖章而已。
真正管事的還是在地的鄉班們,比如洪景來麵前態度和藹至極的金進士。
朝堂上的爭鬥是金祖淳和樸宗慶勝了,但貞純王大妃垂簾聽政的事實沒有改變。如果不能讓老太太撤簾歸政,那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代理人還是貞純王大妃。
沈煥被貶敦寧府,貞純王大妃肯定會記恨上那些參與此事的人。
綏嬪樸氏她弄不了,純宗大王生母,地位穩固。誰叫她肚子不爭氣沒有生一個兒子,不然她的兒子就是嫡子,哪有正宗大王的事兒?
至於通風報信的宮人?也避入綏嬪的殿閣,受到樸氏的保護。綏嬪要是連一個宮人都護不住,她也不可能從千百女人中脫穎而出,生下王子,並撫育成人。
那最後貞純王大妃隻能難為朝堂上金祖淳和樸宗慶兩派的文武官員,但這兩位大哥她又鬥不死,隻能欺負小魚小蝦之類的。
不弄你洪景來,她弄誰?
所以咱們閔大監半勸半命的希望洪景來回鄉暫時養望,過上一年兩年,貞純王大妃伸腿了,或者被鬥倒了,再回來。
免得留在朝堂上,被人挑刺兒。要知道,沒有任何人是真的完美到無懈可擊的。
而黨爭就是無所不用其極,吹毛求疵,針眼大的錯漏能放大成天一般大。
如今洪景來留在漢陽,簡直就是撞槍口,三天五天可能屁事沒有。但是三月五月呢?三年五年呢?總不可能一丁點兒錯誤都不犯吧,犯了錯就有可能被揪出來。
那就不可避免又是一場朝堂風暴,而且不可能次次都這麽好運,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當然,人家也不會虧待洪景來。本來沒多少可能的成均館館職給洪景來保舉了一個,隻要你回來立刻入館。
同時加了奉祀郎(陵園郎)的小差事,每年在家坐著白拿朝廷發的香火錢。真正的祭祀有人管,根本用不著洪景來操心。
恩,總之就是你先回家,風頭過了再回來。大哥們不會忘了你的,這是一百萬,你先拿著用。
巧了,洪景來自己也覺得這朝堂沒法混,本來以為已經是安東金氏勢道政治了,黨爭偃旗息鼓,其實一樣爭得你死我活。
不如等金祖淳徹底執政再回來,做順風順水的官兒。
你讓洪景來來玩黨爭?真是太高看他了,怕不是被人吃了都不吐骨頭。
甘霖娘!
等我洪景來練滿了級回來!
………
收拾完包裹,拜托趙萬永替自己照看好這處宅子,並且留了下一年的租金讓他幫忙續租,洪景來頭也不回的離開漢陽回鐵山去了。
再有三四個月舍科夫就要去土門江口等洪景來交易蒸汽機,算算時間還有點緊。還好熟練工匠都是現成的,鐵山也有鐵。
就是不知道去年讓林尚沃和韓三石回來辦礦的事情怎麽樣了,五峯山上的鐵礦肯定沒問題,這個是穩得,但具體經辦到什麽程度還不好說。
期間林尚沃隻來過一次信,說是六孫已經答應了合做,蒸汽機很快就能架設到礦上。如果有辦法,讓洪景來弄一張執照回來,有個執照的話,那灣商就可以全部承辦產鐵。
洪景來自然知道拿張執照的好處,所以去宣惠廳弄了一張。很便宜,一座爐子,一年隻要十兩而已。
當然這是對洪景來而言便宜,別人的爐子一個月開不了三五回,因為沒有礦石。一年十兩,那就等於是重抽了。
洪大守有蒸汽機,可以擴大開采麵和增加礦井開采深度。爐子一年到頭都能開爐,根本不怕沒有礦石冶煉。
而且洪景來發現了一個很有用處的東西,李朝那個和大狗差不多大的馬,可以下礦井啊!
那種肩高零點九米或者一米的小矮馬,在民間都隻能拿來擔糞,根本賣不上價錢。真的就是牲口而已,幹活都嫌他小。
可是這小矮馬下礦井就方便啦,簡直就是非常方便!
弄個軌道,弄上幾輛礦車,小馬前麵一拉,一個礦工在後麵推一推。比幾十個礦工往上背的礦石還多,又輕省又快捷。
軌道這個東西有技術難度嗎?軌道輪這個東西有技術難度嗎?
洪景來覺得之所以以前沒出現,最簡單的原因就是礦井挖不出那麽多礦石。還沒往下挖,就塌方滲水了。他不需要有能夠把大量礦石運出去的機械。
這玩意兒大概就是作用與反作用吧!
隻要礦石推上來,漢代的爐子就能一爐幾萬斤礦石了,還怕堆在那裏沒空煉?
大不了再搭幾個爐子嘛!
這年頭還怕鐵賣不出去?李朝由於鐵產量低,uu看書.ukashu 連農具鏵犁都要從清國進口。就算李朝消化不了產量,隔壁不是還有帶清嘛。
一路憧憬,一路期待,回到鐵山。
大變樣了!
洪景來家那個院子先是擴大了一倍,又多蓋了一進屋,本來和玩一樣的圍牆用青磚從新壘砌,甚至還加上了瓦。
藤枝編的木扉,也換成了有屋簷的門房,左邊貼著人壽年豐,右邊貼著一筆虎。
村口豎著一座新蓋的牌坊,用的都是上好的石料。甚至道旁還平整了一塊地出來,蓋了一座六角亭,以供路人休息。
權力帶來的變化,如此的顯著。
倒是洪氏,未改顏色,穿布衣用木釵,在院裏忙活。
她自己不慣於享受,別人也希望她一直“寒素不改顏色”!節婦嘛!可不就是要一副貧窮微寒的樣子。
看見洪景來回來,洪氏還是那樣。
“餓不餓?我給你下麵吃啊?”
吃吃吃!
早就餓了,有現成的不吃是傻子!
聞聽了洪景來回鄉,鐵山大大小小的官員,以及地方上的頭麵人物都來拜訪。
前郡守宣煙因為沾了洪景來的光,終於得以改任,往江原道去了。新任的郡守還沒到任,可能一時半會兒也沒有人到任。
反正這鐵山,缺了太守縣令一樣轉,他們不過都是點頭畫諾的橡皮圖章而已。
真正管事的還是在地的鄉班們,比如洪景來麵前態度和藹至極的金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