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德國人沃爾特多姆貝格爾是不多的留在聯省的德國技術人員之一。他名不見經傳,因為太年輕,根本就是來學習的,在炮兵工廠裏的地位也就跟普通的中國技術學徒一樣,並沒有什麽特殊的。
但是他的專業卻幫助聯省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趙澤勇征集的給直升機安裝武器的方法中,多姆貝格爾提出的火箭炮獲得了認可。
由於直升飛機的載重和空間限製,除了安放一挺機槍外,就隻能選擇小口徑的火炮,或者能夠對飛機穩定性造成影響最小的火炮,最終是多姆貝格爾提出的火箭炮還有其他軍工人員提出的無後坐力炮方案得到了初步認可。
但是經過進一步的討論和驗證,火箭炮方案最終得到確認。
多姆貝格爾在後世也不是籍籍無名之輩,他跟著名的馮布勞恩一起開展了德國的火箭發動機研製工作。但是此時的多姆貝格爾還隻是聯省兵工廠中一個毫無特點的普通技術員而已,每每也就是畫畫圖紙,做做實驗,多餘時間看看資料,做做夢罷了。
之所以提出火箭炮的方案,跟多姆貝格爾的興趣有關,他一直就對火箭很有興趣,這時代德國人也確實是火箭技術的先驅,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們就開始了對火箭技術的研究。而多姆貝格爾也在來聯省前,就做過相關的學習和研究。當然了,多姆貝格爾也是受到了聯省技術的影響的。起碼他的設想就跟聯省的製式武器有關,聯省軍裝備的火箭筒給多姆貝爾格帶來了足夠的靈感。讓他看到了火箭技術在武器上的應用。所以多姆貝格爾的方案,一開始幹脆就是直接將火箭筒移植到直升飛機上而已。
當他們成功將火箭筒安裝到簡易的試驗性直升機模型上,讓趙澤勇參觀的時候,趙澤勇表示很不認可。於是將自己的想法給技術人員溝通。
“直升機兩邊各安裝一個火箭筒,這可不行啊,最多打兩發而已。為什麽不考慮設計一種多管火箭呢,這樣就擁有足夠的火力了。”
火箭筒的最大缺陷就是,沒辦法立刻裝填。在步兵手裏還好說,可是固定安裝在直升飛機上,那可就隻能像固定翼飛機那樣,提前裝彈了,這樣的效果甚至都不如直接讓人坐在直升機上扛著火箭筒打呢。
“多管的?”
技術人員有些不太明白多管的意思。
要知道多管火箭炮二戰時候才投入實用,蘇聯人的喀秋莎火箭彈是典型的代表,這種武器也是裝填不方便。不能像普通炮兵那樣,每分鍾裝填十幾二十次以上,所以隻能采用量來取勝,一次性多管齊射,射完就走,極短時間內的覆蓋性打擊會給遇到的每一個對手留下深刻的印象。德軍就不說了。他們吃的苦頭最大。美軍後來在朝鮮戰爭中遇到中國軍隊裝備的蘇製喀秋莎火箭炮的時候,第一次也是被打蒙了,聯合國軍士兵恐懼的謠傳,說中國人裝備了新式的戰術核彈。
除了蘇軍的火箭炮外,二戰中德軍的火箭炮也投入了實戰。隻可惜德國人走了彎路。由於這不是一種精確打擊的武器,而是一種覆蓋性武器。一向嚴謹的德國人並沒有重視。隻將火箭炮部隊裝備在化學部隊中,而二戰中德國並沒有敢發動毒氣戰,因此德國火箭炮幾乎沒有表現。當然他們的設計也有問題,蘇聯人清晰的認識到這種武器的特點,於是采取了大量、快速的發射策略,設計的火箭炮一次可以發射幾十枚火箭彈,並采用發射架裝載在汽車上,快速移動打完就走。而德國人的呢,采用的發射筒結構,並且是放在手推車上,由人推著走,跟放煙花的表演隊似的,而且管數也才隻有六管到八管,根本就形不成壓製性火力。
其實采用蘇聯的發射架結構還是采用德國的發射管結構,都差不多,蘇軍的發射架結構在二戰中證明了自己的性能,而二戰後世界各國發展的新一代火箭炮大多都采用了發射管結果,當然同樣是安裝在卡車上,方便迅速轉移的。
趙澤勇很快就給技術人員畫出了簡圖,是以自己在電視上,閱兵儀式上看到的車載多管火箭炮的樣子為基礎複原出來的。當然趙澤勇不是畫家,畫出來的效果不怎麽樣,但是意思就是那個意思。加上自己的講解,技術人員很容易就明白過來,麵麵相覷都覺得這簡直就是一個天才的想法,看趙澤勇的眼神都有些不對了,有點要挖人的意思。
“對了,就是這樣,多管足夠保證火力壓製。這樣可以放在車上,也可以放在飛機上。”
趙澤勇解釋著,但是自己對直升機用火箭炮一時間沒什麽印象了,但是想必將車載的轉移到飛機上不會有什麽大問題。趙澤勇是忽視了車載火箭炮跟直升機用火箭炮的口徑差距了,但是技術人員這點還是能夠考慮到的,不然就太差勁了。
他們聽完了趙澤勇的設想後,立馬開始激烈的討論起來。討論的內容無非是,趙澤勇說的情況到底有沒有實現的可能,到底該如何實現。車載的多管火箭炮到底能不能在炮兵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直升機用火箭炮又該怎麽設計。
讓趙澤勇沒想到的是,直升機使用的火箭炮倒是首先製作出來了,十八管呈菱形排列,使用鑄鐵一次鑄成的炮管,采用電激發發射方式,一次可以十八枚火箭彈齊射,也可以單發設計,基本技術上跟肩扛火箭筒無二,因此就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準度。其實解決火箭炮準度問題,還是要二戰後了,導彈技術的發展才算最終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那應該算是另一種武器了,火箭炮天生就不是精確打擊的武器,不然他就沒必要存在了,要精確有火炮就好了。
趙澤勇看過後,讓工廠加緊時間製造一架樣機出來,並進行實驗,如果可行就可以列裝裝甲部隊了。
相比直升機火箭炮,車載火箭炮的研製就緩慢了很多,不是大家不重視,相反都對這種炮寄予厚望,可惜的是,車載的屬於大口徑炮,而直升機用火箭炮基本上就是十幾根肩扛式火箭炮的疊加而已,口徑不到30mm。而車載多管火箭炮,則是超過100mm口徑的重型火炮,為了滿足這樣口徑的要求,他們設計了將近三米長的炮管。
這不僅僅是口徑放大的問題,還包括激發裝置,和汽車的連接方式,等等技術難題都需要公關,一時半會是弄不出來的。多姆貝格爾等年輕技術人員,現在是天天都泡在汽車公司的實驗室裏,想要找到一條合適裝載在汽車上的方案來。不停的更改設計,不停的做出模型,不停的做實驗檢驗。
好在趙澤勇不著急,他對車載火箭炮的渴望不算太大,聯省的炮兵已經很強大了,對上列強炮兵都可以不輸半點。就算有了多管火箭炮,也不過是讓聯省炮兵部隊更強一些而已。而直升飛機就不一樣了,聯省現在可是沒有直升飛機的,這是從無到有的區別。
直升飛機的特點趙澤勇很感興趣,上次坐直升機的時候就在想,要是從海上起飛幾百上千架直升飛機,搭載成千上萬的精銳士兵,登陸作戰豈不是太簡單了,爭奪灘塗陣地還用像諾曼底那樣費勁嗎。
而且直升機方便的起飛條件,讓他可以深入戰場的各個角落,而不需要修建機場,後世作為緊急救生的裝備顯示了相當的優秀能力,跟白衣天使結合起來,讓戰爭看起來也不會那麽殘酷了。
還有直升機能夠懸停的特點,讓趙澤勇在幻想直升機作為坦克殺手的角色了,一架架直升機飛向戰場,懸停在一輛輛坦克上方,精確的投下炸彈,幾乎可以看到一輛輛冒著黑煙的鐵殼棺材了。
因此趙澤勇才任由多姆貝格爾那批年輕的技術人員去折騰車載多管火箭炮,而將最得力的研究人員調往直升機火箭的研究中來。按照趙澤勇的設想,直升機火箭炮僅僅是來對付坦克,或者對特殊地形下的敵人火力進行壓製。比如突然戰場前方出現敵人暗堡,位置十分刁鑽,火炮有死角無法清除,而用人猛衝傷亡太大的情況下,就該直升飛機出場了。
一個突擊、懸停,然後火箭炮齊射,也許就解決問題了。
另外也算是趙澤勇一個情節作怪吧,後世電影裏的直升機太拉風了,香港警察,美國軍隊,甚至是巴西黑幫都大量使用直升飛機,而國產的電影中,則很少見到這種裝備。尤其是美軍,他們打伊拉克,打阿富汗的那些戰爭中,什麽阿帕奇了,黑鷹了,多次的出現,急停轉身,火箭炮,那簡直就是最經典的廣告啊。
不得不說趙澤勇被美國人的廣告打動了,不過他不打算買美國人的直升機,而是打算自己仿製。嘿嘿,拿到民國,即便是山寨的東西,那也是很先進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德國人沃爾特多姆貝格爾是不多的留在聯省的德國技術人員之一。他名不見經傳,因為太年輕,根本就是來學習的,在炮兵工廠裏的地位也就跟普通的中國技術學徒一樣,並沒有什麽特殊的。
但是他的專業卻幫助聯省解決了一個大問題。
趙澤勇征集的給直升機安裝武器的方法中,多姆貝格爾提出的火箭炮獲得了認可。
由於直升飛機的載重和空間限製,除了安放一挺機槍外,就隻能選擇小口徑的火炮,或者能夠對飛機穩定性造成影響最小的火炮,最終是多姆貝格爾提出的火箭炮還有其他軍工人員提出的無後坐力炮方案得到了初步認可。
但是經過進一步的討論和驗證,火箭炮方案最終得到確認。
多姆貝格爾在後世也不是籍籍無名之輩,他跟著名的馮布勞恩一起開展了德國的火箭發動機研製工作。但是此時的多姆貝格爾還隻是聯省兵工廠中一個毫無特點的普通技術員而已,每每也就是畫畫圖紙,做做實驗,多餘時間看看資料,做做夢罷了。
之所以提出火箭炮的方案,跟多姆貝格爾的興趣有關,他一直就對火箭很有興趣,這時代德國人也確實是火箭技術的先驅,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他們就開始了對火箭技術的研究。而多姆貝格爾也在來聯省前,就做過相關的學習和研究。當然了,多姆貝格爾也是受到了聯省技術的影響的。起碼他的設想就跟聯省的製式武器有關,聯省軍裝備的火箭筒給多姆貝爾格帶來了足夠的靈感。讓他看到了火箭技術在武器上的應用。所以多姆貝格爾的方案,一開始幹脆就是直接將火箭筒移植到直升飛機上而已。
當他們成功將火箭筒安裝到簡易的試驗性直升機模型上,讓趙澤勇參觀的時候,趙澤勇表示很不認可。於是將自己的想法給技術人員溝通。
“直升機兩邊各安裝一個火箭筒,這可不行啊,最多打兩發而已。為什麽不考慮設計一種多管火箭呢,這樣就擁有足夠的火力了。”
火箭筒的最大缺陷就是,沒辦法立刻裝填。在步兵手裏還好說,可是固定安裝在直升飛機上,那可就隻能像固定翼飛機那樣,提前裝彈了,這樣的效果甚至都不如直接讓人坐在直升機上扛著火箭筒打呢。
“多管的?”
技術人員有些不太明白多管的意思。
要知道多管火箭炮二戰時候才投入實用,蘇聯人的喀秋莎火箭彈是典型的代表,這種武器也是裝填不方便。不能像普通炮兵那樣,每分鍾裝填十幾二十次以上,所以隻能采用量來取勝,一次性多管齊射,射完就走,極短時間內的覆蓋性打擊會給遇到的每一個對手留下深刻的印象。德軍就不說了。他們吃的苦頭最大。美軍後來在朝鮮戰爭中遇到中國軍隊裝備的蘇製喀秋莎火箭炮的時候,第一次也是被打蒙了,聯合國軍士兵恐懼的謠傳,說中國人裝備了新式的戰術核彈。
除了蘇軍的火箭炮外,二戰中德軍的火箭炮也投入了實戰。隻可惜德國人走了彎路。由於這不是一種精確打擊的武器,而是一種覆蓋性武器。一向嚴謹的德國人並沒有重視。隻將火箭炮部隊裝備在化學部隊中,而二戰中德國並沒有敢發動毒氣戰,因此德國火箭炮幾乎沒有表現。當然他們的設計也有問題,蘇聯人清晰的認識到這種武器的特點,於是采取了大量、快速的發射策略,設計的火箭炮一次可以發射幾十枚火箭彈,並采用發射架裝載在汽車上,快速移動打完就走。而德國人的呢,采用的發射筒結構,並且是放在手推車上,由人推著走,跟放煙花的表演隊似的,而且管數也才隻有六管到八管,根本就形不成壓製性火力。
其實采用蘇聯的發射架結構還是采用德國的發射管結構,都差不多,蘇軍的發射架結構在二戰中證明了自己的性能,而二戰後世界各國發展的新一代火箭炮大多都采用了發射管結果,當然同樣是安裝在卡車上,方便迅速轉移的。
趙澤勇很快就給技術人員畫出了簡圖,是以自己在電視上,閱兵儀式上看到的車載多管火箭炮的樣子為基礎複原出來的。當然趙澤勇不是畫家,畫出來的效果不怎麽樣,但是意思就是那個意思。加上自己的講解,技術人員很容易就明白過來,麵麵相覷都覺得這簡直就是一個天才的想法,看趙澤勇的眼神都有些不對了,有點要挖人的意思。
“對了,就是這樣,多管足夠保證火力壓製。這樣可以放在車上,也可以放在飛機上。”
趙澤勇解釋著,但是自己對直升機用火箭炮一時間沒什麽印象了,但是想必將車載的轉移到飛機上不會有什麽大問題。趙澤勇是忽視了車載火箭炮跟直升機用火箭炮的口徑差距了,但是技術人員這點還是能夠考慮到的,不然就太差勁了。
他們聽完了趙澤勇的設想後,立馬開始激烈的討論起來。討論的內容無非是,趙澤勇說的情況到底有沒有實現的可能,到底該如何實現。車載的多管火箭炮到底能不能在炮兵中占有一席之地,而直升機用火箭炮又該怎麽設計。
讓趙澤勇沒想到的是,直升機使用的火箭炮倒是首先製作出來了,十八管呈菱形排列,使用鑄鐵一次鑄成的炮管,采用電激發發射方式,一次可以十八枚火箭彈齊射,也可以單發設計,基本技術上跟肩扛火箭筒無二,因此就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準度。其實解決火箭炮準度問題,還是要二戰後了,導彈技術的發展才算最終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那應該算是另一種武器了,火箭炮天生就不是精確打擊的武器,不然他就沒必要存在了,要精確有火炮就好了。
趙澤勇看過後,讓工廠加緊時間製造一架樣機出來,並進行實驗,如果可行就可以列裝裝甲部隊了。
相比直升機火箭炮,車載火箭炮的研製就緩慢了很多,不是大家不重視,相反都對這種炮寄予厚望,可惜的是,車載的屬於大口徑炮,而直升機用火箭炮基本上就是十幾根肩扛式火箭炮的疊加而已,口徑不到30mm。而車載多管火箭炮,則是超過100mm口徑的重型火炮,為了滿足這樣口徑的要求,他們設計了將近三米長的炮管。
這不僅僅是口徑放大的問題,還包括激發裝置,和汽車的連接方式,等等技術難題都需要公關,一時半會是弄不出來的。多姆貝格爾等年輕技術人員,現在是天天都泡在汽車公司的實驗室裏,想要找到一條合適裝載在汽車上的方案來。不停的更改設計,不停的做出模型,不停的做實驗檢驗。
好在趙澤勇不著急,他對車載火箭炮的渴望不算太大,聯省的炮兵已經很強大了,對上列強炮兵都可以不輸半點。就算有了多管火箭炮,也不過是讓聯省炮兵部隊更強一些而已。而直升飛機就不一樣了,聯省現在可是沒有直升飛機的,這是從無到有的區別。
直升飛機的特點趙澤勇很感興趣,上次坐直升機的時候就在想,要是從海上起飛幾百上千架直升飛機,搭載成千上萬的精銳士兵,登陸作戰豈不是太簡單了,爭奪灘塗陣地還用像諾曼底那樣費勁嗎。
而且直升機方便的起飛條件,讓他可以深入戰場的各個角落,而不需要修建機場,後世作為緊急救生的裝備顯示了相當的優秀能力,跟白衣天使結合起來,讓戰爭看起來也不會那麽殘酷了。
還有直升機能夠懸停的特點,讓趙澤勇在幻想直升機作為坦克殺手的角色了,一架架直升機飛向戰場,懸停在一輛輛坦克上方,精確的投下炸彈,幾乎可以看到一輛輛冒著黑煙的鐵殼棺材了。
因此趙澤勇才任由多姆貝格爾那批年輕的技術人員去折騰車載多管火箭炮,而將最得力的研究人員調往直升機火箭的研究中來。按照趙澤勇的設想,直升機火箭炮僅僅是來對付坦克,或者對特殊地形下的敵人火力進行壓製。比如突然戰場前方出現敵人暗堡,位置十分刁鑽,火炮有死角無法清除,而用人猛衝傷亡太大的情況下,就該直升飛機出場了。
一個突擊、懸停,然後火箭炮齊射,也許就解決問題了。
另外也算是趙澤勇一個情節作怪吧,後世電影裏的直升機太拉風了,香港警察,美國軍隊,甚至是巴西黑幫都大量使用直升飛機,而國產的電影中,則很少見到這種裝備。尤其是美軍,他們打伊拉克,打阿富汗的那些戰爭中,什麽阿帕奇了,黑鷹了,多次的出現,急停轉身,火箭炮,那簡直就是最經典的廣告啊。
不得不說趙澤勇被美國人的廣告打動了,不過他不打算買美國人的直升機,而是打算自己仿製。嘿嘿,拿到民國,即便是山寨的東西,那也是很先進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