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趙德昭,還是遠遠不如蕭韃瀨的,其實他不斷的征伐,取汾州,戰雲州,下北漢,中心思想就是要震撼蕭韃瀨,讓他輕易不要對自己下手。


    這個目的基本還是達到了的。


    蕭韃瀨也已經聽到了趙德昭最新製造出來的一些新鮮玩意,單兵武器,攻城炮等等,已經趙德昭的大宋軍一些新奇的戰法,都使蕭韃瀨倍感新奇。


    這也是蕭韃瀨顧忌趙德昭,寧肯打滿級號段學全的原因。


    段學全雖強,還在蕭韃瀨的勝算之內,而趙德昭,隨著他勢力漸漸地水漲船高,蕭韃瀨越發覺得打趙德昭很沒譜。


    <a id="wzsy" href="http://m.ddxs.com">頂點小說</a>


    所以趙德昭得到了齊王的爵位,段學全卻不能。


    而這次蕭韃瀨一怒發兵,自然打的也是段學全,拿下大理,趙德昭再厲害,也不是對手了。


    至於李成思,在蕭韃瀨眼中,都不過是小貓三兩隻,根本不值一提。


    讓他們自己相互鬥一鬥就最好,打個兩敗俱傷,自己反倒可以漁翁得利。


    鑒於段學全此時的勢力也不容小覷,蕭韃瀨決定親自領兵二十萬,帶領手下一眾文臣武將,南下征討段學全。


    決定一出,令行如風,滿朝文武都動作了起來。


    消息傳到大理,段學全倒吸了一口涼氣。


    原本看著最安全的自己,居然眨眼就成了被討伐的對象。


    要講小諸侯,李成思,是更容易吞並的對象。


    要講風頭十足的,作了也不死的,當然是趙德昭了,一兩年內拿下兩州,成為最大的地主。


    這蕭韃瀨偏偏兩頭不找,專找我這不吭聲不胡鬧的。


    沒的說,隻好硬著頭皮打了。


    原本驕傲的段學全,認為普天之下也就是蕭韃瀨比自己強了,就算他要吞並諸侯,一統天下,也應該是最後才動自己吧。


    雖說絕不投降,段學全到底還是派人給蕭韃瀨送去一封信,希望能化幹戈為玉帛,哪怕真要打仗,也等過兩年安穩日子再說。


    可惜蕭韃瀨性子急,出手快,使臣剛到黃河邊上,契丹大軍已經啟程。


    兵荒馬亂,使臣不能自保,隻好又回到了大理。


    其實使臣前腳一走,蕭韃瀨發兵的消息就已經傳了過來,段學全料到已經晚了,這封信多半無法奏效,所以就立刻下令,動員大理力量,準備抵抗。


    蕭韃瀨派韓章為先鋒,常元壽做副將,領軍三萬作為前鋒,派金泉為隨軍謀士,跟隨前鋒軍進軍,參謀軍事。


    這就體現出蕭韃瀨的用人之道,常元壽論資曆,比韓章老,論親疏,比韓章親,哪怕單論武勇,也不在韓章之下。


    但是蕭韃瀨就是看好韓章更會帶兵打仗,所以力挺韓章為先鋒主將,為了怕他壓不住軍中老人,還特地派了金泉輔佐。


    而大理軍中,段學全派高成雲掛帥,盡起大理十二萬兵甲,做堅決的抵抗。


    高成雲命馬堀為主將,吳宇為副將,鬆濤為監軍,領軍兩萬為前鋒,趕往北邊禦敵,


    大理最能打的兩員武將,現在段學思是在病重,不能出戰。


    而芒常則被張昭張紘兄弟堅決留在段學全身邊。


    因為大理表麵看似平靜,內裏還是有個別勢力有篡逆之心的,上次段學全就差點出了事。


    所以如今把持大理內部大權的高氏兄弟,就以安全為名,把芒常留在了段學全身邊保護。


    契丹大軍直下騰衝,目的是南詔。


    先鋒軍韓章常元壽,不日就趕到了威武。


    馬堀大驚,連忙催動人馬連夜行軍,希望在統矢或者中慶展開決戰,攔住遼軍。


    因為,過了中慶就是雲夢,過了雲夢就是昭通,昭通一破,南詔洞開,大理也就危在旦夕。


    雖然人數上落後,大理軍馬卻並不害怕。


    經過段氏兩代,父子三人的打理,大理漸漸富強,百姓的信心也漸漸堅定起來。


    大理子弟兵,就是大理父老的依靠。


    為了美好的家園,每個人都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戰勝來犯的強敵。


    這天中午,終於在統矢之南二十裏,契丹大軍的前鋒軍,與孫大理大軍的前鋒軍,對到了一起。


    馬堀長出了一口氣,雖然連日辛苦,好在是終於把契丹大軍攔在了統矢。


    這就給後續的高成雲都督的到來,搶到了寶貴的時間。


    等我高成雲都督一到,任你契丹即使百萬大軍,也免不了要灰飛煙滅。


    五萬人馬在南衝湖畔列陣對圓。馬蹄聲都傳出了數裏。


    契丹軍副先鋒常元壽勒住黃龍駒,看著對麵遠處嚴密的陣型,不覺倒吸了一口涼氣。


    誰說大理不夠看,兵強馬壯,很不簡單嘛。


    雙方都是行軍途中不期而遇,可是大理軍反應足夠快,立刻擺好架勢,列好了陣型,隨時一副開戰的模樣。


    事實也的確如此,馬堀若不是看對方人數比自己多,早就直接開戰了。


    常元壽揮起手臂,下達列陣的命令。


    契丹軍也開始慢慢列成了決戰的陣型。


    雙方都是刀盾手在前,長矛手在中,弓箭手在後。


    這種陣勢是此時諸侯軍之間交戰的常勢。


    當然即使陣勢一樣,雙方如果對上的是趙德昭的大宋軍,則肯定都是必敗無疑。


    因為趙德昭的大宋軍,首先裝備更精良。由於冶煉技術高超,大宋軍的士兵們,刀矛更鋒利,盔甲更堅硬,重量卻更輕。


    而且因為有錢吃得好,體力更有保障,訓練方式先進,戰術戰法奇妙。先鋒軍又全都是騎兵,來去如風,戰力強橫。


    契丹軍和大理軍,則是勢均力敵,無論哪方麵,都相差無幾。


    雙方文官武將,都是各有各的本事,唯一差別的,就是人馬的數量差而已。


    常元壽觀察一會兒,歎了口氣,因為他找不到大理軍陣勢的缺點在哪裏。


    弱點肯定存在,但是不易辨別。


    常元壽想了想,還是命令一個偏將帶領本部,攻擊大理的側翼。


    這五百人,他是刻意舍出去的,就為了求能堪破大理的作戰秘訣。


    陣型會不會換,陣勢怎樣變化的。


    常元壽堅信,自己要是看出大理軍的戰法,很快就能把他們搞定,也省了前鋒主將韓章的事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嫡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選神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選神授並收藏大宋嫡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