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你說我大宋以文製武?”
“難道不是?”
“先生,你又說:我大宋文貴武賤?”
“難道不是!”儒生教授的神色與腔調愈發傲慢,仿佛自己便是孔聖人委派在大宋朝廷的尊貴代表。
趙德昭微微一笑,淡淡道:“那敢請問先生:我父皇是文是武,是貴是賤呢?”
儒生教授頓時滿臉通紅,張口結舌,這種問題教他如何回答,眾所周知,當今聖上是軍官出身,誰敢說聖上是“低賤的武夫”?
他被趙德昭一句話噎得失了氣勢,掙紮著小聲囁嚅道:“這……這畢竟是不同的……”
“有什麽不同?你敢說我父皇不是天下英雄嗎?”
“聖上當然是英雄……”
“既然是英雄,何分什麽文武?!”
趙德昭最近頻繁與各色人等交鋒,漸漸體會到了一個規律,隻要自己把皇帝老爹抬出來,對方立馬就會唯恐觸犯忌諱、言語頓時沒了鋒芒,就用這種法子來強辭奪理,效果簡直再好不過。
果然,儒生教授臉色陣青陣紅,嘴唇微微嚅動著,臉上流露出一副老夫跟你說不清的憤懣表情,但終究是低下頭沒有再敢吭聲。
趙德昭不再理會此人,轉而麵朝台下環視著宮學裏幾十個青少年,陡然提高了嗓音。
“還記得本王跟你們講過的,大宋之外的數十萬裏的汪洋大海嗎?”
“記得!”台下聲音拉拉雜雜。
“那你們還記得,金銀滿坑滿穀、物產豐盛、縱橫數萬裏方圓的海外大陸嗎?”
“記得!”台下聲音振奮了些。
“那你們還想把那些地方占下來嗎?”
“想!”台下齊聲怒吼。
“要是你們連千裏之外的嶺南都不敢去,拿屁去征服萬裏之外的海外大陸啊?!老子再問你們你這些慫貨一句,敢不敢跟老子去嶺南!”
“敢!”台下吼叫聲震耳欲聾。
以前講述海外故事的潛移默化在此時起到了作用,趙德昭隻用三兩句話,便把這幫青少年們激得人人熱血如沸,一個一個嗷嗷叫著報名要跟隨趙德昭一起南征。
好好一個課堂轉眼鬧得跟兵勇招募點似的,那位儒生教授看得眼睛都直了,臉色鐵青又敢怒不敢言。
<a id="wzsy" href="http://m.bidige.com">嗶嘀閣</a>
隻要是年滿十六歲的報名要從征的,趙德昭一概來者不拒,整個宮學有三十八位親貴子弟,報了名願意跟隨南征的,足有二十三個,餘下那些也不是自認膽慫,而是年紀跟趙德芳差不多,都是些未成年的半大毛孩子,那就隻能請他們一邊涼快去了。
趙德昭就算再黑心,也還是不好意思忽悠那些未成年。
……
四天後,朝會。
“……彼等撮爾小邦,劉鋹小兒,輕慢天子,刻剝百姓,抗拒王化,久闕貢納,其罪在不赦!”
“特加天水郡王趙德昭為平南將軍,統兵南征,吊民伐罪,克期撫定南疆,並賜弓矢斧鉞,得掌專誅!”
“加潘美為嶺南節度使,參讚軍務,輔佐南征……”
站在禦座之旁負責宣旨的王繼恩,用尖細的鴨公嗓在朝堂上宣讀了一連串委任加封的旨意。
大殿上一片平靜,兩班朝臣們垂眉低目,姿態安靜而恭順。
此事早在朝堂上爭過吵過也辯過,前兩天宮中也提前放出了些風聲,滿殿朝臣們都有心理準備,沒人覺得特別意外。
即便是有些大臣出於一片公心,對近來異軍突起的趙德昭頗感不放心,認定這位郡王殿下年少輕狂,委派此人統兵遠征隻怕是要壞了國家大事。
但在潘美為副帥的委任宣布以後,這些大臣也都熄掉了站出來向天子抗聲進諫的心思——既然有潘美這等宿將把關兜底,哪怕不曉兵事的年輕郡王再如何折騰,軍事上應該都不致於太過敗壞,更何況敵手又不是北方強敵契丹,僅僅是孱弱之南漢而已,那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謝聖上隆恩,臣等必不辱使命。”
趙德昭與潘美兩人一齊出列謝過封賞,領受了旨意。
趙德昭下意識瞥了潘美一眼,發現潘美正在偷眼打量自己,兩人目光相觸。潘美微微朝趙德昭點了一下頭,目光中蘊含謝意。趙德昭報以微笑,心想這老小子還算是個靈醒的,心裏多少有點逼數。
“聖上,老臣有本,要彈劾天水郡王!”
心裏剛想著這過場終於是走完了吧,趙德昭突然聽到一個蒼老而憤激的聲音,不禁心裏一樂差點笑出了聲,自打收拾了唐繼先那一夥瘋狗,便再沒見到有人敢在朝堂上當眾硬懟自己,是哪一位居然如此頭鐵?
趙德昭循聲望去,隻見白須飄飄的萊國公嚴弘緩步出了班列,手執玉笏向著禦座拱手。
“噢?請問嚴公有何話說?”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兒子不是頭一回被人逮著咬,趙匡胤的應對倒還沉穩,語氣也頗為客氣,隻是臉色有些迷惑,顯得很是好奇。
趙德昭心裏也很好奇,他與這位萊國公嚴弘一向並無過結往來,而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是趙光義的鐵杆黨羽,其實一個能活著獲封國公的大臣,爵祿就已經是到了頭了,本身並沒有選邊站隊的緊迫需要,要知道就連身為兩朝宰相的嶽父王溥,也都還不是國公啊!
萊國公嚴弘的年紀已經很老邁了,走路抬手都顫巍巍的,但開起炮來仍然鏗鏘有力:
“天水郡王日前在宮學煽惑子弟,慫恿他們隨軍南征,此舉意欲何為?!”
趙德昭臉色微變,這老頭子該不會要是說我拉幫結派,搞私人班底吧?
但萊國公嚴弘接下來的話,卻完全出乎趙德昭的意料,讓他的眼珠子險些掉了一地。
“……宮學之中,都是我朝親貴勳戚、公卿重臣的子侄後嗣,大多是年紀稚弱,年長一些的也不過弱冠而已。郡王殿下招納這些稚弱少年,讓他們隨軍深入南方瘴癘之地,若是有個好歹,染上疫病或是傷損得多了,豈不是要動搖我大宋朝堂的人心?”
“難道不是?”
“先生,你又說:我大宋文貴武賤?”
“難道不是!”儒生教授的神色與腔調愈發傲慢,仿佛自己便是孔聖人委派在大宋朝廷的尊貴代表。
趙德昭微微一笑,淡淡道:“那敢請問先生:我父皇是文是武,是貴是賤呢?”
儒生教授頓時滿臉通紅,張口結舌,這種問題教他如何回答,眾所周知,當今聖上是軍官出身,誰敢說聖上是“低賤的武夫”?
他被趙德昭一句話噎得失了氣勢,掙紮著小聲囁嚅道:“這……這畢竟是不同的……”
“有什麽不同?你敢說我父皇不是天下英雄嗎?”
“聖上當然是英雄……”
“既然是英雄,何分什麽文武?!”
趙德昭最近頻繁與各色人等交鋒,漸漸體會到了一個規律,隻要自己把皇帝老爹抬出來,對方立馬就會唯恐觸犯忌諱、言語頓時沒了鋒芒,就用這種法子來強辭奪理,效果簡直再好不過。
果然,儒生教授臉色陣青陣紅,嘴唇微微嚅動著,臉上流露出一副老夫跟你說不清的憤懣表情,但終究是低下頭沒有再敢吭聲。
趙德昭不再理會此人,轉而麵朝台下環視著宮學裏幾十個青少年,陡然提高了嗓音。
“還記得本王跟你們講過的,大宋之外的數十萬裏的汪洋大海嗎?”
“記得!”台下聲音拉拉雜雜。
“那你們還記得,金銀滿坑滿穀、物產豐盛、縱橫數萬裏方圓的海外大陸嗎?”
“記得!”台下聲音振奮了些。
“那你們還想把那些地方占下來嗎?”
“想!”台下齊聲怒吼。
“要是你們連千裏之外的嶺南都不敢去,拿屁去征服萬裏之外的海外大陸啊?!老子再問你們你這些慫貨一句,敢不敢跟老子去嶺南!”
“敢!”台下吼叫聲震耳欲聾。
以前講述海外故事的潛移默化在此時起到了作用,趙德昭隻用三兩句話,便把這幫青少年們激得人人熱血如沸,一個一個嗷嗷叫著報名要跟隨趙德昭一起南征。
好好一個課堂轉眼鬧得跟兵勇招募點似的,那位儒生教授看得眼睛都直了,臉色鐵青又敢怒不敢言。
<a id="wzsy" href="http://m.bidige.com">嗶嘀閣</a>
隻要是年滿十六歲的報名要從征的,趙德昭一概來者不拒,整個宮學有三十八位親貴子弟,報了名願意跟隨南征的,足有二十三個,餘下那些也不是自認膽慫,而是年紀跟趙德芳差不多,都是些未成年的半大毛孩子,那就隻能請他們一邊涼快去了。
趙德昭就算再黑心,也還是不好意思忽悠那些未成年。
……
四天後,朝會。
“……彼等撮爾小邦,劉鋹小兒,輕慢天子,刻剝百姓,抗拒王化,久闕貢納,其罪在不赦!”
“特加天水郡王趙德昭為平南將軍,統兵南征,吊民伐罪,克期撫定南疆,並賜弓矢斧鉞,得掌專誅!”
“加潘美為嶺南節度使,參讚軍務,輔佐南征……”
站在禦座之旁負責宣旨的王繼恩,用尖細的鴨公嗓在朝堂上宣讀了一連串委任加封的旨意。
大殿上一片平靜,兩班朝臣們垂眉低目,姿態安靜而恭順。
此事早在朝堂上爭過吵過也辯過,前兩天宮中也提前放出了些風聲,滿殿朝臣們都有心理準備,沒人覺得特別意外。
即便是有些大臣出於一片公心,對近來異軍突起的趙德昭頗感不放心,認定這位郡王殿下年少輕狂,委派此人統兵遠征隻怕是要壞了國家大事。
但在潘美為副帥的委任宣布以後,這些大臣也都熄掉了站出來向天子抗聲進諫的心思——既然有潘美這等宿將把關兜底,哪怕不曉兵事的年輕郡王再如何折騰,軍事上應該都不致於太過敗壞,更何況敵手又不是北方強敵契丹,僅僅是孱弱之南漢而已,那還有什麽可擔心的呢?
“謝聖上隆恩,臣等必不辱使命。”
趙德昭與潘美兩人一齊出列謝過封賞,領受了旨意。
趙德昭下意識瞥了潘美一眼,發現潘美正在偷眼打量自己,兩人目光相觸。潘美微微朝趙德昭點了一下頭,目光中蘊含謝意。趙德昭報以微笑,心想這老小子還算是個靈醒的,心裏多少有點逼數。
“聖上,老臣有本,要彈劾天水郡王!”
心裏剛想著這過場終於是走完了吧,趙德昭突然聽到一個蒼老而憤激的聲音,不禁心裏一樂差點笑出了聲,自打收拾了唐繼先那一夥瘋狗,便再沒見到有人敢在朝堂上當眾硬懟自己,是哪一位居然如此頭鐵?
趙德昭循聲望去,隻見白須飄飄的萊國公嚴弘緩步出了班列,手執玉笏向著禦座拱手。
“噢?請問嚴公有何話說?”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兒子不是頭一回被人逮著咬,趙匡胤的應對倒還沉穩,語氣也頗為客氣,隻是臉色有些迷惑,顯得很是好奇。
趙德昭心裏也很好奇,他與這位萊國公嚴弘一向並無過結往來,而且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是趙光義的鐵杆黨羽,其實一個能活著獲封國公的大臣,爵祿就已經是到了頭了,本身並沒有選邊站隊的緊迫需要,要知道就連身為兩朝宰相的嶽父王溥,也都還不是國公啊!
萊國公嚴弘的年紀已經很老邁了,走路抬手都顫巍巍的,但開起炮來仍然鏗鏘有力:
“天水郡王日前在宮學煽惑子弟,慫恿他們隨軍南征,此舉意欲何為?!”
趙德昭臉色微變,這老頭子該不會要是說我拉幫結派,搞私人班底吧?
但萊國公嚴弘接下來的話,卻完全出乎趙德昭的意料,讓他的眼珠子險些掉了一地。
“……宮學之中,都是我朝親貴勳戚、公卿重臣的子侄後嗣,大多是年紀稚弱,年長一些的也不過弱冠而已。郡王殿下招納這些稚弱少年,讓他們隨軍深入南方瘴癘之地,若是有個好歹,染上疫病或是傷損得多了,豈不是要動搖我大宋朝堂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