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網提醒書友注意休息眼睛喲


    4、孩提時代第一次遠遊――探訪香爐礁


    1947年,我出生在祖國東北的大連,出生在這個三麵靠海一麵靠山的地方。。然後就在這裏度過了童年時代,度過了少年時代,又度過了青年時代。文化大革命後,作為知識青年下鄉上山,離開大連,在外麵闖蕩了三年之後,又回到了大連。從呱呱落地到離崗退休,到如今,六十三年過去了,我在大連這個城市生活了整整六十年,剛好是一個花甲。六十年來,大連――大海――大海――大連,物換星移,大海的潮起潮落伴隨著我一天天長大,大海是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搖籃,大海也是我成長的搖籃。


    小時候,我們家裏人口多,有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叔叔嬸嬸、姑姑,姐姐、我和幾個妹妹。一開始是父親一個人在房產公司做瓦工,後來叔叔才參加工作,那時候家庭生活條件比較困難,我們從小穿的衣服和鞋,都是母親自己做的,節假日也根本沒有去公園海濱休閑旅遊的機會,整天在家門口與同齡的小夥伴玩耍,當然就沒有機會認識近在咫尺的大海。[.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我們家住在大連東北路小學(那時候叫大連師範附屬小學)和大連21中學東麵,與東北路小學和21中學隻是一道之隔,就是長生街。在兩所學校的西麵,就是劉屯小山,現在是中山公園,那時候,這裏隻有一座**廟,一個積滿雨水的大坑,一座小亭子,山上到處是裸露的黃土地,有些雜七雜八的樹木,沒有草坪,也任何遊樂設施。


    在我們家門口,學校上課、下課的鈴聲都聽的清清楚楚。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第一次認識了大海。那是我還沒有上學的時候,也就是五、六歲的時候,小夥伴中有人提出,我們每天不能隻在家門口轉悠,我們應當遠遊一下,看一看外麵的世界。於是,我們結伴出遊了。


    我們一夥人,五六個小夥伴,先向西走過21中學和東北路小學之間的夾道,來到了東北路上,一條寬寬的柏油馬路,然後向北走去,不一會,就看到了一座一個大橋洞,是一座鐵路過街天橋。一列火車呼嘯而過,冒著白色蒸汽的火車頭拉著長笛,拖住長長的一節一節相互鏈接的貨物車廂由西向東駛去。我們停下腳步,異口同聲地數著:1、2、3、4……車廂有40多節。


    我們雙手捂住耳朵,快步從橋下穿過,因為這時候另一列火車正由東向西開過來了,橋下的聲音震耳**聾。後來我知道,兩列火車相會的時候,通常會鳴笛示意。過了第一個大橋洞,不遠處,有第二個大橋洞,橋上是火車來來往往,橋下也是人來人往,汽車馬車也很多。這裏是大連市的交通要道,交通流量非常大,後來大連市的第一座立交橋就誕生在這裏――東北路立交橋。


    當我們穿過第二座大橋洞的時候,眼前豁然開朗,一片汪洋大海出現了,這就是常常聽大人們說的香爐礁後海頭,我們終於看到大海了,是我們自己找到的,我們興奮地驚叫到:“大海!大海!香爐礁海!”這時候我們看到幾隻大木船停泊在岸邊,一些人在船上忙忙碌碌。


    雖然頭上是藍天,藍天上有朵朵白雲在飄浮,雖然眼前是碧海,海水清澈平靜,一點浪花也沒有。但是這裏的海邊沒有沙灘、沒有綠地,沒有花壇、也沒有鵝卵石,沒有任何休閑娛樂設施,當然沒有遊客。岸邊全部被貝殼覆蓋,最多是牡蠣殼,牡蠣大連人稱海蠣子,還有大量毛蜆子殼。海中不遠處,是一道高出海麵的防波堤,我看到,一些漁船正在從防波堤的開口處進進出出。


    原來這裏是漁船碼頭,許多漁船在這裏卸貨,許多漁船在海裏打撈牡蠣和各種貝類後,到這裏靠岸卸下捕撈、捕獲的海產品,有些人就在附近進行加工,進行去殼作業。所以這裏遍地是貝殼,不是人們想像中的五顏六色的美麗好玩的貝殼。向大海的裏麵望去,有一些大型船隻,有的在停泊,有的突突地冒著黑煙在緩慢行駛,那就是大人們說的火輪船。再向遠處望去,在海天連接處,有一些黑色的小點點,好像是一些輪船在移動。


    我回頭再看岸邊,靠近海邊的地方,是加工貝類的人,大多數是婦女,她們穿著長衣長褲,頭戴圍巾,三五成群地坐在地上,低著頭用蠣子鉤破開海蠣子殼,把海蠣子放到桶裏。她們每個人的身旁是一堆海蠣子殼,有人用手推車把這些海蠣子殼收走。


    在她們身後的大片海灘上,是一片片涼席,有上百片,上麵晾滿了小魚小蝦。工人用手推車把蒸熟的小魚小蝦運到這裏晾曬,一些工人把晾幹的魚蝦進行用機器粉碎,加工成魚粉,然後裝進袋子裏。我們來到這裏觀看,有的小夥伴拿起席子上的魚蝦,仔細地看一看,再聞一聞,然後就放到嘴裏吃起來。他高興地告訴我們說:“好吃!好吃!你們也嚐一嚐!”


    我也拿起一隻小蝦,剝去蝦皮,把蝦肉放到嘴裏一嚐,果然好吃。在一邊幹活的工人看到了我們,他說:“好吃也不要吃多了,這些東西不幹淨,吃多了要拉肚子。”有小夥伴問道:“為什麽要把這些好好的魚蝦弄碎了?”一位工人告訴我們說:“這些小魚小蝦市場上賣不出去,加工成魚粉,出口賣給外國人。”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是我們唯一的域名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個奧斯汀榮譽市民的美國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畢勝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畢勝福並收藏一個奧斯汀榮譽市民的美國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