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網提醒書友注意休息眼睛喲


    10、在美國看小布什與克裏的總統競選電視辯論


    我與妻子在美國探親、旅行期間,正好趕上美國總統大選。當時中國有關部門也派出了代表團前去觀摩美國總統的選舉過程,好像是美國有關基金會提供的費用。而且台灣當局也派出了觀摩團,這也引起了當地華人的關注,在美國出版的中文報紙也做了報道。2004年10月前後,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克裏與共和黨候選人小布什進入激烈競爭階段。


    當時,美國的民意測驗表明,兩人的支持率不分上下。按美國的總統選舉程序規定,要進行兩次公開的電視辯論,電視向全國現場直播,供選民觀看、分析選擇。我也很有興致地觀看了電視辯論的全過程。電視辯論是在一個禮堂舉行,也可能是一個電視演播廳,一位主持人向現場觀眾簡單介紹兩位總統候選人後,宣布辯論會開始。


    兩位總統候選人,小布什和克裏,西裝革履,登上主席台,兩人見麵握手,彬彬有禮,然後分別坐在主席台上的椅子上。椅子旁邊連接著一個小木台,可供兩個人現場做筆記。倆人分別做幾輪相等時間的發言,宣傳自己的競選綱領和各項政治主張。雙方之間當然有互相指責的內容,但是,發言講話態度自然、語調平和、溫文爾雅,沒有謾罵攻擊,台下的觀眾是雙方對等人數的擁護者。一位發言結束,便有自己擁護者的鼓掌支持,但無大吵大鬧、呼喊之聲。


    這種現場直播的辯論,使我不僅想起法國人伏爾泰的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伏爾泰是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這句話是超越時代的民主思想經典言論,膾炙人口。


    我看到辯論會現場,當一個人發言時,另一個人在做筆記,根據對方的發言內容,準備自己的講話提綱,前麵部分政策主張的講話當然是事先準備好的,但進入辯論階段之後,則完全是現場發揮了,因為事先不會知道對方要講什麽。通過兩位總統候選人的現場電視辯論,他們各自的政治主張是什麽,他們思維方式的邏輯性、他們的語言表達是否清晰、準確,都會真實、全麵、生動、具體的展現在公眾麵前,如何事先包裝和現場掩飾都沒有用場。


    我們看到,中國高級官員的講話都是由秘書寫好,到會都是照本宣科。我們在電視報道中,甚至看到有的高級首長連“同誌們、朋友們、各位來賓……”這樣的簡單的開頭語,也要照著秘書寫好的稿子一字一句的讀,講話內容也大多充滿官話套話,十分乏味。


    小布什與克裏兩個小時的電視辯論,場麵有條不紊,雙方候選人心平氣和。看著這樣的競選辯論,也引發我的一些聯想,如果中國的所謂“路線鬥爭”,也能采取這種和平方式,**與**、**與鄧小平、**與彭德懷、**與中國各民主黨派的領袖和廣大知識分子、與人民代表等就中國的建國方針、發展方向、政策路線,進行平等的和平的討論與辯論,中國是不是也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人民也可以少吃許多苦頭,中國的經濟發展,國家建設,是不是可以更快一些,更好一些?


    回顧曆史,我們注意到,**在1949年發表的著名的天津講話中指出:“在新民主主義的經濟下,在勞資兩利的條件下,讓資本家存在和發展幾十年,這樣做,對工人階級好處多,壞處少。”這一正確的方針路線被**否定,開始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實行了公私合營,要資本家“主動”交出資產,給一點“定息”。


    後來的“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三麵紅旗等方針政策,最終導致了“三年困難時期”,人民吃不飽飯,損失巨大。而後所謂的“劉鄧路線”,主張“三自一包”(自留地、自由市場、自主經營,包產到戶)的國內經濟政策措施和“三和一少”(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過渡,對外援助要少)的對外的國際交往政策,又成了文化大革命的批判對象,被批判為“資本主義複辟路線”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


    我們看到,今天的改革開放政策,與當年**、鄧小平當時的方針政策也是一脈相承的,並且取得了巨大成果。“廬山會議”上,彭德懷為民請命,觸犯龍顏,被打成反黨分子。而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廬山會議,彭德懷說了實話,當時參加會議的人,90%以上都知道彭德懷說了實話,都違心地表態擁護**。如果90%的人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中國的曆史將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樣子。


    為什麽當時正確的方針政策、路線主張得不到承認,不能執行?是中國政治生活不民主造成的。還有著名學者馬寅初的“人口理論”,他在建國初就呼籲控製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主張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他的正確主張不但沒有被采納,反而遭到批判。


    錯誤的人口政策使得中國人口失控,造成後來的人口迅速膨脹,使得今天的中國人口超過13億,就業、教育、住房、醫療等許多問題都難以解決,給中華民族的發展造成無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在被錯誤的批判後,馬寅初仍然表示:“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槍匹馬,出來迎戰,直至戰死為止。”表現出了一個真正知識分子堅持真理、不畏權勢的偉大精神。


    在最近的媒體上,我還看到有一篇胡耀邦的女兒滿妹寫的回憶錄。胡耀邦的女兒滿妹在回憶父親的書《思念依然無盡――回憶父親胡耀邦》中寫到:胡耀邦曾十分感慨地說:“美國的喬治-華盛頓多偉大呀!他親自指揮了美國的獨立戰爭,親手建立了那個國家,親自參與了第一部憲法的製定,但是他隻當了一屆總統,為以後的曆屆領袖做出了榜樣。所以,美國隻有在特殊的曆史時期才能打破總統連選兩任的法律。”胡耀邦又說:“這可能也是美國能在經濟上保持高速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原因之一。”胡耀邦又對女兒說:“我希望我們的國家也能有華盛頓。”


    最近有媒體報道說,**也曾經對美國的政治製度有過關注,他說:“我們恨美國那個帝國主義……但它搞成一個發展的國家總有一些原因。它的政治製度是可以研究的。”我也聽到有朋友說,鄧小平生前對美國的政治製度也有說法,要加以研究和借鑒。在觀看美國的總統選舉的電視辯論時,我想到了這些,但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一屆的美國總統大選在2008年11月舉行。2008年9月27日,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共和黨的邁凱恩與民主黨的奧巴馬的首場辯論舉行,會場在美國南部密西西比州牛津市密西西比大學,在國內的互聯網上,可以看到兩個人到場辯論的畫麵,同我在美國電視上看到的小布什與克裏的電視辯論的場麵大致相同。兩個人出場登台,見麵握手,也是彬彬有禮、溫文爾雅。


    原先排定的辯論主題是“外交政策與國家安全”,但是因為近幾周爆發的金融危機,奧巴馬與邁凱恩的辯論涉及經濟問題。在辯論開始的30分鍾內,幾乎所有的話題都集中在經濟問題上,兩位總統候選人著重討論美國政府應如何應對經濟危機、應出台怎樣的救市計劃等。在外交論題上,兩人就駐伊拉克美軍的撤留問題、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內的反恐作戰、伊朗核問題、對俄羅斯政策等展開論戰。72歲的麥凱恩在辯論總結中暗指奧巴馬沒有經驗,稱自己不需要接受任何培訓便可就任美國總統職位。


    我比較關心的是兩位候選人關於外交政策中的中美關係政策取向,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候選人為了拉攏選票,唇槍舌戰,就國內外政策通常是發表一些過激言論。當大選過後,當選總統會根據美國的國家利益調整相關政策,並不一定完全兌現競選時的種種許諾。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是我們唯一的域名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個奧斯汀榮譽市民的美國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畢勝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畢勝福並收藏一個奧斯汀榮譽市民的美國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