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後生崽,鴨毛怎麽收?”


    一個長相富態的中年女人叫住了他。


    在這個普遍營養不良的年代,她能長得這般珠圓玉潤,肯定所處家庭與眾不同。


    “阿姨,鴨毛都是按一隻一毛五分錢收的,雞毛是一毛錢一隻。”


    一般人有一隻鴨毛或者雞毛就算不錯了。


    端午節才剛過一個多禮拜,估計好多人家裏都會有雞毛或鴨毛可以收,因此他不想把價格定得太高。


    “你這個後生崽不老實,人家收都是鴨毛二毛錢一隻,雞毛一毛五一隻。當我是傻子呀,我每個月都要賣幾隻鴨毛,幾隻雞毛的。”


    果然是夏祺村土豪家的老婆,人家一個月吃豬肉都不一定可以吃一餐,她吃雞肉鴨肉都當青菜吃。


    “即然阿姨都知道行情,那就按你說的價格給吧。你家有多少隻鴨毛和雞毛?”


    “三四隻吧。”


    她把潘大章帶進一處庭院。


    連著一排新建的青磚綠瓦房,二層土木結構。


    潘大章暗中數了一下:乖乖,整齊排列著四棟一樣結構的房子。


    前院圍牆內竟有幾百平的空地,地麵上都鋪貼著光滑的大青石。


    在廚房位置處,掛著四五個畚箕裝著,已經吹幹燥的鴨毛。


    共有五個,潘大章掏出一張一元錢,遞給了他。


    把全部鴨毛用一隻蛇皮帶裝好。


    “阿姨,家裏還有其他不用的牙膏皮、廢舊報刊、舊涼鞋之類的物什麽?有的話,我一並給你收走。”


    潘大章還不忘兜售生意。


    中年女人想了片刻,說道:“還真的有,我家老頭單單丟棄在家裏的報紙,都可能有幾十斤,還有書刊。舊報紙書書刊,回收多少錢一斤?”


    “現在紙皮都是收二分一斤。”


    中年女顯然對於二分線一斤,又要折騰找半天的報紙,不感興趣。


    “算了吧,讓他放著吧,等我兒子放假回家,沒事叫他去整理再說。”


    潘大章隻好離開,在院門處卻碰見了兩個熟人。


    堂兄潘德東和謝蘭蘭,隻見兩人大包小包,拎了許多禮物跨進庭院。


    “大章,怎麽是你?你去收廢舊了?”潘德東也認出了他。


    “德東哥,這是你女朋友的家?”


    潘大章看見謝蘭蘭,才恍然大悟,她爸是夏祺村主任,自然家裏生活條件也是最好的。


    謝蘭蘭此時也認出了他。


    “大章,即然來到家裏了,就進屋坐坐,我抓些糖果給你吃。”


    她對中年女人說:“媽,他是德東的堂弟,他二伯家的兒子。”


    中年女人換了一付笑臉:“後生崽,進屋坐坐,喝杯水吧。”


    潘德東對中年女也是特別恭敬:“嬸嬸好!”


    “德東回來了,還挺快哦。”


    “一接到蘭蘭信,我就買票回家了。這次沒來這裏,而是直接回了月舟村。”


    “你爸回來了?”


    “沒有,估計明後天會回來。”


    “你媽什麽意見?”


    “我媽肯定同意讓我去頂替,但是我媽說話不算數,關鍵還是我爸拿主意。不過,他從小不喜歡我,他喜歡老二,所以我估計有點難。”


    潘德東見潘大章有點遲疑,把他一把籮筐放在門口,推他進了客廳。


    “你嫂嫂家,你客氣什麽?”


    按他坐在一張椅上。


    謝蘭蘭端了盤熟花生、一個果盒內有米花糖、月亮巴、燙皮。


    還端了一碗芋包子。


    “來,小潘上桌吃點小食。”中年女人對潘大章說。


    見他還有點拘索,就對潘德東說:“德東,這個芋包今早剛煎的,帶你堂弟吃一點。”


    潘德東點頭:“好的。叔叔不在家?”


    他說的叔肯定是指謝蘭蘭爸,也就是夏祺村支書謝禮發。


    “帶領幾個人在大槐樹下砌一個新的熬薄荷油蒸餾器呢。”


    此時,正開始進入薄荷開花季節。


    整個夏祺村都能聞見一股薄荷的清香味。


    前世的謝禮發也是靠熬薄荷油發了大財。


    在沒分田到戶之前,他就在村裏辦了一個薄荷油加工合作社,把村中所有山坡地都種上了薄荷,十月份就開始熬薄荷油。


    其他大隊窮得叮當響的時候,夏祺村在周圍十裏八方富得流油。


    他是個圓滑的人,在割資本主義尾巴風頭正緊的時候,他把大隊熬薄荷油賺來的錢,購買食物,公開分配給大隊社員。


    他們村是附近生產大隊,唯一不餓肚子的大隊。


    因此整個村的人都擁護他。


    他的支書幹了二十多年。


    年輕時他乞討到北方的一個地方,幫助一戶地主家薄荷園熬薄荷,掌握了技術要領。


    後來又熟悉了外地某工廠到處收購薄荷油,8元/斤。


    一畝地熬25斤薄荷油都不成問題。


    其利潤比種稻穀強上幾十倍。


    於是他開始在夏祺村試著種薄荷。


    分田到戶後,大多數農戶都願意跟他種薄荷熬油。


    有條件這麽好的嶽父,還一門心思去跟哥哥去搶一個頂替的工人崗位,潘德東的腦袋真是被黃牛踢了。


    <a id="wzsy" href="http://m.xiaoshuting.org">小書亭</a>


    前世因為潘德東的關係,所以後來夏祺村謝禮發的事,他也是記得的。


    潘德東賭氣吃農藥死後,謝蘭蘭在母親的張羅下,嫁了本地水南村一名青年。


    同時也是在跟他爸學了幾年徒的男青年,比謝蘭蘭都小三歲。


    謝蘭蘭弟高考時考了個全縣第一,去了北大讀書。


    所以後來熬薄荷油這一攤子就全部交給了謝蘭蘭兩個年輕人。


    十多年以後,其女婿成了俞督縣首富。


    在縣城繁華地段起了一棟歐陽大廈,連縣領導都誇他為俞督經濟做出了貢獻。


    而此時,這個小歐陽徒弟還沒有到夏祺村。


    潘德東敢闖敢做的性格,其實是深得謝禮發喜愛。


    所以當謝蘭蘭告訴他,自己正在跟原先的小學同學潘德東談婚論嫁時,他並沒有生氣。


    小時候謝蘭蘭是由月舟村的外婆帶大的,離潘德東家也不算遠,從小就認識,讀小學時還一直同一個班。


    “德東哥,我要是你,就去跟謝叔叔學徒熬薄荷油,再也不去廣東彈棉被,也不去德欣銅礦當什麽工人。”


    潘大章一本正經地對潘德東說。


    “你爸讓你去頂替了,你肯定這樣說了。”潘德東反駁說。


    “我其實根本不想去當工人,我本意是想去讀書的,但是我擔心高考時考不到大學,所以才被逼同意去當工人。你以為當工人很舒服,日子過得很自在?”


    他覺得有必要好好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83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喝葡萄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喝葡萄酒並收藏重生1983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