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太叔段在打算出兵奪取鄭都前,因顧慮兵力不夠,為了穩當些,就派他的兒子公孫滑到衛國借兵。公孫滑這毛頭小子倒有些機靈,到了衛國,他就向衛莊公許以重賄,衛莊公想占個便宜,就借給了他一支兵馬。公孫滑喜滋滋地行軍到中途,卻得到了父親敗亡祖母薑氏被遣送到潁邑的消息。他好不掃興,痛哭一陣後,想到僅憑手下的這支人馬已不是伯父莊公的對手,連忙奔回衛國,向衛莊公訴說鄭莊公殺弟囚母的罪過。言語不免有些誇張和偏向,以激起衛莊公的義憤。
衛莊公不明實情,又因已經借兵給公孫滑了,就想當當老大,幫公孫滑向鄭國興師問罪,即刻給公孫滑增強兵力,大隊人馬便開往鄭國邊境。
鄭莊公得到軍情急報,有些吃驚,不知他那個已亡故的弟弟還有這一手,立馬召開軍事會議,讓將領們出謀獻策。
公子呂瞪了瞪眼睛,說:“公孫滑僥幸活下命,今天反而興師前來搗蛋。我想衛侯也是不知共叔段要篡位奪權的情況,才以救護公孫滑祖母為由,起兵幫助公孫滑。所以,我們隻要寫一封書信給衛侯,說明其中緣故,衛侯就會退兵回去。那樣公孫滑勢單力薄了,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擒住這小子。”
莊公衝公子呂笑了笑說:“嗯,不錯!你小子也長見識了,那就這樣。”
不一會兒,莊公就寫好了信,立即派人送到了衛莊公手裏。衛莊公展開信給內侍尖聲讀起來:
“寤生再拜奉書衛賢侯殿下:骨肉相殘,是家門的不幸,實在愧對鄰國。但是寡人曾給段封與京城那麽好的地方,這不是寡人不講兄弟間的感情;段倚仗母後的寵愛,做出叛逆的事情來,那是他沒有情義。至於寡人以世代繼承祖業為重而除去他,也是迫不得已。寡人的母親薑氏是因為溺愛段的原因,心中不安,才自己去潁邑暫避一時,但寡人現在已經把她接回來奉養了。我知道賢侯是被一麵之辭所蒙蔽,以至貴軍列陣於鄰國邊境。反省自己並沒有得罪貴國的地方,所以請賢侯同誅亂臣賊子,不傷我們的睦鄰友好關係,這就是敝國的榮幸了!”
衛莊公如夢初醒一般說:“原來是太叔段不講仁義才自取滅亡。寡人為滑興師,那是助逆呀!”便差人傳令,收回本國兵馬。
公孫滑見衛兵撤走,身邊隻有幾十個隨從了,他不知道是莊公已向衛國下書言和了,好不煩惱,就對著空曠的郊野大聲吼道:“衛莊公,你這個混賬的王八蛋,算什麽公侯,出爾反爾的,你不得好死!”
公孫滑知道已無力與鄭軍抗衡,下車望共城方向叩拜了幾下,說:“父親,孩兒無能,隻有以死謝罪了!”便抽出佩劍,正要自刎,旁邊的侍衛飛步上前一把奪下了他的劍,說:“公子,不要這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且回衛國,別圖良策!”
這時,公子呂已開了廩延城門,引兵追殺過來,公孫滑隻得逃往衛國。公子呂直追到衛國郊外,等待衛國交出公孫滑。
鄭國母薑氏已知道莊公進兵衛國,唯恐公孫滑被殺,絕了小兒子太叔段的後嗣。便哭著去見莊公,哀求說:“寤生呀,你就看在先君武公的血脈份上,留滑一條活命!老母跪求你了。”說著,顫抖身子正要跪下,莊公慌忙去扶起薑氏,連聲說:“別,別這樣,母後,孩兒答應你,答應你!”
莊公不好違背母親,又想到公孫滑已是孤掌難鳴,不會有什麽作為。便差人給衛莊公送去書信說:“滑雖然有罪,但逆弟隻有這個兒子,就讓他留在上國,給段延續後代!”再傳令公子呂罷兵回國。
公孫滑後來不願再結家怨,老死於衛國,這是後話。
要知後來發生的事情,請看下節―――
衛莊公不明實情,又因已經借兵給公孫滑了,就想當當老大,幫公孫滑向鄭國興師問罪,即刻給公孫滑增強兵力,大隊人馬便開往鄭國邊境。
鄭莊公得到軍情急報,有些吃驚,不知他那個已亡故的弟弟還有這一手,立馬召開軍事會議,讓將領們出謀獻策。
公子呂瞪了瞪眼睛,說:“公孫滑僥幸活下命,今天反而興師前來搗蛋。我想衛侯也是不知共叔段要篡位奪權的情況,才以救護公孫滑祖母為由,起兵幫助公孫滑。所以,我們隻要寫一封書信給衛侯,說明其中緣故,衛侯就會退兵回去。那樣公孫滑勢單力薄了,我們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擒住這小子。”
莊公衝公子呂笑了笑說:“嗯,不錯!你小子也長見識了,那就這樣。”
不一會兒,莊公就寫好了信,立即派人送到了衛莊公手裏。衛莊公展開信給內侍尖聲讀起來:
“寤生再拜奉書衛賢侯殿下:骨肉相殘,是家門的不幸,實在愧對鄰國。但是寡人曾給段封與京城那麽好的地方,這不是寡人不講兄弟間的感情;段倚仗母後的寵愛,做出叛逆的事情來,那是他沒有情義。至於寡人以世代繼承祖業為重而除去他,也是迫不得已。寡人的母親薑氏是因為溺愛段的原因,心中不安,才自己去潁邑暫避一時,但寡人現在已經把她接回來奉養了。我知道賢侯是被一麵之辭所蒙蔽,以至貴軍列陣於鄰國邊境。反省自己並沒有得罪貴國的地方,所以請賢侯同誅亂臣賊子,不傷我們的睦鄰友好關係,這就是敝國的榮幸了!”
衛莊公如夢初醒一般說:“原來是太叔段不講仁義才自取滅亡。寡人為滑興師,那是助逆呀!”便差人傳令,收回本國兵馬。
公孫滑見衛兵撤走,身邊隻有幾十個隨從了,他不知道是莊公已向衛國下書言和了,好不煩惱,就對著空曠的郊野大聲吼道:“衛莊公,你這個混賬的王八蛋,算什麽公侯,出爾反爾的,你不得好死!”
公孫滑知道已無力與鄭軍抗衡,下車望共城方向叩拜了幾下,說:“父親,孩兒無能,隻有以死謝罪了!”便抽出佩劍,正要自刎,旁邊的侍衛飛步上前一把奪下了他的劍,說:“公子,不要這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且回衛國,別圖良策!”
這時,公子呂已開了廩延城門,引兵追殺過來,公孫滑隻得逃往衛國。公子呂直追到衛國郊外,等待衛國交出公孫滑。
鄭國母薑氏已知道莊公進兵衛國,唯恐公孫滑被殺,絕了小兒子太叔段的後嗣。便哭著去見莊公,哀求說:“寤生呀,你就看在先君武公的血脈份上,留滑一條活命!老母跪求你了。”說著,顫抖身子正要跪下,莊公慌忙去扶起薑氏,連聲說:“別,別這樣,母後,孩兒答應你,答應你!”
莊公不好違背母親,又想到公孫滑已是孤掌難鳴,不會有什麽作為。便差人給衛莊公送去書信說:“滑雖然有罪,但逆弟隻有這個兒子,就讓他留在上國,給段延續後代!”再傳令公子呂罷兵回國。
公孫滑後來不願再結家怨,老死於衛國,這是後話。
要知後來發生的事情,請看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