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三月十二日發生在寧遠城裏的那些勾心鬥角,那些爛糟糟的事情,楊振自然是一無所知。
其實,就算他全都知道,他也根本無所謂。
因為時間能夠證明一切。
等到塔山、杏山、鬆山城外的韃子軍隊已經撤退的消息,傳到寧遠之後,一切也就真相大白了。
當然了,楊振也沒有時間去考慮,他的捷報可能在鬆山城裏引發的那些風波。
就在這天上午巳時前後,楊振派出了張得貴、張臣、楊占鼇三人為首的一支二十幾人的小隊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剛剛搭建起來的浮橋,登上已經被大火幾乎燒成了一片黑地的蘆葦蕩,上岸往鬆山城進發了。
張得貴既可以代表暫編寧遠先遣營,又可以代表楊振自己,最重要的是他在楊振舊部之中職務最高,而又值得楊振完全信賴。
這一次上岸,楊振還讓他帶上了當初先遣營離開寧遠城的時候,由遼東巡撫方一藻親筆簽發的公文。
與此同時,楊振為了方便張得貴取信城中守軍,也方便城中守軍辨認旗號,讓楊占鼇親自打著“暫編寧遠先遣營”的大旗陪同前往。
而張臣則帶上了先遣營火槍隊左翼的那些火槍手們給張得貴和楊占鼇壯行。
火槍隊左翼的火槍手們,經曆了兩場戰鬥,除了幾個人受了點輕傷之外,沒有折損一個。
與火槍隊左翼不同的是,火槍隊右翼二十名火槍手,在前後兩場戰鬥中,一共死了四個,傷了三個。
張國淦本人的確精通火器,槍法十分精準,兩場戰鬥之中,他用火槍殺了不少韃子。
可是一上戰場,他就自行其是,隻顧自己裝填彈藥、開火殺敵,在號令指揮手下人一起行動上就差了不少。
好在戰死了的那幾個右翼火槍手,都是在第二次戰鬥中被韃子騎兵射死在戰壕裏的,他們攜帶的火槍倒是一杆沒丟。
這個情況反映到楊振的麵前,讓楊振感到惱火的同時,也讓楊振感到無比慶幸當初在寧遠城的時候將火槍隊分為了左右翼,安排了一個自己當時並不了解的張臣,做了火槍隊領隊的副官。
這天上午張得貴他們出發之後,前來送行的楊振、徐昌永、祖克勇等將領來到水師營搭建的浮橋處,充當起了監工,一起督促袁進水師營的數百船工槳手們幹活。
浮橋對麵蘆葦蕩裏的棧橋搭建速度,也隨之加快了了不少,到了當日午時前後,終於草草完工。
早就迫不及待的徐昌永帶著自己所剩不多的馬隊蒙古兵策馬通過浮橋,通過棧橋,進入到了被燒成黑地的地麵上,然後通過泥濘地帶,朝著鬆山城的方向疾馳過去。
楊振和祖克勇則各率了一支隊伍,一共一百二十個人、一百二十匹馬,緊跟在徐昌永所部蒙古騎兵的身後,打著旗幟,通過了浮橋、棧橋,上了岸,也朝鬆山城飛奔而去。
與此同時,鬆山城西的韃子連營已經全部撤空了,而張得貴他們一行人,也已經聯絡上了鬆山主將副總兵金國鳳和協助金國鳳守城的參將夏成德,並順利地從傷痕累累的鬆山城南門,進了鬆山城內。
鬆山城距離海岸邊不過十裏地,而張得貴他們一行人,卻用了將近兩個時辰才得以進入。
之所以如此,當然是有原因的。
鬆山城從崇禎十二年的正月開始被圍,到現在為止,已經被困超過兩個月了。
城中的主將遼東副總兵金國鳳,在隨後的守城戰中,為了表明自己堅守城池、與城池共存亡的決心,在韃子圍城之後沒有多久,就幹脆下令用土木磚石堵死了全部的城門。
所以,當張得貴、張臣、楊占鼇一行人,終於大著膽子繞行到鬆山城南門外的時候,卻發現他們自己根本無法入城。
楊占鼇等人打著的先遣營大旗,在上午的日光下迎風招展,非常的顯眼,一行人剛剛繞開韃子的城南連營,出現在城外,就被城頭上一直高度戒備著的守軍給發現了。
好在他們這一行人,是從南門外的方向徒步而來的,而且人數也不多,城頭的守軍才給了他們接近說話的機會。
奉命率軍守衛鬆山城南門的遊擊呂品奇,放下了一個吊籃,先將張得貴帶來的公文給弄到了城頭,一看之下,知是朝廷從寧遠派來的援軍先鋒,連忙派人將公文送交主將金國鳳。
而此時金國鳳、夏成德這些主要的守城將領,都在鬆山城的西門外,緊張地觀察著城外韃子連營的動向。
這幾天來,小淩河河口方向傳來的爆炸聲,特別是三月初十日上午鬆山城東海岸傳來的劇烈爆炸聲,早就讓他們心中有了底氣,知道朝廷沒有放棄他們,終究還是派出了援軍。
而且昨日一天之中,城外的韃子雖然依舊在用紅夷大炮轟擊鬆山城牆,但是金國鳳已經明顯感到韃子攻城必取的決心喪失了。
因為今天的韃子與往日不同,他們隻是用紅夷大炮不斷轟擊鬆山城池,而沒有像以往那樣,先是重炮猛轟,爾後重炮轟完步兵衝。
從這一次長達兩個來月的鬆山守城戰中,金國鳳已經摸清楚了韃子在攻城戰中的打法,那就是先用大炮猛轟,然後再用步兵猛衝。
所以,這兩個月來,不管城外的韃子到底聚集了多少,金國鳳及其麾下將士的心裏,一直都很有底氣。
一到韃子紅夷大炮轟擊城頭的時候,金國鳳等將領就帶著人馬躲到城下,而韃子炮擊一停,馬上就帶領人馬上城防守,反擊韃子攀援而上的步兵。
如果不是金國鳳摸透了韃子的攻城戰法,找到了克製的辦法,鬆山城就是地勢再險要,城池再堅固,他也守不到援軍到來的這一天。
當然了,這個情況也跟韃子軍隊紅夷大炮還不夠多,而且也搞不好“步炮協同”作戰,有著直接的關係。
在這個年代,別說開化不久的滿洲韃子了,就是大明軍隊裏麵也根本做不到步炮協同。
而且,直到兩百年後的歐洲,直到進入十九世紀早期,步炮協同的問題,都還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呢。
昨天一天,韃子軍隊光是用火炮猛轟城池,但卻再也沒有派出一支步兵前來奪城,讓金國鳳他們疑惑不解的同時,也都開始猜測韃子的意圖究竟為何了。
他們以為,這是韃子把步兵都給調走了,調去攻打朝廷派來的援軍去了,所以對城外出現的異常情況也就沒有太上心,反倒替前來解圍的援軍擔心起來。
但是,從昨天早上開始,直到夜裏韃子炮擊徹底停止,他們在鬆山城裏都沒有聽到城東海岸的方向有爆炸聲傳來。
這個情況讓金國鳳、夏成德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判斷了,所以一大早就來到這幾天韃子重兵雲集的西門城頭,觀察韃子的動向。
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是,鬆山城的西門外數裏,韃子曾經紮下的連營雖然還在那裏,但卻毫無動靜了。
然而,一貫謹慎的金國鳳,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他害怕中了韃子的計策,沒敢派出軍隊前去察看,就守在西門的城頭上一直等待和觀察。
一直等到巳時三刻,等到守衛鬆山南門的遊擊呂品奇派人將張得貴帶來的公文送到了他的手上,並將張得貴帶來的消息告訴他,這下子,他才恍然大悟——敢情韃子就這麽撤了!
隨後,援軍抵達、韃子撤兵的消息迅速傳開,鬆山城裏很快就是鑼鼓喧天、一片歡騰了。
鬆山城被圍兩個多月,軍民百姓死傷慘重,糧草柴薪即將耗盡,在守城戰中幸存下來的人們,終於熬到了這一刻,自是奔走相告,縱情慶賀。
到得午時前後,在守城將士和城內百姓的共同努力之下,被巨石土木填埋堵死的鬆山城南門,終於在吱吱嘎嘎的聲響中被打開了一扇。
金國鳳親自率領數十個家丁親兵,出城與張得貴見了麵,爾後留了夏成德、呂品奇繼續守城,他自己與張得貴等人一同往東,去迎接寧遠先遣營主將楊振。
而他們剛到鬆山城外東南角的南台子一帶,就迎頭看見了正打馬疾馳而來的徐昌永蒙古馬隊。
再然後,守衛鬆山的主將金國鳳與救援鬆山的主將楊振,就在鬆山城外東南角的南台子第一次見到了對方,實現了原本曆史上未曾有過的會麵。
其實,就算他全都知道,他也根本無所謂。
因為時間能夠證明一切。
等到塔山、杏山、鬆山城外的韃子軍隊已經撤退的消息,傳到寧遠之後,一切也就真相大白了。
當然了,楊振也沒有時間去考慮,他的捷報可能在鬆山城裏引發的那些風波。
就在這天上午巳時前後,楊振派出了張得貴、張臣、楊占鼇三人為首的一支二十幾人的小隊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剛剛搭建起來的浮橋,登上已經被大火幾乎燒成了一片黑地的蘆葦蕩,上岸往鬆山城進發了。
張得貴既可以代表暫編寧遠先遣營,又可以代表楊振自己,最重要的是他在楊振舊部之中職務最高,而又值得楊振完全信賴。
這一次上岸,楊振還讓他帶上了當初先遣營離開寧遠城的時候,由遼東巡撫方一藻親筆簽發的公文。
與此同時,楊振為了方便張得貴取信城中守軍,也方便城中守軍辨認旗號,讓楊占鼇親自打著“暫編寧遠先遣營”的大旗陪同前往。
而張臣則帶上了先遣營火槍隊左翼的那些火槍手們給張得貴和楊占鼇壯行。
火槍隊左翼的火槍手們,經曆了兩場戰鬥,除了幾個人受了點輕傷之外,沒有折損一個。
與火槍隊左翼不同的是,火槍隊右翼二十名火槍手,在前後兩場戰鬥中,一共死了四個,傷了三個。
張國淦本人的確精通火器,槍法十分精準,兩場戰鬥之中,他用火槍殺了不少韃子。
可是一上戰場,他就自行其是,隻顧自己裝填彈藥、開火殺敵,在號令指揮手下人一起行動上就差了不少。
好在戰死了的那幾個右翼火槍手,都是在第二次戰鬥中被韃子騎兵射死在戰壕裏的,他們攜帶的火槍倒是一杆沒丟。
這個情況反映到楊振的麵前,讓楊振感到惱火的同時,也讓楊振感到無比慶幸當初在寧遠城的時候將火槍隊分為了左右翼,安排了一個自己當時並不了解的張臣,做了火槍隊領隊的副官。
這天上午張得貴他們出發之後,前來送行的楊振、徐昌永、祖克勇等將領來到水師營搭建的浮橋處,充當起了監工,一起督促袁進水師營的數百船工槳手們幹活。
浮橋對麵蘆葦蕩裏的棧橋搭建速度,也隨之加快了了不少,到了當日午時前後,終於草草完工。
早就迫不及待的徐昌永帶著自己所剩不多的馬隊蒙古兵策馬通過浮橋,通過棧橋,進入到了被燒成黑地的地麵上,然後通過泥濘地帶,朝著鬆山城的方向疾馳過去。
楊振和祖克勇則各率了一支隊伍,一共一百二十個人、一百二十匹馬,緊跟在徐昌永所部蒙古騎兵的身後,打著旗幟,通過了浮橋、棧橋,上了岸,也朝鬆山城飛奔而去。
與此同時,鬆山城西的韃子連營已經全部撤空了,而張得貴他們一行人,也已經聯絡上了鬆山主將副總兵金國鳳和協助金國鳳守城的參將夏成德,並順利地從傷痕累累的鬆山城南門,進了鬆山城內。
鬆山城距離海岸邊不過十裏地,而張得貴他們一行人,卻用了將近兩個時辰才得以進入。
之所以如此,當然是有原因的。
鬆山城從崇禎十二年的正月開始被圍,到現在為止,已經被困超過兩個月了。
城中的主將遼東副總兵金國鳳,在隨後的守城戰中,為了表明自己堅守城池、與城池共存亡的決心,在韃子圍城之後沒有多久,就幹脆下令用土木磚石堵死了全部的城門。
所以,當張得貴、張臣、楊占鼇一行人,終於大著膽子繞行到鬆山城南門外的時候,卻發現他們自己根本無法入城。
楊占鼇等人打著的先遣營大旗,在上午的日光下迎風招展,非常的顯眼,一行人剛剛繞開韃子的城南連營,出現在城外,就被城頭上一直高度戒備著的守軍給發現了。
好在他們這一行人,是從南門外的方向徒步而來的,而且人數也不多,城頭的守軍才給了他們接近說話的機會。
奉命率軍守衛鬆山城南門的遊擊呂品奇,放下了一個吊籃,先將張得貴帶來的公文給弄到了城頭,一看之下,知是朝廷從寧遠派來的援軍先鋒,連忙派人將公文送交主將金國鳳。
而此時金國鳳、夏成德這些主要的守城將領,都在鬆山城的西門外,緊張地觀察著城外韃子連營的動向。
這幾天來,小淩河河口方向傳來的爆炸聲,特別是三月初十日上午鬆山城東海岸傳來的劇烈爆炸聲,早就讓他們心中有了底氣,知道朝廷沒有放棄他們,終究還是派出了援軍。
而且昨日一天之中,城外的韃子雖然依舊在用紅夷大炮轟擊鬆山城牆,但是金國鳳已經明顯感到韃子攻城必取的決心喪失了。
因為今天的韃子與往日不同,他們隻是用紅夷大炮不斷轟擊鬆山城池,而沒有像以往那樣,先是重炮猛轟,爾後重炮轟完步兵衝。
從這一次長達兩個來月的鬆山守城戰中,金國鳳已經摸清楚了韃子在攻城戰中的打法,那就是先用大炮猛轟,然後再用步兵猛衝。
所以,這兩個月來,不管城外的韃子到底聚集了多少,金國鳳及其麾下將士的心裏,一直都很有底氣。
一到韃子紅夷大炮轟擊城頭的時候,金國鳳等將領就帶著人馬躲到城下,而韃子炮擊一停,馬上就帶領人馬上城防守,反擊韃子攀援而上的步兵。
如果不是金國鳳摸透了韃子的攻城戰法,找到了克製的辦法,鬆山城就是地勢再險要,城池再堅固,他也守不到援軍到來的這一天。
當然了,這個情況也跟韃子軍隊紅夷大炮還不夠多,而且也搞不好“步炮協同”作戰,有著直接的關係。
在這個年代,別說開化不久的滿洲韃子了,就是大明軍隊裏麵也根本做不到步炮協同。
而且,直到兩百年後的歐洲,直到進入十九世紀早期,步炮協同的問題,都還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呢。
昨天一天,韃子軍隊光是用火炮猛轟城池,但卻再也沒有派出一支步兵前來奪城,讓金國鳳他們疑惑不解的同時,也都開始猜測韃子的意圖究竟為何了。
他們以為,這是韃子把步兵都給調走了,調去攻打朝廷派來的援軍去了,所以對城外出現的異常情況也就沒有太上心,反倒替前來解圍的援軍擔心起來。
但是,從昨天早上開始,直到夜裏韃子炮擊徹底停止,他們在鬆山城裏都沒有聽到城東海岸的方向有爆炸聲傳來。
這個情況讓金國鳳、夏成德開始懷疑起自己的判斷了,所以一大早就來到這幾天韃子重兵雲集的西門城頭,觀察韃子的動向。
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是,鬆山城的西門外數裏,韃子曾經紮下的連營雖然還在那裏,但卻毫無動靜了。
然而,一貫謹慎的金國鳳,卻絲毫不敢掉以輕心,他害怕中了韃子的計策,沒敢派出軍隊前去察看,就守在西門的城頭上一直等待和觀察。
一直等到巳時三刻,等到守衛鬆山南門的遊擊呂品奇派人將張得貴帶來的公文送到了他的手上,並將張得貴帶來的消息告訴他,這下子,他才恍然大悟——敢情韃子就這麽撤了!
隨後,援軍抵達、韃子撤兵的消息迅速傳開,鬆山城裏很快就是鑼鼓喧天、一片歡騰了。
鬆山城被圍兩個多月,軍民百姓死傷慘重,糧草柴薪即將耗盡,在守城戰中幸存下來的人們,終於熬到了這一刻,自是奔走相告,縱情慶賀。
到得午時前後,在守城將士和城內百姓的共同努力之下,被巨石土木填埋堵死的鬆山城南門,終於在吱吱嘎嘎的聲響中被打開了一扇。
金國鳳親自率領數十個家丁親兵,出城與張得貴見了麵,爾後留了夏成德、呂品奇繼續守城,他自己與張得貴等人一同往東,去迎接寧遠先遣營主將楊振。
而他們剛到鬆山城外東南角的南台子一帶,就迎頭看見了正打馬疾馳而來的徐昌永蒙古馬隊。
再然後,守衛鬆山的主將金國鳳與救援鬆山的主將楊振,就在鬆山城外東南角的南台子第一次見到了對方,實現了原本曆史上未曾有過的會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