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家都對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我就把個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整理成文,歡迎關注這個問題的朋友一起來探討。(.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教育部定出新版《高中曆史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以嶽飛與文天祥當年是參加“民族戰爭”(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而非“反抗外敵戰爭”為理由,不再將他們列為“民族英雄”,隻承認戚繼光、鄭成功等為民族英雄。當然伴隨著這個決定還有一個官方的解釋,“用曆史唯物主義觀點科學地分析對待我國曆史上的民族戰爭,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兄弟鬩牆,家裏打架,基於這一觀點,我們隻把反對外來侵略的傑出人物如戚繼光、鄭成功等稱為民族英雄,對於嶽飛、文天祥這樣的傑出人物,我們雖然也肯定他們在反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當中的地位與作用,但並不稱之為民族英雄。”
一時間輿論嘩然,反對取消嶽飛“民族英雄”稱號,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曆史人物應在曆史環境下看。難道秦檜、吳三桂成了促進民族團結的典型,士大夫屈原不應抵抗入侵的秦國?難道**實現,國家消亡,就意味著反侵略是無聊的?這算不算一種“曆史虛無主義”?”
下麵我就談談我的不成熟看法,僅供參考:
首先反對者的這個觀點破綻百出,不太具有說服力。(.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因為如果反對方的這個觀點成立的話,我國古代漢族的中原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不斷,曆史上就會有許多的名將和傑出人物都可以稱為“民族英雄”,比如抗突厥的、抗匈奴的、抗清的,抗遼的,抗蒙古的......“民族英雄”則有泛濫之勢,實際上也是對那些真正在中華民族對外族戰爭中湧現出來的“民族英雄”的一種不尊重。
秦檜、吳三桂是不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典型呢?這種說法顯然是企圖偷換(或者混淆)概念。官方取消嶽飛“民族英雄”的稱號,並非要否定或者修正對嶽飛抗金的評價,嶽飛抗金在曆史上的貢獻和作用以及積極意義等並沒有被否定。嶽飛抗金促成了金與南宋的對峙局麵的形成,使江南地區免於戰火,生產得到發展,經濟得到開發,促進了社會的進步。隻是並非一定要冠以“民族英雄”這樣的稱號,才能體現嶽飛的價值。
你用曆史唯物主義的的觀點特定曆史分期,來詮釋“民族英雄”,別有用心的人故意看不到這一點,在民族平等問題上大做文章。你再去解釋,給人的感覺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國際社會還未必相信你的解釋,何必要把自己搞得那麽被動呢?
話不挑不明,我覺得大夥首先弄清我們為什麽要學曆史呢?在某種意義上說,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對錯,隻不過站的角度不一樣而已。不信的話,請您去翻一下中國大陸的曆史書和台灣的曆史書,您看是不是一樣的?為什麽同一段曆史海峽兩岸的解讀和側重點會不一樣呢?任何一個執政者都會根據統治的需要對宏揚的史實進行選擇。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嶽飛抗金除了保家衛國、抵抗外辱的積極意義外,並非純潔得毫無瑕疵,嶽飛也曾有“直搗黃龍府”的計劃,隻不過十二道金牌改變了一切。隻要換一個角度,就能找到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站在南宋的角度是“迎回二帝,洗雪前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犯人”,但是站女真族的角度呢?嶽飛的民族英雄問題一直是女真族心裏的痛,完顏族的後代從來不看《嶽飛傳》,實際上就是一種無奈而又無聲的反抗。
當今我國國際的大環境是這樣的,有些**勢力不願意看到中國的強大,千方百計地要抑製中國,他們煽動西藏、新疆等地的分裂分子鬧獨立,甚至叫囂著要把廣東沿海等發達地區獨立出去,把中國版圖瓜分為幾大塊等等的圖謀。身處狼群環顧的環境,加上自身的一些不安定因素,我國的生存空間其實並非太樂觀。**力量的常用手法就是挑起民族矛盾,而曆史問題因為所處視角不一樣,詮釋起來得出結論也迥然不同,是最好作文章的。因此這個官方觀點顯然是為了防範於未然,以正視聽。
前南斯拉夫的瓦解、蘇聯的崩潰、及車臣分裂問題等已經是我們的前車之鑒,為了平息民族裂縫,避免不必要的口實,官方宣布“嶽飛不是民族英雄”,將嶽飛定義為非民族英雄無疑是有這方麵考慮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不是取消一個嶽飛的“民族英雄”稱號就能解決所有的我說的這些問題呢?當然不是!實際上政府取消嶽飛的“民族英雄”稱號並非一個孤立事件,而是要傳達一種信號,表示著一種姿態和決心。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國,可以算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團結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必須強調整個中華民族是一個整體,一致對外;中華文化曆史博大而精深,民族內部之間曾經有過紛爭,就像是兄弟倆打架,所以我覺得學術界為了配合政府的政策宣布取消嶽飛“民族英雄”的稱號是有其合理性的一麵。
取消“民族英雄”稱號學術方麵的重要證據還來自對《嶽飛傳》內容真實性的嚴重質疑。《宋史》中的《嶽飛傳》據悉是根據嶽飛的孫子嶽珂撰寫的私傳《鄂王行實編年》所改編的,很多“史實”都得不到其他史料的佐證,某些內容與其他史書記載不符,譬如“朱仙鎮大捷”“大破拐子馬”等大戰很有可能純屬“意淫”或杜撰;嶽家軍也很可能並非傳說中的那麽“神”;《滿江紅》被人指出是明朝人的偽作。當然,用這本史書去否定另一本史書,本身就具有爭議性。所以,不排除這些學術上的“新發現”是別有用心的人在故意給嶽飛潑髒水。
保留嶽飛“民族英雄”稱號的理由應該是這樣的:
實際上嶽飛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愛國英雄這麽地簡單。長久以來,嶽飛的“精忠報國”早已深植人心,家喻戶曉,他提出的“還我河山”的口號早已經成為中華兒女維護國家主權的錚錚誓言,嶽飛事實上已經成為漢族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嶽飛”這個名字(品牌)沉甸甸的份量也完全夠格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因此取消他“民族英雄”的稱號無疑深深地傷害了許多漢族(甚至包括其他民族)的感情,取消嶽飛“民族英雄”稱號的做法顯然是不合情的!
我個人的意見,不能因為要顧及其他民族的感情而傷害漢族自身的感情,嶽飛“民族英雄”的地位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特例予以保留。因為正如《嶽飛傳》裏所言,“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那國外的**勢力要製造民族矛盾,還怕找借口不到?)屏棄掉這層意思之後,再來看取消嶽飛“民族英雄”的稱號的行為,即強行改變一個既成事實,這就有點**民意的味道了。
(本文係原創撰寫,版權歸作者彭誌文所有,文中觀點係個人意見,僅供參考,轉載請署名作者。謝謝!)
特別說明:
本文闡述的官方觀點,是我個人的解讀,不排除理解出現偏差的可能,也許“嶽飛不是民族英雄”真的是個純學術問題。\
教育部定出新版《高中曆史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以嶽飛與文天祥當年是參加“民族戰爭”(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而非“反抗外敵戰爭”為理由,不再將他們列為“民族英雄”,隻承認戚繼光、鄭成功等為民族英雄。當然伴隨著這個決定還有一個官方的解釋,“用曆史唯物主義觀點科學地分析對待我國曆史上的民族戰爭,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兄弟鬩牆,家裏打架,基於這一觀點,我們隻把反對外來侵略的傑出人物如戚繼光、鄭成功等稱為民族英雄,對於嶽飛、文天祥這樣的傑出人物,我們雖然也肯定他們在反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當中的地位與作用,但並不稱之為民族英雄。”
一時間輿論嘩然,反對取消嶽飛“民族英雄”稱號,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曆史人物應在曆史環境下看。難道秦檜、吳三桂成了促進民族團結的典型,士大夫屈原不應抵抗入侵的秦國?難道**實現,國家消亡,就意味著反侵略是無聊的?這算不算一種“曆史虛無主義”?”
下麵我就談談我的不成熟看法,僅供參考:
首先反對者的這個觀點破綻百出,不太具有說服力。(.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因為如果反對方的這個觀點成立的話,我國古代漢族的中原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不斷,曆史上就會有許多的名將和傑出人物都可以稱為“民族英雄”,比如抗突厥的、抗匈奴的、抗清的,抗遼的,抗蒙古的......“民族英雄”則有泛濫之勢,實際上也是對那些真正在中華民族對外族戰爭中湧現出來的“民族英雄”的一種不尊重。
秦檜、吳三桂是不是促進民族團結的典型呢?這種說法顯然是企圖偷換(或者混淆)概念。官方取消嶽飛“民族英雄”的稱號,並非要否定或者修正對嶽飛抗金的評價,嶽飛抗金在曆史上的貢獻和作用以及積極意義等並沒有被否定。嶽飛抗金促成了金與南宋的對峙局麵的形成,使江南地區免於戰火,生產得到發展,經濟得到開發,促進了社會的進步。隻是並非一定要冠以“民族英雄”這樣的稱號,才能體現嶽飛的價值。
你用曆史唯物主義的的觀點特定曆史分期,來詮釋“民族英雄”,別有用心的人故意看不到這一點,在民族平等問題上大做文章。你再去解釋,給人的感覺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國際社會還未必相信你的解釋,何必要把自己搞得那麽被動呢?
話不挑不明,我覺得大夥首先弄清我們為什麽要學曆史呢?在某種意義上說,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對錯,隻不過站的角度不一樣而已。不信的話,請您去翻一下中國大陸的曆史書和台灣的曆史書,您看是不是一樣的?為什麽同一段曆史海峽兩岸的解讀和側重點會不一樣呢?任何一個執政者都會根據統治的需要對宏揚的史實進行選擇。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嶽飛抗金除了保家衛國、抵抗外辱的積極意義外,並非純潔得毫無瑕疵,嶽飛也曾有“直搗黃龍府”的計劃,隻不過十二道金牌改變了一切。隻要換一個角度,就能找到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站在南宋的角度是“迎回二帝,洗雪前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犯人”,但是站女真族的角度呢?嶽飛的民族英雄問題一直是女真族心裏的痛,完顏族的後代從來不看《嶽飛傳》,實際上就是一種無奈而又無聲的反抗。
當今我國國際的大環境是這樣的,有些**勢力不願意看到中國的強大,千方百計地要抑製中國,他們煽動西藏、新疆等地的分裂分子鬧獨立,甚至叫囂著要把廣東沿海等發達地區獨立出去,把中國版圖瓜分為幾大塊等等的圖謀。身處狼群環顧的環境,加上自身的一些不安定因素,我國的生存空間其實並非太樂觀。**力量的常用手法就是挑起民族矛盾,而曆史問題因為所處視角不一樣,詮釋起來得出結論也迥然不同,是最好作文章的。因此這個官方觀點顯然是為了防範於未然,以正視聽。
前南斯拉夫的瓦解、蘇聯的崩潰、及車臣分裂問題等已經是我們的前車之鑒,為了平息民族裂縫,避免不必要的口實,官方宣布“嶽飛不是民族英雄”,將嶽飛定義為非民族英雄無疑是有這方麵考慮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是不是取消一個嶽飛的“民族英雄”稱號就能解決所有的我說的這些問題呢?當然不是!實際上政府取消嶽飛的“民族英雄”稱號並非一個孤立事件,而是要傳達一種信號,表示著一種姿態和決心。
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國,可以算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團結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必須強調整個中華民族是一個整體,一致對外;中華文化曆史博大而精深,民族內部之間曾經有過紛爭,就像是兄弟倆打架,所以我覺得學術界為了配合政府的政策宣布取消嶽飛“民族英雄”的稱號是有其合理性的一麵。
取消“民族英雄”稱號學術方麵的重要證據還來自對《嶽飛傳》內容真實性的嚴重質疑。《宋史》中的《嶽飛傳》據悉是根據嶽飛的孫子嶽珂撰寫的私傳《鄂王行實編年》所改編的,很多“史實”都得不到其他史料的佐證,某些內容與其他史書記載不符,譬如“朱仙鎮大捷”“大破拐子馬”等大戰很有可能純屬“意淫”或杜撰;嶽家軍也很可能並非傳說中的那麽“神”;《滿江紅》被人指出是明朝人的偽作。當然,用這本史書去否定另一本史書,本身就具有爭議性。所以,不排除這些學術上的“新發現”是別有用心的人在故意給嶽飛潑髒水。
保留嶽飛“民族英雄”稱號的理由應該是這樣的:
實際上嶽飛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愛國英雄這麽地簡單。長久以來,嶽飛的“精忠報國”早已深植人心,家喻戶曉,他提出的“還我河山”的口號早已經成為中華兒女維護國家主權的錚錚誓言,嶽飛事實上已經成為漢族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嶽飛”這個名字(品牌)沉甸甸的份量也完全夠格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因此取消他“民族英雄”的稱號無疑深深地傷害了許多漢族(甚至包括其他民族)的感情,取消嶽飛“民族英雄”稱號的做法顯然是不合情的!
我個人的意見,不能因為要顧及其他民族的感情而傷害漢族自身的感情,嶽飛“民族英雄”的地位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特例予以保留。因為正如《嶽飛傳》裏所言,“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那國外的**勢力要製造民族矛盾,還怕找借口不到?)屏棄掉這層意思之後,再來看取消嶽飛“民族英雄”的稱號的行為,即強行改變一個既成事實,這就有點**民意的味道了。
(本文係原創撰寫,版權歸作者彭誌文所有,文中觀點係個人意見,僅供參考,轉載請署名作者。謝謝!)
特別說明:
本文闡述的官方觀點,是我個人的解讀,不排除理解出現偏差的可能,也許“嶽飛不是民族英雄”真的是個純學術問題。\